学术投稿

档案管理在中医机构文化标准化建设中的作用

陈雪洁;韩丽华

关键词:中医机构文化, 档案管理, 标准化, 作用
摘要:档案管理工作在中医机构文化标准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档案不但为中医机构文化标准化建设提供宝贵的历史借鉴,而且进一步丰富了中医机构文化标准化建设的管理手段,拓宽了中医机构文化标准化建设的外延领域.
中医药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心血管内科临床患者腕带佩戴依从性的调查分析与管理对策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临床患者对腕带佩戴的依从性,并探究能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的方法.方法:对近期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临床患者300例进行腕带佩戴的依从性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做出一定的措施,前后比较观察效果.结果:在对患者进行了相关知识宣教及规范了护士的核对流程等一系列措施后,所选的300例患者的腕带佩戴依从性显著提高.结论:加强宣传教育,规范腕带使用标准,建立相关监督机制,可有效提高心血管内科临床患者的腕带佩戴依从性,有效保证患者疾病的治疗.

    作者:赵贇妍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新型岗位管理模式在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新型岗位管理模式在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浙江省嵊州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40名护士,将2013年2~10月作为实施前,实施传统的管理模式.将2014年2~10月作为实施后,实施分层定级、分层培训和分层设置的新型岗位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护士的考核成绩、综合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和护士的工作满意度.结果:实施新型岗位管理模式后,护士的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综合质量明显高于实施前,患者满意度有所提高(P<0.001);护士工作的满意度较实施前提高(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的护理管理实施新型岗位管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护理管理效率和患者满意度,做到了人力资源管理优化.

    作者:陈萍燕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社区健康管理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管理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建立140例脑卒中患者健康管理档案,对患者定期随访,采用生存质量量表(SF-36)对脑卒中患者实施社区健康管理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进行比较与评价.结果:实施社区健康管理干预后的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量表得分较于常规管理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实施社区健康管理有利于改善并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萧蕙;包庆惠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抓住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变革的机遇促进中医药传统知识的国际保护——后TRIPs时代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变革与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

    随着知识产权制度的变革,中医药传统知识作为中华民族文明宝库的瑰宝,如何保护中医药传统知识,尤其是实现国际保护,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作者:姚苗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护理质量管理在医院综合病区的应用实践与体会

    目的:探讨和研究护理质量管理措施在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综合病区中的应用成效,并对管理体会进行总结,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3年1月起综合病区实施护理质量管理,具体内容包括:打造团队凝聚力、提高护士素质、加强新护士培训、优化工作流程,并通过问卷调查形式由2012年、2013年患者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以评分形式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改善情况.结果:2013年患者对服务态度、健康宣教、护理操作、手术护理、环境护理的评分均高于2012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患者的满意度为9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综合病区实施护理质量管理,能够全面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患者提供更加细致、全面的护理服务.

    作者:吴莉莉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放疗中心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目的:探讨加强放疗中心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对降低医院感染率的重要意义.方法:将武警浙江省总队嘉兴医院2013年3月~2014年4月接收的放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取干预措施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具体控制措施包括完善制度建设、改善病区卫生环境、提高工作人员护理技能和理论知识、增强患者自我防护意识、提高放疗中心医院无菌技术操作等,对两组的医院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采取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后,医院感染率明显下降,对照组的医院感染率为9%,明显低于观察组的19% (P<0.05).结论:放疗中心医院对放疗患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作者:赖小庆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应用微信等网络平台进行科研管理的分析

    随着Web 2.0时代到来,人们的信息交流更加注重时效性和互动性.显然,简单的科研信息发布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科研管理工作的需求.微信作为一款免费手机通信软件,具有高效、便捷、互动性强等特点.若把微信作为一种辅助手段,结合应用广泛的QQ等网络平台引入到科研管理工作中,对于提高科研管理工作的时效性与互动性,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作者:冯小权;陈坚雄;龚瑜;王晓燕;黄可儿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生物化学实验“饱食和饥饿小白鼠肝糖原含量的比较”说课设计方案

    文章对生物化学实验“饱食和饥饿小白鼠肝糖原含量的比较”一节,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教学反思5个方面进行了说课方案设计,探索中医药院校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方法与技巧,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作者:赵乐;马利刚;王蕾;郑晓珂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某三甲医院固定资产闲置情况分析

    近年来,随着医疗设备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医院不断购人新的设备,特别是一些大型的专业设备,为了加强设备的管理,提高设备使用率,避免购入后闲置等情况的产生,资产闲置不仅会带来流动资金的浪费,同时也加剧医院管理的成本,影响医院运营效率.文章针对某三甲医院固定资产闲置现状,通过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改善的意见.

    作者:缪德桥;卢星宇;汤有为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医院病区被服管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构建医院病区被服管理的工作流程,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成立病区被服管理小组,分析病区被服管理不规范的主要原因,制定改进措施,终形成病区被服管理的规范流程,实施半年后对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施新的病区被服管理工作流程后,被服管理规范率显著提高(P<0.01);同时,被服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有所减轻(P<0.01),被服车的清洁度也显著提高(P<0.01).结论:新构建的病区被服管理工作流程的实施,显著提高了病区被服管理的规范率,减轻了被服管理的工作量,提高了被服车的清洁度,减少了潜在的医院感染隐患.

    作者:沈建萍;罗央丽;马雪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提高精神病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管理措施

    目的:探究提高精神病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管理措施.方法:对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180例精神病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成三组.其中训练组患者一直采用是始动训练治疗,管理组对患者进行自理能力训练和管理加强患者的自理能力.而对照组患者则进行常规的精神治疗.对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评判患者的社会功能以及日常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管理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训练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管理组和训练组社会功能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之前,训练组、管理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病患者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采取始动训练治疗,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吴景竹;吴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应用PDCA优化门诊输液室护理流程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PDCA管理模式对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PDCA管理模式用于输液室的护理管理,调查其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结果:应用PDCA管理模式后,患者满意度较前1年明显提高.结论:PDCA管理模式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提高输液室整体护理水平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李伟红;徐雪和;俞旭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基于团队的学习模式在实习医生病例讨论中的运用

    文章通过探讨在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病例讨论过程中采用团队学习、讨论的模式,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提升学习能力.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成绩、中医基础理论和辨证分析水平得以提高.

    作者:舒静;陈咸川;顾娟;董燕萍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呼吸科住院病人的安全管理

    目的:探讨加强呼吸科住院病人安全管理的方法和效果,为医院加强病人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3~8月加强安全管理前在浙江省绍兴市立医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102例病人作为对照组,2014年9月~2015年2月开展加强安全管理模式后在浙江省绍兴市立医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135例病人作为干预组.对照组按常规程序进行住院病人日常管理,干预组在加强安全管理模式下进行住院病人安全管理工作,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道院内感染发生率、安全意外事故发生率、医护差错事件发生率和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呼吸道院内感染发生率、安全意外事故发生率、医护差错事件发生率和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实行加强安全管理模式后,呼吸科住院病人住院期间的安全缺陷显著减少,安全质量水平和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提示加强安全管理模式是呼吸科住院病人的一项有效管理方法,同时也反映了安全管理在住院病人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郑丹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有效沟通在手术室病人安全目标管理中的应用

    通过调查手术室病人的安全现状和存在的危险因素,以及目前医院和相关部门对于手术室病人安全管理所实施的实际措施和所达到的管理效果,分析阐述有效沟通在手术室患者安全目标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提倡各临床科室,尤其是手术室,重视有效沟通在患者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落实有效沟通的各个条例及相关规定,以提高临床工作,特别是手术室工作的安全系数,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一个安全的医疗环境,提高整体医疗环境.

    作者:章燕利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安全防护图标在神经内科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安全防护图标在神经内科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浙江省温州市中心医院安全防护图标实施后收治的124例神经内科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安全防护图标实施前收治的124例神经内科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及医、护、患三方对护理安全防护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安全防护图标后,患者坠床、走失、误吸或窒息、自杀或伤人、肢体功能废用、肺部感染、意外拔管、泌尿系统感染、舌咬伤、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医生、护士和患者对护理安全防护的满意度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实施安全防护图标,可减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提高医、护、患三方对护理安全防护的满意度.

    作者:陈宇;潘春怀;简静雯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重症医学科探视时段的管理措施与效果

    目的:探究重症医学科探视时段的管理措施,并对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浙江省台州骨伤医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520例患者进行研究,将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探视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实施限制性探视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医疗纠纷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投诉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重症医学科探视时段的管理,实施限制性探视管理模式将有效地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的情况、降低投诉率,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

    作者:莫佩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风险管理在医院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医院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舟山市中医骨伤联合医院肿瘤科于2014年1月开始实施风险管理模式,对医院抗肿瘤药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比较实施前后1年抗肿瘤药物发放错误发生率、医院药物安全管理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风险管理实施后抗肿瘤药物发放错误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管理实施后医院药物安全管理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管理实施后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医院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中可有效降低用药错误发生风险,提高安全管理质量,并有助于改善护理满意度.

    作者:季凤英;沈红燕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ICU护士职业紧张状况、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建议

    目的:探讨护士的职业紧张状况,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方法:运用职业紧张量表,对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总院及各大分院医院ICU护士200名和相同医院其他临床科室护士200名,两组共计400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ICU护士个体应对资源和工作能力总均分显著高于其他科室护士,人际关系紧张反应也高于其他科室;ICU护士组的职业紧张源主要为任务不适,其个体应对资源的四项子项均高于其他临床科室护士;此外,个体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自我保健、社会支持和理性处理呈负相关,而任务冲突、责任感、工作环境呈正相关.结论:ICU护士职业紧张反应程度较高,管理者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工作环境,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减轻不适应工作的因素,增强其社会支持,同时强调护士的自我保健,以缓解其职业紧张.

    作者:戴伟英;朱明丽;章复莲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医院志愿者流失问题的探讨

    目的:通过对医院志愿者流失的原因进行分析,为今后医院志愿者的招募方向、培训和管理工作提供启示.方法:采用电话访谈,询问流失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的动机、流失原因及今后是否还有兴趣继续参与.电话访谈共计281位,回复226位,有效率80.4%.结果:51.3%的志愿者动机完全来源于外在诱因,更多的是受环境或他人影响,主观上考虑并不充分.37.6%的志愿者出于学习、交往及自我实现等利己动机;为了“帮助有需要的人”而参与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占11.1%.49.3%的流失志愿者认为导致医院志愿者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志愿者活动与或工作、学习、生活有冲突”,19.6%的流失志愿者“担忧医院是一个较容易传染疾病的场所,自身安全得不到保障”,17.6%流失志愿者认为“志愿服务活动形式太单一,才能得不到发挥”,9.7%的流失志愿者认为“和自己预想的不一样”.结论:弘扬志愿精神,正面引导志愿者动机,不断完善志愿者管理制度,减少志愿者流失,稳定志愿者队伍,促进志愿者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陈鸣敏 刊期: 2015年第18期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