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科病房患者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效果

胡春燕

关键词:外科病房, 健康教育, 护理, 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外科病房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提出改进思路,并对效果进行评价.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4年间外科病房收治的100名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宣教方案,观察组则总结以往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问题,做出针对性改进并实施.在干预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遵医行为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评分、自我护理技能评分分别为(95.5±2.6)分、(92.1士1.9)分,分别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1.4±12.5)分、(55.2±3.9)分(P<0.05).观察组患者的遵医行为优良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 (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P<0.05).结论:针对外科病房住院患者的健康需求,加强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与技能掌握,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中医药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内镜微创治疗患者规范化围术期管理措施与成效分析

    目的:探究内镜微创治疗患者规范化围术期的管理措施,并对其作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将温州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进行内镜微创治疗的280例患者进行研究,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手段,观察组患者实施规范化围术期管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发生不良事件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86.8%,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为97.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患者采用规范化围术期管理措施,能够有效地对患者进行全方位、高效的护理,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潘春怀;程娇雷;陈宇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健康管理在孕妇保健中的作用

    目的:分析健康管理在孕妇保健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对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近两年来有健康管理资料的988名孕妇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健康管理在孕妇保健中的作用.结果:988名孕妇均于产前进行孕妇健康体检筛查,其中发现乳头内陷孕妇32名,已进行全部纠正;12名孕妇出现孕期合并症;54名孕妇出现高危妊娠情况,均得到及时处理,平安生产;988名孕妇均顺利生产,其中12例双胎.生产后新生儿中发现10例病理性黄疸,经治疗及时恢复;26例孕妇产后恢复情况欠佳,及时收住院治疗,经治疗恢复良好.结论:在孕妇怀孕的早期、中期、晚期、以及产后,对孕妇实施规范化、高标准的健康管理,可以有效控制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对孕妇保健有积极作用.

    作者:郑玲飞;符旭娥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系统式家庭治疗干预管理对抑郁症患者家庭功能和婚姻质量的改善效果

    目的:探讨和研究系统式家庭治疗干预管理模式对抑郁症患者家庭功能和婚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4年4月~2015年4月之间的10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成立系统式家庭治疗干预小组,采用培训、选拔形式选取成员,由干预小组对患者实施系统式家庭治疗,分别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婚姻质量问卷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患者进行相关数据的评价,对比两组数据.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家庭功能评定量表、婚姻质量问卷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价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式家庭治疗干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家庭功能和婚姻质量,成立干预小组并实施培训是提高医护人员治疗水平的有效途径.

    作者:沈文婧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某医院职工年度绩效考核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通过对某医院职工开展考核满意度情况调查,分析绩效考核满意度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优化医院职工考核操作流程和制定相关政策条文提供依据,为改善医院绩效管理水平和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抽样,从不同岗位系列、不同考核类别、不同考核等级等参加考核职工中抽选人员进行满意度调查,收回有效问卷602份.结果:职工绩效考核满意总分为(26.58±5.37)分,不同考核类别的满意度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考核工作的参与程度、考核等级、学历、年龄、参加考核类别是影响绩效考核满意度的因素.结论:可通过增加考核对象在绩效考核工作中的参与度来提高年度绩效考核的满意度.

    作者:黄晨笑;徐冰;吴晓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规范临床输出血过程的安全管理

    目的:探讨加强肝病患者输血过程中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和效果.方法:以2014年间浙江省绍兴市立医院收治的100例肝病输血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加强期间的输血护理安全管理;以2013年间收治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为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 (P<0.05).结论:加强输血过程各环节的安全管理,规范输血前管理、采血管理、取血管理、输血过程管理、输血后管理,可以有效避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保证临床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作者:车丽萍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患者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患者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武警浙江总队嘉兴医院进行手术的80例手术室麻醉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95%对护理方案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95%对疗效满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后心理顾虑评分为(87.43±4.29)分、生理问题评分为(88.30±9.10)分、信任感评分为(91.34±10.7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患者麻醉过程中实施预见性护理效果理想,能够减少操作时间,稳定患者生命特征,减轻患者疼痛.

    作者:张丽燕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强化泌尿外科术后患者的疼痛健康教育

    目的:探讨加强泌尿外科术后患者的疼痛健康教育管理措施与成效,为更好开展术后患者健康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将2014年3月~2015年3月入住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的40例手术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强化疼痛健康教育管理,而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知识认知度、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疼痛认知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评价也较高(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术后患者的疼痛健康教育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疼痛认知,改善患者术后舒适度,提高患者满意度,从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作者:严慧娟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中医药文化育人的功能分析与实现途径

    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学的根基和灵魂,彰显了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深刻道理,具有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的育人功能.要克服中医药文化育人工作中存在的边缘化、无序化、单一化等现实问题,中医药院校必须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育人资源的开发利用,采取有效措施彰显中医药文化的育人价值.

    作者:朱倩;黄文秀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强化手术病人安全防护的措施

    目的:探讨手术病人安全防护措施,减少手术风险的发生.方法:以浙江省舟山医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进行手术治疗的140例患者进行研究,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通过对手术风险因素分析提出综合安全防护措施,通过规范各项管理操作、做好各项登记核对、加强对医护人员培训等措施对患者进行管理.结果:对患者采取综合管理防护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差错率为12.4%,明显高于观察组的3.7%,P<0.05.且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加强手术室病人安全防护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手术过程中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刚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管理

    吞咽功能障碍与致残率和死亡率的增高有关,如何对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训练与管理成为重要的管理话题.在临床实践中,将患者的饮食训练与日常精细化心理护理管理相结合,成效显著.文章对其中要点进行了简要总结,以求更好地开展护理服务管理工作.

    作者:王陈军;张小秋;罗张瑜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目标管理在骨科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锻炼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目标管理措施在骨科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锻炼管理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对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从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120例患者进行研究,将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2013年5~11月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未采用目标管理,在此期间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3年12月~2014年5月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目标管理,在此期间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在术后恢复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5.4%,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4%,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目标管理是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通过目标引导,科室所有成员根据所制定的方案措施来开展各自的护理工作,使得护理工作更加规范、科学,应用于骨科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锻炼管理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金施恩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完善妇产科流程管理在减少医疗缺陷发生率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完善妇产科流程管理在减少医疗缺陷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研究时间为2013年1月~2015年1月之间,目标选取为奉化市溪口医院妇产科病区,自2014年1月开始实施妇产科流程管理模式改进,通过流程管理,统计以往工作缺陷、建立和完善新流程、做好流程评估与实施、做好流程监督与改进等方案,实现妇产科流程管理的完善工作,以期达到减少临床医疗缺陷发生率的目的,对比管理流程完善前后的医疗缺陷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及医护人员行为改善情况.结果:在实施妇产科流程管理后,妇产科医疗缺陷发生率从实施前的5.8%降为了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从实施前的92.4%提高到了实施后的9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善妇产科流程管理后规范了医护人员的医护行为,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整体素养.结论:完善妇产科流程管理有利于整体医疗质量的改进,能够减少妇产科病区医疗缺陷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改善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及服务质量.

    作者:沈芸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危险因素与对策研究

    目的:对骨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方法:以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13年3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220例骨科患者作为对照组,该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管理.将对照组患者护理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进行分析,寻找发生突发事件的危险因素.2014年3月骨科开始实施风险管理,对在此期间收治的220例骨科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发生突发事件以及满意度的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突发事件发生率(6.34%)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危险因素发生率(1.36%),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患者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风险的回避力度,降低突发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杨国红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呼吸科加床和调床潜在的隐患与对策

    目的:对呼吸科加强及调床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总结,探究有针对性的管理对策.方法:对嘉兴市第一医院加床和调床过程中所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系统而全面的总结,结合临床经验制定护理管理措施.自2013年3月起呼吸科开始实施新的护理管理对策,对比分析实施新的护理管理对策前后护理风险发生率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之后患者发生护理风险的几率明显低于实施之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施之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护理之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科加床及调床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隐患,加强护理管理可以有效地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肖国琴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品管圈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品管圈用于手术室安全管理,对应用前后安全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品管圈前发生安全事件32件,发生率为6.04%.实施品管圈后发生安全事件9件,发生率1.70%,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将品管圈用于手术室安全管理能够有效降低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作者:石玉叶;张菊英;张丽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儿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与效果

    通过总结浙江省舟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评估方法、管理方法和具体措施以及成效,以期为广大医护管理工作者提供参考.具体措施包括营造舒适温馨的住院环境,深化服务理念,夯实服务质量,简化护理文书,拓展护理内涵,强化健康指导,开展健康教育等.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浙江省舟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科的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得到了全面提高,并有效降低了投诉率,缓和了医患关系,提升了浙江省舟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科的服务质量,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和社会效益.

    作者:叶亚娜;顾军养;王燕萍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大型医院门诊现代化管理与服务探索

    门诊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社会的首要环节和重要窗口.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大型医院应提高门诊现代化管理与服务水平,通过信息化建设和制度化建设、运用现代物流系统、完善门诊“一站式”服务、改善就诊环境等多措并举,提高门诊服务质量.

    作者:束雅春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智能药架在药房应用的利弊分析

    为了减少门诊药房患者等候取药的时间,提高药师发药的准确率,杭州市中医院2014年6月引进了智能药架,智能药架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杭州市中医院门诊药房服务的质量和工作效率,改善了医患关系,深受病人的好评.

    作者:施俊伟;潘冬梅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品管圈管理在ICU高危药品管理中的运用评价

    目的:探讨品质圈管理在ICU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实施品管圈活动,以“提高高危药品临床安全用药”为主题,制定《高危药品风险管理评价表》寻找ICU存在的用药安全隐患,进行原因分析和讨论.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护士的药理知识,安全用药意识,高危药品识别、处理和用药观察等安全用药能力都得到明显提高,且团队精神、沟通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明显提高.结论:品质圈活动,可提高ICU高危药物使用的规范性,降低给药错误的风险.

    作者:张玲利;徐微;林凌洁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肾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预防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应用于肾内科住院患者的感染预防管理中的效果.方法:以湖州市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260例肾内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013年3~9月对肾内科住院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管理措施,该段时间收治的6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3年10月~2014年3月对肾内科住院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该段时间收治的6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医院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后效果显著,发生感染9例,感染率1.43%.对照组患者中发生感染32例感染,感染率5.08%.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有助于加强医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促进彼此之间的合作,能够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蒋敏 刊期: 2015年第22期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