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慧娟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眼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更好地提高眼科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自2013年5月起引入持续质量改进.通过建立质量改进小组,明确责任分工,确定改进项目,完善质量改进流程,全面落实持续质量改进.对比分析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后眼科护理质量、操作技术考核达标率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后眼科护理质量与操作技术考核达标率较之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实施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较之前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能够明显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操作技术考核达标率,进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何盈盈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对骨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方法:以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13年3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220例骨科患者作为对照组,该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管理.将对照组患者护理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进行分析,寻找发生突发事件的危险因素.2014年3月骨科开始实施风险管理,对在此期间收治的220例骨科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发生突发事件以及满意度的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突发事件发生率(6.34%)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危险因素发生率(1.36%),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患者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风险的回避力度,降低突发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杨国红 刊期: 2015年第22期
通过加强医院的统计工作,从而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从统计工作在医院的分类、分析、利用等方面,来说明统计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中心作用,以此证明统计信息是是医院信息来源的主体,是医院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所以注重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加强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并充分利用,可以更好地为医院管理服务.
作者:徐洁 刊期: 2015年第22期
文章从课程背景、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开展药学专业“药学综合实验”课程的初步探索,旨在为兄弟院校开展“药学综合实验”提供一定的借鉴.
作者:宋龙;张红梅;曹娇仙;郭夫江;张刘强;王莹;崔红燕;顾伟梁;崔亚君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究风险管理措施应用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实践中的价值.方法:以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于2012年8月~2013年8月期间的204例耳鼻喉头颈部患者为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基础性护理措施,而实验组则将风险管理措施贯彻到整个护理过程中.比较两组运用了不同护理方法后的差异,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风险管理措施运用在临床护理上,能显著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进一不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从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作者:吴莉莉;郑峰;李静丹 刊期: 2015年第22期
中医药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特色鲜明,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人民群众的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药行业不时曝出违反法律法规事件,医药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引起人们担忧,加强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宣传、贯彻、教育,是提升医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生产经营者守法意识和职业道德的重要途径.为医药行业培养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推动医药行业健康发展,医药高等职业院校责无旁贷.通过《大学语文》课程实施中医药文献中有关医德论述的教育,对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孙晓 刊期: 2015年第22期
以中医基石学科为主体的课程构成了中医核心课程体系,它们所涵盖的中医学发展脉络、中医基本理论框架及中医辨证论治精华,决定了这些课程的基础性质及课程所在学科的基石地位.近年来,中医基石学科有逐渐边缘化的趋势,教学状况不尽如人意.因此,必须强化中医基石学科课程建设,才能提高中医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霍磊;詹向红;曹珊;刘文礼;王振亮;陈晓辉;郑玉玲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在防治骨科卧床患者便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7月在浙江省中医院就诊的骨科卧床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2%,高于对照组的63.1%.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相对传统单一护理,可以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有效预防患者便秘不良并发症的发生,解决临床难题,改善患者的卧床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黄冬红;陈英 刊期: 2015年第22期
“互联网+”意味着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将其创新成果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并提升传统行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互联网+”给高校教学带来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从传统课堂教学到课程网站、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black-board平台再到翻转课堂、微课、慕课,但同时也提出很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文章从高校药理教学的角度剖析“互联网+”给高校教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作者:王青青;邓秀兰;鲁艺;张晓晶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患者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武警浙江总队嘉兴医院进行手术的80例手术室麻醉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95%对护理方案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95%对疗效满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后心理顾虑评分为(87.43±4.29)分、生理问题评分为(88.30±9.10)分、信任感评分为(91.34±10.7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患者麻醉过程中实施预见性护理效果理想,能够减少操作时间,稳定患者生命特征,减轻患者疼痛.
作者:张丽燕 刊期: 2015年第22期
实行医院科室全成本核算是医院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医院经济发展与管理决策的基本依据,也是公立医院生存与发展的保障.文章通过阐述医院全成本核算的重要性,结合医院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探讨了医院成本核算工作开展及实施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及对策.
作者:张春舫;卢学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临床科室对住院药房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形式,随机对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60名临床科室护士及出院患者和家属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要在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进行3次,并在调查中确定临床科室对住院药房不满意的要点.结果:品管圈的实施使临床科室对住院药房的满意度提升了42.1%.结论:品管圈的实施有助于发现和解决住院药房的问题,提高药房的服务质量和药师的工作能力.
作者:吴飞连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加强手术室环节管理对降低手术部位切口感染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取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人民医院2010年6月~2013年1月收治的760例患者,其中380例为观察组,38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手术室管理,观察组加强手术室环节管理,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和手术部位切口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手术部位切口感染22例(感染率5.7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例(感染率12.63%),P<0.05.且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手术室环节管理,规范感染预防与控制,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率,大大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郑筱英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全病程管理模式在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浙江省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科住院抑郁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分为全病程管理组和传统管理组,每组各40例.全病程管理组采取全病程管理模式,传统管理组采取传统管理模式.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于来住院治疗时、治疗2周和随访6月3个时间点比较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和社会功能缺陷筛查表评分变化情况.结果:在治疗及随访过程中,全病程管理组患者依从性优于传统管理组(P<0.05).治疗后、随访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和社会功能缺陷筛查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全病程管理组优于传统管理组(P<0.05).结论:全病程管理模式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实施,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对患者症状的改善更加明显.
作者:汪庆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行为科学管理方法在胸腔外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胸腔外科2013~2014年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3年为实施行为管理前,2014年为实施行为管理后,比较实施行为管理前后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行为管理前后护理人员在病历书写、技能操作和医患沟通方面的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均较实施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将行为管理用于胸外科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协调医患关系,降低医疗风险,进而降低患者投诉,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孙云云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疼痛管理满意度情况,以期发挥护理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110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从临床疼痛管理策略,临床质量指标问卷,数字疼痛评定量表等对患者进行疼痛管理满意度调查,观察术后1天、2天、3天在疼痛评分上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表示在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时疼痛明显,而患者术后疼痛管理满意度平均分数为(57.23±5.61)分,条目平均分数为(4.06±0.72)分.术后1天、2天、3天疼痛随着时间推移明显下降,术后第1天、2天、3天在痛上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疼痛管理仍需改进,应落实医护合作疼痛管理模式,发挥护士在疼痛管理中的作用.
作者:林莉丽;徐丹红 刊期: 2015年第22期
门诊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社会的首要环节和重要窗口.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大型医院应提高门诊现代化管理与服务水平,通过信息化建设和制度化建设、运用现代物流系统、完善门诊“一站式”服务、改善就诊环境等多措并举,提高门诊服务质量.
作者:束雅春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对呼吸科加强及调床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总结,探究有针对性的管理对策.方法:对嘉兴市第一医院加床和调床过程中所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系统而全面的总结,结合临床经验制定护理管理措施.自2013年3月起呼吸科开始实施新的护理管理对策,对比分析实施新的护理管理对策前后护理风险发生率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之后患者发生护理风险的几率明显低于实施之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施之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护理之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科加床及调床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隐患,加强护理管理可以有效地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肖国琴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加强对危重症患者药物治疗的护理监护,提高用药的安全性.方法:加强对危重症患者药物治疗前、治疗中以及治疗后的护理监护,对比分析加强护理监护前后的用药安全情况.结果:对进行药物治疗的危重症患者加强护理观察有效地降低了用药不当以及用药错误事件的发生.结论:加强对药物治疗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观察能够发现用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得用药错误以及不当情况的发生率降低到低水平,极大确保了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邱培英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骨科护理管理开展以护士为主导的疼痛管理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收治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强化护士为主导的疼痛管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哌替啶、镇痛泵、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应用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4小时、12小时的疼痛评分分别为(1.53±0.54)分和(2.81±0.60)分,对照组分别为(1.60±0.52)分和(4.79±1.78)分(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 (P<0.05).结论:以护士为主导的疼痛管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状况,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从而提升临床整体护理质量.
作者:苏正;杨金佶;郑文娴;饶世鸣;林玲玲;项蒙;林媛媛 刊期: 2015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