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文;王玉玲;陈雯
目的:探讨和研究儿科护理中潜在医疗纠纷的发生因素,并以此为依据为临床防护提供对策.方法:结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提出的相关要求,对近年来儿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就目前来看,可能导致医疗纠纷的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不足、护理文书处理不当、护理人员素质问题、护患之间缺乏沟通以及急救药品、仪器准备不足等.针对潜在因素制定相关对策,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结论: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应当以患者为重心,护理人员应当了解儿科工作的特殊性,有高度的责任心,提高自我业务水平,改善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高自身法律意识,避免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
作者:邱淑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医院门诊电话预约服务的实施效果,并了解电话预约就诊的患者对电话预约服务的满意度.方法:为患者提供电话预约服务,并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其中80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患者在获取电话预约服务信息的途径中,通过医院宣传方式占主导,达到82.5%.就诊时间主要减少到半小时到1小时,患者满意度达到98.75%.结论:开展医院门诊电话预约服务,有效地缩短了患者的就诊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孟晓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急诊科护士锐器伤现状的调查,探讨相应的标准预防和应对办法.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舟山市妇幼保健院的26名急诊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锐器伤经历与标准预防(Standard Precautions,简称“SP”)实施情况.结果:一年的时间,23名急诊科护士均有被锐器刺伤过的经历,刺伤率高达100.0%.使用锐器时,约七成的护士分离针头与注射器采用的是自己的手,约三成的护士术采用专用工具进行操作.近七成的急诊科护士认为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及排泄物具有传染性,不同工作时间、学历层次、职称级别和医院级别的急诊科护士对SP的认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八成的急诊科护士对患有血源性传播疾病的病人,能认真按照医院要求的标准方式进行隔离,未检出和未做相关传染疾病检查的患者,近五成的急诊科护士能按照患者的身份进行防护,防护的实施情况与SP的认识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急诊科护士锐器伤具有普遍性,按照以往模式进行隔离的护士人数较多,需进一步加强急诊科护士标准预防的认识和实施.
作者:刘晓燕;胡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讨论儿科患者坠床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2011年1~12月在浙江省台州医院儿科病房住院治疗的350例患儿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办法;2012年1~12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350例患儿为实验组,采用防坠床管理办法,比较两组患儿的坠床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坠床发生率为0.29%,对照组坠床发生率为1.14%,实验组的坠床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从患儿、家属及护理人员的角度分析儿科病房坠床的因素,加强风险评估,采取有效的防范管理措施,可明显降低患儿坠床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王伟文;王玉玲;陈雯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眼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眼科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00例患者.根据患者接受管理模式的不同分为常规护理组(n=50)和护理干预组(n=50).常规护理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护理干预组接受优质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焦虑抑郁情绪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组SAS标准分为(41.28±2.91)分,SDS标准分为(42.27±2.75)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护理干预组患者护理态度和方式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管理能够明显降低眼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发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崔皆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实施护理人员分层次管理,使护理服务工作得到不断改善,护士执业生涯得到合理规划,从而达到人员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的目的.方法:将临床护士按照任职资格分为四级,使不同级别的护士充分发挥各自的角色功能,满足病人个性化需求,促进护理工作向深层次发展.结果:增强了护士整体服务意识,减少了护理隐患的发生,提高了住院患者、护士的双重满意度,有效提高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结论:分层次管理是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不仅是护理队伍内部发展的需要,也是护理人员职业生涯的必然要求,更是科学管理护理队伍的要求,是一种科学化、规范化的护理管理模式.
作者:王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患者进行手术室术前访视现状调查.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在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进行手术的31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观察患者的术前访视需要率、术前访视率及患者对术前访视的满意度.同时对该院手术室的18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观察其对术前访视的认知度.结果:调查显示,术前访视需要率为100%;术前访视率为97.74%;患者满意度为96.69%.参与调查的护理人员认为术前访视必要的占94.44%,主动进行术前访视的占66.67%,术前访视需进行培训的占88.89%,需指定术前访视规程的占94.44%.结论:针对手术室术前访视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可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护理质量,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肿瘤内科阿片类镇痛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肿瘤科的698例住院患者,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法进行药物使用强度的计算,对本组患者住院期间阿片类镇痛药物的使用强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247例应用阿片类镇痛药物,占35.4%,应用强度为1.02.其中应用药物共11种,药物利用指数在1以上的6种,其余5种药物利用指数均<1.结论:《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为肿瘤患者应用镇痛药物提供了标准,但由于个体差异,药物应用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临床应用方面应当参照要求,保证合理用药.
作者:沈小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随着临床新疾病的不断涌现,为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临床医师需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临床诊疗需要新、好的证据.循证医学的诞生,无疑给医药领域带来了思想革命和实践革命,针对医院在临床中药学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探索应用循证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进一步提升医院诊疗水平和服务患者的能力十分重要.
作者:李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肠肿瘤外科患者产生焦虑情绪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性地制定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00例肠肿瘤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其进行调查,分析产生焦虑情绪的原因,并制定相关的干预对策.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干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进行调查对比.结果:干预前两组SDS和S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干预后观察组的SDS和SA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肿瘤外科患者因大多需进行手术治疗,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针对性的干预对策,能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作者:郭安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源及压力程度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以问卷形式,调查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与非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的压力源及压力程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重症组护理人员中、重度压力均占48.57%,非重症组护理人员的中度压力占40%,重度压力占28.57%,重症组护理人员的中、重度压力明显高于非重症组(P<0.05),重症组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量、护理工作时间、管理人际关系及压力得分较非重症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的压力较大,压力主要来自于危重病人的照顾,倒夜班,管理机制不健全、工作得不到尊重、病人不配合工作等方面.增加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对护理人员实行人性化的管理,是减轻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压力的必要措施.
作者:吴玉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西药房药品差错原因,并积极采取对策,探讨其效果.方法:分析浙江省天台县中医院两个西药房药品差错原因,东药房作为观察组,采取仔细分析原因、积极对策等措施;西药房作为对照组,常规处理,分析采取对策后效果.结果:观察组采取对策后,药品差错发生39例,低于对照组的79例,患者满意度(9.67±0.34)分,高于对照组的(8.13±0.45)分,P<0.05,差异明显.结论:西药房药品差错原因多样,应积极采取对策,获得满意效果.
作者:季永辉;徐世鄂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随着国家对医院建设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医院规模在不断扩大,这对医院的管理工作和临床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计算机的普及和医院综合管理网络的不断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院的综合管理能力.近年来,随着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提高及人们对医疗质量要求的提高,临床上传统的心电图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临床实际工作.因此,医院引进和开展心电图数字化诊断管理系统,实现全院的心电网络信息化管理,提高临床工作效率已成为发展趋势.该系统的投入使用可提高整个医院的治疗效率,扭转现代化医院矛盾双方及管理发展不和谐的局面.
作者:钟健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加强医德建设是医院建设中的重点,文章首先分析了医德教育在加强行业自律、改善医患关系等方面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当前医德建设中存在的体系不够完善、培训形式单一、内容与实践脱节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工作实践,从完善医院医德体系的建设、加强对医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教育、在实践中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医院医德建设的相关对策.
作者:章亚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为了更好地继承发扬针灸,培养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针灸人才,文章结合河南中医学院现状,探讨构建《针灸学》立体教学模式的意义和方案.构建立体教学模式是《针灸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步骤,同时也是针灸推拿专业教育目标和专业认证工作的要求.针灸学立体教学模式首先要实现经络腧穴学教学内容的立体,其次实现针灸技能和针灸学临床教学的立体.
作者:林永青;何琪;郑明常;王祥麒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杭州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社区老年人中医健康指导项目开展的现状进行分析,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查阅、现场问答、专人访谈等方式,对杭州市9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老年人中医保健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杭州市9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开展了老年人社区中医保健项目,其中68.9%的中心可提供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医疗服务,有96.7%的中心能开展老年人特殊疾病的健康教育,有83.3%的中心能开展老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西医结合全程诊疗—护理—家庭康复工作,但仅有44.4%的中心开展了社区老年人健康档案.结论:杭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基本建立起针对老年人的中医健康指导服务项目,但中医体质辨识医疗服务工作尚有待提高,社区老年人健康档案的完善迫在眉睫.
作者:姚春英;朱晨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病耻感水平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针对所研究的内容采用自拟基本情况调查表和Link病耻感量表中的“贬低-歧视感知”、“羞耻感”两个分量表对152例住院的精神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精神病患者中有67.76%存在病耻感;患者同时存在贬低-歧视感(P<0.01)和羞耻感(P<0.05).学历越高的病耻感越低(P=0.043);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耻感高于其他精神疾病患者(P=0.022);病程5年及以内的精神病患者病耻感比5年以上的患者高(P=0.005).结论:精神病患者的病耻感水平较高,同时存在贬低一歧视感和羞耻感,其病耻感与学历、病程以及精神疾病类型相关.
作者:高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近几年,国内糖尿病数量的增长速度居世界前列.文章就国内糖尿病流行状况及产生的经济压力进行分析,提出了实行糖尿病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并汲取欧洲先进的健康管理理念,构想国内社区提升糖尿病预防与控制的健康管理方式.
作者:叶希康;陈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妇产科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3年5月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收治的30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普通的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特殊的全程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满意度的得分均低于观察组,特别是7个项目的差异比较显著(P<0.05).结论: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有效地促进了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护理质量的提升,降低了并发症和医患纠纷的发生率,缩短了产妇住院时间,提高了产妇及家属的满意率,同时还帮助护理人员转变了工作理念,值得推广.
作者:林胜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索情景模拟教学在急诊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4月~2013年4月在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实习的急诊科护士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74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法,研究组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进行带教.出科时进行考核评估,比较两组成绩;并同时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问卷评估两组实习护士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出科考核成绩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结论:情景模拟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应对能力,使实习护士更好地适应急诊科护理工作.
作者:俞夏娣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