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起;李昕;宋毅;肖云翔;黄有媛;周利群;那彦群
目的:探讨尿路移行细胞癌(TCC)的发病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提高尿路TCC的治愈率.方法:分析177例TCC患者的诊断措施、手术方法和术后处理资料.结果:肾盂癌17例,输尿管癌8例,膀胱癌152例.发现14例为多中心性和异时性TCC,其中下行性异时性膀胱癌10例.结论:TCC是尿路上皮肿瘤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异时性膀胱肿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上尿路肿瘤,发生肿瘤的异时性对患者预后有一定影响,加强肿瘤术后监测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周梅生;裴昌松;闵志廉;朱有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血管新生抑制剂TNP-470对ACHN肾细胞癌增殖与凋亡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TNP-470(40 mg@kg-1@0.2 ml-1)皮下注射治疗ACHN肾细胞癌荷瘤裸鼠,观察肿瘤生长情况,进行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的研究.结果:TNP-470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ACHN肾癌生长明显减慢,肿瘤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增加(P<0.01),增殖指数无显著变化(P>0.05).肿瘤体积与凋亡指数间存在负相关(r=-0.8540,P<0.01).结论:TNP-470对ACHN肾癌有显著的抑制肿瘤生长作用,可能与肾癌细胞凋亡增加有关.
作者:李晓东;曾进;黄海鹏;梅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PGE1)应用于尸体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患者对移植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因急性排斥(AR)和急性肾小管坏死(ANT)导致DGF的127例临床资料,其中应用PGE1治疗56例(PGE1组),未用PGE1者71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在出现DGF后的透析治疗时间、肾功能恢复情况、彩超的移植肾血流阻力指数(RI)及6个月内AR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GE1组透析治疗时间明显缩短(P<0.05),移植肾的血肌酐下降速度快(P<0.05),RI及6个月内AR发生率低(P<0.05).结论:PGE1有利于尸体肾移植术后DGF患者移植肾功能的早期恢复,并能降低AR的发生率.
作者:明爱民;林民专;范礼佩;顾新伟;赵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方法,以期减少术中出血,保护肾功能,降低肾切除率.方法:本组30例35个肾脏均采用原位低温肾动脉阻断肾实切开取石,同时静脉注射肌苷2.0 g.结果:肾动脉阻断时间15~46 min,>30 min 5例;出血量80~300 ml;肾实质切口3~5 cm,其中10例切口3~5处;多取石170余枚,大结石6.0 cm×4.5 cm× 3.5 cm.手术时间90~120 min.28例获得6个月~5年随访,患肾功能恢复良好.经B超、KUB检查结石复发5例,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愈.结论:原位低温肾动脉阻断加静脉注射肌苷肾实质切开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具有操作方法简单、手术安全、术后并发症少,并能较好地保护肾功能.
作者:杨登伦;任春凯;乙从亮;王毅;朱巍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康士得治疗晚期前列腺癌(PCa)的疗效.方法:应用康士得联合睾丸切除治疗晚期PCa和缓退瘤抵抗患者.结果:①10例原发PCa治疗3个月,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降至(4.67±2.58)μ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8例完全降至正常,2例下降>90%.患者临床症状均改善,前列腺体积明显缩小(P<0.01).治疗12~18个月,无一例出现PSA反跳.②2例缓退瘤抵抗患者,改服康士得后,PSA大降幅分别为76%和81%,显示对继续阻断雄激素依然有效.结论:康士得联合睾丸切除治疗晚期PCa有较好疗效.
作者:孙宏斌;刘军;苏江浩;邹青 刊期: 2003年第08期
2000年6月~2003年3月,我科采用输尿管硬镜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机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7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芝;潘正故;李明果;韦艳梅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患者,男,62岁.1999年10月9日体检B超发现左肾积水入外院.患者近3年反复发热伴左腰背部隐痛不适,逆行肾盂造影发现左输尿管中下段狭窄.
作者:唐锋;徐阿祥;张磊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腹膜后肿瘤伴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分期和分型及外科处理.方法:2例右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和1例右肾上腺皮质癌伴下腔静脉癌栓,分别行右肾癌或右肾上腺皮质癌根治性下腔静脉部分切除或切开取栓术.结果:2例术后分别存活48个月和12个月,1例术中死亡.结论:根据患者的分期和分型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是治疗本病的有效途径.
作者:李虎林;刘春晓;张凤林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创伤性睾丸脱位临床少见,易漏诊、误诊,我们1995年8月~2002年7月共收治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谷江;李登宝;游万祥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排尿期尿道造影录像与尿流率同步测定,对诊断膀胱出口梗阻(BOO)的意义.方法:对有无前列腺增生两组各30例患者分别进行非干扰性动态排尿期尿道造影录像与尿流率同步测定.两组采用改良的尿道阻力因子列线图判明BOO与非BOO.结果:30例前列腺增生组中26例诊断BOO,4例诊断可疑BOO;30例非前列腺增生组均诊断非BOO.结论:动态排尿期尿道造影录像与尿流率同步测定对于诊断BOO是一种较好的、非干扰性的复合式尿动力学检测方法.
作者:杨小华;田银锐;刘乔保;杨江茂;邹永康;肖民辉;齐书武;张科;罗耀辉;黄杰;王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雷帕霉素靶蛋白(target of rapamycin,TOR)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进化上保守的蛋白家族,广泛存在于酵母、果蝇、哺乳动物中,该家族包括TOR1、TOR2、MEC1、TEL1、RAD3、MEI-41、DNA-PK、ATM、ATR、TRAPP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在哺乳动物中只发现一种TOR蛋白,即mTOR[1].
作者:费世宏;曾甫清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多药耐受糖蛋白(P-gp)介导的膀胱癌细胞多药耐药(MDR)的逆转.方法:MTT法观察MDR的逆转,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罗丹明-123浓度(R-123).结果:姜黄素加阿霉素组与阿霉素组对敏感株的细胞毒作用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耐药株对姜黄素加阿霉素组的敏感性是阿霉素组的4倍(P<0.05),姜黄素明显抑制了细胞内R-123的外排(P<0.05).结论:姜黄素可有效逆转P-gp介导的MDR.
作者:张炎;鲁功成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正位可控去带盲结肠膀胱加回肠抗反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膀胱全切正位可控去带盲结肠膀胱加末段回肠抗反流术治疗膀胱癌20例.结果:随访9~42个月,白天均可控制排尿,14例夜间能自控排尿,6例夜间有尿失禁.尿动力学检查:12个月贮尿囊平均大容量350 ml,平均大囊内压3.16 kPa,剩余尿量为16 ml,平均大尿流率19.2 ml/s.贮尿囊造影及IVU显示2例有双侧输尿管反流,无输尿管狭窄和肾积水.血电解质及肾功能正常.结论:正位可控去带盲结肠膀胱加末段回肠抗反流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好,是一种较理想的膀胱替代术.
作者:杨远清;殷民;杨燮樵;李如兵;龙慧民;李仲宜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对高龄(>70岁)伴有多系统病变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治疗,一直是泌尿外科临床难点之一.我们2001年9月~2003年1月经积极个体化围手术期准备,施行改良式经尿道大功率钬激光前列腺切除术(HoEAP)41例,安全快捷,术中并发症少,对患者打击小,临床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黎卫;李志坚;李逊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经皮肾穿刺造瘘(percutaneous nephrostomy,PNT)术是一种暂时性的解除上尿路梗阻,引流尿液的有效方法.常用的穿刺引导方式包括X线透视和B超,但分别存在着患者受到大剂量射线辐射和需要特殊装置等缺点.我院1997年7月~2002年7月采用CT定位下PNT,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薛蔚;张进;王元天;吴家骏;陈海戈;吕坚伟;陈奇;黄翼然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患者,女,34岁.进行性高血压、向心性肥胖2年.血压高达200/100mmHg(1 mmHg=0.133kPa),服复方降压片有效.近1年来出现视力模糊、月经紊乱、闭经,颜面潮红而来我院诊治.体检: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多血质,皮肤薄,紫纹,甲癣.
作者:吴登龙;徐月敏;乔勇;张炯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应用双J管内引流治疗晚期盆腔癌并发输尿管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膀胱镜下或输尿管镜下置入双J管,治疗晚期盆腔癌并发输尿管梗阻18例.结果:18例患者治疗侧输尿管引流通畅,尿量明显增多,全身情况迅速改善.结论:双J管内引流操作简单,疗效明显,是解除晚期盆腔癌并发输尿管梗阻的首选方法.
作者:操作亮;章传华;邱文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总结应用镍钛记忆合金网状支架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远期疗效.方法:对150例年龄63~88(平均73.5)岁BPH患者应用镍钛记忆合金网状支架治疗,术后6、12、24、36、48个月进行随访.结果:术后6、12、24、36、48个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3%、62%、50%、42%.结论:应用镍钛记忆合金网状支架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远期疗效不佳,但适合部分高危BPH患者.
作者:崔军;宋永胜;郭恩忠;吴斌;徐会文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例1 女,28岁.因腹胀伴腰围进行性增大、纳差、消瘦4个月就诊.患者自幼弱智,否认有家族史.体检:面部结节状皮脂腺瘤,全身皮肤未见病变.腹部隆起,盆腔触及孕5个月大小包块,固定.
作者:方卫华;于德新;王克孝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评价131I-MIBG肾上腺髓质扫描在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16例患者术前均经B超检查及131I-MIBG肾上腺髓质扫描,10例术前行CT检查.结果:14例患者经131I-MIBG肾上腺髓质扫描直接提示病灶部位核素浓聚,其中包括6例血压正常或临界正常患者.B超检查提示嗜铬细胞瘤不能排除诊断5例,CT检查提示嗜铬细胞瘤可能4例.本组131I-MIBG肾上腺髓质扫描敏感性87.5%,特异性100%.结论:131I-MIBG肾上腺髓质扫描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在于其可直接反映可疑肿瘤的嗜铬性质,具有高效、可靠的优点,应作为嗜铬细胞瘤的首选功能性诊断手段.
作者:张心如;徐佑璋;司捷旻;金重睿 刊期: 200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