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康士得联合睾丸切除治疗晚期前列腺癌

孙宏斌;刘军;苏江浩;邹青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 睾丸切除术, 雄激素拮抗药
摘要:目的:观察康士得治疗晚期前列腺癌(PCa)的疗效.方法:应用康士得联合睾丸切除治疗晚期PCa和缓退瘤抵抗患者.结果:①10例原发PCa治疗3个月,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降至(4.67±2.58)μ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8例完全降至正常,2例下降>90%.患者临床症状均改善,前列腺体积明显缩小(P<0.01).治疗12~18个月,无一例出现PSA反跳.②2例缓退瘤抵抗患者,改服康士得后,PSA大降幅分别为76%和81%,显示对继续阻断雄激素依然有效.结论:康士得联合睾丸切除治疗晚期PCa有较好疗效.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姜黄素逆转多药耐受糖蛋白介导的膀胱肿瘤多药耐药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多药耐受糖蛋白(P-gp)介导的膀胱癌细胞多药耐药(MDR)的逆转.方法:MTT法观察MDR的逆转,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罗丹明-123浓度(R-123).结果:姜黄素加阿霉素组与阿霉素组对敏感株的细胞毒作用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耐药株对姜黄素加阿霉素组的敏感性是阿霉素组的4倍(P<0.05),姜黄素明显抑制了细胞内R-123的外排(P<0.05).结论:姜黄素可有效逆转P-gp介导的MDR.

    作者:张炎;鲁功成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超选择性双侧髂内动脉分支栓塞术治疗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6例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双侧髂内动脉分支栓塞术治疗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的效果.方法:应用大小不等的明胶海绵颗粒和条块,对6例顽固性出血的放射性膀胱炎患者进行了超选择性双侧髂内动脉分支栓塞术.结果:术后2 h 6例患者血尿明显缓解,3 d内血尿基本消失,随访6~24个月,均无严重的血尿复发.结论:超选择性双侧髂内动脉分支栓塞术是一种有效治疗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的方法.

    作者:叶章群;蔡建良;杨为民;陈志强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改良经尿道大功率钬激光前列腺切除术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

    对高龄(>70岁)伴有多系统病变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治疗,一直是泌尿外科临床难点之一.我们2001年9月~2003年1月经积极个体化围手术期准备,施行改良式经尿道大功率钬激光前列腺切除术(HoEAP)41例,安全快捷,术中并发症少,对患者打击小,临床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黎卫;李志坚;李逊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正位可控去带盲结肠膀胱加回肠抗反流术

    目的:探讨正位可控去带盲结肠膀胱加回肠抗反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膀胱全切正位可控去带盲结肠膀胱加末段回肠抗反流术治疗膀胱癌20例.结果:随访9~42个月,白天均可控制排尿,14例夜间能自控排尿,6例夜间有尿失禁.尿动力学检查:12个月贮尿囊平均大容量350 ml,平均大囊内压3.16 kPa,剩余尿量为16 ml,平均大尿流率19.2 ml/s.贮尿囊造影及IVU显示2例有双侧输尿管反流,无输尿管狭窄和肾积水.血电解质及肾功能正常.结论:正位可控去带盲结肠膀胱加末段回肠抗反流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好,是一种较理想的膀胱替代术.

    作者:杨远清;殷民;杨燮樵;李如兵;龙慧民;李仲宜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钬激光前列腺切除术120例的并发症分析

    2001年8月以来,我院使用从美国引进的大功率钬激光器,进行钬激光前列腺切除术(HoLE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患者120例.本文对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齐贵;麻伟青;时丽萍;周庆余;王跃力;窦坤;邝丽新;赵彬丽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髂总动脉瘤致肾积水1例

    患者,男,62岁.1999年10月9日体检B超发现左肾积水入外院.患者近3年反复发热伴左腰背部隐痛不适,逆行肾盂造影发现左输尿管中下段狭窄.

    作者:唐锋;徐阿祥;张磊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病理复查并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早期前列腺特异抗原监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结合病理复查结果,监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早期的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指导术后的进一步治疗.方法:对25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于术后1、2、4周时测定PSA水平,尔后每个月测定一次,随访5~17个月,平均11个月;并对术后标本的手术切缘及包膜浸润程度行病理复查.结果:病理报告T1~T2期17例,15例获根治,PSA水平均降至0.2μg/L以下,随访12个月无复发;2例PSA一直未降至正常,2个月后复升高而加用辅助治疗,其病理观察发现手术切缘有肿瘤残留.T3a或T3b期8例,4例获根治,PSA在3个月内降至0.2μg/L以下,随访9个月无复发,病理特征为肿瘤浸润包膜但未穿透;4例在1个月后因PSA回升分别加用辅助治疗,病理示肿瘤均穿透包膜.结论:T1~T2期患者,因手术切缘残留等原因,肿瘤可能早期复发;T3期患者,特别是那些侵犯包膜但未穿透者,手术可能达到根治,并可以延迟应用雄激素阻断治疗,延长治疗的有效时间.

    作者:王军起;李昕;宋毅;肖云翔;黄有媛;周利群;那彦群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低温阻断肾动脉肾实质切开取石术

    目的:探讨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方法,以期减少术中出血,保护肾功能,降低肾切除率.方法:本组30例35个肾脏均采用原位低温肾动脉阻断肾实切开取石,同时静脉注射肌苷2.0 g.结果:肾动脉阻断时间15~46 min,>30 min 5例;出血量80~300 ml;肾实质切口3~5 cm,其中10例切口3~5处;多取石170余枚,大结石6.0 cm×4.5 cm× 3.5 cm.手术时间90~120 min.28例获得6个月~5年随访,患肾功能恢复良好.经B超、KUB检查结石复发5例,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愈.结论:原位低温肾动脉阻断加静脉注射肌苷肾实质切开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具有操作方法简单、手术安全、术后并发症少,并能较好地保护肾功能.

    作者:杨登伦;任春凯;乙从亮;王毅;朱巍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尿道下裂与环境因素

    尿道下裂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男性新生儿的发病率是1~8.2/1000,病因不清.临床研究已经发现尿道下裂患儿有睾酮代谢或雄激素受体的缺陷.

    作者:罗琦;黄鲁刚;魏强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钬激光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

    2001年4月~2001年12月,我院微创外科中心收治27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采用钬激光前列腺切除术(HoLEP),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开俊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肾移植临床免疫抑制方案的应用

    预防和治疗排斥反应是器官移植成功的关键.甄选免疫抑制方案的目的是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以防排斥反应发生,同时保持患者适度的免疫抵抗力和减少药物毒副作用.

    作者:曾甫清;黄黎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经直肠B超测量前列腺移行带与手术切除前列腺重量的比较

    我院1998年~2001年8月共行前列腺手术108例,其中开放性手术78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30例.术前均经直肠B超测量前列腺移行带,并估算重量与术后取得前列腺的标本重量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田;严光义;张科;肖民辉;杨晓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贯穿膀胱颈会阴结扎固定术治疗后尿道断裂

    目的:探讨后尿道断裂手术治疗的时机和手术方法.方法:对15例后尿道断裂患者均在外伤后7 d内行贯穿膀胱颈会阴结扎固定术.结果:拔管后11例(73.3%)排尿通畅,4例(26.7%)经1~3个月的尿道扩张后,排尿正常.结论:贯穿膀胱颈会阴牵引固定结扎术方法简单、安全,能有效地恢复尿道的连续性,早期或亚早期手术能缩短病程.

    作者:曾子健;康颂东;陈新辉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含绒癌成分的晚期睾丸混合瘤1例

    患者,27岁.左睾丸进行性肿大4个月于2002年3月4日入院.体检:左睾丸增大,4 cm×6 cm×7 cm,质地不均匀,大部分较硬,无弹性,无压痛,沉重感,附睾触诊不清.

    作者:翟锐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ACTH非依赖性双侧肾上腺大结节性增生1例

    患者,女,34岁.进行性高血压、向心性肥胖2年.血压高达200/100mmHg(1 mmHg=0.133kPa),服复方降压片有效.近1年来出现视力模糊、月经紊乱、闭经,颜面潮红而来我院诊治.体检: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多血质,皮肤薄,紫纹,甲癣.

    作者:吴登龙;徐月敏;乔勇;张炯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结节性硬化症并发双侧多发性肾错构瘤2例

    例1 女,28岁.因腹胀伴腰围进行性增大、纳差、消瘦4个月就诊.患者自幼弱智,否认有家族史.体检:面部结节状皮脂腺瘤,全身皮肤未见病变.腹部隆起,盆腔触及孕5个月大小包块,固定.

    作者:方卫华;于德新;王克孝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前列安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前列安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性、安全性和依从性.方法:临床对照随机试验.282例慢性前列腺炎,分型后各型均随机等分为两组,分别以前列腺安栓和抗菌药治疗.根据治疗前后前列腺按摩液(EPS)中白细胞数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表(NIH-CPSI)评分评价疗效.结果:Ⅱ型和ⅢA型治疗后,EPS白细胞个数明显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症状程度改善显著,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ⅢB型治疗后,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结论:前列安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安全、有效、方便、患者依从性较好.

    作者:慈健;宫大鑫;孔垂泽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男性尿道损伤的治疗体会

    1995~2002年宿松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泌尿外科共收治男性尿道损伤62例,现将有关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刘鑫国;刘继红;叶章群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非干扰性排尿期尿道造影录像与尿流率同步测定诊断膀胱出口梗阻

    目的:探讨排尿期尿道造影录像与尿流率同步测定,对诊断膀胱出口梗阻(BOO)的意义.方法:对有无前列腺增生两组各30例患者分别进行非干扰性动态排尿期尿道造影录像与尿流率同步测定.两组采用改良的尿道阻力因子列线图判明BOO与非BOO.结果:30例前列腺增生组中26例诊断BOO,4例诊断可疑BOO;30例非前列腺增生组均诊断非BOO.结论:动态排尿期尿道造影录像与尿流率同步测定对于诊断BOO是一种较好的、非干扰性的复合式尿动力学检测方法.

    作者:杨小华;田银锐;刘乔保;杨江茂;邹永康;肖民辉;齐书武;张科;罗耀辉;黄杰;王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经皮骶神经根电刺激治疗16例顽固性排尿功能障碍

    目的:探讨经皮骶神经根电刺激对顽固性排尿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使用美国Medtronic公司经皮骶神经根电刺激器,对16例患者第3骶神经根行电刺激治疗,治疗前后对比分析其主观指标改变及尿动力学变化.结果:行经皮骶神经根电刺激1~2周后,患者排尿次数由52.8次/72 h显著减少为31.3次/72 h(P<0.05),膀胱容量由309 ml增加为342 ml(P<0.05),大尿流率由12.4 ml/s增加为14.1 ml/s(P<0.05),其余主观指标及尿动力学指标变化不显著.结论:经皮骶神经根电刺激对顽固性排尿功能障碍性疾病有一定疗效,对埋植式电刺激的疗效有一定指导作用.

    作者:李龙坤;宋波;金锡御;熊恩庆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同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