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羽;王凡;孙素梅;蒋轶文
报道1例银屑病患者,服用当地个体诊所配制的中成药2个月后出现手指尖、足趾尖麻木、疼痛,停药后病情继续加重,2个月后查尿砷正常,发砷高出正常值60多倍,经驱砷、营养神经治疗,病情痊愈.
作者:李景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1 病例资料患者男,30岁,因生气自行口服威露士消毒药水(绿色)约500 ml后自觉咽喉部、胸骨后烧灼感,伴头晕、恶心及乏力,1 h后来诊.查体:BP 118/76 mmHg,P 96 次/min.
作者:杜军;冯树行;王二丁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某患者2002年诊断为蔺草染土尘肺Ⅰ期,其右上肺致密阴影先后经抗感染和抗结核治疗无效误诊为肺癌,手术切除右上肺叶.病理诊断:右肺上叶纤维性结节伴炭末沉积,偏光显微镜下粉尘颗粒(+++).后明确诊断为尘肺Ⅲ期.
作者:毛翎;周泽深;易祥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二乙氧基乙醇(2-ethoxyethanol,简称2-EE)是70年代中期我国引进的一种用于合成感光液,生产感光版(PS版)的化合物[1].动物实验和人群流行病学调查都已证明2-EE具有生殖毒性[2].在职业卫生中,常采用生物学标志物(biomarker)--暴露标志物(biomarker of exposure)、效应标志物(biomarker of effect)和易感性标志物(biomarker of susceptibility)评价其生殖毒性危险度.
作者:贾娜;高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仿皮面料中含有的二甲基甲酰胺等毒物致某制衣厂缝纫工亚急性二甲基甲酰胺中毒、中毒性肝病.经积极治疗,病情好转.
作者:尹月英;尹志宏;朱崇法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选择4组组间基本均衡的现场进行噪声和高温测试,分析4组研究对象听力水平的差异.对68名不同高温噪声暴露时间的玻璃制瓶工进行听力水平比较.结果发现,对语频听阈和高频听阈,单纯高温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噪声组、高温噪声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高温噪声组明显高于噪声组(P<0.01).语频听阈和高频听阈随高温噪声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高(P<0.01).提示高温本身对语频听阈和高频听阈没有影响,但高温与噪声的联合作用可加重噪声对听力的损害,且可能具有时间依赖性.
作者:赵南;唐旭东;钟茂耀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为了解空气中铅浓度与工人发铅间的关系,对我区某印刷厂车间的铅浓度以及作业工人发铅含量进行了连续2个月的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春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整群抽样调查广州空调行业技校、职业中等中专技术学校男性实习生1年实习期噪声性听力损伤情况.调查的作业环境噪声强度超标率平均为44.3%,实习生的高频听力损伤检出率平均为31.3%,且随接触噪声强度的增加而升高.脱离噪声作业环境1个月后复查,仍为高频听损者占复查者的47.4%.提示实习试用期的噪声接触可致实习生听力损伤,实习期的职业危害防治不容忽视.
作者:张维森;苏素琴;肖吕武;陈清;杜伟佳;麦兆生;李勇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我中心1995~2004年共收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46例,现粗浅分析如下.
作者:刘晓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近年来,急性汞中毒致肾脏等损害的报告屡见不鲜,但急性汞中毒致肝脏损害的报告极少.现将我院收治的汞致肝脏损害1例报告如下.
作者:刘东宽;杨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亚慢性铝暴露对小鼠脑神经细胞DNA损伤作用.方法雄性ICR小鼠经饮水(双蒸水)中加入三氯化铝染毒,4组分别为低剂量组[10 mg/(kg·d)]、中剂量组[50 mg/(kg·d)]、高剂量组[300 mg/(kg·d)]和对照组(饮双蒸水),各组均正常供给食物,饲养100 d后处死小鼠,分别分离脑海马、皮质部位,制成细胞悬液,运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彗星实验)观察DNA损伤程度.结果 4组脑海马、皮质部位神经细胞彗星拖尾率差别显著(χ2=385.07,P<0.001).进一步用Ridit分析,染毒各组海马神经细胞核拖尾长度等级Ridit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01),且低剂量与中剂量组、中剂量与高剂量组相比存在差异,Ridit值有随剂量增加而增大的趋势.各组皮质神经细胞除低剂量组与中剂量组差别不显著外,其他结果均与海马细胞分析结果相似.结论铝暴露可损伤脑神经细胞核DNA.
作者:杨永坚;胡浩;李小平;王取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回顾性对本院89例急性农药中毒所致的MODS病例进行研究分析.导致89例MODS的农药品种为7类,发生功能障碍的脏器有肺、脑、肾、肝、胃肠道、心、血液等;89例患者出现功能障碍的脏器2~6个不等,死亡率随发生功能障碍脏器数量的增多而增多.提示短期内接触大量农药导致的中毒可引发MODS.治疗以去除病因,积极控制原发病以及对症治疗为主.综合治疗和良好的护理是救治成功的保证.中毒早期处理治疗得当与否,是影响MODS发生及预后的关键.
作者:穆进军;连改香;张爱民;田仁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分别对某药业公司GMP改造前后的厂房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各检测点物理及化学危害因素的强度及浓度均有很大程度的降低,对工人健康的危害减少.
作者:邓颖聪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对铅、噪声、振动、高原及职业紧张等职业因素与高血压发病间的关系做了简要介绍,提示在高血压的发病中要重视职业因素的作用.
作者:张星;鲁锡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调查281家制鞋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现状和测定10种胶粘剂中苯、甲苯、二甲苯、正己烷含量.结果发现,部分胶粘剂苯或正己烷含量较高.建议强化企业自身管理,引导企业选用毒性较低的胶粘剂,实施风险管理.
作者:汪严华;张振荣;盛琴琴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应用MTT法检测乙体氯氰菊酯对雄性大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并测定大鼠体重和主要脏器系数.结果表明,该药致大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明显降低,肾上腺系数明显增大.
作者:安丽;施万英;刘莉;于飞;智绪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纳米镁材料对小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按照固定剂量(5 g/kg)法以镁粉、微米氧化镁和纳米氧化镁一次经口灌胃.14 d后处死动物取血清观察常规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纳米氧化镁组小鼠血清LDH和ALP明显低于微米氧化镁组(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纳米氧化镁对血清LDH和ALP的影响与微米氧化镁材料有明显差别,其生化毒性作用可能与微米氧化镁材料有所不同.
作者:王天成;张智勇;贾光;沈惠麒;赵宇亮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患者,男,28岁,某化工厂工人,2003年6月24日17时,在搬运苯胺时由于罐体突然破裂,大量苯胺液体溅于身上.当时未在意,1 h后始用清水擦洗全身.2 h后出现头晕、乏力、胸闷、恶心、颜面及全身皮肤发紫遂送某医院.
作者:杨清雪;王洪勋;牛玉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职业病的诊断,涉及到用人单位、劳动者和职业病诊断机构三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是一项法律性、政策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国家卫生部<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的颁布与实施,给职业病的诊断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基层的职防机构,我们对此深有体会.现将某企业近几年职业病诊断工作中发现的3例较典型的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李国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报道5例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肝脏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经过,分析了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肝脏损害的特点.
作者:赖纯米;宋家卫;张云桂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