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拔雄;朱昌淇;许启荣;陈月华;江朝强
对7例急性四乙基铅中毒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精神症状出现早且重,部分病人尿铅高,自主神经功能异常.
作者:张蕾;苏丹颖;韩萍;冯克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应激反应已成为夜班护士的一种职业性危害.通过分析应激来源,寻求预防和减轻压力的方法,从而促进护士的身心健康,提高其护理质量和生活质量.
作者:张巧耘;白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者,男,50岁,半年前因恶性淋巴瘤(非何杰金氏病)行右半结肠切除术.病故前用美国产美罗华(Mabthera)--利妥普单抗注射液进行化疗,每周1次,连续7周,剂量为100 mg/10 ml×2瓶、500 mg/50 ml×1瓶美罗华加入500 ml 0.9%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利妥普单抗是一种联合鼠/人的单克隆抗体,适用于复发或化疗抵抗B淋巴细胞型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病人,其副作用仅观察到肝功能参数的轻微、暂时上升.
作者:富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对临海市建立以用人单位为主体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工作进行总结.从实施结果看,用人单位满意、职工满意、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也满意,验收结果优秀.
作者:陈超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999年6月~2002年9月,我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胃管持续负压引流并间歇洗胃,救治急性重度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64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关俊华;韩桂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用硝酸银试纸法测定磷化氢浓度是粮食部门用来判断粮仓保管员能否进仓的常用方法.本次实验结果显示,该试纸变色点在6.78~8.93mg/m3范围.在6.78mg/m3(国家卫生标准的21.6倍)及以下浓度时,硝酸银试纸条30s不变色.因此,硝酸银试纸条测定粮仓磷化氢浓度的可靠性有待探讨.
作者:姜开友;王安弘;邓志平;焦新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近年来,因氟乙酰胺致中毒的病例呈上升之势,临床致死原因中循环衰竭占第二位.本文从氟乙酰胺对心率、心律、心肌供血不足、心肌酶和心肌形态学影响诸方面综述了氟乙酰胺对心脏的损伤.
作者:曹殿凤;张桂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在对河北省中毒控制中心2000~2002年中毒咨询情况进行分析的同时,找出我省中毒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为确定今后工作重点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罗荣;赵春香;李建国;赵维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SiO2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原癌基因c-sis表达的影响以期进一步了解原癌基因c-sis在矽肺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方法获得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AM).体外予SiO2对AM进行不同时间的处理,利用RT-PCR方法检测c-sism RNA表达,结果用计算机自动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AM中c-sis在SiO2处理后存在高表达,处理时间不同其表达量也不同,30 min即有表达,1 h表达达高峰,以后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逐渐下降,各时间点结果与不加SiO2处理的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 SiO2可诱导AM原癌基因c-sis出现高表达,提示原癌基因c-sis可能参与矽肺纤维化早期的形成.
作者:王玉双;孙树勋;张尚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敌敌畏为常用的有机磷农药之一,具有较高毒性,急性中毒后,可致迟发性神经病,现报道1例.患者,女性,30岁,工人.1996年10月14日患者因和家人争吵,服敌敌畏150 ml,意识丧失10 min,来院就诊.当时检查有瞳孔缩小、多汗、肺水肿、肌颤、昏迷等毒蕈碱样及烟碱样和中枢神经系统临床表现,并一度呼吸停止15min,确诊为急性重度敌敌畏中毒.经洗胃,应用阿托品、胆碱酯酶复能剂及对症抢救措施,得以获救.历时一周,中毒症状消失,患者述双手有轻度麻木感.住院18 d,因经济原因,应患者要求出院.随后患者出现四肢无力,痛觉过敏、精细动作发生困难,手不能持筷、系扣,以致四肢运动障碍,下肢较重,行走需人搀扶,遂于1996年11月8日再次入院.追问病史,既往体健,近期无发热或服药史.
作者:王丽芳;黄卫华;李增敏;李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通过邯郸纺织公司12 496名纺织女工妇科疾病普查,结果发现宫颈原位癌2例(0.16‰,2/12496);宫颈糜烂、阴道炎、盆腔炎患病率居前3位(22.49%,17.21%,8.77%);随年龄的增长,3种疾病的患病率逐渐降低;长时间坐位、高强度地工作可增加此3种疾病的患病率.
作者:翟风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2002年9月2日我市发生一起罕见的急性萘中毒事故,现报告如下.1 中毒经过2002年8月29~30日,某公司临时雇佣46名民工对存放在某仓库内的500多桶(约50吨)的成品萘进行转包装及装车作业.8月29日晚11时许,有3人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全身皮肤黄染、尿呈红茶色等表现.8月30日出现发病高峰,有11人发病,到9月2日共发生17例.根据对散落在仓库内所装运的物质检测结果以及病人的症状和体征,确认为一起急性萘中毒事件.
作者:黄贵彪;廖凤玲;陈志宁;黎志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在急性CO中毒中的变化及在中毒迟发性脑病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通过腹腔注射CO制备家兔中毒模型,动态检测染毒动物21 d内血液粘度、红细胞变形性和取向、红细胞压积的变化,并进行全血细胞分析.结果家兔染毒后即刻血粘度、红细胞压积明显降低,以低切变率下为显著;染毒1 d后,血粘度和压积呈现升高趋势,3~14 d时差异均有显著性;红细胞变形性在染毒后1~3 d内显著降低,后期逐渐恢复;取向无明显变化.结论 CO染毒后家兔血液粘度和红细胞压积呈持续增加趋势,从而可导致血流减慢和阻力增加,可能是加重脑部损伤,诱发迟发性脑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温韬;赵金垣;李丹;文宗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对某市农药中毒病例及引起中毒的农药品种毒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口服农药中毒比生产性农药中毒程度严重;混配农药比单一农药中毒程度严重.80年代较常见的对硫磷、呋喃丹、混灭威等品种的中毒病例90年代已较少见.农村常见的引起农药中毒的品种是有机磷类农药.
作者:叶丽芳;朱玮 刊期: 2003年第04期
2001年6月17日某自来水厂发生一起氯气外泄事件,造成周围一百多工人和居民受害,58人发生急性氯气中毒,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徐道荣;樊国元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经对某铍冶炼厂的职业卫生监测和职业暴露人群42年的资料分析,发现急性铍病发病存在剂量-反应关系,慢性铍病与接触铍浓度和接触者个人易感性有关.由此,降低空气中铍浓度,加强健康监护,将有助于预防铍病的发生.
作者:蒋运良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通过对钡末粉尘接触工人X线胸片的动态观察,说明钡末粉尘对工人的肺损害显示出渐进性的特点,进而对肺钡末沉着症的诊断标准进行了探讨.
作者:张忠群;林均安;任瑞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998年4月10日上午8时30分,大连某建筑工地2名油漆女工发生急性混苯及汽油混合性中毒,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玉玲;金杰;孙丽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职业接触对生产工人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方法应用彗星试验对广州某客车制造厂6个车间的346名(男240,女106)工作人员,进行淋巴细胞DNA损伤检测,其中306名为生产工人,40名(男20,女20)管理人员为对照组.结果 6个工种的彗星矩(TM)各不相同(P=0.003),以喷漆工的TM大[3.25 μm(2.97~3.55)],其他依次为车床工[3.18 μm(2.66~3.82)]、辅助工[3.13 μm(2.82~3.48)]、电焊工[2.89 μm(2.63~3.19)]、管理工人[2.54 μm(2.22~2.90)]和组装工[2.32 μm(2.02~2.67).吸烟可使DNA损伤增加(P=0.023).经协方差分析,调整年龄、性别、职业暴露、吸烟和饮酒等因素发现,职业暴露(P=0.001)和吸烟(P=0.019)可分别影响TM值的改变,使DNA损伤显著增加.结论职业接触和吸烟可致淋巴细胞DNA损伤.
作者:韦拔雄;朱昌淇;许启荣;陈月华;江朝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通过对东风汽车公司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研究分析,为现代企业在新形势下如何建立职业卫生管理模式、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竞争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依据.
作者:杨秋玲;李维东;姚惠琳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