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垚;那常筠;袁重胜;王洪军;姚荫龙;吴艳萍;赵新军
简述定期对环境监测用大气、粉尘采样器的流量计、蓄电池等部件进行合理有效的维护方法。
作者:董春风;杨鸿武;阎振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从流行病学的角度研究某厂枪弹制造作业人员恶性肿瘤的死亡水平,为进一步研究二者之间关系提供线索。方法应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法追访6 310人,观察91 600.0人年。观察期从1981年1月1日至1995年12月31日。结果该作业全死因粗死亡率590.61/10万人年,恶性肿瘤粗死亡率216.16/10万人年,居死因第一位。以哈尔滨市1986~1990年男性恶性肿瘤死亡专率为标准,暴露组及其中的熔铜、热加工组男性恶性肿瘤死亡超量,SMR 分别为1.49、2.17、2.41,男性 RRT 分别为2.41、2.62(P<0.01)。其中热加工组男性肺癌 SMR 为3.40,RRT 为4.59(P<0.01);熔铜组男性肝癌SMR为4.48,RRT为4.50(P<0.01)。结论该作业男性恶性肿瘤死亡超量,尤其是热加工工人肺癌、熔铜作业工人肝癌死亡超量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工种及其他肿瘤均无明显超量。
作者:李垚;那常筠;袁重胜;王洪军;姚荫龙;吴艳萍;赵新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采用咽康茶和鼻康茶分别对324例咽炎和353例鼻炎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结果表明,咽康茶和鼻康茶对石油化工职工急慢性咽炎和鼻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苏树祥;李晓波;张东普;张彦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对垃圾清运工人眼及呼吸系统损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所有眼结合膜及呼吸道刺激症状发生率显著增高;肺功能也受到损害,敏感指标是FVC和FEV1.0
作者:武文方;董志伟;张武政;郝艳丽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简述辐射剂量-效应研究中常用的13种数学模型。应用SAS 6.12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包编写的程序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辐射剂量-效应曲线的拟合并筛选出佳的数学模型。
作者:刘长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丙烯腈对小鼠睾丸组织某些标志酶活性的影响,探讨丙烯腈对雄性小鼠生殖损伤的机制及早期敏感指标。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睾丸组织匀浆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x)、β-葡糖苷酸酶(β-G)及酸性磷酸酶(ACP)的活性。结果 G-6-PD、LDHx、β-G及ACP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本实验染毒时间和染毒剂量范围内,丙烯腈对小鼠睾丸组织中酶活性(G-6-PD、LDHx、β-G及ACP)未见影响。
作者:段志文;李海山;张玉敏;崔金山;马宝玺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对39例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和成功的救治经验。
作者:沓世念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血清淀粉酶增高似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且提示呼吸肌麻痹时对胰腺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损害,应注意保护。
作者:李清华;张秀文;赵金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检测26例小剂量受照人员血清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提示小剂量受照人员照后体内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
作者:邵志良;傅宝华;赵凤玲;娄淑艳;陈玉浩;吕玉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对68名接触低浓度苯胺、硝基苯工人健康状况进行了动态观察,未发现中毒患者,但高铁血红蛋白含量大于正常值的检出率与接毒工龄成正比,接触组中枢神经症状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作者:张晓春;吴登胜;杨强生;孙龙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探讨噪声对小鼠肝糖原含量和小鼠肝ALT活性的影响,在噪声强度103dB(A),主频率3.5kHz噪声作用下,小鼠肝糖原含量降低,肝ALT活性增高,川芎可逆转噪声刺激引起的小鼠肝糖原含量的降低和肝ALT活性的升高,说明川芎有抗噪保健作用。
作者:王允杰;林英;李树壮;朱波;姜艳华;黄世领;曲秋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对39例电焊工人慢性锰中毒进行了总结分析。车间空气中锰浓度0.42~5.16mg/m3,平均接触工龄23年。对中毒的临床表现,血锰、尿锰测定和神经行为功能检查等进行了讨论。
作者:周伟民;王涤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对三资企业生产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和粉尘等主要有害因素进行监测、调查,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有害因素接触人员分布情况也进行了调查。
作者:马志忠;赵海英;陈雅萍;朱江;汪严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二恶英类化合物虽然以极微量的形式存在于环境中,但由于其剧毒性而备受世界各国学者的关注。通过近2~3年来有关二恶英对环境及人体污染近况介绍,从而为我国开展二恶英对环境及人体污染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娄振宁;尹龙赞;李忠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8例亚硝酸钠中毒病人经催吐、洗胃、导泻、吸氧、静脉滴注维生素C、维生素B6以及美蓝、氟美松等急救,全部治愈。
作者:邢宝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采用放免法测定氯乙烯作业工人血清、尿液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结果显示,接触组较对照组尿β2-MG含量及阳性率明显增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作者:赵艳;李夏;聂兴田;马岩松 刊期: 2001年第01期
2000年4月15日13时,某热电厂在进行球磨机罐内钢瓦复位检修时,因球磨机内壁钢瓦上残留有煤粉,加之电焊作业,而引起煤粉自燃不完全,致使罐内CO浓度增高。于14时罐内工作的6名工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恶心、胸闷、四肢无力、步态不稳、手足麻木。有3人意识不清,在本厂卫生所进行简单处置后于当日16点30分6人均被送至我院,经抢救治疗2周后5人痊愈,1人好转出院。
作者:曾庆昌;李光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C酸全称为CLT酸,化学名6-氯-3-氨基甲苯-4磺酸,粉白色固体粉末,是合成淀性大红C,立索尔大红2G有机染料的中间体,广泛用于红色油墨、橡胶及文教用品。 某化工厂用甲苯、盐酸、硫酸、硝酸和氢氧化钠等原料,经磺化、氯化、硝化、中和、还原制得C酸,其生产过程基本无跑、冒、滴、漏,故各工序的甲苯和酸碱等均未超过高容许浓度,但在成品包装过程中有C酸粉末飘散在车间,其浓度为15~32mg/m3。该工序共有72名工人,均为女性,年龄23~40岁,在3年内共有23人发生皮炎,患病率为32.2%,多在接触C酸后20天左右发病,以夏、秋季多见,离开生产场所7天左右轻者自愈,重者需治疗方愈,但若再次接触,仍可发病。
作者:张展;王兴英;顾立君;于亚君;屈银燕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苯对大鼠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C)的影响。方法应用化学比色法检测大鼠血清中TAC含量,同时利用直接计数法计数大鼠全血白细胞(WBC)总数。结果苯使染毒大鼠血清TAC含量明显降低,与WBC计数结果一致。结论 TAC水平的改变可能是苯毒性作用的重要方面。
作者:史善富;胡启之;邢艳;汤桂秋;晋娴;刘协;李小宁;包六行;张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对长期佩戴护听器工人的听力损伤原因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导致工人听力损伤的主要原因是护听器的舒适度、耳罩垫圈的材质以及头弓的力学参数。
作者:常继增;徐海斌;邵桂瑛;吕策华;郭英;胡子斌;张秉诚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