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髌骨骨折髌骨爪内固定术后康复治疗随机对照研究

滕明星;刘元标

关键词:治疗髌骨骨折, 髌骨爪, 内固定术后, 早期康复治疗, 术后康复训练, 伸膝结构, 连续性, 关节面, 分离式, 创伤性关节炎, 改良张力带, 早期恢复, 骨折患者, 骨折损伤, 功能恢复, 髌股关节, 联合所, 重建, 失配, 目标
摘要:髌骨骨折占全身骨折损伤的1.05%,大部分由直接及间接暴力联合所致[1]。髌骨骨折可造成伸膝结构的连续性丧失及潜在的髌股关节失配,如髌骨关节面不平整程度超过1mm,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概率就会增加约20豫[2]。因此,临床治疗髌骨骨折的目标为重建伸膝结构连续性,恢复髌骨关节面平整,进行有效的内固定并开始早期康复治疗[3]。采用可分离式髌骨爪内固定可取得比传统改良张力带具有更好的早期恢复效果[4],患者术后康复训练的依从性相对较高,一般认为更有利于术后康复训练及功能恢复。我院对采用可分离式髌骨爪内固定的髌骨骨折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疗效好,报道如下。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郭勇辨治肺癌经验

    郭勇教授系博士生导师,主任中医师,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级名中医,潜心研究中西医治疗肿瘤,在肿瘤治疗的时机、规律方面见解独特,认为“肿瘤治疗应遵循四阶段、一盲区、二弱点”,临证要中西并用,精心辨证,潜心用药。今略述其治疗肺癌经验如下。

    作者:魏自太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穴位注射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临床观察

    慢性功能性便秘(CFC)是指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粪便干结,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排便困难,粪便量减少,排便不尽感的一种肠道功能性疾病,中医治疗CFC有较大优势和特色[1]。该病的发生与社会心理因素、饮食结构改变、运动量减少、肠道先天发育异常及不良生活习惯等有关[2]。笔者采用穴位注射配合中药内服辨证治疗CFC,临床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兴才;樊春华;叶丽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早期肠内营养对脑创伤患者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指由跌落、车祸、斗殴等创伤因素引起的颅脑损伤,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1-3]。肠内营养支持可以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感染率和死亡率[4]。创伤后急性期颅内多处于脑水肿反应高峰,机体呈高代谢和高分解状态,文献[5-6]表明,内分泌系统也直接或间接参与创伤后代谢和免疫反应的影响。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提高颅脑损伤患者临床疗效和预后[5,7],本研究探讨早期与晚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脑创伤患者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作者:应满珍;张为民;程旭萍;吴木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槌果藤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

    槌果藤(capparis spinosa L.)为百花科植物,又名老鼠瓜、野西瓜、槌果藤、瓜儿菜或抗旱草。主要分布于亚洲西部、欧洲、北美和大洋洲,我国主产西北干旱地区,新疆各沙漠区分布较多,新疆假龙胆(he rb a gentianeUac,又称新疆阿帕斯)及槌果藤(capparis spinosa L)都是维吾尔医常用药,材据中医文献[1-2]记载有祛风、散寒、除湿、消肿、止痉挛、止痛之效。在我国,槌果藤的临床用药和药理研究并未成熟,为更好的利用这一资源,现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工作综述如下。

    作者:周夏娟;应旭旻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肩袖损伤关节镜修复术后综合康复临床观察

    肩袖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肩关节的稳定性和保证肩关节的运动。肩袖病变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二个因素,内因是指年龄或血运等因素造成的肌腱退变,外因是指反复过度的疲劳,超负荷的张力加上肌腱退变,导致肩袖损伤[1]。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运动损伤日益增多,肩袖损伤的发病率增高。目前肩关节镜下修复术是治疗肩袖损伤的主要方法,肩关节镜的优点是切口小,疤痕小,并发感染的几率小,术后的肩关节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2]。但术后患者肩部反复肿胀、疼痛,不能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影响患者肩关节功能康复,终导致肩关节肿痛和关节僵硬。笔者采用远道取穴配合宣痹汤、运动疗法综合治疗肩袖损伤关节镜修复术后,在术后第1天开始早期综合介入康复,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杜奋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急性卒中患者发病2小时内使用硫酸镁不保护神经

    美国学者研究发现,在卒中症状出现2小时内,院前可以起始硫酸镁治疗且具有安全性,但并不改善卒中90天时的残疾预后。论文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l J Med 2015,372:528)。研究者将1700例可疑卒中患者在症状出现后2个小时内随机分配接受静脉硫酸镁或安慰剂治疗。负荷剂量由医护人员在患者到达医院前给予,并在患者到达医院后开始24小时维持输液。主要预后为90天时患者的残疾程度(经改良兰金量表评分评估,为0~6分,分值越高提示残疾程度越严重),以了解急性卒中患者院前使用硫酸镁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高压氧辅治早期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疗效观察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文献[1]报道,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生率为30%~50%。吞咽障碍可造成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和脱水等各种并发症,甚至可危及生命,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院康复中心针对早期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常规疗法联合高压氧(HBO)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张垣;陈炳;宋丰军;杨堃;余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水飞蓟宾通过降低MEK/ERK途径依赖的MMP-9蛋白表达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生长和侵袭转移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水飞蓟宾对人乳腺癌细胞生长和侵袭转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水飞蓟宾处理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24h,采用MTT(噻唑蓝)法和台盼蓝染色法检测水飞蓟宾对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采用transwell技术检测水飞蓟宾对MCF-7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West原ern blot检测水飞蓟宾对MCF-7细胞MEK及ERK(均为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蛋白磷酸化水平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水飞蓟宾可显著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并造成肿瘤细胞死亡,与对照组比较,水飞蓟宾增殖抑制率[20μM(8.9±3.8)%、50μM(19.7±4.2)%、100μM(29.8±5.7)%比0]、台盼蓝染色率[50μM(16.1±4.8)%、100μM(25.3±5.1)%比(3.4±1.4)%],均升高(P<0.05,P<0.01);水飞蓟宾通过抑制MEK(水飞蓟宾20μM:0.26±0.03、50μM:0.15±0.03、100μM:0.11±0.02比对照组:0.35±0.04)和ERK (水飞蓟宾20μM:0.23±0.03、50μM:0.12±0.02、100μM:0.07±0.01比对照组:0.32±0.05)的磷酸化降低MMP-9(水飞蓟宾50μM:0.18±0.03、100μM:0.14±0.02比对照组:0.29±0.04)的表达并抑制MCF-7[水飞蓟宾20μM:(14.3±2.1)%、50μM:(35.6±5.7)%、100μM(53.1±6.5)%比对照组:0]细胞侵袭转移的能力(P<0.05,P<0.01)。结论水飞蓟宾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侵袭转移。

    作者:车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欧前胡素下调Mcl-1蛋白表达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凋亡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欧前胡素对人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将人肝癌细胞系HepG2用5、10、20、40、80μM的欧前胡素处理24h或48h,以相同培养条件不加欧前胡素的HepG2细胞为对照组,MTT法检测欧前胡素治疗后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HepG2细胞用10、20、40μM的欧前胡素处理24h,通过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检测欧前胡素对HepG2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和Mcl-1(myeloid cell leukemia-1)的表达;在HepG2细胞中转染pcDNA-3.1-Mcl-1真核表达载体后再用欧前胡素治疗,检测欧前胡素对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和凋亡诱导效应。结果10、20、40、80μM欧前胡素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4h:(7.2±1.7)%、(14.5±2.6)%、(37.4±3.7)%、(56.3±4.3)%;48h:(14.5±2.1)%、(23.6±3.0)%、(52.3±4.8)%、(78.3±5.9)%,与对照组(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20、40μM欧前胡素组凋亡诱导率分别为(3.9±0.8)%、(12.4±1.8)%、(26.9±2.5)%,与对照组(0.5±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欧前胡素治疗后,HepG2细胞的Mcl-1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用pcDNA-3.1-Mcl-1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epG2细胞后,欧前胡素对HepG2细胞的凋亡诱导率较空pcDNA3.1载体转染组显著下降[(6.8±1.2)%比(25.7±2.3)%,P<0.05]。结论欧前胡素具有体外抗肝肿瘤的生物活性,其抗肿瘤效应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Mcl-1蛋白表达从而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俞方红;黄晓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大黄粉敷脐联合天枢穴点按治疗癌性疼痛便秘

    癌性疼痛的止痛治疗多使用阿片类药物,临床表明便秘的发生与止痛药物的剂量及用药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如得不到有效控制,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如恶心、呕吐、肠梗阻等,成为有效缓解疼痛的大障碍[1]。临床口服生大黄粉治疗便秘,使用过程中多数患者有明显的腹痛、腹泻,部分大便失控、胃肠功能混乱,甚至发生水、电解质严重混乱,且大黄粉气味重、味苦、难以口服、易呕吐,患者依从性差。为此,笔者采用大黄粉敷脐联合天枢穴点按治疗癌性疼痛便秘,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金红露;张济周;周建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时钟节律对肠癌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

    目的:观察一天中不同时间进行肠道手术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并探讨褪黑素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75例择期开腹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根据手术开始时间分为三组,CT1(8:00~14:00)和CT2组(14:00~20:00)患者各30例,CT3组(20:00~2:00)患者15例,三组患者均选择全凭静脉麻醉。在围术期不同时点抽取患者外周血检测褪黑素、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同时观察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CT3组患者麻醉前即刻褪黑素水平比手术即日晨8点明显升高[(23.46±4.13)pg/mL比(16.73±3.77)pg/mL,P<0.05],且明显高于CT1组[(16.30±3.73)pg/mL]及CT2组[(15.75±3.54)pg/mL]麻醉前即刻(P<0.05);CT3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73.2±6.3)h]、排便时间[(95.6±8.3)h]、胃液引流量[(452.3±93.7)mL]均明显高于CT1组[(66.7±5.6)h、(8.75±7.4)h、(310.4±78.9)mL]及CT2组[(65.3±6.2)h、(86.7±6.8)h、(307.5±80.1)mL](P<0.05),CT3组术后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CT1组及CT2组(53.3%比16.7%、20.0%,P<0.05);CT3组患者术后1、3天的CRP、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CT1组及CT2组[术后1天CRP:(95.6±16.9)mg/L比(78.8±16.4) mg/L、(80.3±15.7)mg/L;IL-6:(124.7±26.9)pg/L比(104.5±24.3)pg/L、(107.5±22.8)pg/L;TNF-α:(379.8±94.6)pg/L比(317.5±83.1)pg/L、(313.2±86.4)pg/L。术后3天CRP:(78.8±15.4)mg/L比(66.3±12.9)mg/L、(67.6±13.5)mg/L;IL-6:(106.3±22.5)pg/L比(92.7±20.4)pg/L、(93.2±21.0)pg/L;TNF-α:(294.3±78.7)pg/L比(244.9±72.0)pg/L、(245.7±71.6)pg/L,P<0.05]。结论同一天中不同时间进行肠癌手术会影响手术预后,晚上进行的肠道手术术后炎症反应较强,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慢,术后感染发生率较高,其原因可能与褪黑素对时钟节律的调节有关。

    作者:倪剑武;谷志飞;胡一迪;蔡文品;蒋柳明;张学政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骨科并发症。文献[1]报道,西方人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DVT发生率高达45~70%。既往认为亚洲人髋关节置换术下肢DVT的发生率不如西方人高,但近年报道部分亚洲地区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高达43.2%[2]。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表现为下肢胀痛,需要长时间住院治疗,影响患者术后康复,症状严重者会引起肺栓塞,导致死亡。我院对实施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疗法预防DVT,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志英;周方伦;徐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住院患者尿路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尿路感染是住院患者常见的并发症。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细菌耐药情况日趋严重,同时也增加了临床经验性治疗的难度。本文分析我院2011—2012年住院患者尿路感染细菌学分布及耐药情况,以期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作者:顾洪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血清降钙素原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情判断的意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对老年患者的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1]。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可使患者肺功能急剧恶化,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下呼吸道感染是AECOPD的主要诱因,细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真菌性感染均可诱发COPD急性发作,但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差异[1]。因此,早期判断AECOPD的严重程度对改善患者预后及减少致残率尤为重要。近年研究[2]表明,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PCT)可以作为评价细菌感染、感染性休克的特异性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hs-CRP)可以作为评价炎症反应程度的特异性指标[3]。本研究旨在探讨AECOPD患者PCT及hs-CRP的变化情况及其对AECOPD病情严重程度判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蔡小琴;董桂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髌骨骨折髌骨爪内固定术后康复治疗随机对照研究

    髌骨骨折占全身骨折损伤的1.05%,大部分由直接及间接暴力联合所致[1]。髌骨骨折可造成伸膝结构的连续性丧失及潜在的髌股关节失配,如髌骨关节面不平整程度超过1mm,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概率就会增加约20豫[2]。因此,临床治疗髌骨骨折的目标为重建伸膝结构连续性,恢复髌骨关节面平整,进行有效的内固定并开始早期康复治疗[3]。采用可分离式髌骨爪内固定可取得比传统改良张力带具有更好的早期恢复效果[4],患者术后康复训练的依从性相对较高,一般认为更有利于术后康复训练及功能恢复。我院对采用可分离式髌骨爪内固定的髌骨骨折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疗效好,报道如下。

    作者:滕明星;刘元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miR-29b的作用靶点及其对Huh7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miR-29b(microRNA-29b)的作用靶点及其对肝肿瘤细胞系Huh7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干预作用。方法荧光定量PCR检测正常肝细胞系LO2及肝癌细胞系Huh7的miR-29b和Mcl-1表达水平。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Mcl-1基因是否受microRNA调控。将miR-29b模拟物通过Lipofectamine 2000顺时转染Huh7细胞,检测miR-29b对Mcl-1表达水平的影响。MTT法检测miR-29b模拟物转染对Huh7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 V/PI染色法检测miR-29b对Huh7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肝肿瘤细胞相比于正常肝细胞高表达Mcl-1(3.42依0.15比1.00依0.04,P<0.05)低表达miR-29b(0.43依0.04比1.00依0.06,P<0.05),在肝癌细胞中转染miR-29b可使Mcl-1的表达水平下降(0.37依0.03比1.03依0.07,P<0.05),转染miR-29b可抑制Huh7细胞的增殖(0.85依0.11比1.68依0.17,P<0.05)并诱导其发生凋亡[(28.4依2.10)%比(3.6依0.06)%,P<0.05]。结论 MiR-29b下调Huh7细胞Mcl-1蛋白的表达并诱导其发生凋亡。

    作者:徐海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鼻空肠管联合胃管在胃瘫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胃瘫是一种以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常发生于胃肠道、腹腔术后的患者,也见于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帕金森病、颅脑外伤、脑卒中等[1]。该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方法。此类患者常导致营养缺乏,抵抗力下降,同时易反流误吸,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笔者采用胃镜引导下留置鼻空肠营养管联合胃管,改善胃瘫患者营养支持,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傅园花;葛国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参附注射液辅治心气阳虚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临床常见危重症,是各类心血管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其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当[1],在老年患者中尤为多见。中医药辨证论治在CHF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我们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心气阳虚型老年CHF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任谦;王琴;林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针推结合分期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神经根型颈椎病系因颈椎退行性变导致脊神经根受到机械性压迫及炎症因子的化学性刺激而引起的,以颈肩上肢疼痛、麻木为常见的临床症状,常见于中老年人[1]。笔者临床上采用针刺与推拿辨证结合的方法,分期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徐海娜;陈鹏;刘承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残株胆囊疾病的超声诊断价值

    残株胆囊疾病是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中的一种,包括残株胆囊炎、残株胆囊结石、残株胆囊癌变等。近年来,随着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广泛应用,残株胆囊疾病的发病率有所增加[1]。残株胆囊疾病的发生多与第一次手术有关。残株胆囊疾病是由于胆囊切除不完全,术后胆囊残留或胆囊管残留过长逐步形成的囊腔样结构,可并发炎症及结石,引起类似胆囊炎的临床症状,大多数发生于急诊手术患者。笔者对本院2008年6月—2013年12月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0例残株胆囊疾病的术前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残株胆囊疾病的声像图表现,评价超声对残株胆囊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黄水明;刘小娟;李宏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