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婧;刘云霞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老年支气管肺炎68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老年支气管肺炎患者1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男41例,女27例,年龄57~82岁,平均65岁;对照组64例,男35例,女29例,年龄58~83岁,平均63岁.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P>0.05).
作者:苏中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我院是一家二甲中医院,当甲型H1N1流感来临之际,我院被县卫生局作为甲型H1N1流感定点医院.我们全力以赴,发挥中医药特色,努力做好各项诊治工作,在整个诊治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安全管理特别重要,且与普通流感患者有一定的区别,现报道如下.
作者:石斐;王凌云;陈晓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并发症,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常采用缩宫素、麦角新碱和米索前列醇等药物加强子宫收缩,防治产后出血的发生,但上述药物对部分患者无效或有禁忌,只能行子宫切除术,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我院于2006年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常规治疗无效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52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明理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老年性便秘通常称为习惯性便秘,是临床常见病证,病程较长,治疗较困难.老年性便秘可诱发、加重某些疾病.长期便秘,患者深以为苦.笔者跟随龙惠珍老师临诊学习,根据老年人的体质特点,进行辨证施治,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金玲肖;龙惠珍;王唯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12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20例均来自2005~2009年本社区卫生中心门诊患者,其中男56例,女64例,年龄17~59岁,平均45.2岁,病程1~25年,平均8.7年. 本组病例均经B超确诊,结石直径<0.5cm,或为泥砂样结石.
作者:傅惠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骨关节病,主要是以膝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为核心,累及骨质、滑膜、关节囊及关节其他结构的无菌性慢性炎症.2004~2007年笔者应用中药内服配合中药局部熏洗治疗该病7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渭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在颈椎病分型中,交感型颈椎病占各型颈椎病的比例为7.4%[1].笔者根据患者的症状及影像学,以按摩为主应用综合治疗交感型颈椎病13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青宏;徐海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痤疮是一种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率70%~87%,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响超过了哮喘和癫痫[1].2008年6月~2009年6月我科采用异维A酸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寻常痤疮患者5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欧阳树;颜正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检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患者动脉硬化程度,观察动脉硬化检测值是否可作为中药治疗早期介入防治DR的参考指标.方法:对125例DR患者进行动脉硬化检测,以动脉硬化程度为指标将DR患者分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四组,另选择同期门诊患者中无眠底病变者61例为对照组,比较DR各组中药治疗前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以及视力、视网膜出血、硬性渗出及棉絮斑改变情况,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DR患者动脉硬化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R患者经中药治疗后视力与眼底病变均有改善,动脉硬化轻、中度组疗效优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PWV值能反映视网膜动脉的功能状态,或可作为DR早期中药治疗介入时机的参考指标.
作者:吕小利;鲁立明;陆伟;钟良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2004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急诊科共进行心肺复苏123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3例均为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男67例,女56例,年龄2个月~92岁,平均70岁.原发病:外伤17例,窒息10例,冠心病(无心梗证据)10例,急性心肌梗死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5例,脑血管意外5例,其它24例,不明44例.诱因:活动后11例,进食8例,排尿3例,其它8例,无诱因93例.先兆:呼吸困难7例,胸闷6例,晕厥6例,昏迷6例,其它17例,无或不明先兆81例.
作者:隋向前;邓旻;周燕华;朱仕兵;徐颖;黄进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早在1800年,英国天文学家就发现了热与红外辐射的关系.作为非接触性的快速测温技术,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较广泛地应用于医学的各学科,特别是应用于人群的健康情况调查及与温度有关的疾病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等.目前,亚健康态颈部不适的红外热成像图特征研究报道尚少.因此,探索红外热图区域变化特征,对于亚健康态颈部不适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麦方永;康靓;孙军刚;王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潘智敏教授是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经验指导老师,系首批全国五百名国家级名老中医杨继荪的学术继承人.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对于湿证、瘀血等疑难杂症的治疗多有心得.笔者有幸随其学习,获益良多,现将潘师治疗湿证验案介绍如下.
作者:沈凌波;龙丹;潘智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吲达帕胺为一种新型长效降压药,它具有利尿和钙拮抗作用,对前列腺素系统有良好影响,服用方便,患者依从性好,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的治疗.但是近几年的应用发现该药有多种不良反应,现概述如下.
作者:魏娟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异常反流至食管而引起的慢性症状,并可导致食管炎和口、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GERD为一种多发病,近年我国学者对北京和上海城乡5000例问卷调查显示,伴有反流症状者分别为10.19%和7.76%,推测GERD患病率为5.77%[1].
作者:武科选;田耀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张萍青主任医师曾师从国家级名中医裘笑梅,得其真传.从事中医妇科临床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治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ABO血型不合及免疫不孕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的见解,治疗封闭抗体不足性复发性流产疗效显著.笔者有幸师从张萍青老师,临证侍诊,受益匪浅.现将其经验整理总结如下.
作者:应翩;姜彦;任辉;刘群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低血压2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将40例低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 男9例, 女13例, 年龄20~43岁, 病程10~20天. 对照组18例, 男8例, 女10例, 年龄22~41岁, 病程10~15天. 两组均有头晕乏力, 蹲下起立时眼前发黑, 或心悸失眠胸闷气短, 易疲劳, 肢冷, 面色无华, 四肢不温、 麻木酸软等症状. 血压常在75/58mmHg左右.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具有可比性.
作者:尹春玲;王红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背肌筋膜炎是临床常见病,为纤维结缔组织多发病之一,常涉及肌肉、筋膜、滑膜、肌腱、神经纤维膜等,本病发病率高,并不伤及生命,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中医多责之于外感风寒湿邪或外伤、劳损等所致经络痹阻不通、气血凝滞不畅,不通则痛,日久则肌筋挛缩,僵硬成结.西医认为,背肌筋膜炎是因外伤或慢性劳损而使背肌筋膜及肌组织发生水肿、渗出、局部微循环障碍以及纤维性变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以肩背部疼痛、酸痛,局部肌肉变硬.有时可触及硬结或条索状物等为主要表现.
作者:卫建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2009年4月~2009年5月笔者收治低位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临床表现腰臀痛,脊柱前屈侧弯,跛行,二便失禁,现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 王某,女,39岁,腰臀痛2年余,加重10天,伴跛行、脊柱畸形、二便失禁,于2009年4月26日初诊.2年前劳动后扭伤腰部致腰痛,时轻时重,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具体不详),好转后出院.10天前突然出现剧烈腰痛伴左下肢痛,就诊于某医院并行针刀术(具体针刀操作部位不详).术后患者自觉腰部及其以下肢体出现麻木感,二便感觉减弱,后失禁.
作者:张露方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