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老年支气管肺炎68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老年支气管肺炎患者1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男41例,女27例,年龄57~82岁,平均65岁;对照组64例,男35例,女29例,年龄58~83岁,平均63岁.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P>0.05).
作者:苏中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骨肉瘤是一种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的恶性骨肿瘤,呈高度侵袭性.系统性化疗发明前,患者的预后很差,2~3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rate)不足20%,即使进行手术扩大切除并辅助放疗,也不能很好改善预后.20世纪70年代以来,Rosen和Jaffe的化疗为骨肉瘤的治疗翻开了新的一页[1~4],使5年无病生存率提高到60% ~80%.Rosen于1982年提出新辅助化疗的概念,强调化疗6~10周后再行肿瘤切除术,然后根据肿瘤组织学坏死程度制定术后化疗方案.如果肿瘤坏死率在90%以上,则继续原方案,如果在90%以下,则换药或增加新药[5].
作者:陈婧;刘云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背肌筋膜炎是临床常见病,为纤维结缔组织多发病之一,常涉及肌肉、筋膜、滑膜、肌腱、神经纤维膜等,本病发病率高,并不伤及生命,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中医多责之于外感风寒湿邪或外伤、劳损等所致经络痹阻不通、气血凝滞不畅,不通则痛,日久则肌筋挛缩,僵硬成结.西医认为,背肌筋膜炎是因外伤或慢性劳损而使背肌筋膜及肌组织发生水肿、渗出、局部微循环障碍以及纤维性变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以肩背部疼痛、酸痛,局部肌肉变硬.有时可触及硬结或条索状物等为主要表现.
作者:卫建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糖尿病肾病(DN)又称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常见的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中医辨证治疗在改善DN临床症状、延缓和减轻DN进展中取得较好的疗效,现综述如下.
作者:王亮亮;高祥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潘智敏教授是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经验指导老师,系首批全国五百名国家级名老中医杨继荪的学术继承人.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对于湿证、瘀血等疑难杂症的治疗多有心得.笔者有幸随其学习,获益良多,现将潘师治疗湿证验案介绍如下.
作者:沈凌波;龙丹;潘智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宫内节育器(IUD)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可逆的节育方法, 深受广大妇女欢迎. 据统计, 我国占世界使用IUD避孕总人数的80%, 是世界上使用IUD多的国家[1]. 笔者对2007年5月~2008年8月在我站放置安舒环的育龄妇女270例和放置元宫环的育龄妇女260例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 观察比较两者使用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任婧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脑梗塞患者血清胆红素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86例脑梗塞患者分为大面积脑梗塞组67例和非大面积脑梗塞组119例,分别检测其卒中发生后24小时内和2周时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并与110例健康者对照比较.结果:脑梗塞患者急性期(24小时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而大面积脑梗塞组血清胆红素较对照组、非大面积脑梗塞组明显增高(P<0.01~0.05);恢复期(2周时)脑梗塞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0.05),其中TBiL及IBiL降低更明显.结论:脑梗塞急性期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可能是大面积脑梗塞的早期特征,对脑梗塞患者的病情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尤其在未得到影像学证实时更具有临床意义.低胆红素血症可能是脑梗塞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何金峰;徐小辉;王国珍;周婷;陈慧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低血压2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将40例低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 男9例, 女13例, 年龄20~43岁, 病程10~20天. 对照组18例, 男8例, 女10例, 年龄22~41岁, 病程10~15天. 两组均有头晕乏力, 蹲下起立时眼前发黑, 或心悸失眠胸闷气短, 易疲劳, 肢冷, 面色无华, 四肢不温、 麻木酸软等症状. 血压常在75/58mmHg左右.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具有可比性.
作者:尹春玲;王红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干燥综合征(sja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侵犯外分泌腺体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30~50岁女性,男女比例为1:9~20.它包括原发性SS或继发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继发性SS,其中原发性SS的发病率为0.3%~0.7%,仅次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除有明显的口干、眼干等干燥症状外,还可伴发其它脏器损害,如间质性肺炎、肾小管酸中毒、萎缩性胃炎、肝脏损害等[1].
作者:张瑾;顾军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2006年9月~2008年12月笔者在西药抗菌治疗的基础上,辅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6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8例门诊患者,年龄20~55岁,平均35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2.3年.按患者意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3例,对照组35例,两组年龄、病程等均具有可比性.
作者:游琦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2009年4月~2009年5月笔者收治低位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临床表现腰臀痛,脊柱前屈侧弯,跛行,二便失禁,现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 王某,女,39岁,腰臀痛2年余,加重10天,伴跛行、脊柱畸形、二便失禁,于2009年4月26日初诊.2年前劳动后扭伤腰部致腰痛,时轻时重,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具体不详),好转后出院.10天前突然出现剧烈腰痛伴左下肢痛,就诊于某医院并行针刀术(具体针刀操作部位不详).术后患者自觉腰部及其以下肢体出现麻木感,二便感觉减弱,后失禁.
作者:张露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大肠癌是消化道的常见肿瘤,发病率约居全身恶性肿瘤的第4位[1],消化道肿瘤的第2位.大肠癌并发肠梗阻的发生率,在常见原发肿瘤并发肠梗阻中位居第二,占10%~28%[2].在欧美,估计每年有30万例新的大肠癌病例,其中7%~29%表现为完全或不完全性的肠梗阻.而有梗阻的大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20%,远低于没有梗阻表现的患者.因此,有效解除肠梗阻,对患者的预后甚为重要.
作者:夏溪;郭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笔者采用伊曲康唑胶囊口服联合萘替芬酮康唑乳膏外用治疗足癣,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入选病例均为皮肤科门诊患者,具有典型的足癣临床症状和体征,真菌镜检阳性;性别不限,年龄16~60岁.排除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有严重肝、心、肾等系统疾病者;3个月内系统使用过抗真菌药物,2周内局部外用过抗真菌药物者.共选取2008年7月~2009年3月在门诊就诊的符合上述条件的足癣患者115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1例,男24例、女36例,年龄18~57岁,平均35.5岁,病程1个月~20年,平均39.1个月.
作者:汪若秋;黄思红;林益钱;张淑兰;施建荣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我院是一家二甲中医院,当甲型H1N1流感来临之际,我院被县卫生局作为甲型H1N1流感定点医院.我们全力以赴,发挥中医药特色,努力做好各项诊治工作,在整个诊治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安全管理特别重要,且与普通流感患者有一定的区别,现报道如下.
作者:石斐;王凌云;陈晓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在颈椎病分型中,交感型颈椎病占各型颈椎病的比例为7.4%[1].笔者根据患者的症状及影像学,以按摩为主应用综合治疗交感型颈椎病13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青宏;徐海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寒湿痹片对Mtb诱导的大鼠佐剂性关节炎踝关节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5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寒湿痹片高剂量组、寒湿痹片低剂量组、来氟米特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用热杀死结核分枝杆菌H37Ra(Mtb)与矿物油混匀,一次性经尾根部皮下注射,诱导SD大鼠实验性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观察各组大鼠踝关节滑膜、软骨、关节腔、周围软组织炎症反应等组织病理改变情况,进行综合评分.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寒湿痹片能显著抑制炎症细胞的浸润和滑膜增生,减轻软骨损伤程度(P<0.01).结论:寒湿痹片对实验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滑膜增生及关节炎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作者:陈育尧;佟丽;吴启富;辛增辉;林晓春;吴永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笔者采用吴萸细辛散外敷涌泉穴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4例,男11例,女3例,年龄60~75岁,平均66岁;病程20天~2个月;溃疡发生在上、下唇,颊黏膜.面积5mm×4mm~18mm×15mm,平均8mm×7mm;其中,单个溃疡10例,2~3个溃疡4例.14例均曾经常规治疗无效.
作者:徐国忠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肾病综合征是以大量蛋白尿(>3.5g/24h)、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高度浮肿、高脂血症为临床特征,由不同病理类型的肾小球疾病引起的一组综合征[1].现代医学依据糖皮质激素的抗炎症反应、减少蛋白尿及利尿作用,有效提高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缓解率.但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激素依赖、反跳及诸多副作用却难以克服.
作者:马跃飞;马红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