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冬梅;杨壮智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枕神经痛30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60例枕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25~50岁,平均40岁;病程5~10年,平均7年.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22~55岁,平均41岁;病程5~11年,平均6.5年.临床表现为烧灼或刀割样疼痛,位于一侧枕下及乳突区,可向枕上、耳部及头顶放射,疼痛呈自发性、阵发性,或因头部活动而诱发,如咳嗽、打喷嚏、转头等而引起,发作期过后仍有钝痛,同时伴有颈肌痉挛及颈部僵硬感.两组均有后枕部以枕大、小神经分布区的阵发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枕神经痛症状.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均具有可比性.
作者:于清鹏;刘颖春 刊期: 2010年第07期
上呼吸道感染全年皆可发病,尤以冬春季节多发,除有一定的传染性外,尚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由于病毒类型较多,人体对各种病毒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较弱且短暂,无交叉免疫;同时健康人群中有病毒携带者,故一个人一年内可多次发病,尤其是老幼体弱者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旁窦炎者等更易患病.2009年2月~4月我们对杭州市区老年人群进行了香佩疗法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效果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金珍珍;沈微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ISH)是人群中尤其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高血压类型.ISH预后的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1],老年人收缩压升高是单项强的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多数学者认为,ISH的发病机制主要与动脉硬化有关.近年来,人们提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动脉硬化的标志,甚至将其作为心血管事件的替代指标用于临床实验[2].1986年Pignoci等提出通过B型超声可以很容易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斑块.而目前颈动脉超声作为观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窗口越来越多的被广泛用于临床.本文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测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特点进行分析.
作者:杨海见;李维真;刘安恒;王晓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乳腺炎130例,并与常规西医治疗的205例做对比观察,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0~2009年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急性乳腺炎患者33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30例,年龄21~36岁,平均28.5岁;病程1~4天,平均2.5天;初产妇100例,经产妇30例;入院时平均体温为(38.60±0.96)℃;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1.20±0.46)×109/L.对照组205例,20~35岁,平均27.5岁;病程1~4天,平均2.5天;初产妇180例,经产妇25例;入院时平均体温(38.50±0.88)℃,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20±0.32)×109/L.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病情等资料均衡,具有可比性.
作者:刘丽清;吕昆;刘雁;郭淑静 刊期: 2010年第07期
2007年4月~2009年7月笔者采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2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39~75岁,平均54.6岁;骨折类型:肱骨中段骨折6例,中下1/3段骨折14例;受伤原因:交通伤7例,跌伤7例,砸伤6例;第一次手术固定方法:加压钢板17例,重建钢板2例,交锁髓内钉1例;内固定松动3例,钢板断裂2例;骨不连类型:增生性骨不连2例,萎缩性骨不连18例.
作者:陈恩良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连萸胶囊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的降压作用.方法:SHR 24只,分为模型组、缬沙坦组、连萸胶囊组,每组8只,另取正常大鼠8只为正常对照组,每组雌雄半.正常组和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缬沙坦组予缬沙坦溶液,连萸胶囊组予连萸胶囊溶液连续灌胃4周,剂量均为10ml/(kg·d).所有大鼠用尾部加压法测量灌胃前,灌胃后2、4、6、8小时,以及1~4周时的大鼠尾动脉压.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1、2、3、4周血压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缬沙坦组与连萸胶囊组大鼠1~4周的血压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而连萸胶囊组大鼠在灌胃后2、4、6、8小时血压即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连萸胶囊可降低SHR的血压,且降压效果持久稳定.
作者:李琳;胡元会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章巧萍教授临证多年,治疗月经不调、闭经、痛经、不孕症、盆腔炎、带下、多囊卵巢综合征、尿路感染及内科常见病,颇具效验,今摘录其补肾活血法治验二则,以示同道.
作者:刘佳俐 刊期: 2010年第07期
临床观察发现,部分糖尿病患者经常规口服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佳,检查发现有背痛病史,X线检查显示胸椎退行性病变,小关节紊乱症.针对这类情况,笔者采用脊柱微调疗法、刺络拔罐和隔物灸神阙穴三联疗法治疗,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作者:孙戴;娄坤;林德快;陈敏杰;林建强 刊期: 2010年第07期
褥疮是因长期卧床,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软组织溃烂和坏死.我们应用中药溃疡膏治疗溃疡期褥疮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作者:李俊丽 刊期: 2010年第07期
银杏达莫2006~2009年笔者应用银杏达莫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40例,并与单用倍他司汀治疗40例作对照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年龄37~75岁,平均57岁.
作者:郑春成;王廷祥 刊期: 2010年第07期
颈性眩晕是指起源于颈椎的、以头晕为主诉的综合征[1].为颈椎及有关软组织(关节囊、韧带、神经、血管、肌肉等)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变化,从而引起眩晕,亦称Barre-Lieon 综合征.治疗上根据病情有保守和手术两种疗法,保守疗法又有中医药和西药疗法.针刺治疗颈性眩晕在临床上已取得肯定的疗效,运用的方法各有特色,将近五年来相关报道综述如下.
作者:张丽敏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笔者对本院近二年梅毒患者的精神障碍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09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梅毒患者112例,男60例,女52例,年龄28~51岁,平均(36.2±9.8)岁.患者均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RPR)试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TPPA)试验,个别Ⅱ期、晚期潜伏梅毒患者除上述检查外,参考脑脊液的常规、RPR及TPPA试验检查.
作者:孙国莉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朱祥成教授从医60余年,医术精湛,临床、教学、科研均有建树,善于辨证论治各种疑难杂症,尤其应用中医药治疗耳鼻咽喉疾病独具匠心.笔者有幸侍诊,获益良多,兹将其临床治疗慢性鼻炎鼻阻塞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王伟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皮炎湿疹和浅部真菌感染是皮肤科临床常见的疾病,约占日常门诊量的50%以上,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皮炎湿疹的治疗方法通常是外用糖皮质激素,浅部真菌感染疾病的治疗除口服和外用抗真菌药外,也常常外用糖皮质激素,这些治疗方法副作用较多,主要包括色素沉着、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萎缩变薄、毛发增粗等.中药外用治疗上述疾病疗效较肯定,副作用轻微.笔者采用乳化技术,将我院皮肤科临床常用的止痒协定方(含苦参、蛇床子、黄柏等)配制成一种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皮炎湿疹及浅部真菌感染疾病的新型洗剂--复方苦参止痒洗剂,报道如下.
作者:蒲江;朱全刚;陆松伟;吴云新;刘继勇;孙小萌 刊期: 2010年第07期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一般在X线摄片检查时均会发现颈椎曲度不同程度的改变.那么颈椎曲度是否可以向正常曲线改变,并且相关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这是在颈椎病治疗和预防过程中值得研究的课题.临床经验表明,颈部垫枕治疗颈椎病和预防颈椎病具有一定积极意义[1,2].笔者从2002年始依据自愿原则对21例颈椎病患者使用颈部垫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颈椎曲度改变情况,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能忠;邵建萍;陆洪兴;冯贞根;陈志军;陈荷光 刊期: 2010年第07期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尤其是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根治术近几年报道越来越多,对其手术的安全性和根治性等国内外已有较多的研究.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手术由于其解剖关系相对复杂、切除范围大、毗邻脏器多、难度相对较高,报道较少.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切除术可行性和疗效.
作者:万世泽;俞丹松;李宏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早产儿由于肺发育尚不成熟,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不足,容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临床上如何预防肺泡萎陷,保证良好的通气是早产儿娩出后首要解决的问题.新型气泡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bubble nasal continuos positice airways pressure,BNCPAP)可以增加跨肺压,使萎陷的肺泡复张,增加功能残气量,减少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消耗和呼吸作功,增强呼吸驱动力,同时BNCPAP能产生高频振动,达到高频通气相似的治疗效果,因而可以用于治疗新生儿RDS[1].2007年4月~2009年3月我们应用BNCPAP治疗轻症RDS早产儿3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兴龙;郭叶红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通过影像学方法确定冠状动脉有无病变以及为冠心病的诊治和研究提供可靠依据的介入性诊断技术,是目前能在活体显示其解剖结构的唯一的方法.笔者就2002年1月~2006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高月翠 刊期: 2010年第07期
中风后遗症是临床常见病,笔者常用补脾养血法治疗该病.现就中风后遗症病机、治法探讨如下.1 中风后遗症病因病机探讨 目前,对中风后遗症的病机认识虽未统一,但不外乎本虚标实,多认为此症属虚实夹杂证,其虚多为气虚、阴虚,实多为痰、瘀、浊、毒,诸病理因素能否全面反映中风后遗症的本质?除此之外是否尚有更深层次的病机?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深入研究、认识该病的发病机制,从而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金桥 刊期: 2010年第07期
肝衰竭(重型肝炎)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为临床上的急危重症,病死率高达60%~80%.其病理组织学变化实质是肝细胞大量坏死/凋亡,它与死亡受体和配体(TNF/NGF受体)、胱天蛋白酶(caspases)、Bcl-2家族、线粒体的作用、核因子B的激活等有密切关系.
作者:谢冬梅;杨壮智 刊期: 2010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