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胃肠道间质瘤细胞系的建立及其永生化

苏燕燕;杨翀;董兵;丁克峰;朱永良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 细胞培养, 永生化, STI571
摘要:目的:建立体外培养的永生化胃肠道间质瘤细胞系,并测定其对STI571的药物敏感性.方法:用中性蛋白酶消化法从胃肠道间质瘤新鲜标本中分离出间质瘤细胞,以含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和猿猴病毒40大T抗原(SV40LT)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对其进行永生化;然后,用MTT法测定STI571对该细胞系的药物敏感性.结果:永生化的胃肠道间质瘤细胞,呈短梭形或不规则形状,单层生长.Western blot 检测表明该细胞系表达c-kit 、c-abl、hTERT、SV40LT蛋白.MTT结果显示STI571对此细胞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建立的细胞系具有胃肠道间质瘤细胞的特征,可作为体外研究胃肠道间质瘤发病和耐药机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76例分析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ISH)是人群中尤其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高血压类型.ISH预后的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1],老年人收缩压升高是单项强的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多数学者认为,ISH的发病机制主要与动脉硬化有关.近年来,人们提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动脉硬化的标志,甚至将其作为心血管事件的替代指标用于临床实验[2].1986年Pignoci等提出通过B型超声可以很容易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斑块.而目前颈动脉超声作为观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窗口越来越多的被广泛用于临床.本文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测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特点进行分析.

    作者:杨海见;李维真;刘安恒;王晓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试论脾虚血亏是中风后遗症的主要病机

    中风后遗症是临床常见病,笔者常用补脾养血法治疗该病.现就中风后遗症病机、治法探讨如下.1 中风后遗症病因病机探讨 目前,对中风后遗症的病机认识虽未统一,但不外乎本虚标实,多认为此症属虚实夹杂证,其虚多为气虚、阴虚,实多为痰、瘀、浊、毒,诸病理因素能否全面反映中风后遗症的本质?除此之外是否尚有更深层次的病机?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深入研究、认识该病的发病机制,从而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金桥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溃疡膏治疗溃疡期褥疮25例

    褥疮是因长期卧床,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软组织溃烂和坏死.我们应用中药溃疡膏治疗溃疡期褥疮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作者:李俊丽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人胃肠道间质瘤细胞系的建立及其永生化

    目的:建立体外培养的永生化胃肠道间质瘤细胞系,并测定其对STI571的药物敏感性.方法:用中性蛋白酶消化法从胃肠道间质瘤新鲜标本中分离出间质瘤细胞,以含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和猿猴病毒40大T抗原(SV40LT)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对其进行永生化;然后,用MTT法测定STI571对该细胞系的药物敏感性.结果:永生化的胃肠道间质瘤细胞,呈短梭形或不规则形状,单层生长.Western blot 检测表明该细胞系表达c-kit 、c-abl、hTERT、SV40LT蛋白.MTT结果显示STI571对此细胞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建立的细胞系具有胃肠道间质瘤细胞的特征,可作为体外研究胃肠道间质瘤发病和耐药机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苏燕燕;杨翀;董兵;丁克峰;朱永良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心肌梗死108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临床分析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通过影像学方法确定冠状动脉有无病变以及为冠心病的诊治和研究提供可靠依据的介入性诊断技术,是目前能在活体显示其解剖结构的唯一的方法.笔者就2002年1月~2006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高月翠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生化汤在药物流产中应用

    笔者应用药物流产同时配合口服中药生化汤,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2008年1~12月自愿来我院要求药物流产者260例,均经B超检查确诊为宫内妊娠,孕囊<25mm,白带常规、尿常规、血常规均正常,无药物流产禁忌症.随机分为观察组118例,年龄19~39岁,孕次1~6次,产次0~3次,停经38~53天,孕囊7~24mm;对照组142例,年龄18~40岁,孕次1~5次,产次0~3次,停经37~55天,孕囊6~24mm;两组患者的年龄、孕产次、停经天数、孕囊大小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朱继红;南海燕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新型气泡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由于肺发育尚不成熟,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不足,容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临床上如何预防肺泡萎陷,保证良好的通气是早产儿娩出后首要解决的问题.新型气泡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bubble nasal continuos positice airways pressure,BNCPAP)可以增加跨肺压,使萎陷的肺泡复张,增加功能残气量,减少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消耗和呼吸作功,增强呼吸驱动力,同时BNCPAP能产生高频振动,达到高频通气相似的治疗效果,因而可以用于治疗新生儿RDS[1].2007年4月~2009年3月我们应用BNCPAP治疗轻症RDS早产儿3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兴龙;郭叶红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逍遥散对内脏高敏感大鼠血浆及结肠黏膜鸟苷素表达的干预作用

    目的:观察逍遥散对内脏高敏感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血浆及结肠黏膜鸟苷素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20只和实验组50只,实验组采用慢性束缚+夹尾刺激作为复合应激原复制IBS大鼠模型.造模第28天,正常组、实验组各随机抽取10只大鼠处死,检测结肠黏膜病理.实验组再随机分为模型组、匹维溴胺组、逍遥散高、中、低剂量组,各8只.检测各组大鼠血浆、结肠黏膜鸟苷素的表达水平及内脏敏感性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分泌增加,结肠运动增强,内脏敏感性增高,血浆、结肠黏膜鸟苷素表达水平增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逍遥散能提高大鼠腹部收缩反射小容量阈值(P<0.05),降低血浆、结肠黏膜鸟苷素含量,降低结肠运动(P<0.05,P<0.01).结论:IBS大鼠血浆、结肠黏膜鸟苷素表达与结肠运动功能障碍、内脏敏感性异常有一定的相关性,逍遥散可降低内脏高敏感IBS大鼠结肠分泌与运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结肠黏膜鸟苷素的表达水平,调节其肠道运动障碍有关.

    作者:石君杰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切除术15例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尤其是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根治术近几年报道越来越多,对其手术的安全性和根治性等国内外已有较多的研究.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手术由于其解剖关系相对复杂、切除范围大、毗邻脏器多、难度相对较高,报道较少.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切除术可行性和疗效.

    作者:万世泽;俞丹松;李宏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连萸胶囊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

    目的:观察连萸胶囊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的降压作用.方法:SHR 24只,分为模型组、缬沙坦组、连萸胶囊组,每组8只,另取正常大鼠8只为正常对照组,每组雌雄半.正常组和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缬沙坦组予缬沙坦溶液,连萸胶囊组予连萸胶囊溶液连续灌胃4周,剂量均为10ml/(kg·d).所有大鼠用尾部加压法测量灌胃前,灌胃后2、4、6、8小时,以及1~4周时的大鼠尾动脉压.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1、2、3、4周血压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缬沙坦组与连萸胶囊组大鼠1~4周的血压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而连萸胶囊组大鼠在灌胃后2、4、6、8小时血压即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连萸胶囊可降低SHR的血压,且降压效果持久稳定.

    作者:李琳;胡元会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周维顺应用四逆散加减治疗肝癌经验

    吾师周维顺教授系浙江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对各种恶性肿瘤的治疗经验丰富,疗效颇佳.笔者有幸待诊于旁,受益匪浅.现将周老师应用四逆散治疗肝癌肝郁脾虚证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方晓芬;赵磊;吕宇克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手术治疗老年乳腺癌42例

    老年乳腺癌临床特点是起病隐匿,症状不明显,多以生长慢,病程长,发生淋巴转移相对较晚为特点.老年乳腺癌,由于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低下,新陈代谢弱,常伴有其他合并症等特点,其临床治疗具有特殊性.我院采用手术治疗老年乳腺癌42例,报道如下.

    作者:陆照林;钱铮;高伟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资讯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中药治疗激光术后炎性色素沉着疗效观察

    激光治疗面部色素疾病,如雀斑、色素痣及脂溢性角化等有较好的疗效,但约30%~40%患者术后再次出现色素沉着.笔者采用中药治疗激光术后色素沉着5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李纬;李元文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银质针配合踝部牵引治疗肾虚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0例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又称增生性关节炎或退行性关节炎,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一般认为与衰老、创伤、炎症、代谢障碍和遗传因素有关.其中膝关节是OA常见、多发病的部位,其主要特征是缓慢进展的膝关节疼痛、僵硬肿大、活动时有骨摩擦音,甚至关节积液以及活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目前对膝关节OA的治疗方法繁多,但多偏重于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较少.笔者采用银质针导热疗法配合踝部牵引治疗膝关节OA 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斌;王晓明;林华;念其进;谭婕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银杏达莫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银杏达莫2006~2009年笔者应用银杏达莫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40例,并与单用倍他司汀治疗40例作对照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年龄37~75岁,平均57岁.

    作者:郑春成;王廷祥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枕神经痛30例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枕神经痛30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60例枕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25~50岁,平均40岁;病程5~10年,平均7年.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22~55岁,平均41岁;病程5~11年,平均6.5年.临床表现为烧灼或刀割样疼痛,位于一侧枕下及乳突区,可向枕上、耳部及头顶放射,疼痛呈自发性、阵发性,或因头部活动而诱发,如咳嗽、打喷嚏、转头等而引起,发作期过后仍有钝痛,同时伴有颈肌痉挛及颈部僵硬感.两组均有后枕部以枕大、小神经分布区的阵发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枕神经痛症状.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均具有可比性.

    作者:于清鹏;刘颖春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颈部垫枕对颈椎曲度的影响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一般在X线摄片检查时均会发现颈椎曲度不同程度的改变.那么颈椎曲度是否可以向正常曲线改变,并且相关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这是在颈椎病治疗和预防过程中值得研究的课题.临床经验表明,颈部垫枕治疗颈椎病和预防颈椎病具有一定积极意义[1,2].笔者从2002年始依据自愿原则对21例颈椎病患者使用颈部垫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颈椎曲度改变情况,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能忠;邵建萍;陆洪兴;冯贞根;陈志军;陈荷光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消炎痛栓纳肛治疗癌性疼痛50例

    疼痛是中晚期癌症患者常见的、痛苦的自觉症状之一.笔者采用消炎痛栓纳肛治疗中晚期癌症疼痛,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善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130例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乳腺炎130例,并与常规西医治疗的205例做对比观察,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0~2009年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急性乳腺炎患者33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30例,年龄21~36岁,平均28.5岁;病程1~4天,平均2.5天;初产妇100例,经产妇30例;入院时平均体温为(38.60±0.96)℃;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1.20±0.46)×109/L.对照组205例,20~35岁,平均27.5岁;病程1~4天,平均2.5天;初产妇180例,经产妇25例;入院时平均体温(38.50±0.88)℃,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20±0.32)×109/L.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病情等资料均衡,具有可比性.

    作者:刘丽清;吕昆;刘雁;郭淑静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