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黄连合洛美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

邹爱国

关键词:急性鼻窦炎, 双黄连注射液, 洛美沙星
摘要:2006年10月~2008年10月笔者应用双黄连联合洛美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4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治疗痛风的现状

    痛风是由于人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而引起的一组异质性疾病,临床上常见的主要特征是高尿酸血症.由于积年累月体内嘌呤合成过多导致尿酸生成过多,排泄减少,尿酸盐沉积于皮下关节或者肾脏等脏器组织中,可以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关节炎、形成痛风石,后期甚至可以导致关节畸形和关节活动的障碍.尿酸盐沉积于肾脏则可能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肾石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的发病率日益升高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

    作者:赵蓓俊;茅建春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双黄连粉针剂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期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尤以2~6月龄婴儿多见.我院应用双黄连粉针剂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4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建平;郑岚;黄昌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现代医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高血压关系密切.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约30%高血压患者合并OSAHS, 45%~48%的OSAHS患者伴有高血压, 而一般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约为20%[1~3]. 2006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疾病学组调查显示, 我国OSAHS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46%, 是对照组的2.3倍[4].

    作者:王蕾;石磊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经皮穿刺纤维环法诱导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

    目的:建立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制作方法.方法:普通级新西兰大白兔10只,以腰5~6椎间盘为模型,18G穿刺针体表定位下,经皮穿刺损伤腰5~6椎间盘前外侧纤维环, X线摄片确认穿刺针头位置,随后将其处死,留置穿刺针位置不变,解剖确定穿刺路径以及针尖位置.结果:①X线摄片示穿刺针均位于椎间隙内;②解剖发现,经皮穿刺针均穿刺到椎间盘纤维环而未进入椎管,未损伤神经根,未刺穿腹膜伤及腹部大血管.结论:本实验可为椎间盘退行性变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损伤小,感染机会小,动物存活率高,操作时间短的模型制作方法.

    作者:王鹏;徐海孺;骆国钢;王维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观察

    笔者应用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肝硬化腹水39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菊芬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含5-氟脲苷方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转移性肠癌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含5-氟脲苷方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转移性肠癌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64例晚期肠癌患者分为两组,单纯化疗组30例给予含5-氟脲苷方案化疗,联合治疗组34例在化疗基础上联合沙利度胺口服.2个月后观察两组疗效,并比较副作用、卡氏评分.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治疗,单纯化疗组缓解率33.3%,联合治疗组缓解率58.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便秘和神经毒性有所增加(P<0.05),两组的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5-氟脲苷方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转移性肠癌可提高疗效,副作用可以耐受.

    作者:赵海燕;姚永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高压氧联合川芎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疗效观察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h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是神经科常见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眩晕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临床上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欠满意.2004年9月~2008年9月笔者采用高压氧(HBO)联合川芎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35例,并与单用川芎嗪治疗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小青;樊留博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肥胖症治法探讨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肥胖已成为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和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之一.中医治疗肥胖历史悠久,疗效明显.本文就肥胖症的中医治法探讨如下.

    作者:钱琪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石膏治疗放射性口腔炎浅谈

    中医药防治放射性损伤是近年来中医临床研究重点之一.本文就林胜友应用石膏治疗放射性口腔炎的经验简介如下.

    作者:赵晶磊;林胜友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皮内U型缝合在腹式小横切口输卵管结扎术中的应用

    近年来,本站在腹式小切口输卵管结扎术中,采用横切口、皮内U型缝合的方法,该法不用拆线、创口愈合好,瘢痕小,外型美观,现报道道下.

    作者:余小玥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术后胃肠动力紊乱监测方法

    胃肠动力障碍非常普遍,评价胃肠功能状态,以及解释胃肠疾病和症状的重要性已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就临床胃肠动力检测方法及其原理概述如下.

    作者:马尚伟;何亮;孙立明;李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近况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组以腹痛、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及大便性状异常为特征的临床症候群,缺乏可以解释症状的形态学、细菌学及生化代谢等异常的证据.IBS 的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生与社会心理因素、遗传易感性、胃肠道运动异常、内脏敏感性增加、炎症、肠道菌群失调及脑-肠轴的改变等有关.近年来,中医药治疗IBS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邹世昌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原俞配穴法治疗失眠15例

    笔者在临床上采用以原俞配穴法治疗失眠1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5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2例,女13例,年龄25~68岁,平均42.3岁,病程6个月~6年,平均26.5个月.15例均主诉入睡困难,病程超过半年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记忆力下降及焦虑或抑郁.

    作者:林英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立止血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32例

    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eropathy,PHG)是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1].2004年1月~2008年6月我院应用立止血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32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白强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颅底骨折继发颅内感染28例治疗体会

    2002年10月~2009年7月我院共收治颅底骨折继发颅内感染28例,经积极治疗,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学君;章永萍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双黄连合洛美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

    2006年10月~2008年10月笔者应用双黄连联合洛美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4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邹爱国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998名3~6岁儿童龋齿调查分析

    为做好学龄前儿童龋病的防治工作,笔者于2008年5月对宁围镇盈丰片9家幼儿园3~6岁的998名儿童进行了口腔检查,并对其龋齿患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顾苹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骨髓基质细胞与造血调控研究进展

    机体的正常造血依赖造血细胞和支持造血细胞生长发育的骨髓微环境的相互作用.骨髓基质细胞(BMSC)来源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造血干/祖细胞(HSC/HPC)增殖、分化、成熟、进入血窦,并终进入血液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BMSC在造血调控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刘济;陈为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中医在慢性乙肝治疗中的优势及策略

    近年来,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在慢性乙肝治疗上已广泛应用,西医治疗慢性乙肝除干扰素外,已以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为主.许多肝科医生(包括中医)常常以病毒学和血清学指标作为判断慢性乙肝临床疗效的主要标准,而该类药物能够在短期内使HBV-DNA迅速下降,ALT恢复正常.因此,很多医生和患者对中医治疗慢性乙肝的优势产生了怀疑,中医阵地不断缩小.为此,笔者总结了近十年采用中医或者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经验,就中医在乙肝治疗上的优势及策略浅谈如下,与同道交流 .

    作者:张永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连建伟教授运用独活寄生汤治疗痹症经验

    连建伟教授系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笔者有幸跟随连教授学习,受益颇多,现将其运用独活寄生汤治疗痹症经验简介如下.

    作者:吕国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