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颈部肿块诊断的思维程序

郑泽霖;孙辉;陈丽萍

关键词:诊断, 思维程序
摘要:颈部的上界是下颌角下缘、下颌角、乳突上项线和颈外粗隆的连线,下界是胸骨切迹、锁骨、肩峰和第七颈椎椎突的连线.
临床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肝内胆道感染致胆道出血的临床诊治

    目的提高肝内胆道感染致胆道出血的诊治水平.方法对11例肝内胆管出血病例,应用选择性肝动脉造影、胆道造影、纤维胆道镜检等检查,明确胆道出血的病理特点及定位诊断,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结果 3例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2例行肝左外叶切除术,6例行胆总管探查、T形管引流术.除1例外,10例患者治愈,随访2年,效果良好.结论根据胆道出血的不同病理特点及定位诊断,结合病人的全身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能显著提高肝内胆道出血的疗效.

    作者:聂磊;邬善敏;张训臣;王竹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脊膜膨出症合并脂肪瘤一例

    患儿,女,出生时即被发现左侧臀部一肿块,已9个月,营养发育较同龄儿无异常,肿块随年龄增长而渐大.体检一般情况正常,左侧臀部可触及6 cm×6 cm×5 cm肿块,质地软,基底部较宽,活动度差,透光试验阴性.

    作者:费国猛;石晓华;张寿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应用Marlex网片修补巨大切口疝16例体会

    目的探讨应用Marlex网片修补腹部巨大切口疝的效果.方法对16例巨大切口疝在硬膜外麻醉下使用 Marlex网片.网片放置于腹膜外肌层前后,于网片前常规置闭式负压引流管.结果 16例病人,均为初发切口疝.切口一期愈合者14例,二期愈合者2例.全组病人均获得随访,时间2~24个月,无一例切口疝复发.结论使用Marlex网片行腹部巨大切口疝修补术,术后病人痛苦小,恢复快,复发率低.于补片上放置闭式负压引流,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切口疝修补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张启林;吴强;开喆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肠内营养的置管方法

    肠内营养自1858年Busch首次报道后,已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1].肠内营养的置管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即鼻肠置管和胃肠造口.为了便于肠内营养支持的普及,现将肠内营养的常用置管方法作一简介.

    作者:王涌;彭承宏;彭淑牖;刘颖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肠结核致十二指肠横结肠瘘及回肠盲肠瘘一例

    患者,女,39岁.因腹泻3年余伴反复发热、关节酸痛2年入院.患者3年前开始腹泻,每日3~4次,粪便稀薄,近2年粪中含不消化食物.半年前,外院确诊为十二指肠结核,予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链霉素四联抗痨治疗半年,症状无改善.入院查体:体重29 kg,神清,营养不良,脊柱畸形,漏斗胸.腹软,无明显压痛,无肌卫及反跳痛,

    作者:陈润浩;章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自锁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目的以自锁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方法 7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自锁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前认真作好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结果除1例死亡外,根据JOA评分标准,治疗后患者1例达17分,13~16分8例,5~12分68例,0~4分1例;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效果.结论自锁钢板内固定加彻底减压是临床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认真的术前准备和严密的术后观察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陶海鹰;范里;刘世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支气管异物的临床诊断与外科治疗

    支气管异物在胸外科为少见的疾病,所以长期以来未引起医生的重视,加之相当一部分病例缺乏典型的临床特征,以至造成病人的长期误诊而不能得到正确的治疗.我院胸心外科1992年至2001年间共收治支气管异物9例,其中4例的病程长达数年.现将其在我科的诊治过程做一临床分析.

    作者:潘铁成;刘子雄;严华;汤应雄;魏翔;宋定伟;胡敏;张霓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急性盲肠炎的临床诊治探讨

    目的提高对急性盲肠炎的诊治水平.方法 1999年2月~2001年8月收治5例急性盲肠炎,5例术前均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而急诊手术,术中分别误诊为肿瘤2例、克罗恩病2例、憩室炎1例.4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行坏死包块切除和末端回肠造瘘术.结果 5例病理结果为盲肠急性非特异性炎症.术后均痊愈出院,随访4~30个月恢复良好.结论本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酷似急性阑尾炎,术前诊断困难.术中发现多以盲肠外侧肿块为特征,也难与肿瘤或克罗恩病鉴别.右半结肠切除术是较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朱士驹;奉典旭;韩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溃疡局部切除加胃窦切除并抗幽门螺杆菌药物协同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消化性溃疡灶局部切除加胃窦切除并抗幽门螺杆菌(HP)药物协同治疗的疗效.方法依胃横轴行溃疡灶按纵切横缝原则局部切除,范围超过边缘1 cm,并作保留幽门的胃窦切除行胃十二指肠吻合26例,术后均口服抗幽门螺杆菌药物21 d.结果本组病人术后随访5年,24例术前自觉症状消失,体重增加;2例因肝炎后肝硬化行内科治疗.5年后定期胃镜复查均无溃疡复发,定期HP检查阴性.结论本方法创伤小,操作简单,能防止复发,且保留幽门,合乎人体生理,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王雄彪;费国嵩;袁观宏;李涛;涂庭义;杨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剧毒蛇咬伤急救处理二例

    例1,男性,19岁,因右踝内侧被百步蛇咬伤半小时,出现呕血3次入院.入院前予伤口清创消毒,局封,排毒利尿,抗腹蛇毒血清等处理.入院时体检:精神萎靡,T 38.2℃,HR 110次/分,BP 120/75 mmHg.右踝内侧见一创口,不断向外渗血,周围皮肤局部瘀血水肿.入院后予静脉补液,止血药、抑酸剂、抗生素等应用.患者未见好转,入院10 h后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急查DIC指标均明显延长,入院20 h出现尿量明显减少,同时伴有肉眼血尿出现.出现烦燥不安,点头样呼吸,SaO2下降至70%,且全身皮肤粘膜紫绀严重.

    作者:朱健;陈权海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颈前肌群内层离断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我科2000年1月~2001年10月间,对39例甲状腺手术病人在手术中只离断舌骨下颈前肌群内层,既能良好地暴露甲状腺,又能有效地减轻术后颈前区疼痛及颈前区皮肤粘连,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昕亮;朱锦德;邵初晓;任翔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微创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因为其解剖部位的特殊性,患病人群多为年老体弱,且治疗手段多较局限,治疗效果仍不十分满意[1].1995年以来,我院采用微创切口+空心钉穿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病人126例,报道如下.

    作者:李亚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颈部淋巴结结核的早期诊断

    颈部淋巴结结核的中晚期诊断较为容易,但早期不论单个或多个(串珠状)淋巴结结核诊断均较为困难,特别不易与颈部慢性淋巴结炎、颈部肿瘤等相鉴别,尤以引起慢性淋巴结炎的原发病灶不复存在时更为困难.

    作者:杨维良;张新晨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肠外瘘淋巴漏及切口感染的治疗

    肠外瘘、切口感染、淋巴漏等为外科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我们近十年来对部分肠外瘘患者及手术后淋巴漏、腹部切口感染伴有大量渗液、腹水患者术后腹水从切口溢出者,采用自制引流管持续负压吸引及气囊导尿管悬堵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雷万福;夏宏才;殷广福;许正昌;王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重视颈部肿块的诊断

    鉴于人类颈部的组织结构致密,以致任何新生物和感染都可使其中的300多个淋巴结及10余个筋膜间隙之一受累,而导致颈部肿块成为病人的始发症状.据亚特兰大医院1972年统计,在232 256例外科住院病人中,有7 748例为颈部肿块,其中46.8%来自甲状腺,53.2%为非甲状腺疾病所致.通常临床较多遇见的是颈部淋巴结肿大,如慢性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淋巴结转移或原发性淋巴瘤.而非淋巴结病变有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疾病、先天性囊肿(甲状舌管囊肿、腮裂囊肿)和腮腺肿瘤.较少见的尚有脂肪瘤、纤维瘤、动脉瘤、动脉体瘤、神经鞘膜瘤、多发性内分泌肿瘤和化学感受器瘤等.可见颈部肿块常见,虽多数病人经简单的视诊和扪诊可获确诊,但少数病人要确诊仍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和困难性.

    作者:姚榛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残胃癌

    残胃癌由Balfour于1992年首次提出,意指良性胃十二指肠疾病行胃部分切除术后5年以上残胃发生的癌.有少数学者也将胃癌切除术后5年、10年或15年以上残胃发生的第二原发癌称为残胃癌.近年来残胃癌的发现率逐年增高,其主要原因,一是由于20世纪70年代前后盛行胃大部切除;二是对残胃这种特殊的癌前状态的认识加深.

    作者:李子禹;胡元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颈部恶性肿瘤的主要表现

    不同的颈部恶性肿瘤常有类似的临床表现,鉴别有时困难,但经仔细检查常可发现各自的特征,凭借这些特征则有助于明确诊断.下面简述几种常见的颈部恶性肿瘤主要临床表现.

    作者:刘经祖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医源性食管穿孔的原因及临床治疗

    目的探讨医源性食管穿孔的发生原因,并提出预防和治疗对策.方法对1981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18例医源性食管穿孔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源性食管穿孔种类:硬质食管镜取异物术10例(55.6%),机械性食管扩张术4例(22.2%),Heller's手术2例(11.1%),纤维食管镜取异物术2例(11.1%).全部病人均经手术治疗,痊愈16例(88.9%),死亡2例(11.1%).结论硬质食管镜下取异物是导致医源性食管穿孔的常见原因,其次为食管狭窄时采用机械性扩张术,Heller's手术和纤维食管镜所致者少见.早期诊断,合理的手术方式是提高医源性食管穿孔的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王家顺;王建军;李劲松;翟伟;丁静民;汪文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后颅窝外伤后并发急性脑积水的成因及治疗(附19例报告)

    后颅窝外伤后并发急性脑积水临床上报告不多.我们对1993年3月至1999年10月所收治后颅窝损伤92例中并发急性脑积水的19例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邓群;李巧珍;李德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颈部肿块诊断的思维程序

    颈部的上界是下颌角下缘、下颌角、乳突上项线和颈外粗隆的连线,下界是胸骨切迹、锁骨、肩峰和第七颈椎椎突的连线.

    作者:郑泽霖;孙辉;陈丽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临床外科杂志

临床外科杂志

主管:湖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湖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