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先安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徐爱莲

关键词:病窦综合征, 心先安, 参麦注射液
摘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综合征)至今尚无特效治疗药物,笔者用心先安加参麦注射液治疗38例,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内固定治疗骨折并发骨不愈合15例分析

    我院1993~2007年,发生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骨不愈或延迟愈合15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8~80岁.致伤原因:车祸6例,跌伤8例,刀砍伤1例.部位:锁骨5例,尺桡骨4例,股骨颈2例,股骨3例,胫腓骨1例.

    作者:张建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针刀治疗枕神经痛的安全性评价

    枕神经痛是枕大、枕小神经痛与耳大神经痛的总称,采用针刀治疗疗效可靠.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的进针定位方法有两种,但缺乏安全性评价.我院疼痛门诊分别按两种定位方法进针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安全性评价.

    作者:叶金波;谢健;郝金林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已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可造成严重和持续的疼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目前国内大部分地区经皮椎体成形术已逐渐成为一线治疗方案.标准的双椎弓根入路是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常用的入路.单侧穿刺因能缩短手术时间,更适用于年老体弱的患者,逐渐被临床医生关注和采用.我院自2004年12月~2007年10月,采用单侧经椎弓根外上方入路法治疗老年人椎体压缩性骨折3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斌辉;张明;李松巍;张勇鹏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重复异位妊娠18例临床分析

    重复异位妊娠是指首次异位妊娠经手术或保守治疗后,再次在子宫以外的输卵管、卵巢或腹腔内妊娠者.重复异位妊娠绝大多数仍为输卵管妊娠[1].近年来,由于妇女生殖系统炎症发病率增加,使异位妊娠发病率也逐年增高,重复异位妊娠发病率也有上升趋势,国内曾报道发生率为5.4%[2]和3.7%[3].笔者对我院收治的重复异位妊娠1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刘玲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心先安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综合征)至今尚无特效治疗药物,笔者用心先安加参麦注射液治疗38例,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作者:徐爱莲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长秀霖联合文迪雅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主要并发症之一,病情呈进行性发展,直至肾功能衰竭.早诊断、早治疗可以预防病情进一步发展.本组对35例血压正常,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UAER)30~300mg/天2型糖尿病(T2DM)患者采用长秀霖联合文迪雅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蓝海云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益气化痰祛瘀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益气化痰祛瘀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已确诊的12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予以抗心绞痛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7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化痰祛瘀中药(药用黄芪、党参、元参、半夏、茯苓、白僵蚕、丹参、水蛭、虫)治疗,4周为1个疗程.结果:①两组心绞痛疗效:治疗组76例中显效23例,有效4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0.8%;对照组47例中显效7例,有效26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0.2%.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治疗组76例中显效23例,有效4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6.8%;对照组47例中显效7例,有效23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63.8%.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两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C-反应蛋白(CRP)、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益气化痰祛瘀法有较好的调脂及改善供血、稳定动脉粥样斑块的作用,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有效疗法,其中化痰必不可少.

    作者:董大华;刘云芹;冷庆大;谷士民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中耳乳突术后迟发性面瘫8例分析

    面神经瘫痪(面瘫)是中耳乳突手术的常见并发症.随着耳显微外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术中术后即时发生的医源性面瘫已明显减少,而术后数小时~数日才发生的迟发性面瘫仍可遇到,其发病常不能单纯以手术损伤来解释.我院于1996~2006年,行中耳乳突手术536例,术后出现迟发性面瘫8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方瑾;钱林荣;杨雪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AF内固定失败的生物力学分析

    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具有三维空间复位、恢复椎管有效容积和脊柱生理曲度等优点.但并发症并不少见,断钉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也屡见报道.我院自1999年6月以来,应用AF治疗胸腰椎骨折113例,获得完整随访资料85例,其中断钉7例,发生率为8.23%,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黄青;金国强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测定和血糖控制的调查

    血糖监测,特别是自我血糖测定(self 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SMBG)是实现良好血糖控制的一个前提[1].另外,SMBG还是加强对患者糖尿病教育及增加患者糖尿病自我管理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作者:费扬;孙丽琴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新技术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进展

    成分复杂是中药的一大特点,而中药现代化面临的主要课题之一就在于如何尽可能多的获取药效成分,去除非药效成分,从而提高中药的利用率和临床疗效.

    作者:邬浩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低分子肝素钙合冠心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心绞痛

    不稳定心绞痛(VAP)是一种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MI)之间的一组临床状态及急性冠脉综合征.现就低分子肝素钙与冠心宁注射液治疗VAP的疗效分析如下.

    作者:叶兴文;罗余生;桂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新发老年性糖尿病中医辨治浅析

    新发老年糖尿病是指60岁以后发病的老年患者.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和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迅速增加.据流行病学研究,糖尿病患病率<30岁2‰,<40岁10%~15%,60~70岁达高峰,约35%~40%.根据英国前瞻性研究(UKPDS)显示,新发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仅为正常人的50%,其后胰岛β细胞功能每年以4%~5%的速度下降.因此,对新发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新发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及时而有效的治疗极为重要.现就新发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特点及诊治侧重点予以阐述.

    作者:苏琼;叶真;倪海祥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拉力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我院自2003年2月~2006年12月,采用2枚4.5拉力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7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72例均为新鲜髌骨骨折,男45例,女27例,年龄17~78岁,平均45.2岁.闭合性骨折61例,开放性骨折11例.横形骨折64例,纵形骨折8例.72例均非粉碎性骨折.

    作者:梁盛恒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

    目的:讨论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对65例患者于发病的第1、7、14天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同时选取来院健康体检者50例作对照.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成正相关.结论:hs-CRP是预测缺血性脑卒中病情变化的指标之一,且与病情程度成正相关.

    作者:占德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改良肛垫悬吊固定术治疗晚期内痔30例

    笔者采用改良肛垫悬吊固定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Ⅲ~Ⅳ度内痔及以内痔为主的混合痔患者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武文静;陈红锦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四肢外伤早期感染52例

    笔者自2003年10月~2007年7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四肢外伤早期感染患者52例,全部获得随访,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均雄;黄有荣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补肾活血化痰方结合针灸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症

    笔者自2005年以来,用自拟方配合针灸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症300例,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共300例,男200例,女100例,年龄40~80岁,病程1周~20年.X摄片提示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所有病例均以临床症状、体征及X线为诊断依据.

    作者:陈智勇;龙旭东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多烯磷脂酰胆碱合澳泰乐治疗妊娠期肝功能受损

    妊娠期内分泌及免疫功能变化使肝脏负荷明显加重,易出现肝功能受损,可导致流产、早产、胎儿宫内窒息,甚至胎死宫内.鉴于此,笔者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胶囊合并澳泰乐颗粒治疗妊娠期合并肝功能受损患者,并对安全性进行评价,现报道如下.

    作者:邬亚妙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常见的创口并发症有皮瓣坏死及皮下积液.并发症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延迟综合治疗的进行,影响综合治疗效果,因此减少乳腺癌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我院2005年1月~2007年6月间两种不同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切口方式的创口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曹明华;李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