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珍
<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是浙江省中药生产经营、管理、使用、质量检验所依据的法定技术标准.1994年浙江省卫生厅颁发的<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1]使用13年后,于2007年1月启用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2005年版<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
作者:胡钦禄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近年来,笔者运用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毒蛇咬伤引起的肢体肿胀患者92例,疗效显著,现将救护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叶雪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围绝经期是妇女老化过程,是每个妇女都必须经历的过渡时期,表现身体各组织器官走向老化和生殖功能走向衰退阶段.围绝经期分为三个阶段:绝经前期、绝经期、绝经后期.
作者:胡康洁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我院自2002年以来,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交感型颈椎病8例,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机生;叶志坚;李旭明;邵大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血脂康在高危老人中调脂疗效、安全性及对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86例患者随机分成血脂康组42例,予血脂康1次0.6g,每天2次;氟伐他汀组44例,予氟伐他汀1次40mg,每晚1次.均口服,疗程8周.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P均<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与治疗前相比,P<0.05;甘油三酯(TG)水平下降,与治疗前相比,血脂康组具统计学意义(P<0.05),氟伐他汀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8周末LDL-C 水平达标率均达80%以上.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氟伐他汀组有3例因肌痛或实验室安全指标升高而退出观察,血脂康组未见有临床意义的副作用.结论:血脂康是一种安全、有效、降LDL-C达标率高的调脂药物,并有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适合高龄老人应用.
作者:何炳荣;蒋蓝英;熊静芳;郦旦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成人Still病过去称为变应性亚败血症,西医尚无根治疗法,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钱大昕;刘惠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喘息性支气管炎是以喘息表现为主的婴幼儿急性支气管感染的常见病,以冬春季多见.2005年3月~2007年1月,笔者采用中西药治疗该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小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Castleman病(C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反应性淋巴结病,又称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或巨大淋巴结增生、淋巴结错构瘤等.临床较为少见.我院曾收治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兰英;俞建平;钟婷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我院自2002~2006年采用中药五倍子煎汤熏洗热坐浴治疗痔瘘患者100例.同时予以中药辨证施以消、托、补方剂,肛门括约肌、肛提肌弛张功能锻炼与西医手术、消炎结合,取得了满意的防、治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焕章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我科自2004年3月~2006年3月选择性地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同时加强围手术期的相关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徐国成;王斌;潘伟波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肺纤维化是以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终导致肺间质纤维化为特征的、表现相似的疾病谱;是多种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的共同结局;是呼吸衰竭的主要病理基础.按病因可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作者:汪玉冠;周勇;宋康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皿治林(咪唑斯汀)是第二代抗组胺药,具有抗组胺、抗炎症介质的双重功效.笔者应用皿治林治疗湿疹患者65例,取得较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吴蓓玲;余土根;邓丹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万爽力(通用名:曲美他嗪)是一种改善缺血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新型药物.目前,有关该药用于心衰的疗效,临床报道不多.本组观察万爽力治疗冠心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作者:陈慧兰;沈小芬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脂肪肉瘤是一种软组织肿瘤,多见于成人,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不易发现,且容易误诊.我院自1992年9月~2006年8月,共收治脂肪肉瘤患者8例,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
作者:毛建水;何颖韬;柳育健;吕国强;吕益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奥美拉唑(Omeprazole,Ome)为质子泵抑制剂.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及静脉注射治疗消化性溃疡急性出血.对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临床上常选择果糖替代5%葡萄糖液作为奥美拉唑的溶媒,在配制其静脉输液和使用时,曾多次发生变色混浊,导致药品浪费.
作者:张胜武;卢丽平;蓝丽康;周慧萍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系统分析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52周临床疗效应答特点.方法:38例ALT≥3×ULN、HBV-DNA载量≥105拷贝/ml、HBeAg(+)和YMDD无变异患者完成52周疗程(拉米夫定, 100mg/d).按照新的疗效评价标准,分别在拉米夫定治疗期1、3、6、9、12个月评价其生物化学指标(ALT)、病毒核酸指标、病毒血清学指标和YMDD应答变化.结果:ALT、病毒核酸指标完全与部分应答率3个月与1个月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综合疗效评价完全应答率6个月与1个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血清学部分应答在治疗1个月后始终维持在50%左右变化.ALT和病毒核酸指标绝对增长量、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12个月期间保持同步,在治疗初始3个月内两者应答呈线性增长,且病毒核酸应答绝对增长量快于ALT,在1个月疗效点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之后进入平台期,9个月达高峰后呈下降趋势,这与YMDD用药9个月后发生变异时间相一致.结论:病毒核酸指标是拉米夫定治疗CHB初期的敏感参数,是完全应答后病情反跳的早反应者.拉米夫定治疗CHB 6个月可作为评判疗效无应答的终点;YMDD发生突变的时间应在拉米夫定治疗9个月之后.
作者:杨红斌;卢伟力;姚京忠;陆军;胡雅国;蒋峻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麻醉药品主要是阿片类药物,其镇痛作用较强,一般只限于中至重度急、慢性疼痛和癌痛的反复使用.阿片类药物应用后易产生依赖性和成瘾性等不良反应,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合理使用麻醉药品.现对我院门诊麻醉药品处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作者:孙妍;张相彩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消化性溃疡(PU)患者90%以上伴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我院消化科门诊自2004年5月~2006年10月,应用雷贝拉唑钠四联疗法治疗PU顽固性幽门螺杆菌感染48例,疗效较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王宏地;蔡维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川崎病(KD)又称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全身血管炎性疾病.近年来取代风湿性心脏病成为我国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自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首次报道以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不完全性川崎病病例也逐年增多.
作者:钱烘云;李朝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MMN)是Lewis于1982年首先描述,Roth G于1986年首先报道为单纯累及运动神经的周围神经病.其表现为慢性进行性、非对称性肢体运动无力,肌肉萎缩,感觉正常或轻度受累;电生理示多灶性运动神经传导阻滞(CB)或部分阻滞,而感觉传导多正常;血抗神经节苷脂(GM1)抗体常增高;病理检查可见阻滞区有神经脱髓鞘,很少见炎性细胞浸润,感觉神经正常或轻度异常;激素无效,而免疫球蛋白及环磷酰胺有效.现将MMN 11例的临床及电生理特点报道如下.
作者:李世军;任琅;许晓妹;李存江 刊期: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