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奥美拉唑钠在果糖注射液中的稳定性观察

张胜武;卢丽平;蓝丽康;周慧萍

关键词:奥美拉唑钠, 溶液, 稳定性
摘要:奥美拉唑(Omeprazole,Ome)为质子泵抑制剂.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及静脉注射治疗消化性溃疡急性出血.对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临床上常选择果糖替代5%葡萄糖液作为奥美拉唑的溶媒,在配制其静脉输液和使用时,曾多次发生变色混浊,导致药品浪费.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窒息患者血清肌钙蛋白变化

    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检测,对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诊断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我院对新生儿窒息24例进行CTnI测定,现报道如下.

    作者:金萍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血脂康对老年人调脂作用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观察血脂康在高危老人中调脂疗效、安全性及对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86例患者随机分成血脂康组42例,予血脂康1次0.6g,每天2次;氟伐他汀组44例,予氟伐他汀1次40mg,每晚1次.均口服,疗程8周.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P均<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与治疗前相比,P<0.05;甘油三酯(TG)水平下降,与治疗前相比,血脂康组具统计学意义(P<0.05),氟伐他汀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8周末LDL-C 水平达标率均达80%以上.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氟伐他汀组有3例因肌痛或实验室安全指标升高而退出观察,血脂康组未见有临床意义的副作用.结论:血脂康是一种安全、有效、降LDL-C达标率高的调脂药物,并有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适合高龄老人应用.

    作者:何炳荣;蒋蓝英;熊静芳;郦旦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高血压脑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

    笔者自2003年10月~2005年12月,加用安宫牛黄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较佳,报道如下.

    作者:朱祖建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黄芪佐治小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黄芪对小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60例,随机分黄芪组与对照组各30例.黄芪组选用黄芪为君药配伍利胆护肝中药及更昔洛韦.出院后继续服用黄芪为君药的中药1个月;对照组选用更昔洛韦及利胆护肝中药.定期随访血常规、肝功能及尿巨细胞病毒DNA(CMV-DNA)定量.结果:黄芪组反复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1年后尿CMV-DNA阴转率黄芪组高于对照组,χ2=4.01,P<0.05.住院期间肝功能恢复正常的比例及一过性粒细胞或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黄芪佐治可减少小儿巨细胞病毒肝炎肝功能异常的反复率,提高尿CMV-DNA阴转率.

    作者:徐亚萍;吴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拉米夫定治疗慢乙肝52周临床疗效应答特点

    目的:系统分析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52周临床疗效应答特点.方法:38例ALT≥3×ULN、HBV-DNA载量≥105拷贝/ml、HBeAg(+)和YMDD无变异患者完成52周疗程(拉米夫定, 100mg/d).按照新的疗效评价标准,分别在拉米夫定治疗期1、3、6、9、12个月评价其生物化学指标(ALT)、病毒核酸指标、病毒血清学指标和YMDD应答变化.结果:ALT、病毒核酸指标完全与部分应答率3个月与1个月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综合疗效评价完全应答率6个月与1个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血清学部分应答在治疗1个月后始终维持在50%左右变化.ALT和病毒核酸指标绝对增长量、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12个月期间保持同步,在治疗初始3个月内两者应答呈线性增长,且病毒核酸应答绝对增长量快于ALT,在1个月疗效点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之后进入平台期,9个月达高峰后呈下降趋势,这与YMDD用药9个月后发生变异时间相一致.结论:病毒核酸指标是拉米夫定治疗CHB初期的敏感参数,是完全应答后病情反跳的早反应者.拉米夫定治疗CHB 6个月可作为评判疗效无应答的终点;YMDD发生突变的时间应在拉米夫定治疗9个月之后.

    作者:杨红斌;卢伟力;姚京忠;陆军;胡雅国;蒋峻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预防为主中西医结合防治痔瘘病体会

    我院自2002~2006年采用中药五倍子煎汤熏洗热坐浴治疗痔瘘患者100例.同时予以中药辨证施以消、托、补方剂,肛门括约肌、肛提肌弛张功能锻炼与西医手术、消炎结合,取得了满意的防、治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焕章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肺热咳喘液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280例

    喘息性支气管炎是以喘息表现为主的婴幼儿急性支气管感染的常见病,以冬春季多见.2005年3月~2007年1月,笔者采用中西药治疗该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小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毒蛇咬伤肢体肿胀

    近年来,笔者运用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毒蛇咬伤引起的肢体肿胀患者92例,疗效显著,现将救护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叶雪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门诊麻醉药品使用情况分析

    麻醉药品主要是阿片类药物,其镇痛作用较强,一般只限于中至重度急、慢性疼痛和癌痛的反复使用.阿片类药物应用后易产生依赖性和成瘾性等不良反应,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合理使用麻醉药品.现对我院门诊麻醉药品处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作者:孙妍;张相彩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米非司酮与甲氨喋呤治疗异位妊娠对照分析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现就甲氨喋呤(MTX)和米非司酮对异位妊娠保守治疗后的疗效、毒副反应作一临床比较分析.

    作者:林笑丹;孙爱宣;曾晓燕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中药抗实验性肺纤维化研究新进展

    肺纤维化是以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终导致肺间质纤维化为特征的、表现相似的疾病谱;是多种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的共同结局;是呼吸衰竭的主要病理基础.按病因可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作者:汪玉冠;周勇;宋康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

    我院采用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金林;陈午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雷贝拉唑钠四联疗法治疗顽固性幽门螺杆菌感染

    消化性溃疡(PU)患者90%以上伴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我院消化科门诊自2004年5月~2006年10月,应用雷贝拉唑钠四联疗法治疗PU顽固性幽门螺杆菌感染48例,疗效较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王宏地;蔡维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脂肪肉瘤8例诊治分析

    脂肪肉瘤是一种软组织肿瘤,多见于成人,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不易发现,且容易误诊.我院自1992年9月~2006年8月,共收治脂肪肉瘤患者8例,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

    作者:毛建水;何颖韬;柳育健;吕国强;吕益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交感型颈椎病8例

    我院自2002年以来,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交感型颈椎病8例,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机生;叶志坚;李旭明;邵大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35例疗效观察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常见的危重急腹症之一.当前中西医结合治疗SAP正在被接受并迅速推广.我院应用大承气汤加减内服,冰片、芒硝外敷,结合洛赛克等治疗,疗效较佳,报道如下.

    作者:陈潮;朱炜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改变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新的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对MS的诊断标准,将210例体检人群分为代谢综合征组(MS组)65例与非代谢综合征组(非MS组)145例.应用超声技术检测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性质,并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代谢综合征各项诊断标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MS组颈动脉IMT值0.73±0.15mm、斑块发生率15.4%,非MS组分别为0.66±0.16mm、4.8%,两组比较,P均<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腰围、收缩压、舒张压、血糖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54、0.413、0.207、0.166,P均<0.05).结论:代谢综合征可以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对代谢综合征患者及早进行颈动脉的超声检查,有助于心血管事件的一级预防.

    作者:徐永远;李浙成;胡智星;黄金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异维A酸凝胶治疗痤疮疗效观察

    笔者应用异维A酸凝胶治疗痤疮44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共89例,均为我院皮肤科门诊患者,男47例,女42例,年龄16~45岁,平均23.6岁,病程10天~20年,平均1.5年.皮损均以颜面部为主,部分累及颈项、上胸背部.

    作者:沈卫路;盛廷琪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我院1997年~2006年用钻孔引流术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43例,发生各种并发症7例,现就并发症的防治作一分析.

    作者:陈光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自拟补肾滋阴方治疗特发性少精子症45例

    少精子症是男科较为常见的病症,也是引起男性不育的常见原因.笔者根据其病因、症状制定以补肾滋阴为主的治疗方案,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黄向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