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54例

单小兰

关键词:异位妊娠, 氨甲喋呤, 中药
摘要:我院门诊部近5年来采用中药加减结合西药治疗异位妊娠54例,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痰热清注射液辅助治小儿支气管肺炎50例

    我科于2005年6月~8月应用痰热清注射液辅助治小儿支气管肺炎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志飞;鲍仁孝;舒亚玲;于洪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肺癌患者血清CRP和CYFRA21-1水平临床意义

    血清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在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极微,一般在3mg/L以下.在疾病活动期,尤其是细菌性感染时升高显著,随着病情的好转迅速下降.

    作者:陈建萍;康云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116例

    笔者自1992~2004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胃炎11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励红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54例

    我院门诊部近5年来采用中药加减结合西药治疗异位妊娠54例,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单小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氟脲嘧啶填塞治疗阴道内尖锐湿疣

    尖锐湿疣(CA)是由人乳头瘤病毒引起的、以局部组织增生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性传播性疾病.目前临床上常用激光、冷冻等方法祛除局部病灶,但复发率较高,尤其是女性阴道内、宫颈口由于其特殊的解剖结构,更易复发.我们采用氟脲嘧啶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针治疗女性阴道内尖锐湿疣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夏凯明;付丽珍;周东来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术后应用PCEA的护理体会

    病人自控镇痛法(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简称PCA),是自20世纪70年代初由Shechzer提出,并随着1976年第一台PCA泵在英国出现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止痛技术.PCA技术可分为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静脉镇痛(PCIA)、皮下镇痛(PCSA)和外周神经镇痛(PCNA)四大类.PCEA技术是常采用的一种镇痛技术,与传统肌注麻醉性镇痛药相比,具有镇痛效果好、用药量少、血药浓度维持恒定、可根据个体对止痛药的不同需求投放用药等优点[1].现将我院术后接受PCEA镇痛治疗600例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夏舒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生脉注射液辅助化疗治疗晚期胃癌临床观察

    2003年3月~2005年3月,在对晚期胃癌患者进行化疗过程中加用生脉注射液辅助治疗,观察对其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於伟民;江锦红;徐益元;李廷;陈鸿;徐晓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闭式引流合顺铂丝裂霉素腔内注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目的:探讨细管胸腔闭式引流合顺铂(DDP)、丝裂霉素(MMC)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将病理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的86例经皮细管闭式引流后随机分两组.治疗组46例在胸腔内注入DDP 80mg、MMC 10mg;对照组40例胸腔内注入DDP 80mg;1周后重复,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83%,对照组52.5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比较无差异.结论:细管胸腔闭式引流合DDP、MMC胸腔注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阿旺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吉巨芬治疗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疗效观察

    我院于2003年4月~2005年6月,应用促血小板生长因子吉巨芬[1](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取得一定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翁国爱;童成礼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立普妥治疗高脂血症45例临床观察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心脏病和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现采用立普妥(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45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红怡;何华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针推并用治疗顽固性呃逆

    笔者2002年5月~2004年12月采用针灸结合正骨推拿手法治疗颈椎关节错位所致的顽固性呃逆36例,效果颇佳,现小结如下.

    作者:郭春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介入溶栓合中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研究

    目的:运用经皮穿刺接触性导管溶栓合中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行性研究.方法: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29例,首先在腔静脉内放置滤器,然后用导丝通过血栓部位用溶栓导管直接缓慢灌注尿激酶,配合中药及川芎嗪静脉滴入.结果:溶栓有效率100%;患肢肿胀逐渐消退,症状明显改善,大腿周径接近正常.结论:经皮穿刺接触性导管溶栓合中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行之有效、操作简便的方法.

    作者:邵刚炯;陈林军;徐达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季德胜蛇药治疗化疗药物外渗疗效观察

    临床上常用的化疗药物,如阿霉素、表阿霉素、长春新碱、诺维本、丝裂霉素等,均为强刺激的发疱性化疗药物[1].一旦出现药物外渗,往往可引起局部肿胀、疼痛、充血,甚至坏死、溃疡的发生.自2000年2月~2005年6月,我所对化疗药物外渗患者21例采用季德胜蛇药外敷,联合利多卡因和激素局封、冰敷治疗,疗效较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婷婷;杨惠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穴位注射及神经阻滞治疗腰腿痛145例

    我院采用穴位注射及神经阻滞方法治疗腰腿痛145例疗效较佳,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自2003年6月以来,我院镇痛门诊接诊疼痛患者238例.其中腰腿痛145例,占60%,男43例,女102例,年龄26~89岁.

    作者:苏新坤;贺元勋;朱益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中西药联用治疗经前痤疮96例

    经前痤疮是指妇女月经前10天左右,在颜面皮脂丰富的部位出现对称分布,以炎性丘疹为主要表现的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经后症状迅速缓解,呈周期性发作.笔者用中西药联合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柯友辉;陈浩波;杜晓靖;周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针刺损伤致乙型病毒性肝炎及处理对策

    血液含病毒量高于其他任何一种体液[1],其中以HBV感染危险性高,约占5%~40%[2].护士在医疗操作中易被针刺损伤,严重者引起乙型病毒性肝炎甚或致重症肝炎.现将4例护士针刺损伤后致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及处理对策报道如下.

    作者:徐翠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四逆散加减治疗胃脘痛30例

    笔者1990~2005年,运用四逆散加减治疗胃脘痛3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俞峰;张娅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布托啡诺用于术后静脉镇痛临床观察

    我科对全麻后病人行布托啡诺静脉自控镇痛,效果良好,现予报道.1 临床资料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60例,年龄35~75岁,体重50~65kg.手术种类包括上腹部手术20例,下腹部手术18例,乳腺癌手术12例,脊柱下肢骨科手术8例,胸外科手术2例.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手术种类和时间、术中全麻药用量等具可比性.

    作者:郑洁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泄泻的中医研究进展

    泄泻是中医的一个病名,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清稀,甚至如水样或便下完谷不化为特征的疾病.夏秋季节是本病的发病高峰,现将近年来泄泻的中医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邵燕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腹腔镜胆囊摘除术后综合征的辨证论治

    腹腔镜胆囊摘除术用于胆石症、胆囊炎患者治疗具有痛苦少、术后恢复快、后遗症和并发症少等特点.但因胆囊切口处钛夹的刺激、胆囊摘除后胆汁直接进入肠腔,术后部分病例可有微热、右季肋痛、大便溏薄及头晕、口干、睡眠差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作者:黄孝明;张剑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