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雄华
笔者对34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针刺介入治疗,明显提高了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了致残率,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随机取1997~2000年脑卒中病例66例,均急性期入院,按全国第二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的脑卒中患者。经急性期处理后,脑梗塞患者病后3天,脑出血患者病后7天,患者神志清醒,生命体征稳定。观察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平均年龄59岁;脑出血12例(基底节区出血11例,脑叶出血1例),脑梗塞22例(基底节区梗塞20例,脑叶梗塞2例)。对照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平均年龄59岁;脑出血12例,均为基底节区出血,脑梗塞20例(基底节区梗塞15例,脑叶梗塞5例)。两组病人病变部位、病变面积及发病时间比较均未出现统计学差异。
作者:顾敏;黄俊军;姚云海;顾旭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近三年加用利福平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效果显著,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选择经临床观察和大便培养确诊为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130例,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其中男70例,女60例,年龄10个月~12岁,平均3岁。将逢单日初诊的病例列为治疗组,共62例;逢双日初诊者列为对照组,共68例。两组治疗前病程、体温、大便次数、临床类型及用药情况等资料统计学处理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
作者:毛梅仙;徐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SUT-400超声扫描脑血管治疗是一种对脑血管病的中枢无损伤性直接治疗的新技术设备,其治疗机理是借助超声波的机械、温热和理化三种效应引起局部组织细胞内的物质运动使细胞受微细的按摩,刺激细胞功能、改善血液循环达到广泛良好的治疗效应。我院自1996年以来将该技术设备应用于临床,在脑梗塞恢复期治疗过程中取得明显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3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均经头部CT或MRI确诊,其中男98例,女38例,年龄45~82岁。意识障碍5例,肢体瘫痪39例,失语35例,步态不稳41例,感觉异常16例。
作者:方彩萍;钱亚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严重创伤可致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进而引起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甚至死亡。因而,纠正创伤后的免疫抑制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近年来,国外就此提出的措施有:应用拮抗免疫抑制剂、补充细胞因子、纠正细胞缺氧、阻断钙超载和恢复机体营养状态等。国内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开展较晚,本文将国内有关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营养调节 及时纠正创伤后机体营养不良是纠正免疫功能低下和防止感染的有效措施。张利华[1]等观察了精氨酸、鱼油、核苷酸组成的肠道营养制剂(IMPACT)灌胃对创伤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通过体重、血常规、血清白蛋白、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类和脾光镜标本的定量分析,提示IPMACT可明显增强创伤后大鼠的免疫功能。潘永成[2]等研究了精氨酸对创伤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精氨酸治疗可明显降低抑制性T淋巴细胞活性,促进脾淋巴细胞产生IL-2,具有改善创伤大鼠免疫功能的作用。杨俊淘[3]等研究经口补充谷氨酰胺(Glutamine,Glu)对创伤大鼠血浆、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细胞Glu寒冷的影响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认为Glu可提高创伤后血浆Glu水平,保持脾脏、淋巴结细胞及腹腔巨噬细胞内Glu正常含量,并可改善细胞免疫功能。费哲为[4]等采用手术后辅助全静脉营养(TPN)法,经中心静脉持续输注7%Vamin、20%Intralipid、25%或10%GS,结果提示术后TPN可减轻应激所致的免疫抑制。
作者:周艳杰;刘耀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大黄黄芪配伍的增力减重作用。方法:胃饲不同比例的大黄、黄芪混合水煎剂,观察对大鼠体重、摄食量、游泳时间以及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清脂肪酶(甘油三酯水解酶)、肌糖原和粪便总脂的影响。结果:混合水煎剂中所含黄芪的比例越高,游泳时间越长。体重和摄食量的减少与混合剂中大黄的含量成反比。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粪便总脂各组间无差异。大黄∶黄芪为1∶1时,其脂肪酶活性、肌糖原含量分别增加153%和30%,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别(P<0.01)。结论:大鼠摄食量的下降程度与混合水煎剂中大黄的含量成反比;游泳时间的延长程度与混合水煎剂中黄芪的含量成正性关系。当大黄与黄芪按1∶1混合时,增力减重作用效果好。同时,大黄、黄芪配伍可提高外周组织对血中游离脂肪酸的利用能力,促进脂肪的动用,并降低肌糖原的利用率,但不影响脂肪代射和小肠吸收营养。
作者:孙霞;梁国庆;李继承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通过观察18例高血压脑出血,发现出血早期血压显著升高,恢复期血压稳定在较低水平,造成脑部低灌注现象。我们应用葛根素治疗,可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从而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研究对象 18例均系本院住院患者,男12例,女6例,年龄43~75岁,平均60岁。入选条件:①既往有高血压史。②CT证实脑内有自发性出血。③经内科保守治疗后进入恢复期。1.2 临床特点均经CT证实,基底节区出血10例,脑叶出血8例;出血量按多田氏计算法计算,<20 ml 7例,20~40 ml 8例,>40 ml 3例。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按中华医学会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标准:其中0~15分12例,16~30分4例,31~45分2例。
作者:王根章;薛艺东;霍爱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发病率很高,在西欧为20%~40%,在我国为20%~3 0%;本病占内科病人数10%以上,占消化科门诊的50%[1],已引起医学界重视。我们从1997年开始以黛安神联合治疗FD 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00例FD均为门诊病人。治疗组50例,其中男21例,女29例,年龄20~71岁(平均39岁),病程3个月~32年,平均1.5年;有精神因素者34例。对照组50例,男18例,女32例,年龄20~68岁(平均41 岁),病程3个月~28年,平均1.8年;有精神因素者32例。两组间年龄、性别、病程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作者:赵志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益肾康骨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217例RA患者分为益肾康骨丸组(治疗组)和布洛芬组(对照组),对治疗前后的骨密度值及关节症状、体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益肾康骨丸组治疗后骨矿线密度(BMC)及骨矿面密度(BMC/BW)值均显著增加,与治疗前比较P<0.01,两组治疗后BMC、BMC/BW值比较P <0.01。两组关节症状、体征治疗前后均有改善,但益肾康骨丸组明显优于布洛芬组, P<0.01。结论:益肾康骨丸对RA骨质疏松有明显疗效。
作者:吕新亮;王建华;黄永凯;石嫱;阎美凤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本文就我院近1年围产期低体重儿900例出生原因作一分析,并探讨胎膜早破与细菌性阴道疾病的关系,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998年10月~1999年10月出生新生儿900例。孕妇年龄22~35岁,平均26岁。孕28~42周,平均38周。均于孕8周后,阴道白带查线索细胞(+)及胺试验(+),则为细菌性阴道疾病。2 结果 本文900例中伴胎膜早破100例,伴细菌性阴道疾病47例。900例新生儿中低体重儿60例,死亡6例,死亡率为10%,其发生率6.67%。伴胎膜早破27例,为足月小样儿24例。胎膜早破100例中伴细菌性阴道疾病39例(39%),而非胎膜早破仅占1%(8/800),相比有较显著差异(P<0.01)。胎膜早破中低体重儿27例(27%),而非胎膜早破中低体重儿占4.12%(33/800),相比有较显著差异(P<0.01)。
作者:舒青青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从古迄今,在煎煮中药时,处方中须特殊煎煮的方法,大多是有一定的道理和科学根据的。1 先煎与后下1.1 先煎如附子有强心、增加血流量、升高血压、提高耐缺氧能力的药理作用。但附子含有毒性较强的双酯型乌头碱,其LD50为1.8 mg/kg,经长时间煎煮后,因水解除去醋基生成醇胺型的乌头原碱后,其LD50为5.8mg/kg,则毒性大为降低,而主要的强心成分——消旋—去甲乌药碱的作用却不因长时间加热而破坏,其LD50为3350mg/kg。因此,附子须先煎来降低毒性。再如石斛内含内酯类生物碱,只有久煎的水解产物才起作用。一些矿物类药物如自然铜含硫化铁、龙齿含碳酸钙等等,这些矿物药所含的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多很小,因此须先煎,延长煎煮时间而增加溶解度。
作者:邓有娟;吕怀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19岁。因误服毒物致反复四肢抽搐,神志不清18小时入院。患者18小时前误服含毒物的食物,数分钟后出现神志不清,口吐白沫,四肢抽搐。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发作间歇期神志不清。急送医院,当时自主呼吸停止。查体:血压18/12 kPa,呼吸机机械通气下R15次/分,P115次/分。昏迷,双瞳孔直径2.5mm,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实验室检查:呕吐物毒性报告示毒鼠强中毒。诊断:急性毒鼠强中毒,继发性癫痫持续状态。予安定等常规抗癫痫药物治疗,抽搐症状未缓解。后改德巴金抗癫痫治疗,用法:15~30mg/kg,3~5min内静推,30min后继以1mg/(kg*hr)的速度静滴维持。并配合脱水剂、脑保护剂、血液灌流等综合治疗。德巴金治疗4小时后抽搐停止,1天后神志转清,4天后自主呼吸完全恢复。头颅CT、血气分析正常,治疗18天,痊愈出院。
作者:宣夏清;陈顺泉;黄向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自1998年以来共收弥漫性结肠炎47例,对其中32例左半结肠炎患者采取中西药联合保留灌肠治疗,加上精心护理,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25~72岁,病程3个月~8年。主要以腹泻、腹痛、粘液脓血便、肛门坠胀不适而来院就诊。肠镜检查见粘膜充血、水肿、多发性浅表溃疡,表面有炎性分泌物或粘膜粗糙呈颗粒样,部份患者炎性息肉形成。病变部位主要在直肠和乙状结肠,病理报告证实为非特异性炎性病变。
作者:孙曼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于1999年8月~2000年5月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HD) 并发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取得较佳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共12例,均为维持性HD并发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36~68岁,平均 53岁。原发病均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 治疗方法 12例均每周HD 2次,每次5~6小时,透析液为碳酸氢盐。经控制水分摄入和超滤脱水等治疗后心力衰竭症状无明显好转。予黄芪注射液(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支10ml含生药20g),每次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每日1次,连用10日为1个疗程。
作者:金若珏;王松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 病例资料 李××,男,68岁,方正县天门乡人。主诉恶心、呕吐伴尿少3天入院。该患者4年前患脑梗塞,5天前自感头晕、头痛而就诊于海伦市某医院,给予静滴“脑活素”治疗,3天前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并伴尿量减少,24小时约500~600 ml,双下肢浮肿,当时在该院检查肾功能,称尿素氮升高(数值不详),而来我院门诊求治,门诊以“急性肾功能衰竭”收入我院。
作者:王伟东;白雪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自1997年1月至今已成功地为117例病人实施了宫腔镜手术,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117例患者中子宫粘膜下肌瘤摘除26例,宫腔粘连松解术23例,节育环嵌顿取出21例,宫腔息肉摘除17例,宫腔内异物取出15例,热球子宫内膜剥离术4例,子宫颈管肌瘤摘除术4例,子宫颈管息肉摘除3例,子宫纵隔切开术2例,节育环残留取出2例。年龄22~67岁,平均32岁。
作者:李忠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其关键在于“同证同治,异证异治”,即辨证相同,施治则一,辨证不同,施治全异。这也是辨证论治法则在临床上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医与西医在临床治病上一大区别,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的意义所在。本人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应用此一治法,取得了可喜疗效,现举案如下。1 同病异治1.1 肾阳虚泄泻戴某某,男,58岁,农民,1998年12月18日门诊。患泄泻半年,经西药治疗服多种抗生素无效,服止泻药泄泻止,但泻停后腹胀,过时又泻,遂给中药治疗。视其面无华色,问之每逢五更时大便作泻,泻前自觉小腹作痛,无里急后重感,泻下便质清稀,无臭,自觉腰酸痛、体倦,小腹有冷感,舌质淡,苔薄白。诊脉沉细,尺部尤弱,方选四神丸加减。药用:补骨脂(盐炒)15g,吴萸(醋炒)、叩仁各6g,五味子、赤石脂(布包)、禹余粮、煨姜、炒扁豆各10g,红枣8枚,莲子肉10g,3剂。药后腹痛止,泄泻停。后以上方去赤石脂、禹余粮加参苓白术散,调理半月痊愈。
作者:梅建国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前,对萎缩性胃炎的治疗,西药尚无特异药物,多采用对症治疗,尚未见到从病理方面改善萎缩病变的报道。中西医结合治疗,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中药治疗为主,疗效明显优于西药,萎缩与肠化的病理改善达13.9%~47.09%。但由于辨证论治具有多层次、多途径调控特点,中医证侯尚未规范,因而分型很不统一,用药多变,临床难以重复。 我们根据萎缩性胃炎中医发病机理与病理变化特点及演变,提出“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症”这一中西医结合“病症”概念。“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症”既具有中医“证”的内涵,又具有西医“病”的特点,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一个临床“病症”概念。
作者:金亚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肾小球肾炎大多属中医“水肿”范畴,其病因病机与湿热、风邪至关密切。急性肾炎属湿热类型者非少见。近年来我们观察了45例慢性肾炎患者,与湿热有关者达 25例,这是否与湿性腻滞、致病缠绵有关。因此,进一步阐明湿热病邪的致病和演变机理,对防治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有现实意义。1 湿热伤表,阻遏肺气,通调失司 湿热之邪以脾胃受病居多,从表卫侵袭者间或有之,故薛生白有“湿热之邪,从表伤者,十之一二”的论述。章虚谷注释道:“是湿随风寒而伤表,郁其阳而变热,如仲景条内之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证是也。”《湿热论》是指广义湿热为病立论,其审因论治的原则,也同样适用于肾炎湿热病机。但湿热之邪伤表郁而化热,只有少数病员引起肾炎,主要取决于机体自身的虚损情况。据临床所见,就表邪受病而言,主要与肺气不足有关,当肺卫功能失调,湿热之邪乘虚而入,阻遏肺气,造成肺之通调水道的功能障碍,以致发生水病。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宣升肺气,调理肺卫功能,于病机颇为合拍,故临床用于湿热伤表所致的急性肾炎每每获效。
作者:缪平;徐佩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刺五加辅助化疗对肿瘤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以寻找肿瘤治疗新途径。方法:以FACS 、ELISA双抗体夹心法及LDH释放法分别检测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血清细胞因子、sIL-2R 的分泌水平及外周血淋巴细胞(PBL)的抗肿瘤活性。结果:应用刺五加辅助治疗后,患者PBL的CD3、CD4分子表达升高;Th1型细胞因子分泌增加,sIL -2R下降;淋巴细胞的抗肿瘤活性(NK和LAK活性)均显著增强。结论:刺五加可改善肺肿瘤化疗患者的免疫状况,提高机体的抗肿瘤效应,在临床抗肿瘤辅助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峻;何嘉言;孙宏高 刊期: 2001年第06期
2000年1月至6月我院对肺炎患儿104例进行血清肌钙蛋白测定,探讨小儿肺炎对心脏的损害,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肺炎患儿104例均符合实用儿科学肺炎诊断标准(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等.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男54例,女50例,年龄0~3岁34例,3~12岁70例。病程:1~7天75例,8~30天24例,1个月以上5例。临床表现:咳嗽98例,气急60例,呼吸困难38例,拒奶14例,发绀14例,鼻煽三凹征36例,胸闷、心慌8例。心脏体征异常18例,表现心动过速18例,心音低钝8例。胸部X线摄片:两下肺纹理增重,点片状阴影45例,一侧肺叶大片状阴影46例,索条状、网状阴影13例。所有入院患儿在住院期间均行心电图检查,其中窦性心动过速10例,T波改变3例,房性早搏3例,室性早搏2例,短P-R综合征1例,Ⅰ、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各1例,左室外膜高电压1例。作肌钙蛋白检测(采用芬兰Aboa Tech Ltd的新一代金标层析法肌钙蛋白I快速诊断试验盒,由专职人员操作),其结果强阳性(30ng/ml)6例,阳性(3ng/ml)16例,弱阳性(1ng/ml)4例,共占25%。
作者:柴鸣雷;姚冬莉;王晓芳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