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英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19岁。因误服毒物致反复四肢抽搐,神志不清18小时入院。患者18小时前误服含毒物的食物,数分钟后出现神志不清,口吐白沫,四肢抽搐。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发作间歇期神志不清。急送医院,当时自主呼吸停止。查体:血压18/12 kPa,呼吸机机械通气下R15次/分,P115次/分。昏迷,双瞳孔直径2.5mm,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实验室检查:呕吐物毒性报告示毒鼠强中毒。诊断:急性毒鼠强中毒,继发性癫痫持续状态。予安定等常规抗癫痫药物治疗,抽搐症状未缓解。后改德巴金抗癫痫治疗,用法:15~30mg/kg,3~5min内静推,30min后继以1mg/(kg*hr)的速度静滴维持。并配合脱水剂、脑保护剂、血液灌流等综合治疗。德巴金治疗4小时后抽搐停止,1天后神志转清,4天后自主呼吸完全恢复。头颅CT、血气分析正常,治疗18天,痊愈出院。
作者:宣夏清;陈顺泉;黄向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所从1996年起在门诊使用速尿针剂加用中药麦芽(炒)回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选择1996年~2000年10月来本所门诊已哺乳7~12个月自觉要求回乳的哺乳期健康妇女160例,分观察组、对照组进行比较,每组80例,两组年龄、胎产次、分娩方式、哺乳时间无明显差异。2 治疗方法 观察组:用速尿针25mg,单次肌肉注射,加用中药麦芽(炒)250g,煎水代茶服用,每日数次不等。对照组:用乙烯雌酚针4mg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3天,或乙烯雌酚片剂5mg口服,每日3次,连服3天。
作者:戎红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自1998年以来共收弥漫性结肠炎47例,对其中32例左半结肠炎患者采取中西药联合保留灌肠治疗,加上精心护理,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25~72岁,病程3个月~8年。主要以腹泻、腹痛、粘液脓血便、肛门坠胀不适而来院就诊。肠镜检查见粘膜充血、水肿、多发性浅表溃疡,表面有炎性分泌物或粘膜粗糙呈颗粒样,部份患者炎性息肉形成。病变部位主要在直肠和乙状结肠,病理报告证实为非特异性炎性病变。
作者:孙曼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氟乙酰胺是一种高效、剧毒、残留性强的有机氟杀鼠剂,常造成人蓄中毒。本院1991~1999年共收治氟乙酰胺中毒69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69例中男46例,女23例,年龄2~71岁。就诊时间0.5~8 h。并参照有关中毒程度标准,轻度中毒15例,中度中毒17例,重度中毒37例。1.2 临床表现恶心、呕吐65例,抽搐56例,胸骨后或上腹部疼痛28例,尖叫23例,胸闷、呼吸困难14例,心律失常9例,精神恍惚、乏力8例,发热8例。
作者:兰雄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笔者对34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针刺介入治疗,明显提高了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了致残率,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随机取1997~2000年脑卒中病例66例,均急性期入院,按全国第二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的脑卒中患者。经急性期处理后,脑梗塞患者病后3天,脑出血患者病后7天,患者神志清醒,生命体征稳定。观察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平均年龄59岁;脑出血12例(基底节区出血11例,脑叶出血1例),脑梗塞22例(基底节区梗塞20例,脑叶梗塞2例)。对照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平均年龄59岁;脑出血12例,均为基底节区出血,脑梗塞20例(基底节区梗塞15例,脑叶梗塞5例)。两组病人病变部位、病变面积及发病时间比较均未出现统计学差异。
作者:顾敏;黄俊军;姚云海;顾旭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站于1988~2000年间行女性输卵管绝育术共55320例,其中发现癔病性瘫痪66例,经暗示治疗后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标准:①暗示治疗有效;②无上下运动神经原损害体征,腱反射正常,锥体束征阴性,虽长期瘫痪但无明显的肌萎缩,亦无大小便障碍;③有与神经学检查不符的肢体瘫痪,站立不能或步行不能;④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⑤心理治疗后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
作者:陈义珊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舌下含服庆余救心丸对冠心病患者心肌耗氧量及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41例冠心病患者在舌下含服庆余救心丸前、含服后2 min、5 min、15 min用血液动力学监测系统监测左心室喷血压力(JP)、喷血分数(EF)、心输出量(CO)、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LDV)以及心肌耗氧量(MVO)。结果:在舌下含服5 min和15 min时,均有EF提高和LD V的降低,而JP在舌下含服2 min时即有降低。MVO在含服后5 min时有明显降低。结论:庆余救心丸能有效地降低冠心病心肌耗氧量,改善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
作者:冯天元;沈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大黄黄芪配伍的增力减重作用。方法:胃饲不同比例的大黄、黄芪混合水煎剂,观察对大鼠体重、摄食量、游泳时间以及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清脂肪酶(甘油三酯水解酶)、肌糖原和粪便总脂的影响。结果:混合水煎剂中所含黄芪的比例越高,游泳时间越长。体重和摄食量的减少与混合剂中大黄的含量成反比。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粪便总脂各组间无差异。大黄∶黄芪为1∶1时,其脂肪酶活性、肌糖原含量分别增加153%和30%,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别(P<0.01)。结论:大鼠摄食量的下降程度与混合水煎剂中大黄的含量成反比;游泳时间的延长程度与混合水煎剂中黄芪的含量成正性关系。当大黄与黄芪按1∶1混合时,增力减重作用效果好。同时,大黄、黄芪配伍可提高外周组织对血中游离脂肪酸的利用能力,促进脂肪的动用,并降低肌糖原的利用率,但不影响脂肪代射和小肠吸收营养。
作者:孙霞;梁国庆;李继承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前,对萎缩性胃炎的治疗,西药尚无特异药物,多采用对症治疗,尚未见到从病理方面改善萎缩病变的报道。中西医结合治疗,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中药治疗为主,疗效明显优于西药,萎缩与肠化的病理改善达13.9%~47.09%。但由于辨证论治具有多层次、多途径调控特点,中医证侯尚未规范,因而分型很不统一,用药多变,临床难以重复。 我们根据萎缩性胃炎中医发病机理与病理变化特点及演变,提出“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症”这一中西医结合“病症”概念。“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症”既具有中医“证”的内涵,又具有西医“病”的特点,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一个临床“病症”概念。
作者:金亚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于1997年开始开展硬膜外分娩镇痛术,现将有关情况作一总结,供临床参考。1 临床资料和方法 选择单胎、头位、足月姓娠,健康初产妇,经产科医师评估能顺利阴道分娩,近期硬膜外分娩镇痛者30例为镇痛组,年龄22~30岁,平均25岁。设同期初产妇30例作对照组。镇痛组硬膜外腔局麻药物为0.125%布比卡因,内含芬太尼3μg/ml。方法:于产妇进入第一产程活跃期(宫口开2~3cm)后,常规硬膜外腔(L2~4)间隙穿刺,向头端置管3cm,注试验量3~5ml,确认导管在硬膜外腔后,用微量泵持续注射局麻药4~8ml/h,维持平面于T10以下,宫口开全后停止硬膜外腔给药或减量至2~4ml/h。对照组采取自然分娩。
作者:吕琦;蒋学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自1996年1月~2000年1月,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40例,与单纯西药治疗18例进行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58例患者中住院38例,血液专科门诊20例,均符合1987年全国再障会议诊断标准[1 ]。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和单用西药组(对照组)。治疗组40例中男29例,女11 例,年龄5~64岁,平均28岁。病程2个月~12.5年,平均6年。骨髓增生极度减低19例,增生减低12例,增生活跃9例。对照组18例中,男11例,女7例,年龄6~62岁,平均28岁。病程3个月~11.5年,平均6年。骨髓增生极度减低8例,增生减低6例,增生活跃4例。治疗组中医辨证分型[2]:肾阳虚型12例,肾阴虚型18例,肾阴阳两虚型10例。
作者:孙士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1997年以来,收治药疹患者52例,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52例均为本院住院病人,男28例,女24例。年龄16~57岁,平均年龄34岁。病程2天~2个月,平均9天。其中荨麻疹型25例,固定红斑型6例,湿疹型13例,猩红样型3例,水泡型3例,剥脱性皮炎型2例。化学性药品所致37例,口服其他药物所致15例。分别为:静脉滴注妥布霉素针9例,氨苄青霉素针8例,头孢噻肟钠针5例,氧氟沙星针3例。口服正清风痛宁片7例,别嘌呤醇片4 例,阿莫灵胶囊3例,卡马西林片2例,柳氮磺吡啶片2例,他巴唑片1例,八正合剂1例。肌肉注射蜂毒注射液2例。外用麝香止痛膏3例,治伤中草药(具体药物不详)2例。均为常规用量。
作者:张小如;章振永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跟痛症是骨科门诊的常见病,自1986年~1998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跟痛症312例,经随访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312例中,男78例,女234例,男/女为1/3,年龄49~78岁,平均62岁,以50~70岁居多,共218例,占70%。左侧187例,右侧115例,双侧10例。跟底部疼痛209例,跟骨内侧结节处疼痛103例。病程2个月~2年。271例经X线摄片提示跟骨骨刺106例,占39%,无跟骨骨刺者165例,占61%。
作者:屠文华;钟丽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2000年1月至6月我院对肺炎患儿104例进行血清肌钙蛋白测定,探讨小儿肺炎对心脏的损害,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肺炎患儿104例均符合实用儿科学肺炎诊断标准(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等.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男54例,女50例,年龄0~3岁34例,3~12岁70例。病程:1~7天75例,8~30天24例,1个月以上5例。临床表现:咳嗽98例,气急60例,呼吸困难38例,拒奶14例,发绀14例,鼻煽三凹征36例,胸闷、心慌8例。心脏体征异常18例,表现心动过速18例,心音低钝8例。胸部X线摄片:两下肺纹理增重,点片状阴影45例,一侧肺叶大片状阴影46例,索条状、网状阴影13例。所有入院患儿在住院期间均行心电图检查,其中窦性心动过速10例,T波改变3例,房性早搏3例,室性早搏2例,短P-R综合征1例,Ⅰ、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各1例,左室外膜高电压1例。作肌钙蛋白检测(采用芬兰Aboa Tech Ltd的新一代金标层析法肌钙蛋白I快速诊断试验盒,由专职人员操作),其结果强阳性(30ng/ml)6例,阳性(3ng/ml)16例,弱阳性(1ng/ml)4例,共占25%。
作者:柴鸣雷;姚冬莉;王晓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严重创伤可致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进而引起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甚至死亡。因而,纠正创伤后的免疫抑制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近年来,国外就此提出的措施有:应用拮抗免疫抑制剂、补充细胞因子、纠正细胞缺氧、阻断钙超载和恢复机体营养状态等。国内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开展较晚,本文将国内有关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营养调节 及时纠正创伤后机体营养不良是纠正免疫功能低下和防止感染的有效措施。张利华[1]等观察了精氨酸、鱼油、核苷酸组成的肠道营养制剂(IMPACT)灌胃对创伤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通过体重、血常规、血清白蛋白、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类和脾光镜标本的定量分析,提示IPMACT可明显增强创伤后大鼠的免疫功能。潘永成[2]等研究了精氨酸对创伤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精氨酸治疗可明显降低抑制性T淋巴细胞活性,促进脾淋巴细胞产生IL-2,具有改善创伤大鼠免疫功能的作用。杨俊淘[3]等研究经口补充谷氨酰胺(Glutamine,Glu)对创伤大鼠血浆、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细胞Glu寒冷的影响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认为Glu可提高创伤后血浆Glu水平,保持脾脏、淋巴结细胞及腹腔巨噬细胞内Glu正常含量,并可改善细胞免疫功能。费哲为[4]等采用手术后辅助全静脉营养(TPN)法,经中心静脉持续输注7%Vamin、20%Intralipid、25%或10%GS,结果提示术后TPN可减轻应激所致的免疫抑制。
作者:周艳杰;刘耀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笔者自1998年以来应用自拟桃仁郁金汤治疗高脂血症62例,并与西药鱼油降脂丸42例进行对照观察,收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所观察104例高脂血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男39例,女23例,年龄28~76岁,平均50岁。合并高血压24例,脑血栓18例,冠心病28例。对照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30~74岁,平均51岁。合并高血压19例,脑血栓13例,冠心病23例。两组均排除肝胆疾患、肾病综合征、糖尿病等病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悸气短、胸闷肢麻、眩晕头痛、健忘耳鸣、失眠多梦、脘腹胀闷等症状。诊断标准:饮食控制无效,近2周内空腹血化验Tch(总胆固醇)>5.7mmol/L,TG(甘油三酯)>1.58mmol/L,HDL-C(高密度脂蛋白)男<1.04mmol/L,女<1.17mmol/L,以上三项目中任何一项阳性即可被诊断高脂血症。
作者:童燕龄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肾小球肾炎大多属中医“水肿”范畴,其病因病机与湿热、风邪至关密切。急性肾炎属湿热类型者非少见。近年来我们观察了45例慢性肾炎患者,与湿热有关者达 25例,这是否与湿性腻滞、致病缠绵有关。因此,进一步阐明湿热病邪的致病和演变机理,对防治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有现实意义。1 湿热伤表,阻遏肺气,通调失司 湿热之邪以脾胃受病居多,从表卫侵袭者间或有之,故薛生白有“湿热之邪,从表伤者,十之一二”的论述。章虚谷注释道:“是湿随风寒而伤表,郁其阳而变热,如仲景条内之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证是也。”《湿热论》是指广义湿热为病立论,其审因论治的原则,也同样适用于肾炎湿热病机。但湿热之邪伤表郁而化热,只有少数病员引起肾炎,主要取决于机体自身的虚损情况。据临床所见,就表邪受病而言,主要与肺气不足有关,当肺卫功能失调,湿热之邪乘虚而入,阻遏肺气,造成肺之通调水道的功能障碍,以致发生水病。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宣升肺气,调理肺卫功能,于病机颇为合拍,故临床用于湿热伤表所致的急性肾炎每每获效。
作者:缪平;徐佩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胃癌癌前病变组织中p21ras、c-erbB-2及p53基因蛋白的表达及胃炎消的可能调控作用。方法:胃镜病理证实为中、重度异型增生和不完全性结肠化生病例共34例,分为胃炎消治疗组19例,维酶素对照组15例;治疗前、后胃粘膜固定部位活检标本作p21r as、c-erbB-2癌基因及p53抑癌基因蛋白LSAB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胃炎消组症状总有效率89.47%,对异型增生疗效尤以中度为好,作用优于对照组。p2 1ras、c-erbB-2及p53蛋白在胃癌癌前病变组织中均有过表达,且其表达随病变的进展而增高;胃炎消能使p21ras及c-erbB-2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弱,但对p53抑癌基因蛋白表达的作用不明显。结论:胃炎消对胃癌癌前病变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并对胃癌癌前病变组织中与细胞增殖信号传递有关的p21ras、c-erbB-2 蛋白表达有一定调控作用。
作者:胡玲;劳绍贤;周福生;唐纯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于1999年8月~2000年5月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HD) 并发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取得较佳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共12例,均为维持性HD并发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36~68岁,平均 53岁。原发病均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 治疗方法 12例均每周HD 2次,每次5~6小时,透析液为碳酸氢盐。经控制水分摄入和超滤脱水等治疗后心力衰竭症状无明显好转。予黄芪注射液(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支10ml含生药20g),每次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每日1次,连用10日为1个疗程。
作者:金若珏;王松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本文就我院近1年围产期低体重儿900例出生原因作一分析,并探讨胎膜早破与细菌性阴道疾病的关系,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998年10月~1999年10月出生新生儿900例。孕妇年龄22~35岁,平均26岁。孕28~42周,平均38周。均于孕8周后,阴道白带查线索细胞(+)及胺试验(+),则为细菌性阴道疾病。2 结果 本文900例中伴胎膜早破100例,伴细菌性阴道疾病47例。900例新生儿中低体重儿60例,死亡6例,死亡率为10%,其发生率6.67%。伴胎膜早破27例,为足月小样儿24例。胎膜早破100例中伴细菌性阴道疾病39例(39%),而非胎膜早破仅占1%(8/800),相比有较显著差异(P<0.01)。胎膜早破中低体重儿27例(27%),而非胎膜早破中低体重儿占4.12%(33/800),相比有较显著差异(P<0.01)。
作者:舒青青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