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美丽;杨华芳;章燕
婴幼儿湿疹是一种较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好发于1~2岁的婴幼儿,发病原因与婴幼儿的遗传、过敏、消化不良、皮肤发育不健全等多种因素相关,可发生于头面部、颈、肩、背、四肢甚至是全身各处[1].皮疹初起时皮损一般为对称性分布的红斑,其后出现丘疹、水疱,常因瘙抓、摩擦导致水疱破损,形成渗出性糜烂面.由于湿疹缠绵难愈,经常复发,严重影响婴幼儿的生活质量.本观察采用中药苦参汤外洗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治疗婴幼儿湿疹,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钟其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李永年先生系舟山市李氏内科创始人,师从名医范文甫,李老概括眩晕病机为气血虚弱、脾弱肾虚和肝阳上亢三方面,治疗上也有独到见解.现举验案三则如下.案1 李某,女,32岁.1978年9月2日初诊:头晕近1月,面色淡少泽,纳少,时有胃脘痛,舌淡苔白,脉弦细.处方:党参20g,炒白术、白芍、葛根、麦芽、黄精各15g,茯苓、佛手各12g、柴胡、枳壳、当归各10g,炙甘草3g.7剂.水煎服.1978年9月9日二诊:药后头晕缓解,纳食增加,时晨起双眼睑稍浮肿,余同前.上方加黄芪15g,山药10g.7剂.
作者:京叶;李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陈晓军副主任中医师从事针灸临床工作多年,经验丰富,擅治各种疑难杂病.笔者有幸跟随陈师学习,现将其针灸临床验案整理如下,与同道分享.1 反复口腔溃疡案马某,女,40岁.2017年9月14日就诊.主诉:反复口腔溃疡9年余,加重1周.患者9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口腔溃疡,反复发作,尤其是月经期间症状加重,疼痛难忍,曾予中西医治疗,症状反复.1周前患者饮食生冷后症状进一步加重,诸医治疗效果不佳,故来诊.自诉平日胃口欠佳,饮食生冷之品后容易泄泻,月经周期正常,量少色淡,睡眠欠佳.刻诊:皮肤黯黄,下嘴唇有2个大小约0.2mm × 0.2mm的圆形溃疡,上颚处有1个大小约0.2mm×0.3mm的椭圆形溃疡,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细弱.陈师认为此例患者平素脾胃功能较弱,正气不足,月经期间气血进一步耗损,肝肾亏虚,以致于水不制火,虚火上炎,灼伤口唇所致.故治疗上以调补脾胃、滋阴潜阳为主,兼清利上焦之火.处方:下脘、天枢(温针灸)、气海、关元、曲池、合谷、足三里(温针灸)、三阴交、太溪、太冲.留针30min,隔日1次.患者1次治疗后,口腔溃疡疼痛减轻,3次治疗后,口腔溃疡消失,续治2次巩固疗效.
作者:蓝蓓蕾 刊期: 2018年第04期
本文采用补肾活血方治疗狼疮性肾炎(LN),观察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8月~2017年2月收治的气阴两虚证LN患者92例,主症为面色无华,疲乏无力,午后低热,易感冒,或手足心热,腰痛或浮肿;次症为咽部疼痛,口干咽燥或黯红,舌质红、少苔,脉细或弱.具备主症3项或主症和次症各2项即可.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治疗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26~74岁,平均51.5±9.6岁,病程9个月~11年,平均4.2±1.6年.对照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25~78岁,平均51.1±9.9岁,病程7个月~10年,平均4.0±1.8年.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作者:王峰;李丽丽 刊期: 2018年第04期
本研究观察自拟补肾化瘀汤联合关节镜清除术对老年性膝骨性关节炎疗效的影响,探究其临床意义.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肝肾不足、筋脉瘀滞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26例,表现为关节疼痛,胫软膝酸,伴活动不利,动作牵强,舌质偏红,苔薄或薄白,脉滑或弦.随机分为两组各63例,对照组男37例,女26例,年龄68.37 ± 7.54岁,病程5.64 ± 1.74年;对照组男34例,女29例,年龄69.54±6.85岁,病程6.26± 2.36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任国卫;孟延丰;王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跖疣是皮肤科中常见却较为顽固的疾病.其发病主要是由于HPV亚型1、2、4、27感染上皮细胞所致[1],目前尚无针对该病的药物,且外治法治疗不彻底,使跖疣的治疗成为难题.余土根主任中医师将外治效果差、严重痛苦、发病日久和反复发作者归为难治性跖疣,今将其治疗该病的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庄小凡;莫申申;余土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更年期综合征是妇女更年期常见病,是指妇女在围绝经期的一段时期出现一些与绝经有关的症候,是由于妇女绝经前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变化使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如烘热汗出、月经紊乱、精神状态的变化、心血管系统与生殖泌尿系统的病变及骨质疏松等,其轻重不一,重者严重影响更年期妇女的工作、生活质量.近来,笔者临床采用补肾疏肝汤加减治疗本病4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慧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痛风是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致使血尿酸升高,尿酸盐沉积于关节及关节周围而引起的一种常见疾病,尿酸盐在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以结晶形式沉积所引起的炎症反应为痛风性关节炎,西医治疗多给予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消炎药、糖皮质激素等,虽然有效果,但副作用较大.我科使用痛风定方治疗急性关节炎效果明显,副作用明显减少,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星;徐惠;黄泽灿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笔者采用捏脊联合护胃止痛贴缓解静滴阿奇霉素患儿的胃肠道反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0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肺炎患儿6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男18例,女14例;平均年龄5.0±1.4岁.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0±1.3岁.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及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董峥;陆玉廷;陆依玲;胡凌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非酒精性脂肪胰(NAFPD)是由于脂肪代谢异常,导致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等沉积于胰腺细胞而形成的病理状态.胰腺脂肪沉积可能成为糖尿病前期的干预指征之一[1].本文分析不同糖耐量人群的非酒精性脂肪胰的体质分布特点,为中医的预防及治疗糖尿病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作者:俞屹婷;翁思颖;柴可夫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人工流产术是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我国对流产服务的提供有较严格的管理,总体而言,人工终止妊娠安全有效[1].但人工流产术中术后的腹痛、腰酸、恶心呕吐、阴道出血等不适,以及术后月经不调、宫腔粘连、继发不孕等术后并发症,仍不能完全避免,造成患者身心创伤.本院妇科采用加味生化汤联合艾箱灸运用于人工流产术后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欣;黄超男;杨晓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生的重要的生化基础.对于痛风缓解期应予以有效的降尿酸治疗,并长期维持血尿酸在其饱和度以下(约6mg/dl以下),从而诱导尿酸盐结晶溶解甚至消退,由此控制疾病的发作和进展.因此,如何寻找有效安全的降尿酸方法,并且改善身体的代谢状况,是临床上值得探讨的课题.笔者近年来自拟中药降尿酸方联合非布司他治疗痛风缓解期高尿酸血症患者44例,并与单纯非布司他治疗44例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潘美芳;陈伟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跖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一种以足部局部硬结、疼痛,甚则影响行走的寻常疣[1].目前治疗跖疣的方法很多,如药物外涂、光动力、针刺、CO2激光、冷冻、电灼等,均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同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一定优势和特色,笔者传承我院余氏中医外科流派的临证经验,研制足疗一号足浴方,自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采用足疗一号联合鸡眼散治疗跖疣35例,临床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景瑶瑶;张云鹏;孟泽彬;陶茂灿;杨晓红;曹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笔者采用药枕疗法结合三痹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肝肾亏虚证31例,收效良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就诊的6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39~65岁,平均52.16岁,病程3~8月,平均5.12月;观察组中男16例,女15例,年龄41~62岁,平均53.43岁,病程2~7.5月,平均5.29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陈杰;吴煜;沈金明;何邦剑;于建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中年女性,我国患病率0.32%~0.36%,主要表现为对称性、慢性、进行性多关节炎和侵蚀性滑膜炎,早期症状为游走性关节疼痛与功能障碍,后期关节僵硬与畸形,致残率较高[1].临床治疗多以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甲氨蝶呤抗风湿治疗,往往症状控制不理想,且潜在不良反应较多.中医药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方面历史悠久,运用辨证论治,能有效治疗,且降低致残风险,提高远期预后[2].笔者应用中药熏洗联合西药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3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闫红梅;孟齐生;陈亚男;李海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尿崩症是人体抗利尿激素(ADH)严重缺乏或部分缺乏,或肾脏对血管加压素(AVP)不敏感,致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多尿、烦渴、多饮、低比重尿和低渗尿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其中以青壮年多见.笔者采用经方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尿崩症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燕星;秦铮然 刊期: 2018年第04期
本研究用加减缓肝理脾汤治疗儿童抽动障碍(TD),与西药组对照,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4月~2016年8月我院儿科门诊TD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中药组男29例,女11例,平均7.55±2.57岁,病程1~72月,平均14.52±14.40月;西药组男27例,女13例,平均7.58± 2.31岁,病程1~72月,平均16.72 ± 16.66月.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葛平;梁小平;王超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普通感冒是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但普通感冒并不普通,尤其对于血液透析患者来说常常可诱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威胁患者生命.现代医学治疗感冒以对症治疗、缓解症状为主.血液透析虽然延长了患者的生命,但并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中医仍有用武之地,特别是在治疗感冒方面中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应用经方理论随证化裁,采用中药配方颗粒(浙江景岳堂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治疗血液透析患者普通感冒每获良效,现把取得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富琳岩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西黄丸含药血清对多西他赛耐药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DOX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制备西黄丸含药血清并用其处理MDA-MB-231/DOX细胞,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变化,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及Bax蛋白表达.结果:不同浓度西黄丸含药血清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MID-XHW组和HIG-XHW组增殖受到抑制;且MID-XHW组、HIG-XHW组的MDA-MB-231/DOX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P<0.01);对照组Bax蛋白表达量高于MID-XHW组和HIG-XHW组(增加41.2%、71.3%,P<0.01),而对照组Bcl-2蛋白表达量低于MID-XHW组和HIG-XHW组(减少40.1%、54.8%,P<0.01).结论:西黄丸可能通过上调Bax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促进乳腺癌耐药细胞MDA-MB-231/DOX的凋亡.
作者:金淦;孟旭莉;刘小珍;李永峰;姚庆华;郑庆辉;汤鸿超;钱佳诚;徐超;芮鑫淼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结肠息肉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结肠镜技术的不断优化发展,目前结肠息肉在肠镜下切除已取得不错的疗效,但术后再发一直困扰着外科医生和病人.笔者自拟中药方辨证施治,治疗结肠息肉术后53例,对防止息肉再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观察了其对血浆促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的影响,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孙曦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