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伟胜
湿阻型发热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常缠绵难愈,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属于临床的疑难病症.在临床中,应用萆薜渗湿汤加减治疗湿阻型发热,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随英;潘亚敏;曹克强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简称呼衰.呼衰按病程分为急性与慢性,以慢性呼衰居多;按动脉血气分析分为Ⅰ型与Ⅱ型,前者只有缺氧而无二氧化碳潴留,后者既有缺氧又有二氧化碳潴留.
作者:李殊响 刊期: 2008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结缔组织疾病是临床常见的非感染性发热,约占临床诊断为不明原因发热的20%~30%左右,常见的有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成人型斯蒂尔病、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系统性血管炎、干燥综合征等.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风湿热的比例有所下降,但社会老年化的趋势使风湿性多发性肌痛、原发性小血管炎、巨细胞动脉炎等既往罕见疾病的患病率日见上升.遇到发热的病人,必须积极寻找引起发热的原因,才能给予有的放矢的治疗.凡是呈现发热的临床表现而原因不明时,均应想到结缔组织病的可能性.
作者:马江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轻度的发热,如吸收热,是机体抵抗疾病和外界刺激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反应.临床医生不必遇到发热患者就积极给予退热治疗,尤其是药物退热,因其可能对体温的波动和其他临床征象形成干扰,改变疾病本身原有热型,进而掩盖基础疾病,延误诊断与治疗.一般来说,解热治疗的原则是:对于中等程度以下发热者,主张物理降温为主,如物理降温不缓解,或体温持续升高,或伴有高热惊厥的儿童,或有心功能不全、器官衰竭的老年人,再考虑使用药物降温.
作者:于娜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小儿湿疹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以炎痒性丘疹为主要表现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近两年,应用氯霉素滴眼液和地塞米松(简称氯地眼水)治疗小儿面部湿疹,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钱网林 刊期: 2008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0期
梅毒是由密螺旋体属中的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性传播疾病.临床表现极为复杂,早期主要侵犯皮肤和黏膜,晚期可侵犯巳全身所有器官,以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为多见,并可通过胎盘传给下一代,造成很大危害.有些病例可长期处于无症状的潜伏状态,因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而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作者:周越塑;李安信;陶然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压力性尿失禁指当打喷嚏、咳嗽或运动等腹压增高时,出现不自主的尿液自尿道外口漏出.压力性尿失禁是女性,特别是老年女性的常见病.有研究显示,23%~45%的女性人群中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7%左右有明显的尿失禁症状,其中约50%为压力性尿失禁.现将本病的诊治介绍如下.
作者:吴宪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老年患者承受着不可预见的药物副作用.失落、抑郁、精神错乱以及皮疹都会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大约1/3使用5种以上药物的老年患者每年都会发生药物间的不良反应,这些患者中,约2/3需要医疗关注.而实际上,这些反应中,约95%可以被预料到,28%可以被预防.
作者:Cung B.Pham;M.D.;Robert L.Dickman;M.D.;周泓旭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宫颈糜烂是广大妇女的常见病,也是诱发宫颈癌的高危因素<'[1]>.微波是目前常用来治疗宫颈糜烂的方法,但术后恢复时间长,易发生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痛苦和压力.2007年1月-2007年12月,对经微波治疗的患者给予盐酸环丙沙星及阿昔洛韦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博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口腔溃疡属于临床上的常见病证,治疗药物甚多,但疗效不确切.多年来,运用自制溃疡散治疗本病,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台家术 刊期: 2008年第10期
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诊断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有研究表明,近10%的不明原因发热病例始终不能明确病因.发热本身可由多类疾病,如感染、肿瘤、自身免疫病和血液病等疾病引起,而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不明,无法明确归类.过去,这类患者通常由内科医师诊治,在大多数分科较细的医院则主要由呼吸内科或普通内科医师接诊.目前,很多医院开设了感染科,并将其归于感染科诊治,诊治水平有所提高.
作者:张月 刊期: 2008年第10期
人体的肝脏具有合成、排泄和代谢转化功能,狭义的肝功能试验就是指反映上述肝基本功能的试验,是肝脏病情严重程度、判断病情发展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在临床实践中,如何解读肝功能的结果,对临床患者的病情诊断起着重要作用.现着重介绍临床上常用的肝功能检验的一些内容.
作者:姜绯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发热作为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症状,除常见于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性疾病之外,还可见于肿瘤性疾病、内分泌疾病和其他一些疾病中.而且,随着各种药物的广泛使用,药物热也成为临床上引起发热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张琢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糖尿病患者不宜参加激烈的比赛和剧烈的运动,而应进行有一定耐力的持续、缓慢、消耗的运动,并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因为剧烈的运动可以使体内升糖激素水平升高,使血糖升高;同时,过量的运动还可使脂肪分解产生酮体,在胰岛素不足时,导致酮症酸中毒.
作者:冯建萍 刊期: 2008年第10期
我是一名刚刚从业6年的年轻医生.在汶川地震发生后,我参加了青岛地区第二批医疗志愿者救援队.这次,青岛地区从100多名志愿者中挑选出4位志愿者,其中3位是乡村医生.这是我们的骄傲,也是乡村医生这个集体的骄傲.
作者:綦熟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感染性发热是临床上引起发热的常见原因.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寄生虫等.感染性发热在临床上表现为急性发热、周期性发热、长期发热及慢性微热等,以急性发热常见.这里仅简述急性感染性发热的诊断思路.
作者:潘伟胜 刊期: 2008年第10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属于临床上的疑难病,治疗手段虽多,但疗效欠佳.2003年5月-2007年10月,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羟苯磺酸钙联合阿魏酸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44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红玲;叶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