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肠镜检查前运用生大黄敷脐70例观察

刘苹

关键词:生大黄, 肠镜, 脐疗, 神阙穴
摘要:目前肠镜检查是发现肠道肿瘤及癌前病变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肠道清洁度是肠镜检查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将生大黄敷脐试用于肠镜检查的肠道准备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选取在本院2015年10月到2016年10月拟行肠镜的患者140例,采用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在住院时间、病种、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浙江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内蕴型阑尾周围脓肿69例疗效观察

    笔者采用中药外敷法联合西医治疗湿热内蕴型阑尾周围脓肿38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临床明确诊断为急性阑尾炎,且B超或CT显示右下腹有包块形成;中医四诊表现为腹部挛急,疼痛拒按,壮热日久不退,烦渴不欲饮,右下腹可触及包块形成,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辨证为湿热内蕴型.

    作者:杨卫锋;周余人;陈晓林;闫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天麻钩藤饮合地塞米松针鼓室注射挽救性治疗后期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常规治疗疗效不佳,为探索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笔者采用天麻钩藤饮联合地塞米松针鼓室注射挽救性治疗后期突发性耳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011年3月~ 2013年3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经过常规治疗14天以上无效的突聋患者57例(58耳).所有患者初次就诊时符合中华耳鼻咽喉科学会2005年制定的突聋诊断指南中的诊断标准,均为72小时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经静滴糖皮质激素和改善微循环等常规治疗2周后,纯音听阈检查结果,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97年分级方法,中度聋8耳,中重度聋6耳,重度聋18耳,极重度聋26耳,所有患者全频段听力下降;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所有患者均有夜寐不安,烦躁易怒,脉弦细数,舌紫黯或红、苔薄黄,26例患者出现面红口苦,17例患者有腰膝酸软、少气懒言等表现,辨证分型以肝郁气滞,肝火上扰为主,多伴有肾气不足,气滞血瘀的表现.

    作者:王铁锋;方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舒心饮治疗老年性舒张性心力衰竭30例

    笔者对老年性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舒心饮治疗,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门诊就诊的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共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3例.治疗组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60 ~ 80岁,平均68.5±12.67岁;其中冠心病14例,高血压病14例,其他2例.对照组中男14例,女19例;年龄61 ~ 77岁,平均69.32±15.88岁;其中冠心病15例,高血压病16例,其他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陈锋;贾月惠;刘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俞氏灌肠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肿瘤坏死因子及白细胞介素的影响

    目的:观察俞氏灌肠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以及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2(IL-2)和白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俞氏灌肠方原剂量组、低剂量组、美沙拉嗪组、模型组各10只,空白对照组8只.予以三硝基苯磺酸建立模型后,分组灌肠给药2周后处死.观察其结肠组织学改变情况,并测定其血清TNF-α、IL-2、IL-10的含量.结果:①俞氏灌肠方原剂量组、低剂量组、美沙拉嗪组治疗后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与模型组相比明显下降(P<0.01),且原剂量组评分下降较其他2组更为明显(P<0.01).②3个治疗组大鼠的组织学评分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③3个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血清TNF-α均有明显的降低(P<0.01),IL-2、IL-10有明显的升高(P<0.01);原剂量组血清IL-2升高更为明显(P<0.01).结论:俞氏灌肠方能有效缓解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肠道炎症,治疗作用与药物的浓度相关,其主要的优势在于能有效的提高IL-2水平.

    作者:叶彬;来丽群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22例

    笔者采用活血止痛中药配合微创入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43例,取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 2016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43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测而确诊,排除半月板、韧带损伤需要手术处理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2例,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23 ~ 41岁,平均33.53±3.06岁.对照组21例,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22 ~ 39岁,平均32.26±3.3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陈俊波;胡仕其;朱广平;张鑫;吴振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六味地黄汤加味联合缬沙坦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38例观察

    我们用六味地黄汤联合缬沙坦胶囊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38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间我院收治76例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观察组男27例,女11例;平均年龄54.92±4.23岁;平均病程7.35±1.25年;平均体重指数(BMI)26.54±1.97;平均空腹血糖(FPG)5.67±1.02mmol/L.对照组男30例,女8例;平均年龄55.04±4.51岁;平均病程7.82±1.31年;平均BMI 27.03±1.82;平均FPG 5.59±1.04mmol/L.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戚柳杰;裘益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埋豆改善鼻饲患者胃肠功能的疗效观察

    笔者采用中医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埋豆改善鼻饲患者胃肠功能,收效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科收治鼻饲伴胃潴留患者8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中男20例,女21例;平均年龄67.24±8.46岁;平均鼻饲时间28.95±14.50天.对照组中男24例,女17例;平均年龄65.37±9.64岁;平均鼻饲时间30.49±13.95天.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作者:周春亭;徐小燕;郑红卫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46例临床观察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的势头,并发糖尿病足的患者也越来越多,笔者通过苦参汤加味外洗为主治疗本病4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9月到2016年10月的门诊及住院的患有糖尿病足的病人9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6例,其中男22例,女24例;年龄50 ~ 88岁,平均72.32±5.14岁;平均病程3.11±0.39月.对照组46例,其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在48 ~ 89岁,平均71.46±5.68岁;平均病程2.82±0.45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王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揿针配合超短波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症32例

    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TMD),是口腔颌面部的常见多发病.临床表现为疼痛、弹响、张口受限三大主症.笔者采用揿针配合超短波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综合症32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来我科就诊的颞颌关节紊乱症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32例,男10例,女22例;年龄18~ 60岁;病程7天~2年.对照组30例,男9例,女21例;年龄18~60岁;病程7天~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陈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菊米提取物对高血压大鼠模型视网膜损伤修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菊米提取物对高糖高脂致高血压大鼠模型眼底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及给药组,模型组及给药组建立高糖高脂致高血压大鼠模型.给药组给予菊米提取物,正常组、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30天后观察指标:①组织生化:视网膜组织血管舒缩因子、氧化指标.(②视网膜铺片PAS染色.结果:菊米提取物可升高高血压动物模型视网膜组织中NO、Glu、SOD含量,降低MDA、iNOS、vWF、MMP-9、EGF、ET-1、ICAM-1.使动静脉血管比例接近1∶2;改善视网膜血管及细胞排列等病理状态.结论:菊米提取物可以改善高血压动物模型组织抗氧化能力,减轻神经元损伤,改善视网膜血管内皮损伤,维持视网膜微环境稳定.

    作者:项微微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保肺汤为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肺动脉高压46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2020年将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3位[1],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肺动脉高压(PH),且PH是COPD发展至肺心病的关键病理环节.寻求有效的降低肺动脉高压的方法成为解决疾病问题的重要目标.课题组在完成保肺汤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血小板功能的影响研究后,进一步应用保肺汤治疗COPD伴PH 46例取得较好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何绿苑;臧敏;赵晨充;林文波;胡红宣;胡秀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基于熵聚类分析的胡斌治疗慢性胃炎的处方规律探讨

    胡斌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50年,对慢性胃炎的临床诊治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经验,且疗效卓著.本研究通过收集整理其治疗慢性胃炎的处方1522例,采用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的药物核心组合,发现新处方,探讨其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规律.

    作者:李海涛;贾素庆;张晓明;楼建国;曹楚楚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36例临床观察

    急性胰腺炎(AP)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其发病率占急腹症的第3~5位.2013年亚特兰大国际消化学术会议上对AP的分类进行了修订,将AP按照严重程度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根据患者入院后24h内有无器官功能衰竭来区分MAP和SAP,及脏器衰竭在48h内是否能恢复区分MSAP和SAP.对此,笔者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36例,获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芳;张剑美;任玲玲;庄永卫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龙胆泻肝汤加味熏眼合青黛粉外敷治疗带状疱疹性角膜炎20例

    笔者使用龙胆泻肝汤加味熏眼联合青黛粉外敷治疗带状疱疹性角膜炎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纳入标准:受感染的三叉神经第一支分布区有红斑或水泡的患者,视力不同程度下降,胞睑难睁,胞轮红赤或白睛混赤,黑睛知觉减退.轻者眼内沙涩,微痛不适,畏光流泪;重者碜涩疼痛,灼热羞明,热泪频流.

    作者:邱丽娜;许丽萍;郭红字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口苦治验举例

    “口苦”即患者自觉口中苦味,乃一常见之临床症状.《黄帝内经》称其为“胆瘅”认为胆热、肝热是主要病因.《中医诊断学》与《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亦将口苦归属于热证,故大多的临床医生常从热证的角度治疗口苦证,处以黄芩、黄连等苦寒药和玄参、麦冬等养阴清热药但治之,但疗效有一定局限性.笔者在临证时,对于常规方法疗效不佳的患者,采用健脾益气或温肾祛湿之法多有效验,今选择验案二则,介绍如下.

    作者:罗彤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埋豆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焦虑抑郁76例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埋豆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焦虑抑郁状态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AECOPD合并焦虑抑郁状态患者76例,予以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埋豆治疗.结果:76例患者中显效15例,有效48例,总有效率82.9%.结论: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埋豆法治疗COPD合并焦虑抑郁状态具有较好的效果,操作简单、副作用小,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邹晓;韩江;邵粮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木贼药材HPLC指纹图谱及质量评价研究

    木贼药材为木贼科植物木贼的干燥地上部分.目前,药典收载正品木贼有1种,常见混淆品种有问荆、笔管草、节节草[1-2].本文对市面上销售的10批木贼药材样品进行指纹图谱研究,并建立了相应木贼药材HPLC指纹图谱评价方法,为评价药材质量提供可靠实验依据.

    作者:汪霞;刘兵兵;张庆英;姚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微波辅助提取三叶青多糖工艺优化及其拮抗炎症细胞的研究

    三叶青为葡萄科崖爬藤属植物三叶崖爬藤的块根或全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祛风等功效.近年来,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肿瘤、抗病毒、退高热等特有的作用,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高度的关注[1-3].多糖是三叶青中的重要组成成分[4],目前对三叶青多糖的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肿瘤,抗肝损伤,调节免疫的功效[5],然而尚未见到三叶青多糖抗炎机制研究的相关报道.本文将采用微博辅助法提取三叶青多糖,并对其提取条件进行考察和优化,得到三叶青多糖佳制备工艺.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炎症细胞模型,探究三叶青多糖拮抗炎症细胞的作用并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

    作者:黄有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珍珠母重镇安神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1]记载,珍珠母为贝类动物贝壳的珍珠层,其味甘、咸,性寒,归肝、心经,主要成分为碳酸钙(90%以上),另含有机质(3.5%左右)、少量镁、铁等微量元素及其他有机成分.市场上有生珍珠母和煅珍珠母两种饮片形式.它一般用量是10 ~ 25g,宜先煎,粉碎度愈大愈好,煎煮以40min为佳.

    作者:金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医体质调查

    笔者通过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进行调查,了解其体质分布特征,从中医“治未病”的角度,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2015年12月~2016年5月本院骨伤科及康复科就诊的门诊及住院患者132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97例;年龄41 ~ 79岁,平均年龄为62.33±9.16岁.

    作者:张培璐;刘华龙;王俊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浙江中医杂志

浙江中医杂志

主管: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