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穴位埋线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PPARγ及Visfatin表达的影响

李晓东;俞建顺;陈芝芸;严茂祥;龚秀杭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穴位埋线, PPARγ, Visfatin, 大鼠
摘要: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12周建立NASH模型,从第13周起以穴位埋线中脘、气海、天枢(双)进行治疗8周,每2周1次,连续4次.血清Visfatin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肝组织PPARγmRNA、Visfatin m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肝组织PPARγ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测定.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PPARγmRNA及蛋白表达较正常组明显降低,肝组织VisfatinmRNA表达及血清Visfatin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增高.穴位埋线治疗后大鼠肝组织PPARγmRNA及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增强,肝组织Visfatin mRNA及血清Visfatin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结论:穴位埋线治疗NASH的作用机理之一可能与其增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脏PPARγ的表达,抑制Visfatin的过表达有关.
浙江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自拟早熟一号汤治疗单纯性乳房早发育67例疗效观察

    单纯性乳房早发育(PT)属于部分性性早熟,多为良性自限性疾病,无需治疗.然而,近期的临床调查及研究表明,乳房早发育女童的活动、社交能力和学校情况均较正常女童欠缺,且部分患者可发展成中枢性性早熟[1].对此笔者运用自拟的早熟一号汤治疗,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张美琴;金晶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南方红豆杉茎叶提取物镇痛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南方红豆杉提取物的抗炎和镇痛作用.方法:采用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模型评价南方红豆杉茎叶提取物的抗炎作用,采用甲苯致痛小鼠模型评价其镇痛作用.结果:南方红豆杉茎叶提取物各剂量组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均有抑制作用,抗炎效应呈剂量相关性.各剂量组均能显著减少甲醛致痛实验中小鼠的舔足次数(P<0.05,P<0.01).结论:南方红豆杉茎叶提取物具有良好的镇痛抗炎作用.

    作者:楼娉婷;夏爱萍;应茵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耳穴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3例

    笔者在研究中发现耳穴针刺能有效的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引起的症状体征.兹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9月至2011年3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门诊就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共50例,全部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中脱落、剔除病例2例,实际观察23例,男4例,女19例;年龄31~67岁,平均48.57±9.80岁;病程1周~20年,平均94.48±222.86周;对照组中脱落、剔除病例2例,实际观察23例,男6例,女17例;年龄27~66岁,平均46.74±11.35岁;病程1周~10年,平均80.91±157.74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性(P>0.05).

    作者:李云华;刘颖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自拟参芪地黄汤治疗糖尿病肾病气阴不足证46例临床观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严重和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病率约为20%~40%,一旦出现临床DN,即持续性蛋白尿,将很难阻止其进展为终末期肾病(ESRD).西医治疗以药物控制血糖、血压及饮食调理等为主,疗效往往不佳.对此,笔者在西医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自拟参芪地黄汤治疗,取效颇佳,兹报道如下.

    作者:王岱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三子养亲汤加味结合拔罐治疗痰湿咳嗽36例

    痰湿咳嗽属于内伤咳嗽之一,多发于冬春季节,病程缠绵难愈,易发展为慢性咳嗽,单纯西医治疗往往效果不明显.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1月来,笔者临床采用三子养亲汤加味结合背部拔罐疗法治疗痰湿咳嗽36例,疗效较满意,兹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观察例共72例,均为2014年1月至2014年11月门诊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人,男15例,女21例;年龄小16岁,大60岁,平均40.34岁;病程1~5周.对照组36人,男18例,女17例;年龄小14岁,大66岁,平均44.54岁;病程1~5周.两组一般情况相仿(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丁蕊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自拟强肾壮骨方治疗老年血液透析病人合并骨质疏松症25例

    血液透析(HD)作为终末期肾病阶段主要治疗方法已长期广泛使用,但老年HD骨质疏松症(OP)普遍存在,其患病率明显高于同年龄组健康人群,且患病情况较后者严重.OP已成为影响HD病人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的重要因素.笔者采用自拟强肾壮骨方治疗老年HD合并OP病人2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作者:蔡明;郑妮军;胡长安;高爱娣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半夏泻心汤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糖尿病胃轻瘫大鼠疗效及胃动力的影响

    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 paresis,DGP)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表现为上腹不适、腹胀、早饱、反酸、暖气、胃灼热、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根据近年来中医药临床对该病的研究,可知“中气亏虚”是导致DGP的基础,加之病邪等感染,则病机乃以中虚为基础,致寒热互结,气机郁滞,升降失常.本研究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并利用中药熟地滋腻碍胃建立糖尿病胃轻瘫大鼠模型基础上,再经口接种幽门螺杆菌(HP)菌液来建立HP感染的糖尿病胃轻瘫模型,观察半夏泻心汤对HP感染的糖尿病胃轻瘫大鼠HP疗效及胃动力的影响.

    作者:朱海燕;张咩庆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益气疏肝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40例

    目的:观察益气疏肝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准断标准的慢性乙肝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用恩替卡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气疏肝汤加味.疗程12个月,随访3个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明显高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定量检查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其中治疗组HBV-DNA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透明质酸酶(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IV)、Ⅲ型前胶原(PCⅢ)4项肝纤维化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且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指标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益气疏肝汤联合恩替卡韦能显著改善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控制乙肝病毒复制,抑制肝纤维化,疗效良好.

    作者:胡益强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试论重脾胃思想在外感病诊治中的意义

    诊治疾病,从整体观念上说外感与内伤并不能截然分开,治外感病不能光解表,治内伤病也须注意可能有伏邪.在外感病治疗过程中,能否正确的调治脾胃往往是直接影响病程的长短和转归的关键.中医重脾胃思想,源于《内经》,迨至金元李东垣已臻完善,而将重脾胃思想贯穿于外感病证治中,当首推仲景的《伤寒论》.笔者谨以感冒为例,试阐如下.1 脾胃不健,为感冒频发之主因

    作者:施义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王泰林消渴病验案辨析

    王泰林,字旭高,清代著名医家,其著作有《西溪书屋夜话录》、《环溪草堂医案》、《王旭高临证医案》等.柳宝诒谓“吾乡有疑难证,无不求治于先生者,先生必沉思渺虑……先生必访悉之,令其再诊,以竟厥功.故其所存方案,无不光坚响切,无模糊影响之谈.”(《评选环溪草堂医案序》)可见王泰林诊治疾病慎重严谨,值得深入研究.兹选择《王旭高临证医案》治疗消渴病经验分析如下,以供学者参考.1 三消劫阴,壮水制阳

    作者:宿宝晶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自拟清热解毒扶正汤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4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清热解毒扶正汤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老年老年C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自拟清热解毒扶正汤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清热解毒扶正汤辅助治疗老年CAP患者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方莉;王忠良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加味清胃汤联合替硝唑治疗慢性牙周炎6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清胃汤加味联合替硝唑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120例为研究病例,按照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为60例.两组均给予牙周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替硝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清胃汤加味进行治疗,连续治疗7天后,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记录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患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牙齿松动度等牙周指标及牙龈肿痛、口臭、齿衄、便秘、溲黄、口干舌燥等中医证候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复发率为11.67%,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胃汤加味联合替硝唑治疗慢性牙周炎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控制牙周组织炎症水平,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且复发率低,安全性高.

    作者:李小新;陈茂冲;邵周翔;胡旭琼;麻健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排刺法配合推拿正骨治疗枕大神经痛43例

    笔者从采用排刺法配合推拿、正骨复位治疗枕大神经痛43例,效果显著.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本院门诊枕大神经痛患者43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29例;年龄大23~66岁;病程1天~3年.所有患者均具有枕大神经区域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多呈针刺样或刀割样放射痛,大多由于旋转头部、颈部活动、咳嗽等诱发.多数患者颈部肌肉僵硬,风池穴压痛明显,部分有枕大神经区域的放射痛.排除颈椎的肿瘤,结核,先天性环枕关节、环枢关节畸形及颅脑疾病引起的非枕大神经的病变.

    作者:王磊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可保立苏汤治疗脑鸣验案一则

    可保立苏汤出自清代王清任之《医林改错》,由黄芪、党参、白术、酸枣仁、枸杞、补骨脂、山萸、当归、白芍、核桃、甘草组成.具有大补元气,温养脾肾之功.吾师浙江省基层名中医俞承烈主任中医师运用此方治疗脑鸣,疗效良好,现将验案介绍如下.陈某,男,62岁,农民.2014年3月4日初诊.

    作者:金晓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儿宝膏外敷治疗128例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观察

    轮状病毒性肠炎由A组轮状病毒引起,多发生于秋季,属中医学“泄泻”范畴[1].笔者从2013年2月~2014年12月采用自拟方儿宝膏外敷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128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小儿腹泻病诊断标准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

    作者:江春燕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解痉止咳汤加减治疗感染后咳嗽48例临床观察

    感染后咳嗽是指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支原体和衣原体等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在急性期感染症状消失后咳嗽迁延不愈,且病程超过3周的咳嗽,其中以感冒引起的咳嗽为常见,又称为“感冒后咳嗽”.由于咳嗽症状迁延不愈,治疗不及时可以发展成为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笔者临床上用解痉止咳汤加减治疗感染后咳嗽48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忠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脾胃虚弱型功能性消化不良40例临床观察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消化内科常见的一种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性疾病,该病发病无明显器质性病因,具有反复、慢性持续发作特点.自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们应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味辅助治疗40例脾胃虚弱型FD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观察对象为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院诊治的80例FD患者,中医辨证均为脾胃虚弱型.其中男53例,女27例;年龄22~71岁,平均44.4±7.3岁;病程5~21天.所有患者的FD诊断均参照符合《中国消化不良的诊治指南(2007)》[1],中医诊断标准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0)》[2].按照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病程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程华军;朱恒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中药涂擦配合微波治疗糖尿病0级足35例疗效观察

    糖尿病0级足往往被病人所忽视,如果不及时正规治疗,易造成足部感染、溃疡和深层组织破坏,甚至引起截肢,病人将承受巨大的痛苦,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笔者采用中药涂擦联合微波治疗糖尿病0级足35例,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作者:虞春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肛门直肠痛39例临床观察

    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是指发生在肛门和/或直肠的非器质性特发性疼痛.其患病率近年来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及工作.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患者39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作者:赵雄碧;徐俊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Box-Behnken设计优化中药天麻中天麻素提取工艺

    目的:优选天麻中天麻素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结合Box-Behnken实验设计,以天麻素含量、干膏率为评价指标,对提取时间、料液比、醇提浓度、提取次数等4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并进行工艺优化.结果:通过Box-Behnken效应面法及总评归一值(OD)系统评价,确定优提取工艺为:取饮片适量加入13倍量65%乙醇溶液,提取2次,每次2h.结论:Box-Behnken设计优化天麻素提取工艺合理可行.

    作者:宋颖娜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浙江中医杂志

浙江中医杂志

主管: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