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思宁;李印;刘先本;王浩然;刘士磊;王总飞;于永魁
本研究旨在观察长春瑞滨(VNR)诱导肝癌细胞HepG2自噬性死亡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一、材料与方法噻唑蓝(MTT)法检测HepG2细胞存活率;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等表达.
作者:李阳;张雅敏;崔子林;刘子荣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关节腔内注射激素可以起到减轻骨关节炎炎症和缓解关节疼痛的作用,但反复使用激素会增加关节内感染的机会[1].我们开展了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比较酮洛酸和激素进行关节腔注射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一、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纳入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在门诊确诊为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患者.人选标准:患者年龄≥40岁;采用口服止痛药、理疗等其他保守治疗至少4周且无效的患者;按照KellgrenLawrence分期,Ⅱ期或者Ⅲ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患者.排除标准:对研究中的任何一种药物过敏的患者;炎性关节病;6个月内接受过关节腔注射的患者.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10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酮洛酸治疗组,关节腔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1 ml(30 mg/ml)+罗哌卡因5ml(20 mg,/10 ml)+0.9%生理盐水4ml;B组为激素治疗组,关节腔注射倍他米松1 ml[(5±2) mg/ml]+罗哌卡因5ml(20 mg/10 ml) +0.9%生理盐水4 ml.
作者:时景伟;张善勇;韩青;李新宇;陈炳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非神经元型胆碱能系统(NNCS)在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方法 取MG患者及对照组受检者肘正中静脉血,分离出单个核细胞,提取总RNA,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AChR:M1R~5R)、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α2~ 10、β2 ~4)、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和胆碱酯酶(AChE)的表达.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定量分析mAChR(M1R、M3R、M5R)、nAChR(α5、α7)以及AChE在对照组和MG组中的差异.结果 RT-PCR结果显示MG组和对照组PBMC中均表达M1R、M3R、M5R、α5、α7和AChE,但nAChR(α3、α9、β2)只在对照组中检测出,其余各亚型和ChAT在两组均未见表达.Real-time PCR结果显示MG患者PBMC中M1 mAChR表达量为对照组的0.80倍(P=0.418),M3mAChR为对照组的0.40倍(P=0.004),M5 mAChR为对照组的1.23倍(P=0.488),α5 nAChR为对照组的0.63倍(P=0.177),α7nAChR为对照组的0.81倍(P=0.668),AChE为对照组的3.24倍(P=0.002).结论 MG患者PBMC中nAChR(α3、α9、β2)、M3 mAChR以及AChE表达存在差异.
作者:刘凡昭;崔新征;朱利伟;张清勇;陆增辉;张迎娜;高峰;陈嘉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英夫利昔单抗(IFX)治疗疗效相关关键基因.方法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利用GEO数据库中接受IFX首次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UC)、结肠型克罗恩病(CDc)患者治疗前结肠黏膜基因芯片数据,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初步筛选出UC和CDc结肠黏膜中在共富集的基因本体(GO)功能集上的基因,在此基础上运用STRING在线数据库绘制基因相互作用网络图,通过Cytoscape软件筛选出网络中心节点及与其直接关联且相互作用关系≥3的基因,后通过STRING数据库对这些基因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KEGG通路)分析,寻找相关信号通路和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以探讨其影响IFX疗效的分子机制.结果 通过GSEA分析出IFX无效的UC和CDc患者结肠黏膜中70个上调的基因在GO功能基因集“蛋白质代谢过程的正调控”上共富集[错误发现率(FDR)<25%];这些基因在STRING数据库中绘制的网络关联图通过Cytoscape软件分析得到相互作用关系多的基因为白细胞介素(IL)-6相关基因,以其为中心节点筛选出17个直接关联并且相互作用关系≥3的基因,这些基因主要涉及的信号通路为: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Janus酪氨酸激酶(JAK)-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均参与炎症形成.IL-6在以上3条主要促炎通路中均起作用.结论 UC和CDc患者结肠黏膜IL-6基因表达水平与IFX疗效相关,它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促炎作用.
作者:杨媛;张瑜;胡玲珍;孙萌;杨张朔;习一清;徐利华;潘雪凯;谢伟;王昕;陈志芬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在我国70%的布加综合征为下腔静脉隔膜型,已知隔膜的组织成分为横向生长的纤维结缔组织和血管内皮,然而隔膜形成的机制尚未清楚,国内研究结果显示饮用水碘浓度与布加综合征发病率呈正相关,而且患者尿碘水平升高,基础实验也发现一定浓度的碘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我们对目前国内碘离子与下腔静脉隔膜形成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进行综述,引出一些设想,为该型患者下腔静脉隔膜形成原因的基础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王丹;魏宁;夏风飞;祖茂衡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熏洗I号对大鼠肛瘘术后创面修复中血管生成及微循环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60只雄性SD大鼠用于肛瘘术后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熏洗I号组、高锰酸钾组、生理盐水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5只.分别于术后第1、7和14天从各组取出5只大鼠检测创面血流后处死,采集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创面肉芽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CD34计数.结果 熏洗I号在创面修复初、中期能提高创面肉芽组织中VEGF表达及CD34计数,增加创面局部血流,在术后第1天[局部血流、VEGF、CD34分别为(69.29±2.29) ml/min、0.34±0.02、0.50 ±0.03]时开始增加,第7天[(212.22±1.87) ml/min、0.70±0.03、0.66 ±0.03]达到高峰,然后开始下降;在创面修复后期(第14天),熏洗I号组[(47.73±2.48) ml/min 、0.89±0.03、0.79±0.03]和高锰酸钾组[(69.86±1.63)ml/min、0.63 ±0.03、0.68±0.05]创面局部血流和创面肉芽组织中VEGF表达及CD34计数减少.治疗7和14 d时,熏洗I号组大鼠创面局部血流、肉芽组织中VEGF表达及CD34计数与生理盐水组[(100.28±1.67)ml/min、0.44±0.03、0.51±0.02;(85.57±1.83) ml/min、0.52±0.03、0.60±0.03]、空白对照组[(98.78±1.32) ml/min、0.21±0.03、0.39±0.03;(82.36±1.87) ml/min、0.22±0.04、0.38 ±0.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l6).治疗7d时与高锰酸钾组[(153.43±1.46) ml/min、0.56 ±0.02、0.58 ±0.03]比较,熏洗I号组大鼠创面局部血流、肉芽组织中VEGF表达及CD34计数明显升高(P=0.025),治疗14d时明显下降(P=0.017),但CD34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熏洗I号对创面局部血流、创面肉芽组织中VEGF表达及CD34计数具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可改善局部微循环,提高创面愈合质量.
作者:王传思;谢贻祥;郑学海;余昌俊;姚磊;黄鸿武;王永森;吴永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啶对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白细胞介素-22(IL-22)表达的影响.方法 60例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和对照组,以静脉注射咪达唑仑、依托咪酯、舒芬太尼、阿曲库铵麻醉诱导,以静脉泵入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维持,间断静脉注射阿曲库铵,间断吸入七氟醚.右美托咪啶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啶1.0 μg/(kg·h)10 min后,持续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啶0.5μg/(kg·h)维持,对照组同期给以等量生理盐水.于T1(麻醉诱导后)、T2(吻合血管前)、T3(术后6h)、T4(术后3d)、T5(术后7d)5个时间点采空腹静脉血4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22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右美托咪啶组IL-22及IL-6水平在T2、T3、T4、T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IL-22(T2:10.03±1.10比13.65±1.21,P=0.001;T3:13.31±1.01比18.23±1.32,P =0.001;T4:25.35±1.28比38.56±1.03,P =0.001;T5:20.47±1.28比35.39±1.03,P=0.001),IL-6(T2:201.85±26.54比237.65±35.45,P=0.001;T3:241.65±30.12比284.62±36.25,P=0.001;T4:117.62±13.62比136.21±12.36,P=0.001;T5:97.62±10.10比116.21±11.12,P=0.001).结论 右美托咪啶在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能够降低IL-22及IL-6水平,发挥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陈兴澎;李斌;胡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检测结直肠癌患者及健康体检人群体内血清壬基酚(NP)浓度,探讨NP含量在结直肠癌患者与健康人群血清中的差异.方法 选择经病理诊断明确的结直肠癌患者141例作为观察组,包括男88例,平均年龄60.28岁,女53例,平均年龄64.74岁.对照组来自同期我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共]41例,其中男88例,平均年龄61.20岁;女53例,平均年龄63.57岁.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两组人群血清中NP含量.结果 男性、女性、总体结直肠癌患者血清NP水平分别为(237.27±36.93)、(232.65±34.87)、(232.65±34.87) ng/ml,与相应对照组血清NP水平[(214.08±26.39)、(210.86±18.88)、(212.47±22.64) ng/ml]比较,均呈现出增高趋势,血清NP浓度在结直肠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结论 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与人体内环境内分泌干扰物NP含量升高相关.
作者:黄韩冬;宁伟伟;张桃;郑兴斌;谢铭;杨雪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Polo样蛋白激酶1(Plk1)是一类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在骨肉瘤中呈高表达[1].我们通过构建Plk1过表达质粒pCMV-N-Flag-Plkl,检测其对骨肉瘤U2OS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经聚合酶链反应(PCR)、酶切、连接和筛选构建重组质粒,酶切与测序鉴定重组质粒.收集转染48h以后的阴性对照组(未转染任何质粒)、空载体组及重组质粒组U2OS细胞,分别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lk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分别利用噻唑蓝(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Plk1对骨肉瘤U2OS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程里;王茺茺;荆珏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35在腹腔感染的脓毒血症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抽取50例腹腔感染所致脓毒血症患者、系统性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与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检测血浆中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IL-35表达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这些指标的诊断价值.此外,评估腹腔感染脓毒血症组IL-35表达水平与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相关性.结果 腹腔感染所致脓毒血症组IL-35表达水平显著高于SIRS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腹腔感染所致脓毒血症中死亡组IL-35表达明显高于存活组.ROC曲线结果显示,IL-35曲线下面积(0.86)显著大于PCT(0.78)、CRP(0.75)、WBC(0.70),能有效地区别诊断腹腔感染所致脓毒血症组与SIRS组.此外,腹腔感染所致脓毒血症组IL-35表达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500,P=0.043).结论 血浆IL-35可作为一个有效、敏感的指标快速诊断腹部感染所致的脓毒血症.
作者:宋笑飞;宋玉成;袁远;王志霞;张学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开腹食管下括约肌(LES)局部注射苄基-二甲基十四烷氯化铵(BAC)建立家兔贲门失弛缓症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以家兔为实验对象,开腹暴露家兔食管下括约肌(LES)并在LES处多点注射BAC(4 mmol/L,2ml/只),用生理盐水作正常对照,8周后比较两组兔进食量、体重,进行上消化道造影比较两组兔食管下段钡剂潴留率,通过高分辨食管测压比较两组兔LES压力及食管蠕动次数,后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比较两组兔LES部位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结果 8周后模型家兔较对照组进食量明显减少[(613.0±23.7)g比(281.0±19.4)g,t=3.047,P=0.027],体重减轻[(2045±310)g比(1 461±267)g,t=2.375,P=0.034];高分辨食管测压检查LES压力增高[(13.60±2.10)mmHg(1 mmHg=0.133 kPa)比(19.47±2.70) mmHg,=6.646,P =0.000],食管蠕动次数减少[(15.13±1.96)次比(2.87±1.51)次,t=19.291,P=0.000];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显示食管下段钡剂潴留,呈典型的“鸟嘴征”;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显示模型组NOS未见表达,而对照组NOS明显表达.结论 通过LES局部多点注射BAC可成功建立贲门失弛缓症家兔动物模型.
作者:孙方圆;张莉莉;王彬;晋弘;赵威;王邦茂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BUS-TBNA)与纵隔镜诊断效能及安全性.方法 胸部肿瘤患者共326例,其中进行EBUS-TBNA检查的患者152例,包括肺癌118例,纵隔肿物34例;进行纵隔镜检查术患者174例,包括肺癌130例,纵隔肿物44例.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肺癌及纵隔肿物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EBUS-TBNA对于肺癌诊断的准确性为94.47%,敏感性为93.32%,特异性为100.00%;纵隔镜检查术的诊断准确性为95.98%,敏感性为94.62%,特异性为100.00%.两者对肺癌的诊断和分期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EBUS-TBNA对于纵隔肿物诊断的准确性为90.79%,敏感性为58.82%,特异性为100.00%;纵隔镜检查术的诊断准确性为95.40%,敏感性为81.82%,特异性为100.00%.纵隔镜对纵隔肿物的诊断效能较高(P =0.026).EBUS-TBNA较纵隔镜安全,无明显严重并发症.结论 在以肺癌为主的胸部肿瘤的精确诊断分期中,EBUS-TBNA是一种安全的新型微创诊断技术平台,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
作者:陈强;武焱旻;蒋峰;李明;夏文杰;刘媛媛;许林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肺腺癌组织中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肺腺癌组织和30例癌旁组织中SFRP1、β-catenin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肺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SFRP1 mRNA和β-caten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SFRP1阳性表达率在肺腺癌及癌旁组织中分别为38.3%和83.3% (P =0.001);β-catenin蛋白在肺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75.0%和3.3%(P=0.001).SFRP1 mRNA在肺腺癌和癌旁组织中相对表达量为0.847±0.297和2.019 ±0.445(P=0.006);β-catenin mRNA在肺腺癌和癌旁组织中相对表达量为0.883±0.167和0.524±0.193(P =0.032).SFRP1阳性表达和3-catenin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SFRP1阳性表达与β-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呈负相关(r=-0.495,P=0.001).结论 SFRP1阳性表达和β-catenin异常表达可能与肺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等有关,SFRP1低表达与胞质/核中β-catenin聚集明显相关.
作者:李小杰;殷桂林;董永强;朱水波;张晓明;纪涛;徐家行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核因子-κB(RAGE-NF-κB)信号通路在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以及抗氧化剂α硫辛酸(ALA)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无创动脉夹夹闭双侧肾蒂制作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大鼠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腹腔注射60 mg/kg生理盐水,Sham S组)、模型组(IR组)、ALA预处理组(ALA 60 mg/kg于缺血再灌注前30 min腹腔注射,ALA组).麻醉后分别于再灌注后1、6、12h后处死大鼠,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采用苦味酸法测定血清肌酐;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中RAGE及NF-κB蛋白的表达水平;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肾组织RAGE mRNA及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3组血肌酐水平总体存在差异,IR组及ALA组的血肌酐水平均较S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67,P=0.013),ALA组升高幅度降低,与I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12,P=0.010);3组TNF-α、IL-6总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881,P=0.001),IR组明显升高,ALA组明显下降;3组RAGE mRNA、NF-κB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R组明显升高,ALA组明显下降.结论 RAGE-NF-κB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缺血再灌注所致的急性肾损伤,抗氧化剂α-硫辛酸对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玉浔;安雅臣;蒋艳茹;姜埃利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人食管鳞癌中生长抑制因子2(ING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63例食管鳞癌和30例癌旁组织中ING2蛋白表达水平,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19例食管鳞癌组织和17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ING2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ING2在正常食管黏膜中微弱表达,而在食管鳞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癌组织中ING2蛋白相对表达量(10.250 ±3.792)明显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1.368±0.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NG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食管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310,P=0.001).结论 ING2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且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明显相关.
作者:石佳;吴恺;张春敭;邢富臣;高凯;郭骥达;曹克鑫;齐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与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带(TVT-O)的比较,探讨单切口微小Ajust吊带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入组80例初治女性SUI患者,采取信封法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单切口微小A just吊带与TVT-O吊带治疗,并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围手术期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效果.结果 Ajust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h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为(14.7±3.9)min、(14.5±5.7)ml、(2.7±0.8)分,均优于TVT-O组的(21.8 ±7.3)min、(20.4±7.9)ml、(3.8±1.1)分(t=5.426,P =0.000;t=3.830,P=0.000;t =5.115,P=0.000).Ajust组腹股沟疼痛及并发症总例数分别为2、5例,均少于TVT-O组的10、21例(x2=6.275,P=0.012;x2=14.587,P=0.000).Ajust组客观治愈率、主观治愈率分别为95.0%、95.0%,TVT-O组分别为95.0%、92.5% (P=1.000,P=0.000).Ajust组和TVT-O组术后尿失禁问卷评分表(ICIQ-SF)评分、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分、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评分分别为(1.6±0.9)、(95.8±5.6)、(29.5±7.9)和(1.5±1.1)、(96.5±4.4)、(30.3±7.1)分,均较术前的(13.2±2.9)、(55.7±10.3)、(22.4±6.8)和(13.8±2.4)、(57.0±7.7)、(21.9±7.2)分明显改善(Ajust组:t=24.161,P=0.000;t=21.632,P=0.000;t=4.308,P=0.000;TVT-O组:t=29.466,P=0.000;t =28.169,P=0.000;t=5.254,P=0.000),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445,P=0.658;t =0.622,P=0.536;t =0.476,P=0.635).结论 单切口微小Ajust吊带与TVT-O吊带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相近,但是手术操作更简单,并发症更少,更安全.
作者:王志红;黄冬梅;邓克红;王武亮;徐臻;袁博;胡滨;王燕;顾朝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Bortezomib对胃癌细胞周期、增殖、凋亡及核因子-κB (NF-κB)的影响.方法 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Bortezomib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Bortezomib对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Bortezomib对NF-κB、NF-κB抑制蛋白(IκB)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表达的影响.结果 (1)Bortezomib对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随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t=7.418、5.131和6.438,P=0.001、0.001和0.005).(2)95D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峰,与对照组G2/M期细胞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6.97±11.46)%和(19.17±5.3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1);973细胞没有凋亡峰,与对照组比较,G2/M期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40.34±13.83)%和(13.10±4.72)%明显增加,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GLC82细胞既没有出现凋亡峰,也没有出现细胞周期明显改变,G2/M期细胞比例与对照组分别为(20.37±6.14)%和(12.15±2.6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3).(3)胃癌细胞中均有NF-κB的基础性表达,且胞核中NF-κB的表达水平与胞质IκB的表达水平呈反比.(4)Bortezomib能明显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的水平,且这种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趋势.不同浓度的Bortezomib作用后,细胞核中NF-κB的表达水平发生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73、4.273、3.841和4.414,P=0.006、0.018、0.026和0.015).结论 Bortezomib能够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发生,可能是通过NF-κB通路发挥作用.
作者:刘威;张俊东;陈志奇;杨韧 刊期: 2017年第09期
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但人们对它的发病机制仍未全了解.近来研究结果显示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及转录激活子(JAK-STAT)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关系密切,涉及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和预后等过程.因此,揭示该通路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与基因表达调节规律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就JAK-STAT信号通路与非小细胞肺癌研究近况予以综述.
作者:张文雄;魏益平;喻东亮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叉头框蛋白M1(FoxMl)与中心体相关激酶2(Nek2)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通过手术切除的肾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56例,标本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FoxM1蛋白和Nek2的表达.结果 FoxM1蛋白在肾癌组中的表达(1.16±0.25)较癌旁组(0.26±0.08)高(t=39.083,P=0.000),Nek2在肾癌组中的表达(1.04±0.18)较癌旁组(0.17±0.05)高(t=34.161,P=0.000),肾癌组织中FoxM1和Nek2的表达呈正相关(r=0.869,P=0.000).结论 FoxM1和Nek2在肾癌中呈高表达,且两者表达呈正相关,联合检测FoxM1和Nek2可能有利于肾癌的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
作者:魏燕;魏金星;王丽琴;杨景勋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利用人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A)与表观遗传修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DNMTi)]联合诱导人成纤维细胞向肝细胞转分化,建立更为高效、新型的肝细胞转分化方法.方法 取第6~8代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置于5’氮杂胞苷(5-AzaC)与丙戊酸(VPA)中,并感染HNF4A重组慢病毒共同诱导20 d.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动态观察诱导过程中的细胞形态变化,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并分析肝细胞特异性基因的表达,吲哚菁绿摄取实验、糖原过碘酸-无色品红(PAS)染色和尿素合成功能实验验证生物学功能.结果 诱导过程中,细胞形态逐渐由长梭形转变为上皮样形态,并逐渐开始过表达肝特异基因及表现生物学功能.诱导第20天,细胞在形态学上有明显肝细胞上皮样变化,胞质丰富、核大而圆深染且核仁明显;Real-time PCR检测肝特异性基因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上调,以白蛋白(ALB)及转铁蛋白(TF)显著,分别为118%及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18、5.131,P=0.002、0.001);吲哚菁绿摄取实验结果显示约35%呈阳性细胞;70%细胞呈糖原PAS染色阳性;尿素合成动态检测可见诱导细胞尿素分泌量呈逐增多趋势,到达肝样细胞(iHEPs)期(第20天),每106个细胞合成的尿素氮量达到了等量正常肝细胞合成的55%,即iHEPs从生物学功能上均显示转分化肝样细胞肝功能部分接近正常肝细胞水平.结论 HNF4A与表观遗传修饰(HDACi+DNMTi)可以联合诱导人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肝样细胞在基因表达及生物学功能部分接近正常肝脏细胞.
作者:邓洁敏;伍耀豪;曾乐祥;蒋雯丽;张杰;周嘉嘉;邱荣林;陈子月;邓小耿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