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芳;戎晓静;李佳;冯爱敏;卢锡华
目的 观察结直肠癌组织中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AF1)、ARF抑癌基因(p14ARF)和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探讨其用于诊断的意义.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技术检测70例结肠癌患者及对应正常肠黏膜细胞中APAF1、p14ARF和RUNX3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结果 APAF1、p14ARF和RUNX3基因在结肠癌组织的甲基化比例分别为78.5%、54.2%和47.1%;在病理分期为Ⅱ期组织中高表达的基因有RUNX3、APAF1,在病理分期为Ⅲ期高表达的基因有p14ARF和APAF1.结肠癌组织中APAF1、p14ARF和RUNX3基因甲基化明显高于结肠息肉(P<0.05).结论 APAF1、p14ARF和RUNX3基因异常甲基化与结肠癌发病密切相关.
作者:孙然;陈丽波;李长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α基因多态性的转录活性差异与乳房肥大的关系.方法 选取乳房肥大女性患者28例为乳房肥大组,以乳房大小形态正常的健康女性69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利用报告基因转录水平的差异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对基因突变进行转录调节能力研究.结果 (1)荧光素酶相对活性:乳房肥大组(3.13±1.17)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66±1.41,P<0.05).(2)结合ERα XbaⅠ多态性的基因型,xx基因型的启动转录表达活性显著低于Xx和XX基因型(P<0.01);乳房肥大组XX基因型启动转录表达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Xx基因型的启动转录表达活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结合ERαPvuⅡ多态性的基因型,PP基因型的启动转录表达活性显著低于Pp和PP基因型(P<0.05或P<0.01);乳房肥大组PP基因型启动转录表达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PP和Pp基因型启动转录表达活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房肥大组ERα基因1号内含子的调节序列显著提高ERα基因转录表达的启动水平,可能与乳房肥大发生有关.本研究虽然观察到乳房肥大组中XX、PP基因型的启动转录表达活性显著升高,但结合ERα多态性的基因型分析,它们可能不是乳房肥大形成的主要原因.
作者:李静怡;王亭亭;李冲;王志芳;栾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大鼠缺血再灌注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基因(HDAC2) mRNA、脑钠肽(BNP)的表达,并用微小RNA(miRNA,miR)-10a激动剂(agomirs)对其干预,探讨其与心肌重塑的关系.方法 4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n=15)和缺血再灌注组(n=30),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制作缺血再灌注模型.模型制作成功24 h后,心肌梗死组再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对照组(B组,n=15)和miR-10a agomirs干预组(C组,n=15).miR-10a agomirs干预组予以尾静脉注射miR-10a agomirs(80 mg/kg),A组和B组给以阴性对照试剂尾静脉注射,每周1次,持续4周.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缺血再灌注区HDAC2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BNP蛋白的含量.结果 miR-10a agomirs干预4周后,A、B、C3组心肌HDAC2mRNA相对表达量[HDAC2mRNA/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 mRNA]分别为6.58±0.23×10-5、14.29±2.16×10-5、10.11±1.55 ×10-5.左心重量指数分别为2.10±0.26、2.61±0.11、2.41±0.12.A组缺血再灌注区心肌中HDAC2 mRNA的表达,BNP蛋白含量,左心重量指数与B、C组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缺血再灌注区心肌中HDAC2 mRNA的表达,BNP蛋白含量,左心室重量指数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10a可能通过抑制HDAC2 mRNA的表达来抑制BNP的产生,从而改善大鼠缺血再灌注后心肌重塑.
作者:牛少辉;张丽华;简立国;汪涛;李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胆总管探查术(LCBDE)和LC联合术前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POEST)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例随机分为LC+ LCBDE组(n=106)和POEST组(n=108).记录数据包括性别、年龄、结石数目、胆总管直径、住院时间、结石一期清除率、残余结石率、近期并发症等.并进行了12个月的随访得到远期并发症数据.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结石数目、胆总管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结果:LC +LCBDE组较POEST组住院时间缩短[(10.6±4.7)d比(13.1±6.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 LCBDE组在结石一期治愈率方面高于POEST组,在残余结石率方面低于POES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近期并发症方面LC+ LCBDE组胆瘘并发症高于POEST组,但急性胰腺炎并发症低于POES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腹腔感染和其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并发症中LC+LCBDE组结石复发率低于POES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反流性胆管炎、乳头狭窄及胆管狭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LCBDE组较PO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更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作者:岳大成;胡仕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我们于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对15例股-腘-胫腓干动脉及其三分支动脉长段硬化闭塞先预置导管接触性溶栓(CDT),48 h后再次造影,对残余狭窄或闭塞行球囊扩张或/和支架置入.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15例患者(共15条下肢),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54~75岁,平均62岁.左下肢9例,右下肢6例.术前按照下肢缺血的严重程度分级:Ⅱ级12例,Ⅲ级3例.合并高血压病15例,糖尿病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6例,脑梗死2例.
作者:郑江华;陈开;陈志龙;汪海飞;雍熙;朱彦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出血性铁过载肝癌微环境中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表达及其对Kupffer细胞(KC)过氧化应激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合并癌灶出血肝癌患者的标本(铁过载组,n=15)以及癌灶未合并出血患者的标本(对照组,n=10).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肝癌组织中HO-1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KC中活性氧(ROS)的含量,并结合研究病例出血性铁过载特点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铁过载组HO-1阳性表达(0.41 ±0.05)明显高于对照组(0.18 ±0.03,P<0.01).铁过载组肝癌组织中KC的ROS含量[(46.37±12.94)%]明显高于对照组[(28.25±11.65)%,P<0.05].HO-1的表达升高与铁过载所致的KC过氧化应激呈正相关(r=0.835,P<0.01).结论 肝癌出血性铁过载微环境中KC的ROS含量增加,氧化应激增强,HO-1在出血性肝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对Kupffer细胞过氧化应激具有保护作用,HO-1/一氧化碳(CO)系统参与调节Kupffer细胞的抗癌作用.
作者:邓小荣;余俐敏;刘朝霞;李强;肖群;姚少华;谢有志;刘立;喻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负压环境对创面血管生成和血管成熟的影响,并探讨血管生成素/酪氨酸激酶受体-2信号通路在负压环境促进创面血管生成和血管成熟中的作用机制,并且分析成熟微血管增加创面血流灌注的潜在机制.方法 58例软组织缺损患者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负压和凡士林纱布治疗,并在1、3、7、15 d检测血流量,同时取新鲜肉芽组织使用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血管生成素-1(Ang-1)、酪氨酸激酶受体-2的磷酸化(pTie-2)、血管生成素-2(Ang-2)、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胶原蛋白Ⅳ(Col Ⅳ)的蛋白表达.结果 负压环境在创面愈合的早期阶段(1~3 d)和晚期阶段(7~15 d)能够改变相关因子的表达,促使实验组第3天Ang-2相对值为1.87±0.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2±0.23(P <0.05)、pTie-2相对值为0.36±0.0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87±0.04(P <0.05)、Ang-1的相对值为0.34±0.0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78 ±0.07(P<0.05)、Ang-1/Ang-2的比值为0.34±0.0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78±0.07(P <0.05).能够促使实验组第15天Ang-1的相对值为1.89 ±0.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5±0.22(P <0.05)、α-SMA的相对值为2.56±0.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8±0.31 (P <0.05)、ColⅣ的相对值为2.32±0.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6±0.24(P <0.05)、pTie-2的相对值为2.12±0.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3±0.31(P<0.05)、Ang-1/Ang-2的比值为4.86±0.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87±0.54(P <0.05)、Ang-2的相对值为0.36±0.0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71±0.06(P <0.05).结论 负压环境在创面愈合的早期阶段能够优先促进血管失稳定微环境的产生,并由此促进创面血管生成数量的增加;在后期阶段,负压环境能够优先促使血管稳定微环境的产生,并且通过血管生成素/酪氨酸激酶受体-2信号通路加速创面血管成熟;同时成熟血管由于周细胞的增加可显著增加创面血流灌注量.
作者:马战军;漆白文;喻爱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UTI)对肝部分切除术(PH)后小鼠远期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无特定病原体(SPF)级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45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C组)、PH组和UTI组,每组15只.UTI组小鼠术毕苏醒即刻经腹腔注射UTI 50 000 U/(kg·d),C组和PH组小鼠每日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30 d.3组小鼠于末次给药后24h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学习记忆能力测试完毕后处死小鼠,留取海马组织,检测海马组织湿/干重比(W/D)和总含水量(TWC),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m blot分别检测海马组织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 mRNA及蛋白表达,原位末端细胞凋亡检测(TUNEL)法检测海马组织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 与C组[(17.39 ±7.72)、(12.59 ±6.69)s;(2 122.57± 543.48)、(1 123.69±369.32) mm]比较,PH组小鼠第3、4天的逃避潜伏期[(54.48±9.69)、(56.63 ±7.74)s]及游泳距离[(4 789.48±677.67)、(4987.72 ±884.53) mm]均延长(P<0.05),海马组织W/D(5.47 ±0.98比2.79 ±0.78)、TWC(4.43±0.97比1.79±0.72)及AI[(36.32 ±2.62)%比(2.69±0.75)%]均增加(P<0.05),海马组织CHOP mRNA(0.92 ±0.36比0.38 ±0.08)及蛋白表达(2.79 ±0.79比1.06±0.23)均增加(P<0.05).与PH组比较,UTI组小鼠第3、4天的逃避潜伏期[(23.56 ±7.47)s、(13.62±6.36)s]及游泳距离[(2 234.64 ±890.58) mm、(1 120.67 ±389.74) mm]均缩短(P<0.05),海马组织W/D(2.92 ±0.64比5.47 ±0.98)、TWC(1.86±0.84比4.43 ±0.97)及AI[(13.65±1.74)%比(36.32±2.62)%]均减少(P<0.05),海马组织CHOP mRNA(0.54 ±0.11比0.92±0.36)及蛋白表达(1.41±0.47比2.79±0.79)均降低(P<0.05).结论 UTI可提高PH后小鼠远期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其与抑制海马组织中CHOP介导的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周东民;贾启明;黄静;幸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鞣花酸(EA)对胰腺癌细胞株PANC-1增殖、凋亡的影响,探讨鞣花酸诱导PANC-1凋亡的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鞣花酸(0、2、4、6、8μg/ml)干预PANC-1细胞不同时间(24、48、72 h)后,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取0、2、4、6 μg/ml的鞣花酸干预PANC-1细胞48 h后,细胞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周期,Western blot法检测环氧合酶-2(COX-2)和核因子-κB (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 鞣花酸对PANC-1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不同浓度组、不同时间组间增殖抑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加药组贴壁细胞出现皱缩、变圆、脱落.不同浓度的鞣花酸干预PANC-1细胞48 h后,细胞形态发生典型凋亡特征性改变,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1.18 ±0.99)%、(20.70 ±2.32)%、(39.68 ±0.69)%,与对照组凋亡率[(0.62±0.23)%]比较,不同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0/G1期细胞百分比分别为(48.98±2.36)%、(60.80±1.40)%、(72.82 ±0.59)%,与对照组[(42.78±O.74)%]比较,不同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提示COX-2和NF-κB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鞣花酸可抑制胰腺癌细胞PANC-1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阻滞细胞周期,下调COX-2和NF-κB的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程浩;卢成林;潘一明;唐日波;包善华;仇毓东;谢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氧自由基清除剂提高大鼠扩张皮瓣成活率的作用及血管保护机制.方法 4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维生素E治疗组、依达拉奉治疗组,每组16只.于各组大鼠背部均埋入30 ml软组织扩张器1个,术后定期注水扩张至32 ml.再次手术取出软组织扩张器,并于背部扩张区形成蒂部位于尾侧的2.0 cm ×6.0 cm的任意皮瓣.皮瓣形成后即刻开始,维生素E治疗组、依达拉奉治疗组、对照组大鼠分别经尾静脉注射维生素E注射液(100 mg/kg)、依达拉奉注射液(10 mg/kg)、生理盐水1ml;频率均为每12h注射1次,直至术后第3天.扩张皮瓣形成后24h各组分别随机选取8只大鼠对皮瓣进行取材,通过原位标记皮瓣中段、远端组织血管壁的凋亡细胞,计算2个区域皮瓣血管壁组成细胞的凋亡率.术后第7天计算各组大鼠皮瓣成活率,并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皮瓣中段血管,计数皮瓣中段皮下平均血管数.结果 术后24h,皮瓣中段、远端的血管壁组成细胞凋亡比率在维生素E治疗组分别为(12.47±1.58)%、(23.35±2.46)%,在依达拉奉治疗组分别为(11.01 ±1.67)%、(18.94±1.35)%;结果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82±2.25)%、(28.34±1.17)%(P<0.05);且依达拉奉治疗组皮瓣远端的血管壁组成细胞凋亡比率显著低于维生素E治疗组(P<0.05).术后7d,皮瓣成活率、皮瓣中段皮下平均血管数目在维生素E治疗组分别为:(64.17±2.82)%、(11.52±1.09)个/高倍视野,依达拉奉治疗组分别为(73.66±3.24)%、(13.63±1.78)个/高倍视野,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相应皮瓣成活率及皮下平均血管数目[(41.92±3.59)%、(4.30±0.86)个/高倍视野,P<0.05];且依达拉奉治疗组皮瓣成活率、皮瓣皮下平均血管数目均显著高于维生素E治疗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较维生素E更能有效提高扩张皮瓣的成活率;作用机制与保护循环血管结构与功能并终改善皮瓣远端血液循环有关.
作者:张栋益;康深松;张正文;吴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婆罗双树样基因4(SALL4)基因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SALL4在60例甲状腺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mRNA及蛋白表达;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SALL4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0例甲状腺癌组织中,85%的SALL4 mRNA表达和80%的SALL4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甲状腺癌组织中SALL4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与患者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病理组织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P>0.05);SALL4蛋白表达大多伴随SALL4基因mRNA转录,两者显著相关(P<0.05).结论 SALL4基因在甲状腺癌组织中表达增高,可能参与了甲状腺癌的进展和转移.
作者:杨轲;王雅;马从乾;赵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慢病毒实验观察miR-146b-5p过表达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细胞增殖、凋亡及周期的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将慢病毒质粒LV3-绿色荧光蛋白(GFP)-miR-146b-5p稳定转染到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株中,通过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miR-146b-5p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 转染miR-146b-5p基因组TPC-1细胞增殖能力升高为(134.80±0.56)%、凋亡率明显降低为(3.13±0.34)%、转染miR-146b-5p的TPC-1细胞G2~M期进程受到抑制,细胞停留在S期的比例增加,G2期比例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146b-5p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作者:王熠辰;卢秀波;刘洋;樊玉霞;郑建;朱梅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脓毒症大鼠肝细胞线粒体内膜水通道蛋白8(AQP8)表达对肝细胞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24只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脓毒症组(S组),每组12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法建立大鼠脓毒症模型.制模18h后处死大鼠,取血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 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m-AST)水平,测定肝细胞三磷酸腺苷(ATP)含量,线粒体膜Na+-K+-ATP酶、Mg2+-ATP酶、Ca2+-ATP酶、Ca2+ Mg2+-ATP酶活性和线粒体膜电位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AQP8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结果 与C组比较,S组血清ALT[(233.02±110.16) U/L]、AST[(742.56 ±441.41) U/L]和m-AST[(412.78 ±252.56) U/L]明显升高[C组对应值为(29.81±13.16)、(99.78±41.67)和(46.23±24.24) U/L,P< 0.01],肝细胞ATP含量[(19.27±8.76) nmoL/mg]明显减少[C组(94.65±17.79) nmol/mg,P<0.01],线粒体Na+-K+-ATP酶[(2.81±0.81) U/mg蛋白]、Mg2+-ATP酶[(2.59±1.03) U/mg蛋白]、Ca2-ATP酶[(1.63±1.26) U/mg蛋白]、Ca2+-Mg2+-ATP酶[(2.54±0.97) U/mg蛋白]活性和线粒体膜电位(1.73±1.06)水平明显下降[C组对应值为(4.74±0.84)、(4.49±0.73)、(3.48±0.43)、(4.68±0.81) U/mg蛋白和7.65±3.54,P<0.01)],AQP8蛋白表达量(0.68±0.03)和AQP8 mRNA(0.34±0.19)转录量减少(C组对应值分别为1.24±0.05和1.00,P<0.01).结论 脓毒症时肝线粒体膜AQP8表达量减少、离子通道功能障碍,导致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明显下降,肝组织ATP含量减少,终导致肝细胞急性损伤.
作者:李坤;王锦权;陶晓根;张霖;刘海华;姚秀英;张兴荣;韦丽;黄业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以同源导入法建立近交系增强型绿色荧光(EGFP)裸小鼠并分析脑组织各部位EGFP的表达,旨在为建立稳定表达EGFP示踪的脑肿瘤原位移植模型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杂交-回交的方法将EGFP基因导入BALB/c背景裸小鼠,并通过基因及表型分步筛选子代,繁育新的同源导入近交系.以免疫荧光法检测模型鼠不同区域脑组织及神经干细胞EGFP表达情况.颅内接种U87-红色荧光蛋白(RFP)细胞并建立胶质瘤模型.结果 在杂交-回交第10代及其以后各代,模型鼠T淋巴细胞比例低下(小于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的0.3%),14个生化位点皆为纯合型,H-2表型为单倍型(d型),交替植皮成功率是100%,表明已达到EGFP基因同源导入法建立近交系BALB/c荧光裸小鼠标准.模型鼠在荧光激发下全身均可见到明亮的绿色荧光,各脏器组织细胞(红细胞除外)均表达EGFP,但表达强度有差异,脑组织中EGFP呈中度表达,显著高于肝组织(肝组织中EGFP呈低度表达).原位移植U87-RFP胶质瘤细胞株的移植瘤组织中可清晰显示其中存在的红色、绿色等颜色的荧光细胞.结论 利用同源导入法建立的新品系近交稳定表达EGFP的胶质瘤模型荧光裸小鼠,为人胶质瘤原位移植示踪研究胶质瘤及其肿瘤微环境奠定基础.
作者:王麒龙;王爱东;芮琴;代兴亮;陈金生;沈艳华;董军;黄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小型猪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斑块组织Nod样受体家族包含pyrin结构域蛋白3(NLRP3)炎性小体的表达.方法 高脂高胆固醇饮食联合部分结扎颈动脉方法,在6头小猪建立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3个月后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NLRP3蛋白的表达.结果 12根小猪颈动脉片段中可形成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改变.早期斑块中,NLRP3主要表达在新生内膜的内皮细胞;进展期斑块中,NLRP3主要分布在斑块的内皮细胞、斑块基底部和脂质核心周围.NLRP3的阳性表达评分与斑块破裂[(6.65±4.32)分比(1.77±3.15)分,P<O.01]、斑块内出血[(6.18±4.31)分比(1.83±3.30)分,P<0.05]和血管新生[(6.10±4.56)分比(3.69±3.57)分,P <0.05]密切相关.结论 小型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NLRP3蛋白的高表达反映了斑块易损性特征.
作者:汪青园;刘忠;陀泳华;王进山;石忠松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阿曼托双黄酮(AF)对匹罗卡品致痫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癫痫组、AF干预组、空白对照组.建立锂-匹罗卡品致痫大鼠模型,Morris水迷宫评价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等方法检测海马组织内氧化应激及胆碱能功能.结果 与癫痫组比较,AF干预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提高[(17.7±5.2)s,P<0.01],海马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增强[(30.66±5.79) U/L,P<0.01],抗氧化酶谷胱甘肽(GSH)水平提高[(6.08±0.54) mg/g蛋白,P<0.01].结论 AF可提高海马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改善致痫大鼠学习记忆功能.
作者:袁聪聪;王峰;张震;杨征;兰彦平;孙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胸苷激酶1(TK1)和锌指转录因子Snail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7例NSCLC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TK1和Snail表达水平.结果 TK1在NSCLC癌组织中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71.26%比21.84%,P<0.01),Snail在NSCLC癌组织中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85.06%比18.39%,P<0.01);TK1表达水平与NSCLC的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Snail表达水平与NSCLC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结论 TK1和Snail可能参与NSCLC的发生发展,可能是NSCLC预后相关指标.
作者:郝鸿泽;刘言;陆平;刘景波;李达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非神经元型胆碱能系统(NNAS)在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取MG患者及对照组胸腺组织,提取总RNA,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亚型(α1、α2、α3、α4、α5、α6、α7、α9、α10、β1、β2、β3、β4、γ)、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以及毒荨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AchR)亚型(m1、m2、m3、m4、m5)的表达;制作胸腺组织石蜡切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了解nAChR、mAChR在胸腺组织中的分布与表达情况.结果 Real-time PCR结果显示MG患者胸腺组织α1、α9、m3的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0.52±1.38、13.39 ±0.69、14.40±1.51,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P <0.05);α2、β2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5.45±1.32、13.99±3.32,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α3、α5、α6、α7、α10、β1、β3、β4、、ChAT、m1、m2、m4、m5的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α1、α9、m3、α2、β2在MG患者及对照组胸腺组织均有表达,主要分布在胸腺组织的胞质与胞膜,偶尔也在胞核中表达.MG患者胸腺组织α1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G患者胸腺组织α2、β2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α9、m3在MG胸腺组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G患者胸腺组织NNAS发生改变,为探讨MG的发病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作者:陆增辉;崔新征;刘玉凤;刘凡昭;刘萍萍;胡桂明;张清勇;杜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面中部发育不全多表现以上颌骨为主的先天性面中部发育不良,如唇腭裂继发畸形、面中裂畸形、Binder综合征、Siemens综合征等,严重的口腔颌面畸形不但影响美观和咀嚼、发音功能,还导致患者自卑和自闭等,其外科治疗主要包括正颌及牵引成骨术[1].面中部发育不全正颌手术存在截骨块一次性移动距离过大,稳定性差的缺点[2].我们于2011年3月至2014年5月对29例面中部发育不全患者实施LeFort Ⅰ型截骨同期行上颌牵张成骨术,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付勇;李华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遗传学研究结果表明,抑癌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的异常甲基化与胃癌的形成密切相关[1].我们使用绿茶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干预胃癌细胞,探讨EGCG对AGS细胞周期和DNA甲基转移酶(DNMTs)表达影响.一、材料与方法1.方法:采用EGCG浓度25、50、100 μg/ml刺激人胃腺癌AGS细胞.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采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在400倍显微镜下扫描拍照并进行各组DNMT1、DNMT3a、DNMT3b灰度值记录,每张片子取6个视野.
作者:潘文泉;侯海金;张振华;闫慧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