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等时间间隔实验结果以不等距X轴图形展现

徐同成;杜方岭;王文亮;祝清俊;程安玮;吕铁信;李霞

关键词:非等时间间隔, 实验结果, 不等距, 图形, 时间点, 实验设计, 实施过程, 目标, 科学实验, 多种因素, 非完全, 展现, 观测
摘要:科学实验中,经常会遇到此类实验设计:观察同一目标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并将该变化在图形中给予展现.但由于实验实施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对目标进行观察时,各观测时间点之间的间隔并非完全一致.
中国卫生统计杂志相关文献
  • 几种发表性偏倚评估方法介绍

    发表偏倚是指有统计学意义的研究结果比无统计学意义的研究结果更容易被发表,杂志编辑也往往倾向于录用有统计学意义的论文,可能导致Meta分析过分夸大治疗效应量或危险因素的关联强度,从而导致临床上基于循证的个体化治疗与卫生决策上的失误.因此,识别是否存在发表偏倚成了Meta分析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作者:王珍;张永红;徐巧巧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基于ANP的医院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医院知识管理能够整合医院的知识资源,将个人知识和信息提升为组织知识,提升员工获取知识的效率,实现学科的优化组合和人力的合理配置,达到学科的协调发展,提高学科和医院的整体水平,提升医院的竞争力[1].

    作者:杨练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新疆居民死因分析

    根据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2004~2005年新疆五个县的居民死亡数据,运用Excel,SPSS 13.0等统计软件分析了我区居民的死因死亡率及死因构成,从不同的角度阐明我区居民的死亡结构特点及其对健康状况的影响.对居民健康状况做出评价,提出防治疾病的重点人群及主要疾病,提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卫生问题,为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杨涛;吴黎军;刘来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负二项回归模型在日常生活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目前,常把日常生活功能(ADL)作为评价独立生活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进而探讨影响日常生活功能的主要因素.日常生活功能的评价通常采用量表的形式,询问受试者关于穿脱衣服、室内走动、吃饭、洗澡、打电话等方面的问题来进行,常采用Katz和Lawton等制订的ADL量表[1-2].

    作者:徐涛;韩少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适应性临床试验的基本规则及统计学法则

    当两种不同的药物需要通过临床试验判断它们之间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别时,在统计学上有三种类型的设计方案.第一种是固定样本设计方案.这种传统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要求试验开始前确定样本量,并且只有当所有的受试者均完成入组之后才能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作者:谢之辉;贺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居民死亡率的空间危险因素生态学关联分析

    目的 探索广西金城江区成年死亡的空间危险因素.方法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把研究现场划分为大小为0.25km~2的正方形的邻区.以邻区为单位进行数据汇总统计,使用Poisson回归方法确定邻区成年死亡率的相关生态学影响因素.结果 2002~2004年研究现场年均人口数为124 204人,成年男性死亡率为女性的2倍;成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损伤、中毒;贫困地区死亡率明显高于富裕地区.结论 空间分析技术对影响死亡率的空间危险因素的探讨结果可为今后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消除不同人群不同死亡率的差别提供有益的线索.

    作者:杨进;董柏青;吴兴华;张杰;梁大斌;廖和壮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山东省不同出生队列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变化趋势

    目的 分析山东省不同出生队列的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1970~2005年期间的4次全死因调查资料,计算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和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分析城乡的变化趋势.利用相差35年的出生队列分析其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变化趋势.结果 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占总死亡率的百分比由1970~1974年的8.82%上升到2004~2005年的22.83%.城市脑血管疾病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由1970~1974的100.87/10万上升到2004~2005年的108.62/10万,同期,农村则由72.93/10万上升到127.11/10万,农村超过城市.按1970年和2005年相同年龄组确定相应的出生队列,然后比较相同年龄但出生队列相差35年的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发现后出生队列的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明显高于早出生队列.结论 在过去35中,山东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呈增加趋势;农村上升速度快,由低于城市到超过城市;出生队列分析显示,相同年龄但后出生队列人群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上升速率明显高于早出生队列人群.

    作者:李大庆;刁玉涛;李会庆;尹畅;马清;崔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医院卫生统计调查表数据源数据缺失的填补预测

    在医院中,卫生统计调查表数据源数据缺失已经成为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危害统计调查表的数据质量,进而会影响到医院乃至上级卫生部门的预测与决策.因而,进行缺失数据的研究,对重要的缺失数据进行有效的预测填补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魏海建;陈景武;张合礼;时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2007年医院业务收入变动因素分析

    本文运用综合指数法分析各因素变动对医院业务收入的影响程度,如果报告如下.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2006年、2007年我院统计年报表和会计年报表,内容真实可靠.

    作者:张运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基于数据挖掘的组合预测模型的建模方法

    目的 研究变量代换对非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精度的影响,寻找能提高预测精度的建模方法.方法 基于数据挖掘、空间变换和加权处理的组合方法,充分利用原始数据提供的信息.结果 给出了基于数据挖掘的组合预测模型的建模方法.结论 基于数据挖掘的组合预测模型的建模方法减少了变量代换带来的严重影响,充分利用了原始数据中的有用信息,较显著地提高了预测模型的精度.

    作者:张世强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C5.0决策树法在出生缺陷预测中的应用

    目的 介绍决策树法的原理及其在出生缺陷预测中的应用,为出生缺陷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方法 通过1:2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探讨湖南省前10位出生缺陷发生的影响因素;对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采用C5.0决策树算法和判别分析构建预测模型.统计分析软件采用Clementine 11.0和SPSS 15.0.结果 决策树分类结果与实际类别的符合率为83.7%,灵敏度为74.1%,特异度为88.6%;判别分类与实际类别的符合率为64.7%,灵敏度为54.0%;特异度为70.3%.C5.0决策树法比判别分析法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其判断准确率高于判别分析.结论 C5.0决策树法构建的出生缺陷预测模型,可获得比传统的判别分析更好的预测效果.通过建立孕妇资料数据库,结合专业知识选取高质量的指标,应用决策树法能够对出生缺陷的发生起到较好的预测作用.

    作者:方俊群;罗家有;姚宽保;曾春林;方超英;胡茹珊;杜其云;吴虹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某医院未来五年门诊急诊量预测分析

    依据2002~2008年南通大学附属江阴医院门诊急诊量统计资料,应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和线性回归模型,来预测该院2009~2013年五年门诊急诊量的发展趋势,为该院制定发展战略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吕效国;任洁;吴梅君;吕大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某高校博士研究生对《医学统计学》的认知及需求现状分析

    某高校自2000年开始,就在博士研究生中开设了<医学统计学>课程,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该课程的教学形式和内容方面也在不断调整.在开设之初,该课程采用聘请校内外专家以讲座的形式进行授课,试行几年后效果不理想,后改为正式系统授课的方式.为了能更加合理地安排博士研究生<医学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本研究就某高校博士研究生关于<医学统计学>的认知和需求状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马修强;孟虹;陆健;贺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因子分析法结合加权TOPSIS法对医疗质量的综合评价

    目的 综合评价某医院2007年度1~12月份医疗工作质量,为医院制定长久的工作计划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以创造更大的效益.方法 应用因子分析法确定权重,然后结合加权TOPSIS法对该医院的医疗工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该医院2007年度医疗工作质量以4、7、11月份较好,2、5、10月份较差.该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说明该法是可行的.结论 研究表明,医院医疗质量综合评价需要一个科学的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分析法,结合加权TOPSIS法进行综合评价充分利用原始数据,不损失原指标的信息,更为客观,更具科学性、真实性.

    作者:陈军;唐世星;易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分析胃癌病人住院费用影响因素作用大小

    胃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杀手;它源自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中95%属腺癌[1].中国属胃癌高发区且地区差异明显[2].胃癌的总体发病率虽有下降但由体检制度的发展与完善,越来越多的胃癌患者能够在体检中被检出而且新的农村医疗制度为广大的农民就医提供了经济支持,这些都使得胃癌的医疗费用的总量和结构发生改变.因此,探讨胃癌病人住院费用的相关因素作用大小、预测住院费用,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医疗资源的配置和医疗制度的建立而言,显得非常重要.

    作者:王静;李曼;胡运涛;王德斌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非参数模型在以等级资料为终点的非劣效性临床试验中的应用及SAS实现

    近年来,随着临床试验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被设计成非劣效性试验,用来评价新药非劣效于标准有效药物.在非劣效性试验中,试验目的不再是为了证明新药优效于标准有效药,而是只要证明新药非劣效于标准有效药疗效即可.

    作者:贺江南;陆健;张新佶;谢之辉;贺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1771例脑梗死住院病人的医疗费用分析

    脑梗死是一种医疗负担较重的常见中老年疾病.本文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脑梗死患者的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对控制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合理利用卫生资源、制定科学的补偿标准和预测医疗费用水平等有重要意义.

    作者:祖学亮;朱宇飞;李新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结构方程模型下的信度检验

    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程度,反映测验结果受到随机误差影响程度的指标.它表现为测验结果的一贯性、一致性、再现性和稳定性.信度测量的重要性,除了它本身具有的意义之外,还因为它是效度的基础.对量表数据进行分析前,首先要考虑所测量的数值是否可靠,只有信度被接受时,量表的数据分析才是有用的.

    作者:方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基于PLS结构方程模型的细分算法

    结构方程模型的PLS算法在满意度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著名的瑞典满意度指数(SCSB)、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ACSI)、欧洲顾客满意度指数(ECSI)都使用了PLS算法[1].结构方程模型的内部关系是由隐变量间的一系列因果关系构成,要在PLS模型基础上对样本进行细分,我们必须考虑一种基于变量间关系的细分算法.本文引进有限混合模型的EM聚类算法,求解基于PLS结构方程模型细分问题.

    作者:陈学涛;易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我国老年人健康状态转移概率的估计及应用

    目的 估计我国老年人健康状态转移概率.方法 采用2004年和2006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自评健康纵向数据,对观察的健康状态转移概率与利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拟和的转移概率进行加权平均,得到健康状态2年转移概率的估计值,从而预测老年人群健康状态分布的变化.结果 大多数老年人的健康状态在2年内保持不变或变得更差.男性自评健康状态转好的概率高于女性,但死亡风险亦高于女性.结论 估计的健康状态转移概率可用于预测老年人群健康状态分布的变化.

    作者:彭荣;凌莉;何群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中国卫生统计杂志

中国卫生统计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卫生信息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