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高血糖素样肽-1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微血管损伤的保护作用

丁同斌;法宪恩;简立国;刘畅;赵江涛;刘士超

关键词:胰高血糖素样肽-1, 原发性高血压, 微血管损伤
摘要:目的 观察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微血管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120只SHR大鼠随机平均分为4组,分别用于药效实验和细胞实验的对照组和实验组(30只).药效试验:实验组皮下注射艾塞那肽(GLP-1类似物),每日1次,连续7d,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第8天测定并比较两组大鼠血压、心率、左心室厚度、微动脉密度、壁腔比值、毛细血管密度和内皮细胞面积的差异.细胞实验:提取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消化后接种于6孔板,传2~3代,对照组常规细胞培养,研究组采用GLP-1预处理培养,超氧化物试剂盒检测活性氧(ROS)生成,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CMECs凋亡.结果 药效试验:实验组给药后血压(127.81±10.41) mmHg[1 mmHg=0.133 kPa,P<0.05]、心率(363.1±15.9)次/分(P<0.01)以及微动脉特征指标左心室厚度(10.71±1.20)mm(P<0.05)、微动脉密度4.48±2.21 (P <0.05)、壁腔比值1.33 ±0.18(P <0.05)和内皮细胞面积17.10 ±5.27(P <0.01)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但毛细血管密度显著升高159.7±50.1(P <0.05).细胞试验:实验组ROS荧光强度0.2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MECs凋亡率(39.30 ±3.12)%,明显高于对照组(x2=10.67,P<0.05).结论 GLP-1干预能够逆转原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肥厚,改善其心脏功能,并降低SHR大鼠壁腔比值,增加毛细血管密度和病变细胞凋亡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微血管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胰高血糖素样肽-1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微血管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微血管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120只SHR大鼠随机平均分为4组,分别用于药效实验和细胞实验的对照组和实验组(30只).药效试验:实验组皮下注射艾塞那肽(GLP-1类似物),每日1次,连续7d,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第8天测定并比较两组大鼠血压、心率、左心室厚度、微动脉密度、壁腔比值、毛细血管密度和内皮细胞面积的差异.细胞实验:提取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消化后接种于6孔板,传2~3代,对照组常规细胞培养,研究组采用GLP-1预处理培养,超氧化物试剂盒检测活性氧(ROS)生成,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CMECs凋亡.结果 药效试验:实验组给药后血压(127.81±10.41) mmHg[1 mmHg=0.133 kPa,P<0.05]、心率(363.1±15.9)次/分(P<0.01)以及微动脉特征指标左心室厚度(10.71±1.20)mm(P<0.05)、微动脉密度4.48±2.21 (P <0.05)、壁腔比值1.33 ±0.18(P <0.05)和内皮细胞面积17.10 ±5.27(P <0.01)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但毛细血管密度显著升高159.7±50.1(P <0.05).细胞试验:实验组ROS荧光强度0.2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MECs凋亡率(39.30 ±3.12)%,明显高于对照组(x2=10.67,P<0.05).结论 GLP-1干预能够逆转原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肥厚,改善其心脏功能,并降低SHR大鼠壁腔比值,增加毛细血管密度和病变细胞凋亡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微血管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丁同斌;法宪恩;简立国;刘畅;赵江涛;刘士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抗生素骨水泥功能性假体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专利模具制作的含高浓度万古霉素的抗生素骨水泥功能性假体应用于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9例(19膝)TKA术后慢性感染患者取出假体,彻底清创,用模具制作含高浓度万古霉素骨水泥的功能性假体并植入.间隔期膝关节可正常活动.12周感染控制后再行膝翻修手术.结果 19例均治愈,间隔期末次随访患膝平均屈曲85°(70°~120°),平均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81.1±6.7)分.膝翻修术后KSS(86.3±7.4)分,平均随访时间为56.8个月(36 ~71)个月,无感染复发.结论 抗生素骨水泥功能性假体治疗TKA术后感染,治愈率高,膝关节功能保护性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珂;郑稼;金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刺激H295R细胞分泌醛固酮和皮质醇的信号通道

    目的 观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刺激人肾上腺皮质癌H295R细胞后对醛固酮和皮质醇的影响,探讨相关信号通道在介导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用慢病毒包装的促ACTH受体(ACTHR)高表达载体感染H295R细胞作为实验组,同时设立对照组.感染后48 h应用Westernblot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验证ACTHR表达.100nmol/L ACTH刺激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同时加入ACTH相关信号通道抑制剂:环磷酸腺苷(cAMP)抑制剂PKI(终质量浓度4μmol/L)、蛋白激酶A(PKA)抑制剂H89(终质量浓度10 μmol/L)、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BIM1(终质量浓度3 μmol/L)及钙离子通道抑制剂KN-93(终质量浓度10 μmol/L),在ACTH刺激后5、30 min及24 h分别测定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和皮质醇合成酶(CYP11 B1)的mRNA表达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上述各时间点醛固酮和皮质醇激素的含量,对比各时间点醛固酮和皮质醇的抑制效果,判定在介导各反应中的关键信号通道.结果 实验组细胞ACTHR在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分别增加2.4倍和18倍(P<0.05).对醛固酮而言,ACTH刺激5 min及24h后各组细胞均无法被抑制;但在刺激30 min时cAMP抑制组CYP11 B2 mRNA表达明显受到抑制(抑制率为39%,P<0.05),而在同时点醛固酮激素水平,PKA抑制组降幅明显[(79.31 ±5.21) ng/L比(86.45±6.37) ng/L,P<0.05];对皮质醇而言,无论是CYP11B1 mRNA还是皮质醇激素水平,各时间点的cAMP或PKA抑制组表达水平均受到明显抑制(P<0.05).结论 ACTH主要通过cAMP/PKA信号通道对皮质醇分泌发挥重要作用,但对刺激醛固酮激素分泌具有一定时限性,可能还有其他因素或信号通道参与.

    作者:胡东亮;刘同族;王行环;倪栋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对脑胶质瘤血管生成拟态体外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

    目的 探讨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对脑胶质瘤血管生成拟态体外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应用三维培养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87,构建EMMPRIN基因干扰及过表达载体,转染人胶质瘤细胞株U87,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技术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EMMPRIN对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87血管生成拟态体外形成的影响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三维培养时,恶性胶质瘤细胞株U87能够在Matrigel基质胶上形成类似于内皮细胞的环状结构,EMMPRIN过表达组(HeRNA-EMMPRIN)、空白对照组(Control-EMMPRIN)、干扰组(siRNA-EMMPRIN)各组细胞株U87的血管生成拟态平均管状结构的总结点数分别为26.93±3.59、17.33±2.41和5.40±2.22,形成能力逐渐减弱及细胞上清MMP-2/MMP-9蛋白表达逐渐减低,且相互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MMPRIN可能通过调控MMP-2/MMP-9蛋白的表达来影响脑胶质瘤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

    作者:陈保东;马宇强;王波;王一莎;李维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DJ-1/Nrf2通路对高糖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高糖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应激损伤及DJ-1/Nrf2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内源性抗氧化损伤机制.方法 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分别用5.5 mmol/L葡萄糖(低糖组)和30 mmol/L葡萄糖(高糖组)刺激0、24、48、72、96 h.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检测不同时间点下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程度,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检测细胞的氧化应激水平,Western blot检测DJ-1、Nrf2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的表达.过表达DJ-1,分为空质粒组和D J-1过表达组,高糖刺激下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及Nrf2、H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随着高糖的刺激,48、72、96 h时间点的高糖组细胞应激损伤(0.89±0.02、0.82±0.02、0.80 ±0.03)呈时间依赖性加重,MDA含量[(0.17±0.01)、(0.18±0.03)、(0.23±0.01) nmol/mg蛋白]递进性升高而SOD活性[(29.43±3.35)、(23.95±2.69)、(20.68±1.86) U/mg蛋白]呈时间依赖性下降(P<0.05);与0h时间点比较,高糖组48、72 h时间点的DJ-1蛋白表达水平(1.63 ±0.19、1.80±0.16)显著升高,72 h时间点的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1.60±0.13、1.83 ±0.27)亦明显升高(P<0.05);然而,与72 h时间点比较,96 h时间点的DJ-1、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1.29 ±0.10、1.13 ±0.12、1.22±0.11)显著下降(P<0.05).过表达DJ-1可轻度减少高糖引起的细胞损伤(空质粒高糖组:12.19±0.96;DJ-1过表达组:7.31 ±0.29),并显著增加Nrf2和HO-1蛋白的表达水平(2.20 ±0.34、1.87 ±0.31,P<0.05).结论 DJ-1/Nrf2通路可能参与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高糖氧化应激中的内源性细胞保护机制.

    作者:沈孜颖;夏中元;孙倩;赵博;孟庆涛;雷少青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他克莫司结合蛋白51在前列腺癌细胞雄激素非依赖性转化过程中的作用

    目的 观察他克莫司(FK506)结合蛋白(FKBP51)在前列腺癌细胞(LNCaP)激素非依赖性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LNCaP细胞采用激素递减法诱导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LNCaP-AI),Western blot检测雄激素受体(AR)、前列腺特异抗原(PSA)、FKBP51及蛋白激酶B(Akt)的表达水平.结果 在雄激素非依赖转化过程中,雄激素受体亚型发生逆转,AR-A/AR-B比值在LNCaP中为1.75,而在去激素培养9d及LNCaP-AI分别为0.08和0.13,与LNCaP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SA表达水平在转化过程中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FKBP51及其相关Akt信号通路水平在无雄激素培养9d后,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终回落至LNCaP水平.结论 FKBP51可能参与调节LNCaP细胞雄激素非依赖性转变过程中AR-B/A亚型逆转.

    作者:刘征;刘帅;刘晓雯;傅强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角质形成细胞相关微小RNA表观遗传调控研究进展

    皮肤的浅层即表皮,属于自我更新的复层上皮,对机体具有屏障保护作用.表观遗传调控对表皮稳态和损伤后皮肤再生具有重要意义.表皮细胞中90%是角质形成细胞,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迁移、分化等行为对创面修复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受微小RNA(miRNA,miR)表观遗传调控的动态调节[1-2].现就近5年角质形成细胞相关的miRNAs表观遗传调控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淑娟;阙华发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血管内皮钙黏蛋白与p120-连环蛋白在兔颅内动脉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我们通过建立兔颅内动脉瘤(IA)模型,检测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与p120-连环蛋白(p120ctn)在不同阶段动脉瘤壁的表达情况,探讨VE-cadherin与p120ctn参与IA形成的可能机制.一、对象与方法1.IA标本制作及取材:(1)实验性兔IA的建立[1]:将2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10只)建立基底动脉瘤,另10只为正常对照组,12周后,取基底动脉分叉处血管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及免疫荧光染色.(2)实验性大鼠IA的建立[2]:将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15只)建立肾性高血压IA模型;另5只为正常对照组.12周后取右大脑前-嗅动脉瘤(ACA-OA)分叉处血管行HE及免疫荧光染色.

    作者:肖志朋;熊秋迎;荣威林;赵剑斓;胡祖力;李美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主动脉瓣退行性变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 分析主动脉瓣退行性变住院患者超声心动图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探讨血浆生物标志物与主动脉瓣退行性变的关系.方法 收集106例主动脉瓣退行性变及无退行性变的106例患者的临床及血浆生物学相关指标.结果 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得出血尿酸[比值比(OR)=1.027;95%可信区间(CI)=1.017~ 1.054],同型半胱氨酸(OR=1.177;95% CI=1.049~1.359)、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OR=6.068;95%CI=2.552-4.432)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升高是主动脉瓣退行性变的危险因素.

    作者:刘琳;陈凯玲;崔存英;梁凯;林彬;王成增;张连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PDLLA可吸收材料髓内固定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目的 比较评估在创伤后骨修复愈合过程中,PDLLA可吸收材料和传统的金属内固定制品对于成骨影响的差异.方法 将建立SD大鼠开放截骨模型,分别应用传统金属骨折内固定制品(克氏针)和PDLLA可吸收骨棒对其骨折进行髓内内固定处理,动态比较两者对骨折治疗的效果;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ABC-ELISA)测定血清骨代谢指标: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异构体5b(TRACP-5b)、可溶性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sRANKL)、骨保护素(OPG)、RANKL/OPG,比较评估创伤后骨修复愈合过程中成骨影响的差异;大体解剖与影像学观察检测骨折相关指标;采用组织形态学方法观察Wnt、OPG、RANKL等蛋白的表达;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骨痂组织中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OPG、RANKL mRNA表达差异.结果 术后第4、6周,与传统金属髓内固定制品相比,应用PDLLA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后,骨小梁生长显著增加[4周:(0.522±0.06) 1/mm;6周:(0.709±0.06) 1/mm],血清sRANKL浓度显著上升[4周:(132.66±2.87) ng/L;6周:(131.08±2.09) ng/L],血清OPG浓度显著上升[4周:(42.68±3.99) ng/L;6周:(44.88±3.90) ng/L],血清OPG/sRANKL比值显著上升(4周:0.34±0.06;6周:0.34±0.08),血清TRAP-5b浓度显著下降[4周:(86.48±5.11) ng/L;6周:(90.05±5.13) ng/L,P<0.05];术后第4、6周,与传统金属髓内固定制品相比,应用PDLLA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后,骨痂组织中RANKL、OPG、Wnt、β-catenin蛋白及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 与传统金属内固定制品比较,PDLLA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在上述骨创伤后的修复愈合过程中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有促进作用.

    作者:凌卓彦;史高龙;陈礼;董启榕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1、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γ在乳腺肿瘤患者血清中的水平

    目的 检测乳腺肿瘤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γ(TNF-γ)的水平,探讨这些细胞因子在乳腺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乳腺癌患者100例(恶性组)和乳腺良性肿瘤患者100例(良性组),健康女性72例(正常组),应用液态芯片(Luminnex)技术检测3组血清细胞因子TGF-β1、IL-6、干扰素(IFN)-γ的水平,采用t检验比较3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采用Mann Whitney检验和Kruskal Wallis检验比较细胞因子水平与乳腺癌临床病理持征的关系.结果 3组TGF-β1水平不同,恶性组、良性组、正常组血清TGF-β1水平分别为(26.78±5.79)、(20.01±4.41)、(13.39±4.0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组比正常组血清TGF-β1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恶性组患者中,淋巴结阳性较阴性血清TGF-β1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TGF-β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IL-6、IFN-γ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血清IL-6、IFN-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均无相关(P>0.05).结论 TGF-β1在乳腺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和正常人群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

    作者:赵亚;刘慧;高全立;刘朝俊;邵营波;孙献甫;徐斌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双节段颈椎间盘置换术与双节段前路植骨融合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双节段颈椎间盘置换术与双节段前路植骨融合术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收集双节段颈椎病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双节段颈椎间盘置换术组23例,双节段颈前路植骨融合组35例.分别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观察颈椎总活动度(ROM)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变化.结果 双节段植骨融合组手术时间显著少于双节段颈椎间盘置换组(P<0.01),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前两组患者颈椎后凸率分别为17.39%和1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颈椎后凸率分别为13.04%和4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颈椎ROM分别为(27.6±13.5)°和(29.9±1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颈椎ROM分别为(23.8±14.2)°和(10.5±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两组患者N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双节段前路融合手术比较,双节段颈椎间盘置换具有关节重建的优势,可保留手术节段活动度,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及颈椎总活动度,从而减少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

    作者:陈洁;李军;熊敏;张霜洁;曾云;韩珩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患儿行肾盂成形术前后尿液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水平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患儿行肾盂成形术前后,尿液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87例UPJO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50例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比较两组患儿在术前和术后尿液中MCP-1和NGAL水平的变化,计算截点,并根据截点值评价两者联合检测UPJO的效果.结果 术前观察组患儿尿中MCP-1[(121.42±19.67) pg/mg]和NGAL[(32.64 ±5.31) ng/m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MCP-1:(66.56±10.33) pg/mg;NGAL:(8.24±2.01) ng/mg,P>0.05],且于术中至术后24 h持续升高,术后第3周开始下降,术后3个月降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计算截点值:MCP-1为100.58 pg/mg,NGAL为11.40 pg/mg;MCP-1和NGAL联合检测UPJO的灵敏度为90.14%,特异度为75.00%,假阳性率为25.00%,假阴性率为9.86%,Youden指数为0.651 4.结论 UPJO患儿尿液中MCP-1和NGAL水平显著上升,炎性反应对肾小管造成损伤.

    作者:刘乃杰;王治军;刘恒昌;晋学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样生长因子对大鼠肝星状细胞-T6表达微小RNA-221、微小RNA-222的影响

    目的 观察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样生长因子(HB-EGF)激活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过程中微小RNA(miRNA,miR)-221、miR-222表达的变化,探讨miR-221/222在肝星形细胞(HSC)活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培养、接种HSC-T6,分别以HB-EGF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 HB-EGF共处理HSC-T6 24、48 h,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miR-221/222表达水平.结果 对照组、HB-EGF组及共处理组(48 h)miR-221表达水平分别为0.90 ±0.14、1.08±0.09和0.71 ±0.14,miR-222表达水平分别为0.82±0.10、1.04±0.09和0.68 ±0.16.说明HB-EGF可促进miR-221、miR-222的表达,ERK抑制剂可使miR-221、miR-222表达下降(P<0.01).结论 HB-EGF通过激活HSC-T6的Ras/ERK信号通路,继而促进miR-221、miR-222的表达,参与HSC活化的调控.

    作者:张莉娟;何彬彬;黄月红;陈治新;王小众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烟酸抑制骨桥蛋白表达及其对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目的 探讨烟酸抑制骨桥蛋白表达及其对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36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制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模型,于实验第1天实验组加用烟酸每天200 mg/kg.8周后制备标本并检测关节滑液中骨桥蛋白(OPN)的含量及软骨下骨OPN的含量,并与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切片进行比较.结果 关节滑液中OPN的含量:烟酸组(508.8 ± 110.5)ng/L、对照组(912.4±200.3)ng/L;软骨下骨OPN的含量:烟酸组(2015.97±386.21)ng/L、对照组(3 869.82±520.33)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性关节炎严重程度与OPN指标的相关性分析,Spearman的相关系数ρ=0.417,P<0.01.提示骨性关节炎的严重程度与OPN指标呈正相关.结论 烟酸具有抑制骨性关节炎进展的作用.

    作者:郭乐运;程伟;余化龙;何宁;刘志刚;熊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甲状腺全切除术中损伤甲状旁腺行自体移植的应用

    目的 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中损伤甲状旁腺行自体移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12例甲状腺全切除术中损伤甲状旁腺患者,其中147例行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移植组),165例未行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非移植组),比较两组术后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和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结果 移植组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和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分别为1.4%和0,低于非移植组的10.9%和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全切除术中将受损甲状旁腺常规进行自体移植能有效预防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

    作者:陈峰;王瑞娟;游振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褪黑素、钙调蛋白在脊柱侧凸模型中的相互作用

    目的 观察持续光照、褪黑素拮抗剂、钙调蛋白拮抗剂共同作用对制作双足大鼠脊柱侧凸动物模型成功率及Cobb角度的影响.方法 将刚断乳的1个月龄雌性大鼠32只制作成双足大鼠,并随机分成4组,A组予腹腔注射褪黑素拮抗剂luzindole+持续光照,B组单纯予腹腔注射褪黑素拮抗剂luzindole,C组予腹腔注射褪黑素拮抗剂luzindole+饮用钙调蛋白拮抗剂TMX,D组予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空白对照.8周和16周时分别拍摄X线片并统计各组大鼠侧凸模型发生率和侧凸程度的不同.结果 (1)8周时,AB两组大鼠部分发生了脊柱侧凸,发生率分别为75.0%和12.5%,其中A组侧凸度数范围分别为10.8°~16.8°,平均为12.4°,B组大鼠侧凸度数平均为19.4°,AB组大鼠侧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两组大鼠均没有发生脊柱侧凸,未发生率为100.0%;(2)16周时,A组大鼠脊柱侧凸的发生率为57.0%,侧凸度数范围10.1°~17.9°,平均14.3°,B组大鼠脊柱侧凸发生率为62.5%,侧凸度数范围18.0° ~30.3°,平均25.2°,A、B组大鼠侧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两组大鼠均未发生脊柱侧凸,未发生率为100.0%,BC、BD组大鼠侧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通过在双足大鼠腹腔注射褪黑素拮抗剂,可成功制作脊柱侧凸大鼠模型,这种脊柱侧凸的发生与褪黑素的失作用有关.(2)光照条件下,早期可增加脊柱侧凸的发生,但是这种侧凸是可逆的.(3)光照条件终不能增加脊柱侧凸的发生率及侧凸畸形程度.(4)钙调蛋白拮抗剂可有效抑制脊柱侧凸的自然进程,这种抑制作用与钙调蛋白的失作用有关.

    作者:吴俊哲;柯庆峰;吴文华;何立江;王江波;黄隆;戴章生;林朝晖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酶2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酶2 (HMG-CS2)是HMG-CS家族的一员,位于染色体1p13~p12[1].有研究证实,该基因参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2],我们构建该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MG-CS2,为进一步研究HMG-CS2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作者:陆翰杰;刘艳杰;秦艳茹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微小RNA-548d-5p靶向调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对乙醇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目的 观察微小RNA(miRNA,miR)-548 d-5p靶向调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表达对乙醇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的影响.方法 2个月龄雄性大鼠制备BMSCs.将细胞实验分4组:(1)正常对照组:细胞不做特殊处理;(2)模型组:给予细胞0.09 mol/L乙醇;(3)无关序列组:将无关序列电转入细胞,给予细胞0.09 mol/L乙醇;(4)基因组:将miR-548d-5p电转入细胞,给予0.09 mol/L乙醇.在细胞被乙醇诱导第3天和第7天,采用TaqMan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各组细胞PPARγmRNA.结果 乙醇诱导第3天,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无关序列组、基因组中PPARγ mRNA表达量分别为1.000、1.720±0.176、1.757 ±0.188、1.017±0.096.第7天,4组中PPARγmRNA表达量分别为1.000、1.806±0.209、1.829±0.223、1.118±0.108,基因组中PPARγ mRNA表达低于模型组和无关序列组(P<0.05),接近于正常组且与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无关序列组中PPARγmRNA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miR-548d-5p能够抑制乙醇诱导BMSCs内PPARγmRNA的表达.

    作者:吴留源;徐琰;李月白;袁相伟;关红亚;郝蓝羽;范惠智;王义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右美托咪定对脓毒性心肾综合征大鼠心肌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腹主动脉阻断合并脂多糖(LPS)双重打击诱导脓毒性心肾综合征大鼠心肌的影响.方法 将Wistar大鼠33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腹主动脉阻断合并脂多糖攻击组(AAC +LPS组)、腹主动脉阻断合并脂多糖攻击右美托咪定干预组(DEX组).DEX组分离腹主动脉前30 min进行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大鼠腹腔内注射右美托咪定5μg/kg,腹主动脉阻断再灌注2h后,腹腔注射LPS 20 mg/kg.所有大鼠于腹主动脉阻断后8h处死后,取血清和心脏组织,检测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损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心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及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的表达.结果 (1)S、AAC+ LPS、DEX组血清cTNⅠ水平分别为(1.321±0.204)、(8.723±0.572)、(4.257±0.364)μ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心脏组织病理学显示:S组未见明显的病理改变;AAC+ LPS组心肌细胞明显肿胀,肌间隙增宽,小血管充血明显,内有大量红细胞聚集,肌间隙内可见大量红细胞漏出,纤维变性、坏死,肌间隙炎性细胞明显增多聚集、贴壁,甚至出现结构模糊的溶断现象;DEX组心肌组织紊乱,心肌细胞略肿胀或皱缩,部分心肌纤维断裂,肌间隙内可见红细胞漏出、炎性细胞浸润.(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心肌TNF-α表达数量S组<DEX组<AAC +LPS组;心肌SOD1及SOD2表达数量S组>DEX组>AAC+ LPS组,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腹主动脉阻断合并LPS双重打击诱导的脓毒性心肾综合征大鼠早期的心肌损伤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姚兰;周青山;王璐;周晨亮;唐其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