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同斌;法宪恩;简立国;刘畅;赵江涛;刘士超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与单纯喉罩全身麻醉以及连续硬膜外麻醉对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患者术后镇痛和早期下床活动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行单侧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n=20),硬膜外阻滞组(A组);单纯喉罩全身麻醉组(B组)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组(C组).记录术后1h和3 h VAS评分;记录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记录术后24 h内麻醉并发症:包括呼吸抑制、咽喉疼痛、尿潴留、寒战、腰背部穿刺点疼痛、神经损伤和穿刺部位血肿形成,并在出院前随访患者,记录患者对此次麻醉的满意度评价.结果 与硬膜外麻醉组比较,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组,术后1h和3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方面,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组为(3.57±0.68)h,较硬膜外麻醉组的(5.46±0.76)h明显提早(P<0.05);在患者对此次麻醉的满意度评价方面,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组(6.95±1.47)分,较硬膜外麻醉组的(4.85±1.35)分明显提高(P<0.05).与单纯喉罩全身麻醉组比较,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轻微延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h和3 h VAS评分方面,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组(2.1±1.4)分和(2.9±1.3)分,较单纯喉罩全身麻醉组的(5.9±1.1)分和(5.6±1.5)分,均明显降低(P<0.05);患者对此次麻醉的满意度评价方面,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组6.95±1.47分,较单纯喉罩全身麻醉组的(4.35±1.53)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选择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有利于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并且术后早期镇痛效果良好,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高友光;林献忠;林财珠;林群;陈婷;曾金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本研究旨在探讨体质量指数(BMI)以及术前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与Luminal型乳腺癌内分泌耐药的关系.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收集河北省人民医院2008年10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河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经根治性手术161例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原发性乳腺癌、术后接受规范辅助化疗和/或放疗后均只应用内分泌治疗,年龄33 ~ 88岁,中位年龄58岁.
作者:李庆霞;史东剑;李莉;邓新娜;张丽霞;赵静;蔡建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复合脂肪干细胞(ASCs)对自体脂肪组织移植存活率影响.方法 取健康成年人下腹部脂肪组织颗粒进行体外分离培养扩增提取脂肪干细胞;同时抽取其静脉血20 ml,一次离心法提取白体PRF;制成4组混合物:实验组A: 100 g/L的PRF200μl+ASCs+脂肪组织(Fat) 500 mg;实验组B:生理盐水200μl+ASCs+ Fat 500 mg;实验组C:100 g/L PRF 200μl+Fat 500 mg混合而成;实验组D:生理盐水200 μl+ Fat 500 mg混合而成.在裸鼠背部中线两侧各分离2个皮下腔隙,将以上4组复合移植物各自随机注射入裸鼠的任一腔隙深筋膜下.移植3个月后将移植物取出,检测并对比各组脂肪移植物的微血管密度、脂肪成活率及脂肪细胞纤维化坏死率等.结果 统计学分析显示:各组脂肪细胞存活率分别为A组(78.5±6.2)%,B组(66.3±5.1)%,C组(63.8±5.5)%,D组(32.4±3.9)%.吸光率为A组(5.1±0.8)%,B组(3.5±0.4)%,C组(3.2±0.6)%,D组(1.3±0.3)%.脂肪细胞密度为A组(51.7 ±6.6)/mm2,B组(39.8 ±5.2)/mm2,C组(37.5 ±5.7)/mm2,D组(20.3 ±3.1)/mm2.脂肪组织微血管密度为A组(42.7 ±3.8)/mm2,B组(31.5±2.9)/mm2,C组(29.2 ±3.3)/mm2,D组(11.4 ±2.5)/mm2.A组的脂肪成活率(细胞存活率、脂滴量及细胞密度等)及微血管密度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而D组的脂肪成活率及微血管密度则显著低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 早期应用PRF复合脂肪干细胞可促进移植脂肪组织局部的血管再生,增加脂肪组织的质量保持率,减少脂肪移植后的纤维坏死程度.
作者:黄敏红;黎洪棉;梁至洁;黄海;张同韩;黎宁;池刚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枯否细胞是位于肝血窦内的巨噬细胞,寄居于肝血窦内皮细胞之间或之上,是体内固定型巨噬细胞中大的群体.枯否细胞的主要作用是清除来源于门静脉系统的微粒体和异物,这些巨噬细胞是肝脏清除肠道来源的内毒素、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的第1道防线,且同时具有胞饮、胞吞,释放生物活性物质和免疫调节三大生理功能.
作者:陈浩;田李星;马晓媛;梁华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活化的抑制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侵袭能力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通过CaMKⅡ特异性抑制剂KN93处理PC3细胞,抑制其活化后,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PC3细胞增殖抑制率,Transwell小室法检测PC3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测定PC3细胞中磷酸化CaMKⅡ(p-CaMKⅡ)、核因子-κB(NF-κB)、锌指转录因子(Snail)、Raf激酶抑制蛋白(RKIP)的表达.结果 不同浓度KN93处理PC3细胞24 h后,5、10、20 μmol/L药物组p-CaMKⅡ蛋白表达(0.453 ±0.070、0.368±0.076、0.308±0.011)较对照组(0.596±0.028)显著减少(P<0.05),40 μmol/L药物组未见明显蛋白表达.各药物组24 h增殖抑制率分别为(6.88±1.79)%、(12.92 ±2.74)%、(17.88±2.86)%、(31.23 ±4.24)%;48 h增殖抑制分别为(16.53±2.45)%、(29.02±1.74)%、(40.52±1.98)%、(52.26±3.51)%.Transwell小室培养48 h后,对照组和各药物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49±17)、(97±7)、(59±9)、(51±7)、(24±3)个/高倍视野,各药物组穿膜细胞数均明显减少(P<0.01).Western blot结果示,对照组和各药物组NF-κB p65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药物组p-NF-κB p65蛋白的相对表达量(0.483±0.052、0.490±0.064、0.432±0.057、0.341 ±0.008)较对照组(0.597±0.020)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0.716±0.046)比较,5、10 μmol/L药物组Snail蛋白的相对表达量(0.337±0.058、0.137±0.045)显著降低(P<0.01),20、40 μmol/L药物组甚至未见明显蛋白表达.而药物组RKIP蛋白的相对表达量(0.720 ±0.003、0.732±0.008、0.991±0.025、1.116±0.020)显著高于对照组(0.372±0.010,P<0.01).结论 CaMKⅡ可能为EMT相关信号通路NF-κB/Snail/RKIP的上游分子,抑制CaMKⅡ的活化,能降低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并可能逆转EMT过程.
作者:彭璇;陈晖;王敏;刘修恒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他克莫司(FK506)结合蛋白(FKBP51)在前列腺癌细胞(LNCaP)激素非依赖性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LNCaP细胞采用激素递减法诱导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LNCaP-AI),Western blot检测雄激素受体(AR)、前列腺特异抗原(PSA)、FKBP51及蛋白激酶B(Akt)的表达水平.结果 在雄激素非依赖转化过程中,雄激素受体亚型发生逆转,AR-A/AR-B比值在LNCaP中为1.75,而在去激素培养9d及LNCaP-AI分别为0.08和0.13,与LNCaP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SA表达水平在转化过程中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FKBP51及其相关Akt信号通路水平在无雄激素培养9d后,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终回落至LNCaP水平.结论 FKBP51可能参与调节LNCaP细胞雄激素非依赖性转变过程中AR-B/A亚型逆转.
作者:刘征;刘帅;刘晓雯;傅强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营养剥夺对Fas-L诱导的胆管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Fas-L(1.5 μg/L)孵育原代培养的2 ~10代大鼠胆管细胞,分别经完全培养基培养48 h及Hank's平衡盐缓冲液饥饿培养8h上述细胞,荧光观察自噬体形成及LC-3转换实验检测两组细胞的自噬活性变化,流式细胞技术检测Fas-L对胆管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结果 平衡盐缓冲液明显诱导Fas-L处理胆管细胞内自噬体形成[(72±8)个/高倍视野比(23±5)个/高倍视野,P<0.05]和LC-3蛋白的表型转换,抑制p62蛋白表达.Fas-L显著诱导完全培养基培养的胆管细胞凋亡[(65.3±8.7)%比(7.8±1.5)%,P <0.05],而平衡盐缓冲液饥饿培养显著减少Fas-L诱导胆管细胞凋亡[(70.2±9.4)%比(21.5±6.1)%,P<0.05].结论 营养剥夺可能通过诱导自噬抑制Fas-L诱导的胆管细胞凋亡.
作者:刘小卫;刘仁胜;刘晓丽;肖俊;李威;沈一松 刊期: 2015年第12期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是一种少见的具有恶变潜能胰腺肿瘤,1982年Ohhashi等[1]报告了4例发生在胰腺的黏液性肿瘤,称之为胰腺产黏液的癌,它曾被称为乳头状肿瘤、绒毛状腺瘤、胰腺黏液导管扩张症、乳头状癌及胰腺产黏液性肿瘤等,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00年正式命名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我们近年收治21例患者,现对IPMN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分析.
作者:肖瑶;肖广发;黄明;杨超;龚连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多器官功能不全是严重烫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肺脏是严重烫伤后功能不全发生早和发生率高的器官[1].异丙酚已广泛应用于全身麻醉和重症监护患者,且能从多个环节调节炎症、应激及免疫,具有抑制全身炎性反应的作用[2].本研究旨在观察异丙酚对严重烫伤早期并发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昆;夏建国;项尽一;王晖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是指经自然腔道置入软式内镜,穿刺进入人体腔隙,并在内镜下完成的手术操作[1].胸腔NOTES手术尚处于动物实验阶段.本研究旨在探讨经食管隧道行胸腔NOTES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应用前景.一、材料与方法实验对象为4头健康雌性大白猪.术前禁食禁水,麻醉后行双腔气管插管.术中左侧卧位.入路建立内镜下冲洗食管,负压吸引清除胃内容物.在食管黏膜下层注射液体至黏膜层充分抬举,纵行切开黏膜层并向远端分离,形成黏膜下隧道.
作者:孟迪;傅林海;杨运海;王一青;汪路明;吕望;胡坚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检测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及相关危险因素含量变化的意义.方法 收集DTC患者临床资料.所有DTC患者均术后常规随访3年,对比不同随访结果组间资料的差异性、相关性,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GAL对于DT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经随访,健康组51例、不良预后组10例.两组患者组间资料比较显示:吸烟史、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D)病史、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降钙素(CT)、甲状腺球蛋白(TG)、细胞角蛋白多肽-19(CK-19)、NGAL,共7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不良预后组DTC术后患者的NGAL与其他具有差异性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Pearson's线性相关系数(PPMCC)检验以验证其相关性:NGAL与TG-Ab呈正相关(r=0.596,P<0.05)、NGAL与CT呈正相关(r=0.577,P<0.05)、NGAL与CK-19呈正相关(r=0.509,P<0.05);此外,NGAL与TG无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提示:吸烟史、较高水平的TG-Ab、较高水平的CK-19、较高水平的NGAL是DTC患者术后3年内发生不良预后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绘制NGAL作为独立危险因素评判DTC术后患者不良预后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为0.811、95%可信区间介于0.767~0.859之间.NGAL佳预测值为76.59μg/L,其灵敏度为72.63%、特异度为83.16%.结论 血清NGAL测定有助于DTC术后复发/转移的评估、识别高危风险患者.
作者:万金男;江学庆 刊期: 2015年第12期
2012年国际癌症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胃癌、结直肠癌患者分别约95万和140万[1],且临床确诊时已多为进展期,预后往往不佳.因此亟需寻找新的治疗策略.1993年,Lee等[2]首次在线虫中发现了微小RNA(miRNAs,miR),miRNAs在肿瘤发生演变中的作用和治疗潜力开始被重视.miRNAs是真核细胞内由内源基因编码的单链非编码小RNA,约22个核苷酸长度[3-4].基因或表观遗传通过调控miRNAs的表达水平经由下游靶通路影响相关遗传信息的表达[5].而微小RNA-34a(miR-34a)作为miRNAs中的热点分子之一,其在胃癌及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6].
作者:蒋洪朋;林乐乐;周保国;乔海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转移是肿瘤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即使对于已经接受过手术的患者,仍有相当一部分死于转移.循环肿瘤细胞(CTCs)——因人为操作或自发地由原发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肿瘤细胞——作为肿瘤原发灶与转移灶之间的桥梁,在肿瘤远处转移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CTCs这一概念的提出已经有一百多年的时间,但由于它的稀有性,富集及分离一直存在很大困难.直至近年来,随着CTCs分离及分析技术的发展,才使得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就CTCs的检测方法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做一综述并简要介绍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波;荆结线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微血管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120只SHR大鼠随机平均分为4组,分别用于药效实验和细胞实验的对照组和实验组(30只).药效试验:实验组皮下注射艾塞那肽(GLP-1类似物),每日1次,连续7d,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第8天测定并比较两组大鼠血压、心率、左心室厚度、微动脉密度、壁腔比值、毛细血管密度和内皮细胞面积的差异.细胞实验:提取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消化后接种于6孔板,传2~3代,对照组常规细胞培养,研究组采用GLP-1预处理培养,超氧化物试剂盒检测活性氧(ROS)生成,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CMECs凋亡.结果 药效试验:实验组给药后血压(127.81±10.41) mmHg[1 mmHg=0.133 kPa,P<0.05]、心率(363.1±15.9)次/分(P<0.01)以及微动脉特征指标左心室厚度(10.71±1.20)mm(P<0.05)、微动脉密度4.48±2.21 (P <0.05)、壁腔比值1.33 ±0.18(P <0.05)和内皮细胞面积17.10 ±5.27(P <0.01)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但毛细血管密度显著升高159.7±50.1(P <0.05).细胞试验:实验组ROS荧光强度0.2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MECs凋亡率(39.30 ±3.12)%,明显高于对照组(x2=10.67,P<0.05).结论 GLP-1干预能够逆转原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肥厚,改善其心脏功能,并降低SHR大鼠壁腔比值,增加毛细血管密度和病变细胞凋亡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微血管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丁同斌;法宪恩;简立国;刘畅;赵江涛;刘士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不同方法诱导大鼠原位膀胱肿瘤的模型特点,探索建立活体检测体系.方法 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甲组(20只)为N-甲基亚硝基脲(MNU)造模组,每两周予膀胱灌注MNU溶液0.1 ml(0.2 mg),共4次;乙组(20只)为N-正丁基-N-(4-羟丁基)亚硝胺(BBN)造模组,给予0.05% BBN溶液连续喂养8周;丙组(10只)为对照组,予甲组同法膀胱灌注枸橼酸缓冲液0.1ml.3组大鼠造模诱导期后均常规饲养,观察一般症状体征.22周时,利用超声、核磁共振(MR)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方法对存活大鼠成瘤情况进行活体检测;其中CT平扫前辅以碘造影剂膀胱灌注,三维重建以进行大鼠尿路成像(CTU).活体检测完成后处死所有大鼠,取膀胱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分析大鼠原位膀胱肿瘤的模型特点,比较不同活体检测方法的鉴定效果.结果 甲组大鼠死亡5只,原因包括麻醉过量、感染和恶病质;乙组死亡6只,可能因药物肝肾毒性所致.22周时成瘤率甲组94%,乙组71%.与乙组比较,甲组膀胱肿瘤体积更大、浸润范围更广,光镜下肿瘤细胞异型更明显,多见肌层浸润.超声、MR和改良CT对成瘤大鼠检出率分别为96.0%、62.5%和100%;大鼠膀胱在CTU下得到立体呈现,原位肿瘤大小、边界、定位清晰.结论 通过比较学研究,明确了不同大鼠原位膀胱肿瘤诱导方法的安全性、建模效果及病理特征,并建立了包括超声、MR、CT和CTU在内的活体检测体系.
作者:许天源;朱照伟;王先进;夏磊磊;秦亮;张祥;钟山;张敏光;沈周俊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CD44基因对人卵巢上皮性癌(EOC)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和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培养EOC细胞SK-OV3,取对数生长期细胞用于实验.采用基因共转染法,将细胞设为两组,CD44组用PEF CD44质粒和PSV2neo共转染(作用48、72 h),阴性对照组用PEF和PSV2neo共转染.采用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Snail、Slug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划痕24、48 h时,CD44组剩余划痕面积分别为(0.37±0.08)%和(0.16±0.03)%,均显著小于对照组的(0.58±0.13)%和(0.49±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CD44组转染SK-OV3细胞72 h后,细胞由上皮形态转变为间质形态,即细胞由立方形或椭圆形转变为纺锤形或多角形,且细胞间连接松散.CD44作用于SK-OV3细胞48 h后,可显著上调Snail、Slug mRNA表达水平,Snail、Slug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1.573±0.126和2.218±0.25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24±0.079和0.915±0.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转染于SK-OV3细胞72 h,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减少[(0.40±0.02) ng/L],与对照组比较[(0.80±0.05)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转染于SK-OV3细胞72 h可使间质细胞标志物N-cadherin与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1.08±0.06) ng/L和(1.26 ±0.08) ng/L],与对照组比较[(0.51±0.03) ng/L和(0.61 ±0.03)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4可通过抑制E-cadherin蛋白的表达,诱导EOC细胞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进而增强EOC细胞的转移能力.
作者:韩丽丽;张玲玲;杨蕊蕊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样生长因子(HB-EGF)激活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过程中微小RNA(miRNA,miR)-221、miR-222表达的变化,探讨miR-221/222在肝星形细胞(HSC)活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培养、接种HSC-T6,分别以HB-EGF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 HB-EGF共处理HSC-T6 24、48 h,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miR-221/222表达水平.结果 对照组、HB-EGF组及共处理组(48 h)miR-221表达水平分别为0.90 ±0.14、1.08±0.09和0.71 ±0.14,miR-222表达水平分别为0.82±0.10、1.04±0.09和0.68 ±0.16.说明HB-EGF可促进miR-221、miR-222的表达,ERK抑制剂可使miR-221、miR-222表达下降(P<0.01).结论 HB-EGF通过激活HSC-T6的Ras/ERK信号通路,继而促进miR-221、miR-222的表达,参与HSC活化的调控.
作者:张莉娟;何彬彬;黄月红;陈治新;王小众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化疗是治疗转移性前列腺癌(PCa)的主要方法之一,但疗效欠佳,患者终会产生化疗耐药,因此研究其耐药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大量研究表明,微小RNAs(microRNA,miR)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参与了肿瘤的化疗耐药过程[1].本研究旨在探讨miR-302a在PCa对多西他赛化疗耐药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张桂铭;万方宁;顾伟杰;韩成涛;施国海;叶定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姜黄素(Cur)已被发现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炎、抗氧化剂和伤口愈合等作用[1].然而由于Cur具有较低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水溶性差和容易迅速降解等缺点,限制了其临床适用性[2].纳米粒(NPs)是一种人工制造的、直径不超过100 nm的微型颗粒.我们以生物可降解性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材料,制备了姜黄素纳米粒(Cur-PLGA-NPs),观察其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的体外影响.
作者:钟思文;陈方敏;石家齐;李登宝;杨锦瑜;杨昊;唐帅;陈程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皮肤的浅层即表皮,属于自我更新的复层上皮,对机体具有屏障保护作用.表观遗传调控对表皮稳态和损伤后皮肤再生具有重要意义.表皮细胞中90%是角质形成细胞,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迁移、分化等行为对创面修复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受微小RNA(miRNA,miR)表观遗传调控的动态调节[1-2].现就近5年角质形成细胞相关的miRNAs表观遗传调控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淑娟;阙华发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