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过程中微小RNA的表达

陈松;符培亮;吴海山;许震宇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软骨分化, 微小RNA
摘要: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软骨分化过程中微小RNA(miRNAs)的表达,并观察过表达miR-90a对BMSCs成软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大鼠BMSCs,取第3代BMSCs,在全培养基基础上将其分成两组:实验组加入TGF-β3诱导成软骨分化,对照组不加TGF-β3.在诱导BMSCs向软骨分化第7、14、21天,采用微阵列基因芯片技术分析分化过程中miRNAs的表达,并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技术对差异表达的miRNAs进行验证.在实验组的基础上,将成软骨诱导的BMSCs分为两组:实验组转染miR-90a mimics使其过表达,对照组转染mimics-NC,从而验证过表达miR-90a对BMSCs成软骨分化的影响.结果 体外成功分离培养大鼠BMSCs.微阵列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了BMSCs向软骨分化过程中相对于对照组表达差异在2倍以上的miRNAs共16个,其中表达上调的有9个,表达下调的有7个.采用RT-qPCR方法对表达上调的miR-340和miR-140以及下调的miR-21和miR-132进行验证,结果显示RT-qPCR与微阵列芯片的结果一致,说明本研究芯片结果真实可靠.实验组转染miR-90a mimics使其过表达结果显示,软骨细胞特异性细胞质成分糖胺多糖(GAG)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 BMSCs向软骨分化过程中有诸多miRNAs参与调节,过表达miR-90a可以明显抑制BMSCs的成软骨过程.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拮抗剂抑制甲状腺相关眼病眼眶前脂肪细胞分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拮抗剂GW9662在眼眶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抑制作用.方法 培养并分化8例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患者眼眶脂肪组织前脂肪细胞,按GW9662浓度不同将实验分为7组.进行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前脂肪细胞分化.测量各组细胞内脂肪含量改变、脂肪细胞分化率及PPARγ 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 10、50 μmol/LGW9662组脂肪含量高吸光度(A)值分别为0.406±0.010及0.296±0.034,较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GW9662浓度的增加,脂肪细胞分化率分别为11.9%、10.0%、6.7%、4.1%,激动剂组增长至61.3%,GW9662拮抗后降至21.2%.10 μmol/L及50 μmol/L GW9662作用下PPARγ表达明显减弱,相对灰度值分别为0.51 ±0.06和0.39±0.05,较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GW9662可随剂量的增加降低脂肪细胞的分化率,降低细胞PPARγ的表达,从而证明GW9662具有抑制脂肪细胞分化的能力.

    作者:王莉菲;刘静江;闫忠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选择行ESCC根治切除的患者43例,取其手术切除食管病变部位的食管癌组织为ESCC组,同时选择其中25例ESCC切除标本上、下断端(距肿瘤边缘>5 cm)的正常食管上皮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PDGF的表达,并分析其与ESCC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ESCC组食管上皮组织PDGF表达的平均吸光度值(0.091±0.002)显著高于对照组(0.074±0.00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GF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呈正相关(r =0.673、0.525,P<0.05),与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相关(r=0.379、0.453,P>0.05).ESCC组和对照组PDGF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GF与ES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ESCC的诊断、判断预后及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齐博;赵宝生;李汉臣;刘红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壳聚糖蜂蜡膏对大鼠创面中CD34及羟脯氨酸的影响

    慢性创面是指那些未能有序及时地延续修复进程,导致创面解剖和功能延迟修复,甚至不能修复的创面[1].本研究旨在观察壳聚糖蜂蜡膏对大鼠慢性创面的治疗效果和对创面中CD34及羟脯氨酸的表达影响,并探讨其机制.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体质量250 g左右的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16只;实验试剂则需要壳聚糖蜂蜡膏敷料、CD34抗体、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免疫组织化学试剂盒、羟脯氨酸试剂盒及3-二氨基联苯胺(DAB)显色试剂盒.

    作者:邹新华;李炳辉;陈洪平;祝友鹏;李恭驰;祝鑫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钙依赖性磷脂结合蛋白Ⅱ在人胃腺癌组织中上调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检测人胃腺癌组织中钙依赖性磷脂结合蛋白Ⅱ(AnnexinⅡ)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AnnexinⅡ与胃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44对胃腺癌组织和配对的癌旁胃组织,以及10例正常胃组织中AnnexinⅡ蛋白的表达,并分析胃腺癌组织中AnnexinⅡ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胃腺癌组织中AnnexinⅡ蛋白阳性表达率(70.45%)明显高于配对的癌旁组织(43.18%,P<0.05),AnnexinⅡ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胞膜;AnnexinⅡ蛋白的表达水平和胃腺癌患者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有关,中、高分化肿瘤组织中AnnexinⅡ蛋白阳性表达率(57.14%)明显低于低分化患者(87.5%,P<0.05).结论 AnnexinⅡ蛋白上调表达可能与胃腺癌的发生和恶性进展有关.

    作者:苏红英;黄雄飞;陈淑勤;张白凌;刘景丰;黄爱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子鼠脊髓脊膜膨出胎内修补研究

    目的 利用维甲酸灌胃孕鼠诱导的大鼠子鼠脊髓脊膜膨出动物模型,建立一种动物实验方法,观察壳聚糖明胶薄膜在修补子鼠脊髓脊膜膨出的效果.方法 利用维甲酸灌胃孕SD大鼠获得脊髓脊膜膨出的子鼠动物模型,在孕中期(孕18d)利用经腹经子宫开放手术,以壳聚糖明胶薄膜作为组织工程材料修补脊髓脊膜膨出皮肤缺损.在孕21 d取胎,观察手术成功率,并以未经手术修补的子鼠为对照,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通过建立动物模型,用44只可利用的子鼠顺利进行了28例修补,修补后存活13只,其中获得了10只修补满意的子鼠.观察到了修补手术后局部的组织改变.以未经修补的子鼠为对照,通过测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切片中的吸光度值,发现神经微管蛋白-β-Ⅲ在子鼠膀胱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和普通子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壳聚糖-明胶薄膜作为组织工程材料可应用在该手术模型中,对脊髓脊膜膨出子鼠膀胱神经发育有改善作用.

    作者:汤梁峰;钟海军;沈剑;陈宏;毕允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降铁对铁蓄积致小鼠骨量下降的影响

    我们在铁蓄积致骨量下降的基础上采用降铁药物甲磺酸去铁胺(DFO)干预,观察降铁对血清骨转换指标和骨量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Micm-CT(SKYSCAN),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美国PerkinElmer公司),2个月龄雄性ICR小鼠(苏州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小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Ⅰ型胶原C端肽(CTX,IDS公司)、骨钙素(BGP,R&D公司),枸橼酸铁铵(Sigma公司),DFO(诺华公司).

    作者:刘禄林;王啸;高超;李光飞;俞晨;沈光思;张鹏;吴明霞;王爱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应用研究进展

    免疫抑制剂的有效使用大大提高移植的术后生存率,随着患者移植术后生存时间的延长,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各种不良反应也逐渐显现[1].为减少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目前主要策略是减小剂量、停用激素等,如何合理的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使免疫抑制方案的整体有效性和安全性达到佳状态,一直是器官移植工作者追求的目标[2].现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阐述各种类型的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应用策略.

    作者:邓永林;沈中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睾丸特异表达基因-1在乙醇致小鼠睾丸损伤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睾丸特异表达基因-1(TSEG-1)在乙醇致小鼠睾丸损伤模型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首先建立乙醇致睾丸损伤模型,将12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只,用生理盐水稀释无水乙醇为15%浓度.实验组小鼠每天按3 g乙醇(15%,V/V)/kg体质量,腹腔内注射14 d,对照组为等体积生理盐水.应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鉴定睾丸组织形态学变化,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TSEG-1 mRNA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其蛋白变化.结果 乙醇组睾丸HE染色结果提示,与对照组比较,乙醇组睾丸组织85.6%曲精小管管腔消失,Ⅰ~Ⅳ级生精细胞数目减少,78.2%精母细胞或精子细胞核皱缩.在乙醇组睾丸组织中,TSEG-1 mRNA表达水平(7.500±0.657,n=6)较对照组(0.985±0.231,n=6)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15,P<0.01).同时,乙醇组TSEG-1蛋白质较生理盐水组显著增加,经Quantity One软件分析灰度值后,与管家基因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比较,乙醇组TSEG-1蛋白(1.360±0.202,n=6)较生理盐水组(0.330±0.112,n=6)表达增加达4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69,P<0.01).结论 乙醇致小鼠睾丸损伤模型是研究睾丸损伤的可靠模型,TSEG-1可能参与乙醇致睾丸损伤模型的分子发生过程.

    作者:顾朝辉;田凤艳;李冠儒;贾占奎;孟政雷;孙科;魏金星;杨锦建;阚全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甘露糖敏感性绿脓杆菌制剂对加热后肝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甘露糖敏感性绿脓杆菌制剂(PA-MSHA)对水浴加热后有转移潜能的人肝癌MHCC97L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42℃水浴加热前2h加入1×1011/LPA-MSHA,加热组不加药,对照组不加热、不加药,其他处理相同并在同一时间点观察.在不同的时间观察细胞增殖、生长曲线、克隆形成率、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FCM)、侵袭、运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蛋白表达.结果 PA-MSHA能够逆转加热对人肝癌MHCC97L细胞的增殖促进作用,和对照组比较,加热联合PA-MSHA能明显抑制人肝癌MHCC97L细胞的增殖(P<0.01),其大抑制效应为加热后48 h(42.3%),细胞倍增时间延长了1.68倍;加热联合PA-MSHA组其加热后48、96 h的细胞集落形成率均明显降低(P<0.01);FCM显示,加热联合PA-MSHA能逆转加热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和对照组比较,其48 h的G1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S+G2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1),其96 h的G1期和S +G2期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热联合PA-MSHA组其加热后48 h和96 h相同数量的细胞穿过人工基底膜到达Transwell小室膜背面的细胞平均数(侵袭实验)和穿过Transwell小室膜到达背面的MHCC97L细胞平均数(运动实验)均明显低于加热组(P<0.01);ELISA法检测相同数量细胞的上清液发现,加热联合PA-MSHA组其加热后48、96h细胞VEGF和MMP-2蛋白的分泌量和加热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MSHA能抑制体外加热后肝癌细胞的增殖,其作用和抑制细胞进入DNA合成期和分裂期有关;进一步抑制其侵袭运动能力,其作用和MMP-2、VEGF表达无关.

    作者:周建炜;汤钊猷;卢创新;崔勇霞;任正刚;周云;王朝杰;马宁;罗执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1调控C17.2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研究

    目的 观察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1(SOCS1)对C17.2神经干细胞(C17.2NSCs)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 用含目的基因SOCS1的慢病毒体外感染C17.2NSCs,实验分3组:SOCS1组、空载体组、磷酸盐缓冲液(PBS)组.采用光镜观察3组细胞的形态变化;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观察3组细胞中巢蛋白(Nestin)、微管相关蛋白Ⅱ(MAP2)、β-微管相关蛋白Ⅲ(β-tubulinⅢ)、人髓鞘碱性蛋白(MB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 SOCS1组中Nestin表达较其他两组减少,而MAP2表达较其他两组增加(Nestin:0.234±0.008、0.925±0.040、1.000±0.039; MAP2:2.598±0.067、0.890±0.038、1.000±0.032,P <0.01);SOCS1组中部分C17.2NSCs的形态向神经元演变且该部分细胞均表达β-tubulinⅢ;SOCS1组中β-tubulinⅢ阳性染色细胞数所占比例高于其他两组(SOCS1组:10.05%,空载体组:0.71%,PBS组:0.65%,P<0.01);SOCS1组中β-tubulinⅢ蛋白表达量较其他两组增加(3-tubulinⅢ:3.028±0.121、0.978±0.254、1.000±0.042,P<0.01).结论 SOCS1能够调控C17.2NSCs向神经元分化.

    作者:崔猛;戴斌;冯世庆;辛景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肝再生磷酸酶-3诱导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6促进结肠癌细胞转移

    目的 探讨肝再生磷酸酶-3(PRLd)在结肠癌微环境中通过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TAMs)促进结肠癌细胞转移的机制.方法 将TAMs与稳转染PRL-3的结肠癌Lovo细胞(Lovo-P)进行体外共培养的方式,再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筛选出TAMs中上调的细胞因子.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因子蛋白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结肠癌患者肿瘤切片中相关TAMs表达,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的生存曲线.结果 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TAMs与Lovo-P细胞共培养比与Lovo-C细胞共培养后白细胞介素(IL)-6 mRNA表达明显升高(8.3±2.2)倍.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TAMs与Lovo-P细胞共培养后IL-6表达上调180%.在共培养体系中预处理IL-6中和抗体(5mg/L及10 mg/L)后,Lovo-P细胞侵袭性下降[(220±13)个比(132±12)个比(83±7)个].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结肠癌患者癌灶处肿瘤切片中TAMs与IL-6荧光重合,分布于肿瘤间质中,并且Ⅰ期患者IL-6阳性TAMs数量要少于Ⅳ期患者[(24±4)个比(56±9)个].生存曲线分析发现IL-6阳性且TAMs> 20个的患者生存期明显短于IL-6阳性且TAMs≤20个患者(27.3个月比12.2个月).结论 PRL-3能够通过诱导TAMs分泌IL-6,促进结肠癌细胞转移,并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存.

    作者:黄汉源;许鹤洋;来伟;曾献清;张旸;陈志坚;李定文;林峰;褚忠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纤维蛋白凝胶的包埋对大孔支架上人真皮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我们选择纤维蛋白凝胶包埋镍网成纤维细胞复合物观察模拟体内共培养下不同孔径的大孔支架对细胞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人真皮成纤维细胞取自腹部抽脂术去掉的皮肤,方法参照文献[1].2.模型制作: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夹持布满均一圆孔的圆形镍网边缘(直径:3.05 mm,厚度:30 μm),根据圆孔直径600、400、270、170、100 μm分为5种型号,消毒后烘干,置入12孔板中.镍网上接种密度为5×108/L的成纤维细胞后,用纤维蛋白凝胶包埋,3.5 g/L纤维蛋白原,10 IU/ml凝血酶,加入适量含有10%新生牛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基,放入37℃、5% CO2培养箱,2d换液1次.根据镍网孔径设置实验组,并分组,另设置无胶体的对照组.

    作者:陈道东;沈忆新;张鹏;孙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真核肽链释放因子3a/gspt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检测肝细胞癌组织中真核肽链释放因子(eRF)3a(eRF3a)/gspt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eRF3a/gspt1在肝细胞肝癌发生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M-timePCR)、Western blot法检测30例肝细胞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eRF3a/gspt1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73.3%肝癌组织中eRF3a/gspt1的mRNA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66.7%肝癌组织中eRF3a/gspt1的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肝癌组织中eRF3a/gspt1的mRNA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甲胎蛋白(AFP)、肿瘤包膜和门脉癌栓差异均无相关(P>0.05),而与乙肝、病理分级有关;肝癌组织中eRF3a/gspt1的蛋白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AFP、肿瘤包膜和门脉癌栓差异均无相关(P>0.05),而与乙肝、病理分级有关;肝癌组织中eRF3a/gspt1的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之间有相关(P<0.05).结论 eRF3a/gspt1的高表达可能增加肝癌细胞的蛋白合成,促进肝癌的进展.

    作者:王雅;赵星;马从乾;杨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营养剥夺诱导髓核细胞凋亡诱导因子核转位的研究

    目的 通过营养剥夺模拟体内髓核细胞退变微环境,检测促死亡蛋白凋亡诱导因子(AIF)的表达及细胞器定位.方法 体外分离获取大鼠尾椎间盘髓核细胞,将细胞分别置人正常环境[杜尔贝科改良型低糖培养基(DMEM/L)培养基、10%胎牛血清、21% O2]和营养剥夺环境(DMEM无糖培养基、无血清、1% O2)培养0、24、48、72 h后,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 检测AIF蛋白表达水平及细胞器定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存亡率及线粒体膜电位,酶标仪检测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活性.结果 细胞活性检测显示实验组活细胞比例分别为(82.0±2.4)%、(61.0±3.1)%、(42.0±2.9)%,较对照组的98%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细胞凋亡比例分别为(12.0±1.2)%、(32.0±1.6)%、(49.0±2.1)%,与对照组的2%比较明显增高(P<0.05);线粒体膜电位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发橙色荧光的细胞比例分别为(80.22±2.31)%、(61.20±1.52)%、(15.01±2.91)%,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93.00±3.22)%,P<0.05];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显示对照组细胞AIF蛋白主要位于线粒体内,而实验组细胞AIF从线粒体释放并转移至细胞核内,同时髓核细胞出现非典型性凋亡;酶标仪检测发现Caspase酶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营养剥夺可能通过降低线粒体膜定位,增加其通透性导致AIF释放并转位至细胞核,导致髓核细胞出现非典型性凋亡.

    作者:陆焱;刘杰;王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96序列相似的家庭成员B在肝癌中的表达变化及功能研究

    目的 探讨96序列相似的家庭成员B(FAM96B)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以及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FAM96B在42例肝癌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HepG2和L-02细胞中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比较其差异.构建pcDNA3.1-myc-FAM96B真核表达载体,并通过脂质体质粒转染HepG2细胞,采用噻唑蓝(MTT)法及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FAM96B基因对HepG2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结果 42例肝癌组织中,Real-time PCR结果显示FAM96B在肿瘤组织中的mRNA表达量是癌旁组织的(0.304±0.094)倍,且其在HepG2细胞中的mRNA表达量是L-02细胞的(0.406±0.115)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FAM96B在肿瘤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是癌旁组织的(0.288 ±0.132)倍(P<0.05),且其在HepG2细胞中的蛋白表达是L-02细胞的(0.359±0.143)倍(P<0.05).MTT细胞实验结果显示FAM96B组吸光度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即过表达FAM96B可抑制HepG2细胞增殖.流式检测显示过表达FAM96B组的HepG2细胞凋亡率(33.3%)与对照组(3.3%)比较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AM96B在42例肝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并且其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低于L-02细胞;过表达FAM96B可抑制HepG2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该基因可能在肝细胞肝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张智勇;蔡逊;马丹丹;李汉军;金炜东;张建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三维打印技术构建仿生人类指骨支架血管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基于显微-CT (Micro-CT)及三维打印技术制备的仿生人类指骨支架复合脂肪干细胞(ADSCs)及重组人类骨形态蛋白2(rhBMP-2)后在体内的血管化.方法 取大白兔第3代ADSCs复合rhBMP-2接种到仿生指骨支架上混合培养10 d(实验组),和单纯仿生支架(对照组)分别包裹于12条成年比格犬腰背部两侧带蒂深筋膜瓣中,采用自身左右对照,不同时间进行大体、组织学染色观察比较新生血管.结果 两组支架材料在筋膜内均有一定的血管化能力,术后2、4、8、16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显示实验组相对血管面积百分比和阳性染色的面密度值均优于同一时间的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仿生人类指骨支架移植体内具备了血管化能力,复合ADSCs-rhBMP-2可以促进血管化程度.

    作者:王伟;阿里木江·阿不来提;艾尔肯·热合木吐拉;艾合买提江·玉素甫;马创;袁春晓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微小RNA-43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微小RNA(miR)-433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80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标本中miR-433的表达水平.结果 miR-433在胃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Ct为9.73±2.96)显著低于其配对癌旁组织中的表达(△Ct为12.25±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miR-433的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临床TNM分期、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年龄和性别无相关(P>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miR-433的低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相关.

    作者:顾掌生;马志红;吴巍;刘进;钟婧;蒋海根;闵丽姗;戴利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白芦藜醇对凋亡诱导因子介导乙醇致幼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白芦藜醇对乙醇致幼鼠脑损伤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乙醇致脑损伤模型,将24只新生雄性小鼠于生后随机分为3组,7d龄时,按2 g/kg乙醇(20%无菌盐水溶液)皮下注射,间隔2h后再次注射.对照组乳鼠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乙醇加白芦藜醇组(简称白芦藜醇组)自第1次乙醇注射起,每天应用白芦藜醇80 mg/kg灌胃1次,共3次.乙醇皮下注射72 h后取材.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脑皮质形态学变化,采用常规及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免疫组织化学(IHC)法检测凋亡诱导因子(AIF) mRNA及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常规及RT-qPCR显示,乙醇组AIF mRNA相对表达量(2.3740±0.1605,n=3)较生理盐水组AIF mRNA相对表达量(1.6340±0.0659,n=3)和白芦藜醇组mRNA相对表达量(1.5060±0.1646,n=3)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51,P<0.05).IHC检测提示生理盐水组AIF未见明显表达,阳性细胞数为(12.0±3.5)个,乙醇组中AIF表达增强,阳性细胞数为(42.0±6.5)个,而白芦藜醇组中可见少量棕色物质沉积,表达阳性细胞数为[(16.0±4.2)个,乙醇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10,P<0.05).结论 乙醇致小鼠脑损伤模型中,AIF表达增强,白芦藜醇可减弱乙醇致AIF的表达,提示白芦藜醇通过调节AIF表达,参与保护乙醇致脑损伤的分子过程.

    作者:田凤艳;顾朝辉;刘玉峰;罗强;安金斗;王怀立;田培超;王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大鼠小肝细胞样前体细胞模型的建立

    小肝细胞样前体细胞(SHPCs)是一种只能向肝细胞分化的单潜能肝干细胞,体外培养及体内移植均有着强大的增殖分化潜能[1-2].本研究旨在建立大鼠小肝细胞样前体细胞模型.一、材料与方法倒千里光硷(Sigma公司)溶液腹腔内注射(30 mg/kg,2次,间隔2周),第2次给药后于第5周2/3肝切除建立健康雄性Wistar大鼠SHPCs模型,改进Seglen胶原酶(0.05%,Ⅰ型胶原酶,Sigma公司)灌注方法获得肝细胞悬液,以包有乙烯吡咯烷酮的硅胶颗粒混悬液(Percoll,45%,Pharmacia公司)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纯化SHPCs,以37℃恒温、5% CO2培养,光镜、电镜下观察,链酶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酶复合物技术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作者:张金卷;杜智;王毅军;朱争艳;李霖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NS-398联合白细胞介素-6抗体对肝门胆管癌细胞株QBC939的增殖抑制及前列腺素E2的影响

    目的 观察环氧合酶-2 (COX-2)选择性抑制剂NS-398联合白细胞介素-6(IL-6)抗体对人肝门胆管癌QBC939细胞的增殖抑制及降低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的协同作用.方法 不同浓度NS-398(25、50、100μmol/L)、IL-6抗体(0.1、1.0、l0.0 mg/L)及联合用药(NS-398 100 μmol/L+ IL-6抗体10 mg/L)作用于QBC939细胞24、48、72 h后,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细胞PGE2含量.结果 不同浓度的NS-398、IL-6抗体对QBC939细胞均有抑制作用,且联合效果明显优于单药,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ELISA分析:NS-398(100μmol/L)、IL-6抗体(10 mg/L)、联合组作用细胞72 h后每孔PGE2含量分别为(25.606±5.676)、(36.454±6.444)、(18.223±4.168)ng,与阴性对照组每孔(106.781±12.423)n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398和IL-6抗体均有抑制人肝门胆管癌QBC939细胞增殖的作用,亦能降低细胞PGE2的含量,作用具有浓度、时间依赖性且联合作用更强.

    作者:李志鹏;曾兆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