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癌症高表达蛋白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卢创新;罗执芬;崔勇霞;周建炜;马宁;周云

关键词:结直肠癌, 癌症高表达蛋白1
摘要:目的 探讨癌症高表达蛋白1(HEC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40例手术切除癌组织的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两种方法测定结直肠癌组织中的HEC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HEC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0%,明显高于癌旁结直肠组织的15%(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HEC1的表达与癌症的临床病理分期以及有无转移明显相关.4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HEC1 mRNA表达量为24±4,明显高于40例癌旁结直肠组织中的HEC1 mRNA表达量为9±5,未见HEC1基因突变.结论 HEC1过度表达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考虑与非整倍体细胞数量增加有关,结合临床分析HEC1的检测利于对结直肠患者进行诊治并判断预后.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电刺激迷走神经对内毒素血症大鼠内皮多糖蛋白包被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电刺激迷走神经对内毒素血症大鼠内皮多糖蛋白包被(EG)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体质量250 ~ 300 g,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S组)、内毒素血症组(LPS组)和迷走神经电刺激组(VNS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建模成功4h后均做以下检查:动脉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动脉血EG脱落标志物蛋白聚糖-1(Syn-1)、透明质酸(HA)和硫酸化素(HS)浓度;电镜观察小肠肠系膜小静脉EG的变化.结果 S组血浆TNF-α、Syn-1、HA和HS浓度分别为:(34.14 ±4.94) ng/L、(53.8±17.09)、(52.22±15.15)、(0.61 ±0.14) μg/L;LPS组上述4种物质浓度分别为:(222.82±13.44) ng/L、(95.10±33.54)、(108.43 ±23.66)、(2.40±1.15) μg/L,较S组显著升高(P< 0.01);VNS组上述4种物质浓度分别为:(103.04±7.18) ng/L、(59.32±18.65)、(58.8 ±15.67)、(1.00±0.15) μg/L,显著低于LPS组(P<0.叭).电镜下可观察到S组大鼠肠系膜小静脉具有完整连续的EG,而LPS组EG脱落明显,VNS组则未见明显EG脱落.结论 电刺激迷走神经对内毒素血症大鼠的内皮多糖蛋白包被可产生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胆碱能抗炎通路拮抗全身性炎性反应有关.

    作者:王翔;项辉;杨晓;李娜;李志锋;李建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胃腺癌基质金属蛋白酶-6的表达及其对SGC790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目的 观察胃腺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6(MMP-6)的表达及沉默MMP-6小干扰RNA(siRNA)对胃腺癌SGC7901细胞增殖的干扰.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90例胃腺癌患者的癌组织以及癌旁胃黏膜组织中的MMP-6蛋白的表达,研究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SGC7901细胞转染MMP-6 siRNA后,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噻唑蓝(MTT)法检测转染后细胞的增殖状况及细胞周期.结果 MMP-6蛋白在胃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7.9%,62/90)高于癌旁组织(27.1%,24/90;x2=14.812,P<0.05).胃腺癌组织中MMP-6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MMP-6 siRNA转染SGC7901细胞后,细胞增殖活性降低;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F=14.459、11.813,P<0.05).结论 胃腺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与MMP-6有关.

    作者:陈志丹;陈德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水通道蛋白-1及其在心脏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早在几十年前,科学界就对细胞膜上存在特殊的水通道提出猜想[1].1986年,Benga等[1]描述了可能与水运输有关的蛋白,然而他们没能将其分离与克隆.1988年,Agre等在分离红细胞Rh抗原时意外获得该蛋白,并且确定其为一种跨膜通道蛋白.当这种蛋白表达在非洲爪蟾卵母细胞[2]中时,会显著增加细胞膜对水的通透性,并使卵母细胞因低渗而胀破,随后该蛋白被命名为水通道蛋白(AQP).

    作者:郭昊;蒋帅;赵宝成;赵磊;辛振龙;张静波;杨阳;屈延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高压氧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早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影响

    脊髓损伤(SCI)后继发性炎性反应是神经元存活和轴突再生重要病理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趋化因子参与了SCI后外周血细胞顺序募集及神经胶质细胞的活化,激活SCI局部的炎性反应.本研究旨在探讨高压氧(HBO)治疗脊髓损伤具有抗炎症作用[1],是否可以通过抑制脊髓挫伤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可以减轻SCI后的炎性反应.

    作者:李景田;孙永明;牛延坪;苏朋;史高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创伤后膝关节僵直股四头肌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研究

    目的 探讨创伤后膝关节僵直及康复治疗过程中股四头肌炎性细胞因子表达规律.方法 选取36只9周龄雄性SD大鼠.建立膝关节僵直模型后,取股四头肌进行白细胞介素(IL)-I、IL-2、肿瘤坏死因子(TNF)-α、环氧酶(COX)-1及COX-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平均积分吸光度(IA)值测定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指标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康复组与观察组比较:(1)12周后,IL-1康复组IA值:158 976.8±27 475.8,观察组IA值:338 956.1±32 126.7,IL-2康复组IA值:274 188.1 ±20 514.8,观察组IA值:410 647.7 ±24 07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周后,COX-1康复组IA值:413 716.7±40 176.8,观察组IA值:500 528.2±28 400.5,COX-2康复组IA值:294 577.5 ±28 712.6,观察组IA值:420 301.2±30 66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mRNA相对表达量测定结果均与上述相吻合.结论 膝关节创伤后造成僵直,在康复治疗过程中,股四头肌细胞中IL-1、IL-2、COX-1及COX-2等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呈现先持续升高后逐渐降低,直至正常的表现.

    作者:王飞;刘克敏;崔志刚;刘四海;王安庆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整合素连接激酶增加缺血环境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存率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分泌

    目的 观察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对缺血环境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生存率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分泌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取大鼠骨髓体外分离扩增培养BMSCs,分别用ILK、ILK-小干扰RNA (siRNA)及对照绿色荧光蛋白(GFP)腺病毒转染BMSCs,无氧无血清条件下培养8h;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条件下BMSCs的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不同条件下BMSCs的VEGF分泌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 ILK-BMSCs组ILK的表达显著高于GFP-BMSCs和ILK-siRNA-BMSCs组(P<0.05).无氧无血清条件下培养BMSCs 8 h,与BMSCs和GFP-BMSCs组比较,ILK过表达显著增加BMSCs存活率及VEGF表达,且Akt和mTOR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P<0.05).而ILK基因沉默则显著减少BMSCs存活率及VEGF表达(P<0.05),Akt和mTOR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ILK激活其下游信号分子Akt和mTOR,增加缺血环境下BMSCs生存率及VEGF表达.

    作者:曾彬;童随阳;王欣;李军;夏豪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外科治疗及预后

    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CNEC)与典型类癌、不典型类癌和小细胞癌一起被归为神经内分泌癌,是临床上比较少见的肺癌病理类型,LCNEC在整个肺癌中的发病率为2%~3%[1].其恶性程度高,术前诊断困难,相关报道较少.我们通过分析我科44例LCNEC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一、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手术治疗的LCNEC患者44例,其中男40例、女4例,男女之比为10:1,年龄26 ~ 76岁,中位年龄54岁.吸烟40例(88.9%),有肿瘤家族史3例(6.67%).首发症状为痰中带血或咯血12例,咳嗽、咯痰20例,胸痛或胸闷气短2例,乏力1例,体检发现9例.病程7d~3个月,中位病程1个月.

    作者:王岩;刘俊峰;曹富民;李保庆;王福顺;张难;石志华;李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莪术提取物榄香烯对多种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肿瘤相关钙信号传导蛋白-2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莪术提取物榄香烯对多种人癌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榄香烯处理人食管癌TE-1和Ca-ES-17细胞、喉鳞癌Hep-2细胞、肺癌NCI-H1975细胞、大肠癌SW-480细胞、前列腺癌PC-3细胞后,以噻唑蓝(MTT)方法检测癌细胞增殖,以Boyden小室方法检测癌细胞侵袭能力,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癌细胞肿瘤相关钙信号传导蛋白(TROP)-2基因mRNA水平.结果 榄香烯对各组癌细胞增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72 h后食管癌TE-1和Ca-ES-17细胞、喉鳞癌Hep-2细胞、肺癌NCI-H1975细胞、大肠癌SW-480细胞、前列腺癌PC-3细胞半数抑制剂量(IC5o)分别为43.919、189.036、48.690、75.538、35.145、31.063 mg/L.Boyden小室方法检测显示,榄香烯对以上各组癌细胞侵袭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食管癌TE-1和Ca-ES-17细胞、喉鳞癌Hep-2细胞、肺癌NCI-H1975细胞、大肠癌SW-480细胞、前列腺癌PC-3细胞侵袭抑制率分别为25.6%、18.9%、23.8%、22.2%、26.5%、27.8%.FQ-PCR方法检测显示,各组癌细胞均呈较高TROP-2 mRNA水平,经榄香烯处理后,各癌细胞TROP-2 mRNA水平均被明显抑制,食管癌TE-1和Ca-ES-17细胞、喉鳞癌Hep-2细胞、肺癌NCI-H1975细胞、大肠癌SW-480细胞、前列腺癌PC-3细胞TROP-2基因mRNA抑制率分别为35.8%、25.6%、32.5%、25.6%、29.8%、33.6%.结论 榄香烯对多种癌细胞增殖侵袭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下调TROP-2表达可能是其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祁卫东;龚丹丹;钟锡明;沈荣;张恒;范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表达谱分析

    目的 建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差异表达谱.方法 分别提取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RNA,体外逆转录制备并标记双链DNA,用含有39000条lncRNA的双通道基因芯片检测,对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及差异分析.结果 芯片筛选出差异表达的lncRNA 26 924条.有明显差异的lncRNA共245条(变化>2倍,P <0.05),这其中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的IncRNA 73条,低表达的lncRNA 172条.变化在3倍以上的lncRNA共40条,差异在4倍以上的lncRNA有2条.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比较,其lncRNA表达谱发生明显改变,提示lncRNA可能参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

    作者:杜培准;李宇;周岩冰;吕亮;谭斌;孙腾;焦学龙;周金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吡格列酮在体外对大鼠淋巴细胞的作用

    大鼠同种异位心脏移植中,吡格列酮与环孢素A联合能减轻排斥反应,明显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本实验旨在观察吡格列酮和环孢素A对大鼠脾T淋巴细胞早期活化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环孢素A购自瑞士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吡格列酮由海南普瑞思医药有限公司惠赠,佛波脂(PMA)、离子霉素(Ionomycin)、大鼠白细胞介素-2(IL-2)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试剂盒、磷酯结合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 V-FITC)试剂盒购自北京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大鼠CD3-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大鼠CD25-藻红蛋白(PE)、鼠IgG抗体购自美国BD公司.

    作者:赵鹏;张露萍;魏振宇;范钦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反义寡核苷酸对大鼠肺纤维化的影响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反义寡核苷酸对大鼠肺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肺纤维化组、空载体转染组、反义bFGF转染组、正义bFGF转染组,每组6只.造模处理后,计算各组大鼠肺系数,比较肺组织纤维化程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和肺泡灌洗液bFGF含量及肺匀浆羟脯氨酸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肺匀浆中bFGF、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Collagen Ⅰ)、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Smad3和Smad7的mRNA表达.结果 对照组、肺纤维化组、空载体转染组、反义bFGF组、正义bFGF组大鼠肺系数值分别为:(7.5±1.5)%、(1O.8±1.4)%、(11.0±1.4)%、(8.8±1.7)%、(12.5±1.6)%;肺间质纤维化分级为:0、2.38±0.52、2.41±0.48、1.62±0.45、2.82±0.54;反义bFGF转染组肺系数明显降低(P<0.05),正义bFGF转染组肺系数明显增高(P<0.05);反义bFGF转染组肺间质纤维化明显减轻(P<0.05),正义bFGF转染组明显加重(P<0.05);反义bFGF转染组血清、肺泡灌洗液中bFGF含量及肺匀浆中羟脯氨酸含量明显降低(P<0.05),正义bFGF转染组含量明显增高(P<0.05);反义bFGF转染组肺匀浆中α-SMA、Collagen Ⅰ、TGF-β1、CTGF及Smad3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正义bFGF转染组表达明显增高(P<0.05),Smad7 mRNA的表达刚好相反.结论 bFGF反义寡核苷酸可以减轻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可能机制是bFGF反义寡核苷酸下调了TGF-β1 Smad信号通路.

    作者:谭维军;程真顺;谭秋月;叶燕青;江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骨质疏松模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和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研究

    目的 观察在小猪骨质疏松模型中椎体成形和椎体后凸成形后邻近椎体骨折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贵州小猪通过切除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处死小猪后取出椎骨,人为造成椎骨L3椎体骨折,共造模成功38头,分为两组,A组19头,予以行椎体成形术(PVP)手术,B组19头,予以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手术,观察两组猪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观察椎体18个月,A组6个月后手术部位邻近椎体新发骨折率为10.53%,12个月后为15.79%,18个月后为21.06%;B组6个月后和12个月后均为5.26%,18个月后为10.53%.两组比较,B组并发症发生率较A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椎体术后平均高度和矢状面Cobb角均无明显变化,B组模型18个月后手术椎体前缘平均高度由术前(37.47±3.47)%恢复至(79.91±8.21)%,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19.76±3.57)°恢复至(8.77±2.40)°.A组椎体手术部位出现骨水泥渗漏率为21.05%,B组为5.26%.两组比较,B组并发症发生率较A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新发邻椎骨折,改善后凸角度及减少骨水泥渗漏方面,椎体后凸成形优于椎体成形(P<0.05).结论 椎体后凸成形可更好地改善后凸角度,并减少骨水泥渗漏;减少新发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

    作者:王方;吴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双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纳米生物探针

    我们应用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及羰花青荧光染料(DiI)标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双标构建BMSCs-SPIO-DiI生物探针,为磁共振精确示踪移植干后细胞在大鼠体内分布提供探针.一、材料与方法选用东南大学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的健康SD大鼠,体质量约120 g,普通清洁级.用颈椎脱臼法处死SD大鼠,在超净工作台内,用磷酸盐缓冲液(PBS)液反复冲洗骨髓腔制成BMSCs单细胞悬液,采用全骨髓培养法进行干细胞培养,利用差异贴壁培养法纯化细胞.

    作者:曹爱红;杨欣;郭子威;胡维;张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短发夹RNA稳定沉默Y盒结合蛋白-1基因的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的建立及增殖能力研究

    目的 构建稳定沉默Y盒结合蛋白1(YB-1)基因的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并观察其增殖能力.方法 以脂质体将两种沉默YB-1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G418筛选稳定转染细胞株.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及Westem blot法检测YB-1基因表达;噻唑蓝(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 稳定转染细胞株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RT-PCR、F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稳定转染组细胞株A549-746与A549-326 YB-1 mRNA和蛋白表达(0.41±0.01与0.39±0.06、0.43±0.10与0.20±0.24、0.49 ±0.06与0.24±0.02)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噻唑蓝(MTT)检测稳定转染组较对照组生长速度降低(P<0.05).结论 成功建立稳定表达GFP,并稳定沉默YB-1基因的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746和A549-326,沉默YB-1可抑制A549细胞增殖能力.

    作者:郭涛;顾春东;舒鑫;郑勋;赵士磊;李锦绣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

    目的 采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经体外分离、提取BMSCs;选取我院康复中心脊髓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BMSCs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观测两组治疗前后情况,比较感觉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评分、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评分以及并发症.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接受治疗后,实验组感觉评分为(107.9 ±20.2)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55.9±17.6)分;对照组感觉评分为(100.3±19.9)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65.8±32.1)分;治疗后,实验组浅感觉评分为(84.6±20.7)分,深感觉评分为(85.2±20.2)分,运动功能评分为(74.9±22.6)分;对照组浅感觉评分为(80.9±36.6)分,深感觉评分为(80.4±31.9)分,运动功能评分为(67.3 ±27.7)分;实验组2例病程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的患者,经手术治疗之后,1个月后转变为E级;对照组7例病程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1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经处理无复发.结论 BMSCs移植用于脊髓损伤修复治疗具有确切疗效.

    作者:郭志松;秦秉玉;代荣钦;邵换璋;程剑剑;张慧峰;刘卫青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趋化因子受体4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缺氧对食管癌细胞株Caes-17中缺氧诱导因子-1 α(HIF-1α)和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表达的影响以及两者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意义及相关性.方法 体外培养人食管癌Caes-17细胞株,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常氧和缺氧条件下Caes-17中HIF-1α和CXCR4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菌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106例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食管鳞癌(ESCC)和3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HIF-1α和CXCR4蛋白的表达,分析HIF-1α和CXCR4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缺氧条件下,HIF-1 α蛋白(0.86 ±0.03)、CXCR4 mRNA (6.95±0.30)、CXCR4蛋白(0.56 ±0.02)表达与常氧下HIF-1α蛋白(0.28±0.04)、CXCR4 mRNA(1.09±0.14)、CXCR4蛋白(0.11±0.03)表达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缺氧时HIF-1αmRNA(0.96±0.06)与常氧条件下(1.14±0.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HIF-1α和CXCR4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P<0.05),HIF-1α表达与食管鳞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CXCR4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HIF-1α与CXCR4的表达呈正相关(r=0.539,P<0.05).结论 缺氧可诱导HIF-1 α和CXCR4在食管癌细胞中的表达;HIF-1α和CXCR4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密切相关,有可能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中起协同作用.

    作者:于振涛;张洪典;唐鹏;陈传贵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高铁环境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机制

    目的 观察高铁环境对单核细胞RAW264.7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核转录因子二聚体p50-p65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RAW264.7细胞以梯度莉量0~ 400 μmol./L枸橼酸铁铵(FAC)干预,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以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诱导,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根据染色结果选择效果优组,与磷酸盐缓冲液(PBS)干预组对照.破骨细胞分化能力采用噬骨陷窝实验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荧光探针检测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胞质蛋白p50、p65及胞核蛋白p50、p65、磷酸化p50(p-p50)、磷酸化p65(p-p65)表达差异.结果 CCK-8结果表明,浓度范围在0~50 μmol/L的FAC对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P>0.05).TRAP染色示50 mol/L FAC处理组阳性细胞数为(41.67±5.46)个,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0 ±4.00)个,噬骨陷窝数也高于对照组(P<0.05).ROS检测结果显示:FAC干预组荧光较对照组增强.FQ-PCR结果示:FAC组酸性磷酸酶5(Acp5)、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降钙素受体(CTR)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的2.49、3.31、9.20倍(P<0.05).Western blot结果:两组核蛋白p-p50、胞质蛋白p65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AC组核蛋白p65、p50、p-p65表达为对照组的14.38、15.32、3.88倍(P<0.05),胞质蛋白p50为对照组0.76倍(P<0.05).结论 铁离子在一定范围内升高ROS水平,进而促进p50-p65二聚体核易位,促进破骨细胞分化.

    作者:王啸;汪升;陈斌;沈光思;费蓓蓓;林华;徐又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CD133和骨桥蛋白的表达与胶质瘤生物学行为研究

    目的 探讨CD133和骨桥蛋白(OPN)在胶质瘤组织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胶质瘤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5例胶质瘤组织和16例正常脑组织中CD133和OPN表达水平.结果 CD133在胶质瘤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63.64%,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阳性表达率(12.5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PN在胶质瘤组织的阳性表达率78.18%,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的阳性表达率(6.2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133及OPN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组织学分级明显相关(P<0.05).结论 CD133及OPN的过度表达均反映胶质瘤的生物学特性.

    作者:钟晖东;李其杰;李斌;黄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肿瘤易感基因101对胃癌细胞血管形成的影响

    目的 观察肿瘤易感基因101(TSG101)对胃癌细胞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 对不同TSG101表达水平的3组胃癌细胞亚系,分别进行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的表达及血管形成.结果 (1)体外实验:TSG101组细胞促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成管数目明显多于空质粒组与未转染组[(19.50±3.02)个比(11.50±2.51)、(11.34±1.63)个,P<0.05],TSG101组细胞VEGF分泌水平高于空质粒组与未转染组[(514.80±18.16) ng/L比(306.58±20.86)、(305.69±29.93) ng/L,P<0.05];(2)体内实验:TSG101组荷瘤裸鼠瘤组织微血管密度和血清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空质粒组与未转染组[11.16±2.31比5.33±1.63、4.66±1.36,(340.64±19.15) ng/L比(219.34±13.56)、(206.10±25.85) ng/L,P<0.05].TSG101组荷瘤裸鼠瘤组织中VEGF、VEGFR表达(0.548 ±0.032、0.345±0.042)明显高于未转染组(0.350±0.034、0.203±0.030)与空质粒组(0.327±0.020、0.206±0.036,P< 0.05).结论 TSG101高表达的SGC7901细胞可能通过上调VEGF的表达促进胃癌血管形成.

    作者:杨扬;张敏;任晓静;王琦;武希润;申慧琴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雷公藤甲素及其脂质体对TFK-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 观察雷公藤甲素(TP)及其脂质体(TP-LP)对人胆管癌细胞株TFK-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比较两者在体内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探讨脂质体作为TP纳米载体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等观察不同浓度的TP及TP-LP对胆管癌细胞TFK-1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建立TFK-1细胞种植瘤模型,比较TP及TP-LP对裸鼠种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 TP及TP-LP均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地抑制TFK-1的增殖,TP-LP对TFK-1的抑制作用优于TP(P <0.05).TP和TP-LP均可阻滞TFK1细胞于G0/G1期,100 nmol/L浓度作用48 h后G0/G1期细胞比例分别为(73.26 ±2.56)%、(84.35±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均可以诱导TFK1细胞的凋亡,100 nmol/L浓度作用48 h后TFK1细胞凋亡的比例分别为(22.71±3.66)%、(35.23±4.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FK1裸鼠种植瘤试验中,对照组、TP组和TP-LP组肿瘤体积分别为(1 073.33±20.82)、(306.67±15.28)、(88.0±8.26) 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21 d后处死裸鼠,对照组、TP组和TP-LP组荷瘤鼠体质量分别为(24.69±1.53)、(22.85±1.99)、(22.80±1.77)g,3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和TP-LP在体外均能通过阻滞细胞周期和诱导细胞凋亡而抑制TFK-1细胞的增殖,TP-LP的作用强于TP;在体内两者均具有抑制种植瘤生长的作用,TP-LP的抑瘤作用强于TP;TP-LP抗肿瘤的作用强于TP单药,是一种有潜力的新型载药体系.

    作者:杨锐;李红波;王兵;邹声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