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输尿管软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临床分析

吉春冬;王勇;易正金

关键词:
摘要:输尿管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病,常因肾绞痛或体检发现肾积水住院.对于上段输尿管结石,应用硬性输尿管镜治疗,结石容易发生漂移造成手术失败.我院应用输尿管软镜,配有进水、出水、光源、操作4个管道,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与经皮肾镜进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经皮肾镜和输尿管软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176例,81例采用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A组),95例采用经皮肾镜EMS碎石术(B组).术前常规超声、静脉尿路造影(IVU)加腹部平片(KUB)检查.X线阴性结石或未显影,行CT或输尿管逆行造影检查.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病程、结石直径、是否经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入选标准:(1)腰4横突以上段输尿管结石;(2)ESWL治疗失败或反复肾绞痛;(3)单发单侧输尿管结石.排除标准:(1)输尿管结石合并感染未控制;(2)尿道或输尿管狭窄;(3)腰椎严重侧弯,骶髂关节严重畸形,不能截石位;(4)出血性疾病,未纠正;(5)严重心肺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透析中肌肉痉挛的原因及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中肌肉痉挛是血液透析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为了预防患者透析中肌肉痉挛的发生,使其更好的完成透析治疗,本文通过对患者做好预防宣教,并对预测可能发生肌肉痉挛的患者采取预防措施,使透析过程中肌肉痉挛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透析的85例患者,其中男53例,女32例,年龄17~83岁.原发性肾病43例,糖尿病肾病37例,多囊肾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时间为3个月~8年,2~3次/周,4 h/次.在透析中期出现肌肉痉挛的为16%,透析后期出现肌肉痉挛的为28%,透析结束后出现肌肉痉挛的为7%.痉挛发生于腓肠肌较多为45%,足部发生痉挛的为38%,腹部发生痉挛的为17%.

    作者:娄庆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家族性特发性震颤合并痉挛性斜颈临床特点

    特发性震颤(ET)是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之一.典型的ET是4~12 Hz的姿势性、运动性震颤,无肌张力障碍,并且无导致震颤的环境及药物接触史.ET的病因不清楚,流行病学研究提出该病与遗传有关,在大多数家族病例中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现将我院近期收治的一家系36成员中患本病8例,合并痉挛性斜颈(ST)患者3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先证者,男性,48岁,因双上肢不自主颤抖20年,头颈部不自主向右侧扭转6年,2016年5月入院.患者自28岁出现双上肢不自主颤抖,接近目标物或保持某个姿势时出现,休息及睡眠时消失,程度较轻,未治疗,亦无加重.

    作者:曾倩;曾昭祥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赖氨肌醇B12口服液对提升中性粒细胞的临床分析

    粒细胞减少症是指由于血循环中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减少低于正常而出现的一组疾病.从我中心2014至2016年期间就诊的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儿,分别口服赖氨肌醇B12口服液和用其他药物,经过1~2个月治疗后,复查血常规.发现应用赖氨肌醇B12口服液治疗后的患者,中性粒细胞数值提升明显.现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14-2016年期间我中心就诊的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儿,男34例,女26例.年龄12个月~6岁,<12个月者17例占28%;1~2岁者10例占17%;2~3岁者17例占28%;3~6岁者16例占27%.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4例,贫血15例,腹泻11例,无症状10例.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2014-2016年期间,每年的1~4月份发病患儿例数明显低于其他季节,而2015年1~2月则有一个发病高峰.

    作者:刘承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丙肝病毒核心抗原与丙肝病毒抗体检测的比较研究

    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做为一种传染病,在全球自然人群中有较高的传染率.输血是丙肝传播的重要途径,而对无偿献血者血液进行筛查也成为避免传播的关键.本研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检测丙肝病毒核心抗原(HCV-cAg)与丙肝病毒抗体(HCV-Ab),阳性者(单项或双项)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进行确证.进而了解HCV-cAg的检测意义,为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提供科学的指导和理论支持.报告如下.

    作者:潘微;李冰;陈玉凤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全程护理干预模式对前列腺穿刺术后并发症影响的临床观察

    随着前列腺穿刺技术的发展,其安全性、可靠性成为医护追求的目标之一.较高的感染、出血、疼痛、排尿困难等并发症,是制约前列腺穿刺技术发展及广泛推广的一大障碍.针对各种并发症,穿刺技术的提高与高水平的护理干预措施同样重要.本院泌尿外科对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就诊并行经会阴B超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患者采用全程护理干预模式作术前、术中、术后连续全程护理干预,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施建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老年肠梗阻护理体会

    老年肠梗阻是外科临床较常见的老年急腹症之一,因肠管阻塞引起的呕吐,腹胀和腹痛给老年患者的身心造成很大的痛苦,严重的肠梗阻可造成肠管坏死穿孔而威胁患者的生命,必须高度重视.为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对本病的治愈率,文章对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98例老年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资料收集于我院普外科病房和病案资料科,98例均为60岁以上老年患者(60~82岁),其中男58例,女40例,发病距住院时间6~18 h,平均住院日为16.5天.临床表现:恶心、呕吐98例,腹胀、腹痛98例,腹部包块64例,血便12例,肠音亢进2例,发热(T>38℃)36例.

    作者:王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焦虑状态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前,认为缺血性脑卒中后焦虑的发生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结果,虽然对它的干预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但其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仍不够清楚[1].有研究显示炎性细胞因子与焦虑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超敏C反应蛋白是参与机体炎性反应的重要炎性因子.因此,本研究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严格的临床诊断并进行量表测评,了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焦虑发生率,并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等生物学指标与缺血性脑卒中后焦虑发生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利和;杨月明;王慧玲;王少斌;王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对固定胃管胶布方法的改良

    留置胃管是护理基本操作之一,在临床工作中应用极为广泛.留置胃管时间较长,其有效固定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和预后.特别是喉癌、鼻咽癌、食道癌的术后病人,胃管一旦脱出,便很难重新插入,以至于不得不放弃肠内营养.如何使胃管固定的更牢固,防止胃管脱出,减少并发症,也是护理工作中一直在探讨的问题.近年来,我们使用“工”字、“T”字、“Y”字胶布固定法,效果满意.在此基础上,我们经过反复的观察和研究,对固定胃管的胶布又进行了改进,效果甚佳,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贵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心肌梗死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心内科疾病,主要是由于心肌缺血症状持久所导致的,该病的特点是发病率高、起病急骤、预后差、病死率高.患者由于对疾病预后的担心,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病情的恢复造成十分重要的影响[1].本文旨在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以期为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提供临床实践参考依据.

    作者:姜晓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医科达医用直线加速器日常保养和维护处理心得

    医用直线加速器主要由加速系统、电子注入系统、微波产生与传输系统、脉冲调剂系统、真空系统、冷却恒温系统、束流引出系统、电源及控制系统等组成.这种仪器的结构复杂,设计领域广,是集水、电、气、微波等系统于一体的复杂设备.现将其日常保养和维护处理报告如下.1 日常保养1.1 机房的清洁及周围环境保持干燥 如果机房灰尘较多,且比较潮湿(尤其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南方梅雨季节要更加注意气候问题),极易引起高压打火、损伤零件,所以机房内尤其重视,必要的需配备除湿机、空调机等,保证机房的温湿度符合规定[1].

    作者:曹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干扰和影响及对策分析

    临床生化检验中,因血液标本不易保存而极易出现血液中红细胞的溶血情况,进而影响生化指标检验结果准确度.本文主要分析样本溶血对于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本院150例进行健康检查的患者,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精确诊断.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75例.研究组中男37例,女38例,年龄21~60岁,平均(42.5±5.4)岁.对照组中男39例,女36例,年龄20~61岁,平均(41.1±2.4)岁.上述女性患者均处于非月经期,另外本次研究均不违背伦理学原则.两组间一般资料,经数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姜黎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优质护理在经胃镜止血钛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影响

    目前,临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方法主要有钛夹夹闭止血、激光凝固止血、高频氩气止血、高频电凝止血、止血夹止血、微波烧灼、局部喷洒止血药等,但极易导致局部组织病变及坏死,发生再出血风险较大[1].而经胃镜止血钛夹治疗具有安全、迅速、成功率高等优点,已被广泛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中,但在治疗过程中病人极易出现紧张、恐惧、不安、焦虑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治疗的效果.本文中旨在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经胃镜止血钛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以期为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提供临床实践参考依据.

    作者:李欣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护理评估对早期预防脑梗死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的作用

    坠积性肺炎是脑梗死患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坠积性肺炎需要使用针对性的抗生素与祛痰药物治疗,而实施有预见性的针对护理措施,对防治坠积性肺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探讨护理评估对早期预防脑梗死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的作用,以期为防治提供临床实践参考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12月本院收治的116例脑梗死患者均经MRI或CT确诊.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中,男36例,女22例;年龄50~80岁,平均(61.26±3.35)岁.观察组中,男35例,女23例;年龄50~80岁,平均(61.29±3.31)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均衡可比.

    作者:梁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肝癌TACE术中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相关因素分析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治疗肝癌的主要措施,部分患者治疗期间会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表现为面色苍白、出汗、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心率减慢、血压降低等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的临床表现,若处理不当,可能出现休克、死亡等严重后果.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发生的15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病例,总结其临床表现及防治经验,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肝癌患者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相关临床资料.经临床明确诊断的412例肝癌患者,接受了723次TACE治疗,其中15例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作者:隋成君;喻超;王胜强;周凤伟;任东铭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急诊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选择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因不稳定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激发血栓形成所致的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斑块的不稳定性是AMI发病的始动因素已成为共识.目前,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AMI的首选治疗方式.PCI术可造成冠脉斑块的暂时不稳定,引起体内P-选择素、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其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目前对该领域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AMI患者急诊PCI术前后水平变化的意义及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作者:王永庆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高龄患者行治疗性ERCP的术中配合及护理体会

    高龄老年患者是胰胆疾病的高发人群,而此类患者年龄偏大,机体能力偏弱,大多数患者不愿接受手术治疗.近些年,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愈发受到关注,该术式可避免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效果满意的特点,目前已成为高龄老年患者治疗胰胆系统疾病的主要方法[1].本文主要分析高龄患者行治疗性ERCP实施不同护理方案的护理配合情况,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将2015-2016年实施内窥镜下ERCP治疗的患者筛选90例,按照入院时间前后、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两组.观察组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80~95岁,平均(85.11±1.42)岁.对照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80~94岁,平均(84.87±1.56)岁.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孙赋辉;庄长娟;贾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如何做好血站档案管理工作

    档案管理是档案馆(室)直接对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进行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的各项业务工作的总称,也是国家档案事业基本的组成部分,如何在采供血体系日益规范健全的新形势下建设有血站特色的档案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就多年来血站档案管理的经验与大家交流.1 分析现状、查找不足1.1 不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导致其工作滞后.多数血站领导和员工仅重视具体采供血业务工作,而忽视工作中形成的质量记录等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编册、使用、收回与销毁等工作.

    作者:王恒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铺灸联合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55例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外周关节慢性炎性疾病,具有家族遗传性.目前,临床上尚无可根治该病的方法,临床上多采用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尼美舒利等)、生物制剂、改善病情药物(DMARDs)、糖皮质激素、功能锻炼等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1].我院采用铺灸联合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将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55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病程小于5年)以随机表法分成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两组患者均符合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诊断标准[2].治疗组男21例,女7例,年龄25~60岁,平均(42.5±7.3岁);对照组男20例,女7例,年龄26~55岁,平均(40.5±6.8)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孙大朋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普萘洛尔联合595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婴幼儿皮肤真性血管瘤7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皮肤真性血管瘤停药后,再应用595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期间首都儿研所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239例皮肤真性血管瘤患儿给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剂量为第1天0.5 mg/kg,第2天1 mg/kg,第3天及以后2~3 mg/kg,疗程为5~l3个月,平均7个月,停药的平均年龄为28个月.治疗结束停药后,局部仍有瘤体残留的76例患儿皮损部位再序列接受美中互利公司生产的Vbeam 595 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治疗4~6次,间隔4~6周,随访6个月,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本组76例患儿疗效良好,序列接受激光治疗后,局部遗留的瘤体均有明显消退,局部外观明显改善,达到治愈标准;4例出现水疱、破溃、结痂,1周后愈合,无瘢痕遗留.1例由于搔抓出现局部感染,2周后愈合.2例出现色素脱失,1例出现色素沉着,随访6个月后均自行恢复.1例局部皮肤纹理改变,随访6个月后较前有所改善.结论 对口服普萘洛尔停药后仍有瘤体残留的血管瘤患儿,应用染料激光治疗,血管瘤快速消退,遗留痕迹轻或无,不良反应少,疗效确定且安全,患儿家属满意度高.

    作者:白艳玲;邹凌云;顾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优质护理干预对反流性胃炎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反流性胃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病程长,极易反复发作,若治疗不及时,极有可能转变为胃溃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病情的迁延不愈及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欠缺,患者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1].本文旨在探讨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反流性胃炎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以期为反流性胃炎患者的护理提供实践参考依据.

    作者:宫冬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主办:鞍山钢铁(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