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液透析中肌肉痉挛的原因及护理

娄庆媛

关键词:
摘要:维持性血液透析中肌肉痉挛是血液透析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为了预防患者透析中肌肉痉挛的发生,使其更好的完成透析治疗,本文通过对患者做好预防宣教,并对预测可能发生肌肉痉挛的患者采取预防措施,使透析过程中肌肉痉挛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透析的85例患者,其中男53例,女32例,年龄17~83岁.原发性肾病43例,糖尿病肾病37例,多囊肾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时间为3个月~8年,2~3次/周,4 h/次.在透析中期出现肌肉痉挛的为16%,透析后期出现肌肉痉挛的为28%,透析结束后出现肌肉痉挛的为7%.痉挛发生于腓肠肌较多为45%,足部发生痉挛的为38%,腹部发生痉挛的为17%.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鞍钢汽车公司和鞍钢建设机电公司在岗男职工脂肪肝检出情况的对比分析

    本文对2016年在我院做健康体检的鞍钢汽车公司和鞍钢建设机电公司在岗男职工脂肪肝检出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所有被检人员均采用美国飞利浦公司生产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5.0 MHz.在空腹状态下,受检职工平卧于检查床上,显露腹部至耻骨联合位置;探头涂以耦合剂,于剑突下横切及纵切,检查肝脏左叶及胰腺,于右肋间斜切,从右锁骨中线第4~5肋间起沿肋间逐一向下扫查以观察肝右叶及部分左内叶肝、胆道系统、门脉主干;于右腋前线至腋中线冠状切,主要观察肝右叶,于右肋缘下斜切,沿肋缘下由右至左移动探头做扇形检查,显示右肝全貌、胆囊及第1、2肝门和尾叶等.

    作者:刘强;关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临床疗效分析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为一种半侧面部不自主抽搐的病症.本院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面肌痉挛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本院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患者9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头颅MRI扫描,排除颅内肿瘤、囊肿等恶性病变所致的面肌痉挛.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中,男17例,女28例,年龄32~65岁,平均(50.34±5.22)岁,病程1~10年,平均(3.98±1.25)年,其中左侧18例、右侧27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27例,年龄33~65岁,平均(51.07±5.16岁,病程1~11年,平均(4.05±1.26)年,其中左侧19例、右侧2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彭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肝性脑病患者应用临床路径式教育的效果观察

    肝性脑病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综合征,也是肝硬化并发症中严重的一种.近年来,对肝性脑病患者采用临床路径式教育,通过针对患者疾病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不仅能够给予患者优质护理服务,同时还能够大程度上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现将于我院治疗肝性脑病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治疗肝性脑病的66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其中,观察组男22例,女11例;年龄31~70岁,平均(46.35±7.25)岁;病程3~19年,平均(8.35±3.98)年.对照组男24例,女9例;年龄30~69岁,平均(48.35±8.03)岁;病程2~18年,平均(9.05±3.1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李海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对比研究

    不稳定型心绞痛介于急性心肌梗死与稳定型心绞痛之间,临床表现为胸痛或胸部不适,疼痛往往持续在30 min,且疼痛较为剧烈.他汀类药物是降低胆固醇含量的常用药物,对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血脂水平有较好的效果.本文探讨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41~79岁,平均(56.18±3.21)岁.对照组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42~79岁,平均(57.01±2.99)岁.纳入标准:均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常规心电图检查有ST-T改变,临床上有明显心肌缺血症状,因体力活动、情绪激动等诱发,突感心前区疼痛,多为发作性绞痛或压榨痛,也可为憋闷感.

    作者:马艳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单纯翼状胬肉切除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球结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对照研究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但传统手术术后复发率很高.我院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球结膜移植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眼科就诊的翼状胬肉患者82例(106眼),其中男37例(41眼),女45例(65眼),年龄46~73岁,平均56.2岁;病史1~27年.复发性患者12例.翼状胬肉生长后侵人角膜缘内达2~6 mm.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1例(50眼),对照组41例(56眼).所有患者均已确诊,且具备相应的手术适应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变特征等临床资料方面差异不明显,具可比性.

    作者:李洪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个性化护理对基层维持血透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而基层透析患者极易出现营养不良现象.个性化护理是指将患者看作一个完整的个体,并针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因、性格等特点,为患者实施的一种个性化护理干预[1].本文为探讨个性化护理对基层维持性血透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现对本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62例维持性血透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并与同期行常规血透护理的62例患者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欣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艾滋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体会

    多重耐药菌感染具有难治性、复杂性等特征.艾滋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力差,容易受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感染率相对较高,必须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进行预防.本文就艾滋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效果进行探究,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以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30例艾滋病患者作为本文护理对象,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21~71岁,平均(45.21±1.72)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白斑、反复发热、咯痰伴有呼吸困难、咳嗽等.感染菌类型: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8例,大肠埃希菌感染11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11例.结果:有26例多重耐药菌转为阴性,感染症状得到痊愈,4例护理后的症状无明显变化,在护理期间未造成其他感染,无死亡情况.

    作者:丛林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血小板参数在乳腺癌患者化疗预后评价中的意义

    乳腺癌是女性中发病率高的肿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辅助化、放疗治疗.随着对肿瘤患者血液系统中血小板增多症、高活性血小板产生的逐步认识,血小板及其相关参数在乳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逐渐被研究人员关注.在血小板参数中,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等.为了探讨血小板相关参数与乳腺癌化疗治疗的相关性,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128例乳腺癌化疗患者血小板参数与化疗预后之间的相关性.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经病理诊断证实并行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排除其他恶性肿瘤患者、患有影响血小板计数的系统性疾病者、正服用可以导致造血功能异常的药物等患者,共搜集128例.其中,化疗合并血小板增多(PLT≥300×109/L)的患者61例(血小板异常组),未合并血小板增多患者67例(血小板正常组)所有患者化疗期间未进行其他辅助治疗.所有研究对象的信息来源于患者病例信息.全部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平均年龄(62.7±7.1)岁.其中,血小板异常组年龄(63.8±5.4)岁;血小板正常组年龄(59.9±9.1)岁.

    作者:赵志强;王潮;张学平;张东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重度溃疡性结肠炎药物副作用分析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一类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类型的消化道疾病,临床上多给予水杨酸制剂类的肠溶片来控制症状,对于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效果较好,无需再进行其他治疗,但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腹痛及血便症状更严重,单一治疗效果不佳,需辅助应用微生态制剂来增强胃肠道黏膜屏障防御功能,进而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1].本文主要针对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给予美沙拉嗪与双歧三联活菌联合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报告以下.

    作者:宋先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核酸检测与ELISA检测对HIV感染者筛查分析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因此艾滋病的早期诊断和有效预防尤为重要.国内HIV检测方法主要以ELISA方法检测人体内的HIV抗体或P24抗原,由于ELISA检测方法检测灵敏度低、检测窗口期长、特异性差、假阳性率高、变异病毒的出现、导致漏检等局限性,仍不能满足检测要求.核酸扩增检测技术(NAT)检测血液中的HIV-RNA可以显著提高检测灵敏度,缩短窗口期,并且能够提高检测特异性,降低假阳性率,同时可以检出变异病毒株.本文对核酸检测与ELISA检测对HIV感染者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裴宝芹;夏兵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系统化呼吸道护理干预对肺癌手术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临床中治疗肺癌的方法主要是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虽然手术属肺癌中主要及首选的治疗方案,但是患者术后极易出现呼吸衰竭、肺炎、肺不张等呼吸道并发症,因此,在肺癌手术患者中应用系统化呼吸道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我院接诊的68例肺癌患者,观察并分析应用系统化呼吸道护理干预对其手术效果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报告如下.

    作者:田秋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鞍山市县级疾控人力资源结构分析

    随着各级政府对民生问题重视程度的提高,疾控工作越发重要.人才是疾控工作的前提保障,是疾控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所以疾控单位需要有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本文对2015年鞍山市7个县级疾控机构人力资源的配置进行分析和评价,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优化县级疾控机构人力资源配置、促进其人才引进政策制定、提升其服务质量和工作效能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赵丽君;刁全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中医综合疗法在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疗效分析

    跟骨骨折后跟骨周围软组织肿胀是跟骨骨折严重的症状之一,它的成因多由于直接暴力挫伤跟骨周围软组织,骨折端及骨折内出血对周围软组织直接压迫所致,导致切口周围皮肤血供较差,影响切口愈合,导致骨外露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因此,跟骨骨折手术治疗中对软组织的治疗愈来愈受到重视.自2012年起我科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跟骨骨折后软组织肿胀,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姜渤;张日松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经颅多普勒对偏头痛患者的检测及分析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的、慢性周期性发作的血管神经性头痛,临床以反复性严重的头痛,为头部一侧或双侧疼痛,伴有恶心,呕吐等特征.诊断主要依据反复的发作史,家族史和体检结果.脑动脉血流和血管舒缩功能的改变,为偏头痛发作期检测提供了依据.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可直接获得颅内外动脉血流动态信息,能准确提供偏头痛发作期和间歇期的脑血管机能状态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情况,为临床对偏头痛的诊断分析、用药指导和疗效评估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对210例偏头痛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对颅内主要动脉的血流速度进行检测.报告如下.

    作者:赫翠微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血站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探讨

    血站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极大地促进了血站工作质量和效率的不断提升,充分表明了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在血站的管理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血站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进行探讨.1 血站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意义1.1 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显著提高工作效率 血站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能够使血站的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信息化、数据化、简单化,各科室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取准确信息,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节约了办公资金和降低了物品消耗,极大减少了各种文档资料手工抄写所耗费的时间,并减少了人为原因的差错,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血站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既改变了血站的日常工作管理模式,又完善了管理的方法,各科室工作质量的差异在网络中能得到即时体现,为有效监督协调各科室的工作提供了条件;而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对采供血服务的全程监控,大幅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血站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统计和分析功能还可以从宏观上掌握全市的采供血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依据.

    作者:杨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护理品管圈活动现存问题及改进方案

    品管圈早应用于企业质量管理,在引入医药行业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如今,国内大多数医院均开展了品管圈活动.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也已经召开了四届.护理人员的品管圈活动更是有效地激发了护理人员参与医院管理的意识、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强化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然而,国内医院地区发展存在不平衡,护理品管圈依然存在众多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发现解决,势必将影响护理品管圈活动深入开展,甚至制约整个医药行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本次研究正是基于护理品管圈发展的战略视角,努力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进方案,使护理品管圈活动真正成为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作者:郭迎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高血压护理的疗程效果研究

    高血压是常见血管疾病,有效的控制血压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患者心脑血管病发病率的关键.为了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度,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应对患者采用高效的社区卫生服务,本文对所选1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服务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所收治的168例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各84例.干预组中,男38例,女46例;年龄34~80岁,平均(57.75±5.78)岁;病程2~30年,平均(18.45±5.63)年.

    作者:孙艳坤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正畸治疗中微型种植体支抗的应用意义探究

    正畸治疗中矫治力非常关键,其可使牙齿移动,达到预期设计目标.但因存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导致不希望移动的牙齿因反作用力的影响而出现移动.为了控制该现象的发生,传统治疗多用口内外装置实现,但跟患者依从性等因素相关.近年来,微型种植体支抗的出现为正畸治疗提供了新途径[1].本文探讨了正畸治疗中微型种植体支抗的应用意义,报告如下.

    作者:殷悦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赖氨肌醇B12口服液对提升中性粒细胞的临床分析

    粒细胞减少症是指由于血循环中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减少低于正常而出现的一组疾病.从我中心2014至2016年期间就诊的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儿,分别口服赖氨肌醇B12口服液和用其他药物,经过1~2个月治疗后,复查血常规.发现应用赖氨肌醇B12口服液治疗后的患者,中性粒细胞数值提升明显.现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14-2016年期间我中心就诊的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儿,男34例,女26例.年龄12个月~6岁,<12个月者17例占28%;1~2岁者10例占17%;2~3岁者17例占28%;3~6岁者16例占27%.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4例,贫血15例,腹泻11例,无症状10例.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2014-2016年期间,每年的1~4月份发病患儿例数明显低于其他季节,而2015年1~2月则有一个发病高峰.

    作者:刘承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早产儿绒毛膜羊膜炎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探讨

    随着我国围产医学水平的提高,早产儿出生率逐年增加,早产儿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成为新生儿医生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产前感染是导致自发性早产的主要原因,常致新生儿神经及呼吸系统疾病,影响儿童生存质量.医源性早产则由母亲或胎儿因素所致早产.本研究分析不同原因早产对新生儿的影响,探讨产前感染与早产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8月于我院产科出生的单胎早产儿47例,包括母胎膜早破(PPROM) 22例(破膜时间均>18 h),妊娠期高血压15例,特发性早产7例,胎盘早剥2例,前置胎盘1例.其中,男25例,女22例;剖宫产23例,自然分娩24例;胎龄29 w+3至34 W+1,出生体重890~1920 g.1.2方法 (1)分娩后在胎膜破口处取2 cm×2 cm胎膜全层组织,并在胎盘中央及边缘多点取1 cm×1 cm的胎盘组织.标本以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由本院病理科医生采用双盲法阅片.(2)经剖宫产分娩者,分娩时取2 ml羊水做细菌培养.(3)早产新生儿出生后转入NICU,常规记录生命体征,如皮肤颜色、呼吸、心率及喂养等情况,并做胃液培养、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血培养、监测血清胆红素等辅助检查.

    作者:侯莹;邹宁;王红宇;王金元;刁敬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主办:鞍山钢铁(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