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钠碘转运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Ⅰ型脱碘酶基因在桥本甲状腺炎合并乳头状癌患者中的作用

李龙;张志程;田蓝天;尹大龙;刘连新;王凤军

关键词:钠碘转运体,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 桥本甲状腺炎, 甲状腺乳头状癌
摘要:目的 观察甲状腺钠碘转运体(NIS)、过氧化物酶(TPO)、Ⅰ型脱碘酶(DIOI)基因突变在桥本甲状腺炎(HT)合并乳头状癌(PTC)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34例HT合并PTC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和26例HT患者作对照组,在病理切片指导下获取HT和PTC组织标本并提取其基因组DNA,对目的基因片段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及DNA测序.结果 未见NIS基因变化,发现6种TPO基因点突变和1种碱基插入性突变,同时可见3种DIOI基因点突变,两组突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病例组不同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突变率不同(P<0.05).结论 TPO、DIOI等基因突变在HT合并PTC的形成中发挥显著作用.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肝癌侵袭转移与新的长链非编码RNA UC001kfo的关系

    目的 探讨新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UC001 kfo在肝癌中的表达及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收集肝脏组织60例,分为肝硬化组、肝癌组、癌旁组、门静脉转移肝癌组.原位杂交检测UC001 kfo和ACTA2(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基因)在肝癌组织的表达.结果 UC001kfo在肝硬化组不表达或低表达,在其他3组均为阳性表达,以上4组的表达值分别为113.30±11.79、137.59±6.23、148.78±8.23、160.28 ±9.47,方差分析显示UC001kfo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别为肝硬化组<癌旁组织<肝癌组<门脉癌栓组.ACTA2的表达分别为109.89±9.74、125.22±32.16、149.06±8.43、156.57±8.86,ACTA2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达分别为肝硬化组<癌旁组织<肝癌组<门脉癌栓组.结论 UC001 kfo和ACTA2在肝癌中表达明显增加,特别是门静脉癌栓组,UC001kfo可能通过调控ACTA2的表达促进肝癌的侵袭转移.

    作者:潘延凤;娄海山;余祖江;张贤强;冯磊;梁红霞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颅脑损伤标志物研究进展

    颅脑损伤是一类临床常见的疾病和疾病的并发症.近年来,脑损伤的特异性生化标志物的研究得到了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些指标对于及时诊断、早期判断病情、评估预后及调整治疗方案等方面有着重要临床意义.其中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TIMP-1)是目前研究较多的几种.

    作者:王广斌;季泰令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阿片受体基因外显子7的小干扰RNA的构建和筛选

    目的 构建和筛选靶向阿片受体(MOR)基因外显子7(exon-7)的有效干扰的mRNA质粒载体.方法 构建方法:针对阿片受体基因外显子7的目标序列,设计并分别合成短发夹RNA(shRNA)寡核苷酸序列4条(exon-71、exon-72、exon-73、exon-74),退火形成双链DNA,稀释退火片段分别与线性化pGenesil-1.1质粒表达载体的连接,取连接产物转化感受态细胞DH5α,培养过夜后提取质粒,并分别用Sac I作酶切鉴定,同时送转化菌液去测序.筛选方法:提取质粒与含阿片受体基因的CHO-K1细胞在细胞培养箱中培养24、48、72 h后分别收集各细胞样品作RNA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果 质粒酶切鉴定结果,在插入的目的基因片段里,我们分别设计了1个Sac I的酶切位点,面质粒pGenesil-1.1有1个Sac I的酶切位点,如若插入正确,质粒就能被Sac I酶切出1条约916 bp的DNA小带.经酶切鉴定分析:质粒exon-71、exon-72、exon-73、exon-74均可切出1条约916bp的DNA小带.测序结果显示与设计片段相符.4组shRNA在与CHO-K1细胞培养72 h后的MOR-1 C1 mRNA相对含量为94%、33%、88%、91%,仅exon-72组的MOR-1C1 mRNA相对含量小于50%,对exon-7 mRNA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成功构建1条阿片受体基因外显子7的mRNA的载体.

    作者:陈锋;郑文忠;张宗泽;彭勉;王焱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人肠凝集素-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 构建人肠凝集素-1( ITLN-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扩增ITLN-1 cDNA,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测序鉴定;在脂质体的介导下,重组质粒瞬时转染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 72 h后,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TLN-1表达,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法、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癌细胞增殖、侵袭活性.结果 真核表达载体pEGFP-ITLN-1转染SGC-7901细胞72 h后,ITLN-1 蛋白表达上调5.72倍(P<0.01),细胞增殖活性降低52.8% (P< 0.01),细胞侵袭能力下调58.1% (P<0.01).结论 成功构建人ITLN-1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胃癌细胞过表达后,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活性.

    作者:齐盟;张桓瑜;郑丽端;戚腾;童强松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血管内止血带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目的 研制一种自制的血管内止血带(过去曾用球囊导管代替),探讨血管内止血带的止血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我们设计的血管内止血带置入大白兔右侧颈总动脉充盈球囊以阻断动脉腔内血流,随机将32只大白兔分为A组(阻断1h)和B组(阻断2h),采用测定体外和动脉腔内球囊内压力并通过肉眼及组织学动态观察其对管壁的影响;同顾总结过去临床采用血管内止血带救治邻近颈部及躯干动脉损伤34例.结果 经病理检查,血管内止血带对动脉内膜与中层影响主要表现为炎性水肿与炎性细胞浸润,阻断1h组在14 d内恢复正常;2h组,对管壁影响明显,部分内弹力膜拉直与断裂,21 d才能恢复.阻断时间越长,对管壁影响越大;34例均应用血管内止血带止血成功,止血效果好,无缺血和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血管内止血带是抢救邻近颈部及躯干大血管损伤及其晚期并发症假性动脉瘤与动静脉瘘手术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止血措施.

    作者:贺道华;马廉亭;张新元;杨铭;郑玉明;陈庄洪;潘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微囊化人胃癌细胞SGC-7901模型建立

    目的 建立微囊化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培养模型.方法 微胶囊制备仪包裹SGC-7901细胞,培养至21 d,噻唑蓝(MTT)比色法观察隔日细胞的生长活性,生物传感分析仪检测隔日培养上清中葡萄糖和乳酸浓度;选取第7、14、21天的微囊化SGC-7901细胞,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细胞化学法分别观察微囊前后SGC-7901细胞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dU)、细胞核抗原(PCN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结果 MTT结果示培养至第14天,细胞相对数不再增加,随后细胞相对数略下降;微囊化人胃癌细胞培养上清中葡萄糖含量逐渐降低,乳酸上升;至20d后分别为10、100 mmol/L.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SGC-7901细胞贴壁培养中表达PCNA和VEGF基因;第7和14天,微囊化人胃癌细胞可见PCNA、BrdU及VEGF基因表达;21 d,PCNA和BrdU主要在细胞团外层表达,内层细胞则表达少或不表达,而VEGF均见表达.结论 呈三维立体生长的微囊化胃癌细胞模型生长稳定,相关基因表达稳定.

    作者:冀学宁;范学军;全秀莲;王若雨;王为;马小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DCPIB对小胶质细胞株BV-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目的 探讨容积调控性氯离子通道(VRACs)阻断剂DCPIB对小胶质细胞BV-2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的DCPIB(10、20、40 μmol/L)作用于BV-2细胞相应的时间后,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DCPIB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处理后BV-2细胞周期的分布;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的表达.结果 VRACs阻断剂DCPIB可使细胞生长曲线下移,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DCPIB抑制细胞增殖,作用细胞48 h后的抑制率分别为(29.20±3.99)%、(38.93±2.36)%、(68.52±2.16)%,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增高(P<0.01).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G2/M期和S期细胞明显减少.DCPIB作用BV-2细胞72 h后,与对照组比较,Cyclin D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结论 VRACs阻断剂DCPIB可以抑制BV-2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滞细胞周期和下调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李正伟;陈劲草;颜青;张华楸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比较蛋白质组学技术鉴定和筛选胃腺癌组织分化相关蛋白质

    目的 应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技术对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组织的差异蛋白质进行筛选鉴定.方法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SDS-PAGE)结合液质联用(LC-MS)技术对8例不同分化胃腺癌组织的差异蛋白质进行鉴定,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QPCR)和Western blot法对鉴定出的部分因子进行验证.结果 差异表达明显的蛋白质电泳条带15条,共鉴定出355种蛋白质,筛选后经功能分析确定8种可能与肿瘤分化有关的蛋白质,为人肌动蛋白素(Cofilin)、蛋白酶体激活亚单位1(PSME1)、Ras相关蛋白7a(RAB7a)、细丝蛋白A(FLNa)、丙酮酸激酶(PK)、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π-1( GST-π-1)、过氧化物酶5(PRDX5)、actin相关蛋白.对Cofliin、Ras相关蛋白7a、PSME1进行验证,证实这些因子的表达与蛋白质组学鉴定的结果相符.结论 分化程度不同的胃腺癌组织蛋白质表达存在差异.

    作者:刘羽;李勇;檀碧波;范立侨;赵群;李兆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肝癌相关蛋白FAM172A2的克隆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目的 构建肝癌相关蛋白FAM172A2的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融合蛋白的表达,并对其进行纯化;制备兔抗FAM172A2蛋白多克隆抗体并进行鉴定.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以HepG2细胞总RNA为模板,扩增FAM172A2目的基因片段1113bp,构建原核表达载体,Western blot分析证实融合蛋白表达的特异性.诱导其大量表达后纯化、复性并制备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特异性及其效价.结果 扩增获得FAM172A2基因片段,成功诱导FAM172A2融合蛋白表达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ELISA检测证实其效价>1∶160000,且特异性良好.结论 利用大肠埃希菌BL21( DE3)能够成功表达FAM172A2蛋白,获得高特异性、高效价兔抗FAM172A2蛋白的多克隆抗体.

    作者:冯志强;张洪义;肖梅;黄志强;王燕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Roux-en-Y胃旁路术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Roux-en-Y胃旁路术对糖尿病Goto-Kakizaki (GK)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18只GK大鼠随机等分为Roux-en-Y胃旁路手术组(RYGP组)、假RYGP组和对照组;观察手术前、手术后12周各组大鼠血清血栓素(TXB2)、6-酮-前列环素(6-kET-1o-PGF1a)、内皮素-1( ET-1)、尿素氮(sCr)、肌酐(BUN)和24h尿蛋白(24 h uPro)含量;手术后12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变化.结果 手术前3组大鼠各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比较,手术后12周,假RYGP组大鼠TXB2(66.31±6.13) ng/L比(101.42 ±9.70) ng/L、ET-1 (58.31±5.32) ng/L比(79.01±6.89) ng/L、sCr( 48.78±3.66) μmol/L比(70.33±6.21)μmol/L、BUN(5.41±0.68) mmol/L比(8.35±0.92) mmol/L和24h uPro (0.44±0.10) g/24 h比(0.86 ±0.17) g/24 h均显著升高,6-kET-1o-PGF1a(85.72±6.87) ng/L比(60.41±8.23) ng/L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假RYGP组一样获得相似的结果;RYGP组大鼠各检测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2周,RYGP组与假RYGP组比较TXB2(72.31±7.56) ng/L比(101.42±9.70)ng/L、ET-1 (62.11±6.26) ng/L比(79.01 ±6.89)ng/L、sCr (54.36±4.12)μmol/L比(70.33±6.21)μmol/L、BUN( 5.71±0.86) mmol/L比(8.35±0.92) mmoL/L、24 h uPro(0.52 ±0.10) g/24 h比(0.86±0.17)g/24 h和6-kET-1o-PGF1a( 83.22±5.62) ng/L比(60.41±8.23)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YGP组与对照组比较,各检测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RYGP组、对照组血清TXB2与6-kET-1o-PGF1a呈显著负相关,与ET-1呈显著正相关(P<0.05).手术后12周,假RYGP组和对照组大鼠肾脏有明显病理性损害;RYGP组大鼠肾脏病理变化不明显.结论 Roux-en-Y胃旁路术对GK大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桢;梁炜;张红亚;李国华;王来奎;王云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脾脏基础研究新进展

    随着人们对脾脏在机体内环境稳定中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高,有关脾脏的研究不断增多.脾脏研究的内容不只局限在脾脏本身,对脾脏与许多其他疾病和/或病理生理过程的相互作用有了更多的关注,尤其是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了不少新的进展.现对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评述如下.

    作者:李宗芳;任松;张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阻断兔左锁骨下动脉和左颈总动脉后脑组织核因子-κB、低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及形态学改变

    目的 观察阻断兔左锁骨下动脉(LSA)、左锁骨下动脉加左颈总动脉(LCCA)后脑组织核因子( NF)-κB、低氧诱导因子(HIF) -1α的表达及形态学改变.方法 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24只,雌雄不限,随机分成3组,即阻断左锁骨下动脉组、阻断左锁骨下动脉加左颈总动脉组以及对照组,每组8只,用开胸丝线结扎法建立动物模型,8h后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观察梗死面积,同时观察脑组织病理学改变,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脑组织中NF-κB、HIF-1α的表达.结果 阻断左锁骨下动脉后未见脑组织损伤改变,NF-κB、HIF-1α低表达;阻断左锁骨下动脉加左颈总动脉后,脑组织出现明显缺血、缺氧改变,NF-κB、HIF-1α高表达,阳性单位结果分别为(43.9538±4.9238)、(25.0838±3.3532),阳性率结果分别为(0.4468±0.0717)%、(0.4643±0.064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阻断左锁骨下动脉后对脑组织及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证实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在临床应用中是切实可行的,而同时覆盖左颈总动脉对脑组织损伤较大,在覆盖左颈总动脉前需行旁路手术,保证脑部血供.

    作者:夏峰;郗二平;王荣平;殷桂林;张晓明;朱水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逼尿肌不稳定大鼠模型的建立

    采用不同方法建立逼尿肌不稳定(DI)模型,为探讨不同病因引发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机制、研究有效治疗方法提供参考.一、材料和方法1.实验分组:SD雌性大鼠42只,体质量(250±25)g,分别给予环磷酰胺腹腔注射(n=12)、膀胱颈部结扎(n=12)、脂多糖膀胱灌注(n=12)及对照组(n=6)不作处理.

    作者:潘峰;刘迪;陈朝晖;李兵;肖亚军;曾甫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氧化锆大颗粒诱导兔膝关节周围组织无菌性炎症及其机制

    目的 观察氧化锆大颗粒对兔膝关节周围组织无菌性炎症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取日本大耳白兔15只,随机分为氧化锆颗粒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颗粒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兔右侧膝关节腔及关节内侧组织分别注入浓度为0.1% (V/V)、直径为58.87 μm的氧化锆颗粒混悬液、UHMWPE颗粒混悬液,对照组只注入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实验第24周取膝关节周围组织,行病理组织学检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标本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IL) -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 UHMWPE颗粒组可见颗粒周围有大量巨噬细胞、多核巨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包裹;氧化锆颗粒组细胞数较对照组增加,但明显少于UHMWPE颗粒组.UHMWPE颗粒组IL-1β、IL.-6、TNF-o水平均明显高于氧化锆颗粒组(P<0.05).氧化锆颗粒组IL-1β、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氧化锆颗粒诱导兔膝关节无菌性炎症作用弱于UHMWPE颗粒,其机制与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有关.

    作者:刘林;任天成;谢守祥;赵宁军;姚爱明;秦洪敏;许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犬门静脉高压性胃病与门静脉压力的相关性

    目的 检测犬门静脉压力与胃黏膜原位末端标记(TUNEL)染色测凋亡指数(AI值)及多克隆抗体Caspase-3行免疫组织化学计算各染色强度细胞评分总和(H值),探讨门静脉压力与门静脉高压性胃病( PHG)的相关性.方法 本地杂种犬32条,采用一期门静脉缩窄法制备犬门静脉高压症动物模型,术中及术后14周后开腹测量门静脉压力及取胃组织标本,测胃黏膜AI值及H值.结果 术后14周门静脉压力和AI值行直线回归分析得回归系数b=0.5799,常数项a=3.3064,两者呈正线性相关(r=0.8079,P<0.01).术后14周门静脉压力和H值行直线回归计算得回归系数b=2.6277,常数项a=6.7828.相关分析得相关系数r=0.7960,P<0.01,可以认为两者呈正线性相关.结论 PHG与门静脉压力呈正线性相关,治疗PHG的关键在于降低门静脉压力.

    作者:戴向华;龚卫东;丁浩;盛宝军;朱美琴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血浆miR-9在小鼠急性胰腺炎向慢性胰腺炎转化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寻找检测方便、特异性高的标志物对早期诊断慢性胰腺炎至关重要.微小RNA(miRNA)是18 ~24个核苷酸长度的小分子非编码RNA,通过与特定的3’非编码区序列结合调节靶mRMAs的稳定性和翻译效率,与人类正常生理过程和疾病密切相关[1].有研究显示某些miRNA可能参与胰腺炎腺泡细胞凋亡过程的凋节[2].因为临床上难以观察到急性胰腺炎向慢性胰腺炎转化的动态过程,故我们建立蛙皮素诱导的小鼠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模型,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此过程中血浆miR-9的表达变化.

    作者:韩非;王春友;章孟;詹苏东;田葵;阳历;刘颖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腹腔镜和传统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胃肠动力和胃肠激素的影响

    我们对照分析经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肠鸣音恢复及肛门排气时间,并测定血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水平变化,探讨手术方式与患者术后胃肠道运动功能恢复、血清胃肠道激素水平变化的关系.

    作者:徐艳松;吴卫;高枫;唐卫中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抑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活化对恶性胶质瘤细胞LN229运动能力的影响

    目的 观察抑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STAT3)的活化对调控人恶性胶质瘤LN229细胞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应用JAK/STAT3信号通路抑制剂AG490处理LN229细胞株,Westem blot检测STAT3、磷酸化STAT3( p-STAT3)的表达.噻唑蓝(MTr)比色法筛选能够阻断LN229细胞STAT3活化的适AG490浓度;划痕实验和趋化实验检测AG490给药后,LN229细胞运动能力的变化;F-肌动蛋白( F-actin)实验检测AG490对LN229细胞肌动蛋白聚合能力的影响.结果 AG490可有效抑制LN229细胞STAT3的持续活化.50 μmol/L浓度的AG490在不影响LN229细胞存活时(t=1.862,P>0.05),能够有效抑制STAT3的磷酸化,对照组和50μmol/L AG490处理组的p-STAT3/STAT3的密度比值分别为0.530±0.040和0.291±0.036(t =4.821,P<0.01).伤口愈合实验可见50μmol/L AG490处理的LN229细胞非定向运动能力降低,24h时对照组运动的距离为(0.290±0.049) mm;实验组为(0.150±0.054) mm(P <0.05).体外趋化实验显示50 μmol/LAG490处理的LN229细胞定向运动能力降低(P<0.01),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浓度为10 μg/L时对照组穿过膜的细胞数为93.92±9.52;实验组为24.52±3.04.50μmol/L浓度的AG490抑制LN229细胞肌动蛋白聚合能力(P<0.05).结论 STAT3信号转导通路参与调控胶质母细胞瘤LN229的细胞运动过程,阻断STAT3的活化可以抑制恶性胶质瘤的运动能力.

    作者:张姣;李文良;刘晓丽;谷峰;马勇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GED)作为胃癌癌前病变,已经得到医学界的广泛重视.Correa等[1]研究结果表明,胃癌的发生是由一系列的组织学事件组成: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GED-浸润性胃癌;发现GED形成和恶变的机制,预测GED恶变的发生并在早期对患者进行干预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作者:饶龙华;李松岗;李茂岚;吴文广;刘颖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中国人活体耻骨肌孔形态的应用

    Fruchaud提出耻骨肌孔(MPO)理论后,专家们倾向于使用恰能覆盖MPO或略大的补片进行疝修补,然而对其大小和形态的认识不一.我们通过对国人活体MPO形态及其与身体参数之间关系的应用研究,为术前补片选择提供参考,并为进一步改进补片规格、研发新型号修补材料提供解剖依据.

    作者:赵婉妮;郑春宁;姜永胜;徐忠凯;沈海玉;孙少川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