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鼠腹主动脉瘤发生与骨桥蛋白及核因子-κB表达的关系

童雪影;周洪莲;武亚丽;聂斌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 骨桥蛋白, 核因子-κB, 基质金属蛋白酶-2
摘要:目的 构建大鼠腹主动脉瘤模型并观察大鼠腹主动脉瘤中骨桥蛋白(OPN)及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探讨大鼠腹主动脉瘤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30只大鼠分为3组,每组10只,用酶灌注法灌注30 min构建大鼠腹主动脉瘤模型;测量动脉直径;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特殊染色检测主动脉的结构改变及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技术、Western blot法检测动脉组织中OPN、NF-κB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大鼠腹主动脉瘤模型;腹主动脉瘤组术后直径扩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中层弹力蛋白明显减少,炎性细胞浸润程度显著增高;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OPN、NF-κB及MMP-2在腹主动脉瘤组中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Western blot结果同样显示OPN、NF-κB及MMP-2在腹主动脉瘤组中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OPN、NF-κB及MMP-2呈正相关.结论 在大鼠腹主动脉瘤模型中,OPN可能通过NF-κB途径上调MMP-2的表达,进而加速细胞外基质的降解,终导致主动脉瘤的发生发展.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白花蛇舌草诱导人胶质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 探讨白花蛇舌草诱导胶质瘤U87细胞株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白花蛇舌草含药培养基(0、100、200 ml/L)处理U87细胞48 h,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照组与实验组细胞的凋亡率及线粒体膜电位差异,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组细胞中抗凋亡基因[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和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水平改变.结果 经100、200 ml/L白花蛇舌草处理的U87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分别为(17.31±1.36)%、(41.23±0.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1±1.71)%(P<0.01),呈显著的剂量依赖性;经JC-1染色法处理后,呈绿色荧光的U87细胞比率随含药培养基浓度升高而增多,分别为(11.90±0.20)%、(34.17±2.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3±1.20)%(P<0.05),提示其线粒体膜电位受药物影响而逐步递减;白花蛇舌草能显著上调促凋亡蛋白bax基因的表达并降低bcl-2/bax比率.结论 白花蛇舌草通过线粒体依赖性途径诱导人胶质瘤U87细胞的凋亡.

    作者:张焱;祝新根;程祖珏;沈晓黎;郭华;毛国华;朱健明;胡尚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大鼠腹主动脉瘤发生与骨桥蛋白及核因子-κB表达的关系

    目的 构建大鼠腹主动脉瘤模型并观察大鼠腹主动脉瘤中骨桥蛋白(OPN)及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探讨大鼠腹主动脉瘤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30只大鼠分为3组,每组10只,用酶灌注法灌注30 min构建大鼠腹主动脉瘤模型;测量动脉直径;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特殊染色检测主动脉的结构改变及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技术、Western blot法检测动脉组织中OPN、NF-κB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大鼠腹主动脉瘤模型;腹主动脉瘤组术后直径扩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中层弹力蛋白明显减少,炎性细胞浸润程度显著增高;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OPN、NF-κB及MMP-2在腹主动脉瘤组中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Western blot结果同样显示OPN、NF-κB及MMP-2在腹主动脉瘤组中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OPN、NF-κB及MMP-2呈正相关.结论 在大鼠腹主动脉瘤模型中,OPN可能通过NF-κB途径上调MMP-2的表达,进而加速细胞外基质的降解,终导致主动脉瘤的发生发展.

    作者:童雪影;周洪莲;武亚丽;聂斌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小肠移植动物模型中的血管吻合技术

    小肠移植外科技术、早期排斥反应等仍是现今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1-2].在小肠移植动物模型中,血管吻合技术历来都备受关注,同时也是建模手术成功的关键[3].本研究旨在探讨小肠移植中常见的血管吻合技术.

    作者:张文;宋红丽;沈中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营养支持对肠黏膜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大量研究结果显示营养支持与肠屏障功能的维护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肠内营养的应用,不仅为机体代谢提供底物,满足能量和蛋白质需求,而且在改善和维护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及肠道免疫方面也发挥着关键作用[1-3].尤其是近年来免疫营养素、生态免疫营养以及维持黏膜屏障功能的细胞因子的研究和应用,推动了临床营养的发展.

    作者:王文生;杨桦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体外诱导甲胎蛋白抗原表位肽特异性T细胞的研究

    目的 体外诱导甲胎蛋白(AFP)158-166特异性T细胞,检测其对AFP+肝癌细胞的特异性杀伤能力.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及PCR-SSP法从20例健康志愿者中筛选基因型HLA-A0201阳性者,每例取外周血50 ml获取单核细胞,细胞因子贴壁黏附培养收获树突状细胞(DC).将DC负载HLA-A0201表位态AFP158-166后按1∶10比例与新鲜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增殖,噻唑蓝法检测其对HepG2、负载和未负载AFP158-166的T2细胞的杀伤能力.结果 成熟DC表面抗原CD83、CD80和CD86阳性率分别为(81.3 ±2.4)%、(92.8±1.4)%和(70.5 ±1.9)%.诱导的T细胞在效靶比40∶1时对HepG2、负载和未负载AFP158-166的T2细胞杀伤率分别为(61.1±3.4)%、(70.6±2.4)%和(16.3 ±2.7)%.结论 人外周血体外诱导的AFP158-166特异性T细胞可杀伤AFP+ HepG2和负载AFP158-166的T2细胞.

    作者:孙龙昊;章由贤;何向辉;章志翔;朱理玮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脊髓源性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在衰老过程中基因组甲基化总体调控模式的变化

    目的 观察大鼠脊髓来源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s)在衰老过程中基因组DNA甲基化总体调控模式的变化.方法 原代培养新生大鼠、4周大鼠和32周大鼠脊髓组织来源的OPCs细胞,并用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其表面标志物A2B5及NG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细胞基因组甲基化水平及总体DNA甲基转移酶(DNMTs)活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DNMTs的3种主要亚型DNMTl、DNMT3a及DNMT3b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本研究培养的OPCs纯度达95%以上.新生组、4周组和32组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分别为0.87±0.12、0.79 ±0.14和0.37±0.07,其中32周组与新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细胞总体DNMTs活性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NMTs的3种亚型DNMT1、DNMT3a及DNMT3b的变化趋势为:与新生组比较,4周组DNMT1的表达下降43%,DNMT3a和DNMT3b的表达分别增高56%和36%;32周组DNMT1的mRNA表达下降69%,DNMT3b表达增高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鼠脊髓源性OPCs在衰老过程中,其基因组甲基化水平及总体DNMTs活性呈下降趋势,而在此过程中DNMT1活性的下降发挥了主要作用.

    作者:吴斌;吴永超;潘海涛;郭晓东;郑启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快速检测结核杆菌DNA电化学传感技术的研究

    目的 构建DNA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快速检测结核杆菌的新方法.方法 根据互补序列一段设计捕获探针,另一段设计信号探针,两段探针与互补链结合构建“三明治”电化学传感模式,结合酶的催化作用放大电化学信号,实现对靶序列的高灵敏检测.结果 在优化条件下目标链浓度(10 nmol/L)检测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5.0%(n=5);目标DNA在浓度为50 ~ 200 pmol/L范围内与电流值呈线性相关,回归方程:电流(I) =720.4 +93.6×浓度(c),r=0.9982,检出限为1.6×10-12 mol/L.结论 此方法构建的传感器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与良好的特异性.

    作者:洪国粦;刘银环;潘鸿锦;傅希;章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在肝细胞生长因子促进人结肠癌细胞增殖移行中的作用

    目的 观察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促进人结肠癌细胞SW620增殖、移行中的作用.方法 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MAPK通路中丝裂原细胞外激酶(MEK1/2)的拮抗剂U0126(终质量浓度分别为0.5、1.0、2.0、4.0、8.0 μmol/L),之后加入终质量浓度为20 μg/L的HGF.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SW620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划痕试验检测移行.二甲基亚砜(DMSO)组加终质量浓度为0.1%体积浓度的DMSO,加入同体积的培养液作为对照组.结果 (1) U0126与20 μg/L HGF共同作用SW620细胞48 h后,低浓度(0.5、1.0、2.0 μmol/L)U0126组、DMSO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U0126浓度≥4.0μmol/L时能抑制HGF促SW620增殖,但未表现出浓度依赖性.4.0、8.0 μmol/LU0126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4.6%和28.4% (P <0.05).(2)2.0、4.0、8.0 μmol/L U0126组G1期细胞数增多,而S期细胞数减少,3组的增殖指数(32.32±6.64、23.87±4.88、20.28±5.22)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4.0、8.0μmol/L U0126组与2.0 μmol/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加入U0126 24 h后,仅8.0μmol/L组SW620细胞移行受到明显抑制,抑制率为60.9%(P<0.05),DMSO组、4.0mol/L U0126组与对照组移行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8、72 h后,8.0 μmol/L和4.0μmol/L U0126组细胞移行均受到抑制(P<0.05),48 h抑制率分别为46.5%、61.8%,72 h抑制率分别为44.2%、54.3%,但8.0μmol/L组与4μmol/L组细胞移行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APK信号通路参与了HGF促人结肠癌细胞SW620增殖和移行的作用.

    作者:贾漪涛;王振宝;黄万刚;耿瑞超;王金西;李中信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褪黑素对睡眠剥夺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目的 观察褪黑素(MT)对睡眠剥夺(S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小平台水环境法制备SD大鼠模型.高效液相法检测不同时程SD大鼠松果体内MT含量.Morris水迷宫方法检测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每天训练前30 min腹腔注射MT.结果 松果体内MT含量与SD时间有关,随着SD时间的延长,MT含量逐渐下降,睡眠恢复后,MT含量明显增加.与对照组大鼠比较,SD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跨越原平台象限次数减少;在SD期间补充外源性MT后,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D引起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与松果体内MT分泌减少有关,补充外源性MT能预防这种因睡眠不足导致的学习记忆能力下降.

    作者:靳慧娟;张强;周敬华;于慧美;张其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参附注射液对腹主动脉瘤开放手术患者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观察腹主动脉瘤开放手术术中参附注射液对患者应激反应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择腹主动脉瘤开放手术的患者5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25例.麻醉维持分别采用参附注射液加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A组)和单纯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B组).麻醉中监测2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并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前l min(T2)、气管插管后1 min(T3)、切皮后l min(T4)、手术探查(T5)、手术结束(T6)采血测定血浆皮质醇(Cor)、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A组血压的稳定性优于B组,A组T4的Cor水平(16.3±5.2)较B组T4(21.4±5.4)低;A组T6的SOD水平(119.38±11.54)较B组T6(228.21±22.18)低;A组T5的IL-6水平(13.5±1.6)较B组T5(16.9±2.4)低.结论 参附注射液能减少腹主动脉瘤开放手术患者机体应激反应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

    作者:赵刚;王三明;彭林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印度刺猬蛋白调节成骨细胞中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表达的研究

    目的 观察印度刺猬蛋白(Ihh)对成骨细胞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的调节作用.方法 取子鼠颅盖骨分离培养成骨细胞,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成骨细胞中p38 MAPK的表达量,检测成骨细胞在不同浓度(0、10、50、200μg/L)及不同时间(0、1、2、3d)的Ihh作用下p38 MAPK的表达,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 成骨细胞表达p38 MAPK;Ihh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促进p38 MAPK的表达(P<0.05);阻断p38 MAPK信号转导通路后,成骨细胞增殖明显受抑制,但不能明显抑制Ihh刺激下的成骨细胞增殖(P<0.05).结论 p38 MAPK在成骨细胞增殖分化中起作用,Ihh通过p38 MAPK通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

    作者:赵恒伍;廉明;郑学成;曾祥一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右美托咪定对食管癌根治术单肺通气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食管癌根治术单肺通气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60例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D1组、D2组和C组,每组20例.D1组麻醉诱导前0.6μg/kg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D2组麻醉诱导后以0.3μg/(kg·h)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C组为对照组.分别测定麻醉诱导前20 min(T0),气管插管后10 min(T1),单肺通气30 min(T2),单肺通气90 min(T3)及再次双肺通气后10 min(T4)5个时间点血浆中TNF-α和IL-6浓度.结果 3组患者血浆TNF-α水平在T3、T4时点较T0高(P <0.05);D1组和D2组在T3(10.5±2.5,11.1 ±2.6)、T4(11.2±2.4,11.8±2.7)时点较C组增高(P<0.05).3组患者血浆IL-6水平在T4时点较T0高(P <0.05);D1组和D2组在T4时点(23.2±3.3,23.9±3.2)较C组增高(P<0.05).结论 术前静脉泵注0.6 μg/kg及术中持续以0.3μg,/(kg·h)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均能抑制食管癌根治术单肺通气患者血浆中TNF-α和IL-6水平升高.

    作者:付琦;庞志路;韩雪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国人群1号染色体长臂散发性结直肠癌相关抑癌基因筛选

    目的 筛选与中国人群的结直肠癌发生相关的抑癌基因.方法 构建包含1号染色体长臂高频杂合缺失区域的基因芯片,对19例结直肠癌标本进行表达谱分析,并与临床病理特征加以统计学分析,筛选该区域与结直肠癌相关的未知抑癌基因.结果 通过数据库检索,我们挑选了25个基因进行相关基因筛选.发现CSRP1、LMOD1、PPP1R12B和CFHL3 4个基因表达显著下调,分别在15、16、16、16例肿瘤组织中表达下调,其中下调比例超过2倍的例数分别为11、11、14、10例.统计学分析发现这4个基因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无相关.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推测CSRP1基因可能是与结直肠癌发生相关的抑癌基因.结论 表达谱芯片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CSRP1基因可能是结直肠癌发生相关的抑癌基因.

    作者:周崇治;韩杨;王晓亮;裘国强;彭志海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制备人血管生成素2单链抗体

    目的 用纯化的人血管生成素2(Ang2)蛋白,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从非免疫小鼠噬菌体展示抗体库中淘选、鉴定Ang2单链抗体.方法 以纯化的人Ang2蛋白为抗原,对非免疫小鼠噬菌体展示抗体库进行富集和筛选,获得Ang2单链抗体,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并测序.结果 经过3轮富集和筛选,获得了1个能特异性识别Ang2蛋白的阳性噬菌体克隆,DNA测序表明其含有完整的单链抗体基因片段,大小约750 bp,表达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33.7×103;通过SDS-PAGE进一步实现Ang2单链抗体(phage-Ang2-scFv)的鉴定.结论 成功分离并鉴定人Ang2-scFv,为进一步的功能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张中林;艾勇彪;张吉发;袁玉蜂;刘志苏;何跃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微小RNA-101对前列腺癌干细胞EZH2表达及增殖迁移的影响

    目的 调控前列腺癌干细胞(PCSCs)中微小RNA-101(miR-101)表达,观察细胞中EZH2表达及其增殖迁移能力的变化.方法 通过流式分选从LNcap细胞株中获取PCSCs;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Western blot、双荧光素酶、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细胞迁移实验观察miR-101对前列腺癌干细胞EZH2表达及增殖迁移能力影响.结果 在PCSCs中转染miR-101后,实验组较未处理组EZH2表达量下降46% (P <0.05);双荧光素酶实验证实PCSCs中miR-101直接调控EZH2;凋亡实验中,实验组细胞凋亡率为(3.79±0.24)%,较对照组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周期实验中,实验组细胞G1期比例为(82.95±0.78)%,较对照组比例增加(P<0.05),细胞被阻滞在G1/S期;迁移试验中,细胞迁移率为0.38±0.0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过表达miR-101能下调前列腺癌干细胞中EZH2的表达并能降低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

    作者:周邦奋;李奎庆;范新兰;毕良宽;刘成;许可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环氧化酶-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胆囊腺瘤和胆囊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胆囊良恶性病变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4例胆囊腺癌、10例胆囊腺瘤组织中COX-2与VEGF-C的表达.结果 胆囊腺癌和胆囊腺瘤组织中COX-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2.7%和40.0%,胆囊腺癌COX-2的表达率明显高于胆囊腺瘤(P<0.05).VEGF-C在胆囊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胆囊腺瘤(63.6%比20.0%,P<0.05).COX-2与VEGF-C的表达与胆囊腺癌的Nevin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COX-2与VEGF-C表达显著相关.结论 COX-2与VEGF-C表达与胆囊腺癌的发生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作者:穆宏凌;吕海涛;王文斌;刘三光;张树彬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豚鼠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过程中胆囊Cajal样间质细胞及动力的变化

    目的 观察豚鼠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过程中胆囊组织Cajal样间质细胞(ICLCs)及胆囊动力的变化.方法 将100只豚鼠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只,实验组给予致石饲料(胆固醇含量2%),对照组给予正常颗粒饲料,8周造模结束后,利用胆囊全层铺片免疫荧光化学染色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ICLCs数量的变化,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胆囊组织中ICLCs的超微结构特征,利用在体胆囊收缩素(CCK-8)激发实验评价胆囊动力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豚鼠胆囊ICLCs平均阳性面积为(18.37±0.64)%,实验组为(2.47±0.28)%,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21.122,P<0.01);对照组豚鼠胆囊胆汁时间-流量曲线下面积为(31.58 ±2.26)μl,实验组为(15.02±1.98)μl,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8.586,P<0.01).结论 饮食诱导的豚鼠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过程中,胆囊ICLCs明显减少,同时胆囊动力受损,对外源性CCK反应下降.胆囊动力受损可能与ICLCs减少有关.

    作者:范莹;吴硕东;殷振华;付倍蓓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Yes相关蛋白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下调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

    目的 检测Yes相关蛋白(YAP)在人胃腺癌、胃腺瘤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YAP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YAP在78例人胃腺癌、39例人胃腺瘤及46例正常人胃黏膜组织的表达.利用建立慢病毒小发夹RNA(shRNA)靶向YAP基因的胃癌SGC-7901细胞株,Western blot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蛋白表达水平.噻唑蓝(MTT)比色法和Transwell试验检测YAP下调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结果 YAP在69.23%的胃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与正常胃黏膜(0.33 ±0.15)和胃腺瘤(0.42 ±0.20)比较,YAP mRNA在胃腺癌(1.74±0.46)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01).体外实验显示,YAP下调减少PCNA和MMP-2蛋白的表达,并抑制胃癌细胞增殖活性和转移能力.结论 YAP在人胃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YAP下调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作者:张靖;许志朋;朱金水;周洲;陈维雄;陈尼维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三种鼠胰腺癌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 探索建立3种不同类型的鼠胰腺癌动物模型,基于核磁共振代谢组学技术发现鼠及人类胰腺癌的生物标志物.方法 模型1:人胰腺癌细胞株2×106个/只接种于裸鼠皮下,建立裸鼠皮下植入人胰腺癌细胞动物模型;模型2:取成模的皮下荷瘤鼠肿瘤组织,剪成1 mm3小粒后植入裸鼠胰体尾处被膜下,建立裸鼠胰腺原位植癌动物模型;模型3:将致癌剂7,12-二甲基苯并蒽(DMBA)混悬液以10 mg/100 g注入仓鼠胰腺体部被膜下,术组乙醇饮水,建立DMBA胰腺原位诱癌动物模型.结果 裸鼠皮下植入人胰腺癌细胞动物模型组成瘤率为100%;裸鼠胰腺原位植癌动物模型组成瘤率为90%;DMBA胰腺原位诱癌动物模型成瘤率为43% (13/30).结论 建立了成熟可靠的各种鼠胰腺癌模型.

    作者:欧阳东;黄鹤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DNA甲基转移酶1对胆管癌细胞中端粒酶的调控作用

    目的 观察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HCVc)阳性肝内胆管癌细胞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表达,并探讨DNA甲基转移酶1(DNMT1)对hTERT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HCVc质粒瞬转入肝内胆管癌细胞株RBE,5-氮杂-2'-脱氧胞嘧啶核苷(AZA)处理转染后细胞;Western blot 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中hTERT及DNMT1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比较空白对照组,转染HCVc质粒后,RBE细胞株中hTERT及DNMT1的mRNA、蛋白水平分别上调3.457±0.081、1.684±0.020、1.826 ±0.060、2.513±0.119(P<0.05);AZA处理转染后细胞可逆转hTERT的升高,mRNA和蛋白水平分别下调2.755±0.098、1.491±0.045(P <0.05).结论 DNMT1参与HCVc诱导的hTERT表达上调过程.

    作者:程帝;郭宁;周嘉嘉;廖巧芳;陈汝福;李志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