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益气固肾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炎症评分的影响

毛炜;吕丛奎;包崑

关键词:营养不良—炎症评分, 益气固肾液, 血液透析
摘要:目的 观察益气固肾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7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均予普通碳酸氢盐透析液治疗,治疗组在普通碳酸氢盐透析液中加入益气固肾液(40ml/L).两组均每周透析8~12h,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各项指标并记录总评分.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MIS指标中饮食摄入、胃肠道症状、中臂肌肉周径、中臂肌皮褶厚度、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及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两组间MIS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固肾液可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IS评分,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二步六法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二步六法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二步六法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推拿学》教材中的推拿手法.每周2次,每次20min,15次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临床检查、日常功能活动的各项指标评分.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临床检查、日常功能活动中的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步六法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优于《推拿学》教材中的手法.

    作者:郭姜;王得志;丁全茂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益肺合剂协同西药治疗初治肺结核37例

    目的 观察益肺合剂在初治肺结核治疗过程中的减毒增效作用.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药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正规西药化疗方案,中西药组在此基础上强化期加用益肺合剂.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症状积分变化、病灶吸收情况、痰菌阴转率、细胞因子变化,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痰菌均转阴;中西药组病灶吸收率较对照组高,且中西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药组白介素1b(IL-1b)、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TNF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在初治肺结核治疗过程中,益肺合剂通过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减轻药物不良反应起到一定的减毒增效作用.

    作者:李凫坚;周敏;马国玲;王鹏程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中医药文化传承与中华传统文化复兴

    中医学特有的文化印记,体现的社会文化特征,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繁荣、复兴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试从认识论的启示、道德观的弘扬、方法论的价值等几个方面论述.中医药文化是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至今鲜活的印记,是进行中华传统文化宣传与弘扬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不但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立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要求.

    作者:朱玲;崔蒙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中医治疗肿瘤标记物异常探讨

    通过对肿瘤标记物的概念、应用价值、基本病机及致病因素等分析,探讨中医辨治肿瘤标记物异常的思路,阐述了中医药干预在肿瘤标记物治疗中的优势作用.提出肿瘤标记物异常当宏观辨证、微观辨证相结合,宏观辨证重脏腑辨虚实,微观辨证重特异明病位;治疗以扶正祛邪为大法,综合调节兼顾局部,引经抑瘤,为临床防治肿瘤拓宽思路,以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曹洪欣;赵凯维;王乐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实验动物模型及评价

    动物模型的研究是中医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现代化、中医继承与发展的基石.就近年来应用于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实验研究的一些比较成熟的动物模型做综述和评价.

    作者:薛盟举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景七丹参饮干预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41例

    目的 观察景七丹参饮干预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1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景七丹参饮,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及冠脉造影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5.1%,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80.5%,高于对照组的70.0% (P<0.05);冠脉造影治疗组再狭窄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景七丹参饮能有效减少PCI术后再狭窄的发生,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牛晓亚;赵昱;张晓苏;李德浩;许有慧;崔超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肺脾相关理论及其应用——脾胃学说传承与应用专题系列(9)

    肺脾相关理论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脾肺之间除了具有五行相生关系外,还存在相互制约、相互为用的联系,尤其体现在气的生成与运行、津液输布与水液代谢两方面.从肺脾相关理论出发,探讨其理论内涵及临床应用.

    作者:王新月;杨舒;王健云;张雯;孙慧怡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朱建华辨治灼口综合征经验

    介绍朱建华教授辨治灼口综合征经验,认为本病病因以肾之阴阳失调为本,治疗当以燮理阴阳、和络护膜为基本原则,并自创验方灼口饮.此外,还提倡患者配合心理调摄、饮食调养及适度运动,对增进与巩固疗效意义重大.

    作者:赵旭;徐俊伟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临证指南医案》抓主象从肝定位规律浅析

    对《临证指南医案》中从肝辨证的医案进行梳理,将肝的主象定位规律概括为时间定位、左侧定位、七情定位、经络定位、凭脉定位、五色定位、五味定位等.认为叶天士还以某些经验性认识为依据,如“上升之气,自肝而出”、“诸厥属肝”等指导从肝定位.

    作者:陈慧娟;朱凌凌;梁尚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少腹逐瘀汤治验实录

    1 蔡小荪治疗痛经医案虞某,26岁,未婚.1977年7月5日初诊.18岁癸水初潮,第二次经转即每行小腹疼痛,甚至昏厥,下块后即舒.1975年右侧卵巢囊肿扭转,曾施手术.右少腹时感吊疼,昨又值经期,量少不畅,小腹剧痛又致昏仆,经前腰酸,脉弦细数,苔薄质红.瘀滞胞络,治当化瘀通经.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红油膏外用治疗慢性皮肤溃疡31例

    目的 观察红油膏外用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58例慢性皮肤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7例.除常规全身系统治疗和创面处理外,治疗组使用红油膏薄贴,对照组使用康复新液湿敷和凡士林薄贴,每日换药1次,4周为1个疗程.分别于疗程开始和结束时测定创面面积,观察创面色泽、渗出量、新生肉芽组织、新生上皮组织、疼痛程度等指标的变化,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创面疗效为64.5%,对照组创面疗效为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溃疡色泽、创面渗液量、新生肉芽组织、新生上皮组织、疼痛程度改变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红油膏能明显促进慢性皮肤溃疡的创面愈合,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迮侃;李峰;徐蓉;李欣;李斌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益气固肾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炎症评分的影响

    目的 观察益气固肾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7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均予普通碳酸氢盐透析液治疗,治疗组在普通碳酸氢盐透析液中加入益气固肾液(40ml/L).两组均每周透析8~12h,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各项指标并记录总评分.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MIS指标中饮食摄入、胃肠道症状、中臂肌肉周径、中臂肌皮褶厚度、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及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两组间MIS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固肾液可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IS评分,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毛炜;吕丛奎;包崑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沈丕安治疗银屑病性关节炎经验

    介绍沈丕安教授治疗银屑病性关节炎经验,认为此病与自身免疫有关,与对紫外线不敏感也有关,临床辨证为热瘀风毒.治法以清热祛风,凉血化瘀,并总结出临床经验方羌活三根汤.附病案1例.

    作者:孙剑;陈朝蔚;虞胜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中医病因病机学研究概况

    中医病因病机学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科研工作者围绕中医病因病机学在诸多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分别概述了近年来有关中医病因学及病机学研究现状,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李姿慧;王键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张镜人运用膏方调治肾病经验

    国医大师张镜人教授善于运用膏方调治诸多疾病,以用药平和轻灵为其特点.在治疗肾病时从脾论治;制方通补相兼,动静结合;药以轻灵之剂,缓缓图功,取得较好疗效.并举膏方治验医案1则.

    作者:秦嫣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清肝安神法与镇脑安神法电针治疗原发性失眠症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 探讨清肝安神法与镇脑安神法电针治疗原发性失眠症(PI)的疗效及其对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清肝安神组(清肝组)、镇脑安神组(镇脑组)各41例.清肝组取穴太冲、足临泣、神门、内关,镇脑组取穴百会、四神聪、神庭、安眠.两组均治疗10次为1个疗程,治疗后及随访时(结束后2周)评价疗效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各因子及总分评分.结果 治疗后清肝组总有效率为97.4%,镇脑组为85.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清肝组总有效率为97.4%,镇脑组为7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患者PSQI评分中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等因子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镇脑组睡眠障碍积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亦明显减少(P<0.01).在睡眠效率积分方面,清肝组在治疗后及随访时均明显低于镇脑组(P<0.01).在PSQI总分方面,清肝组在随访时低于镇脑组(P<0.01).结论 清肝安神法与镇脑安神法电针治疗PI均安全有效,清肝安神法疗效更佳.

    作者:和岚;韩巍;刘君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辛开苦降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机制探讨

    脾胃气机升降失调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病机关键,运用辛开苦降法调理脾胃气机升降为主要治法之一,辛开苦降代表方半夏泻心汤具有对胃肠功能兴奋与抑制的双向调节作用.

    作者:刘涛;张霞;张晓红;丁品胜;孙晓红;史海霞;张旖晴;张岳;刘登科;牛然;王相军;魏玮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孙桂芝治疗肠癌经验

    介绍孙桂芝教授治疗肠癌经验.孙老师认为,肠癌属中医本虚标实之证,其中以脾肾亏虚为其关键病机,局部湿、毒、瘀为其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因此治疗中注意扶正固本,并自拟经验方予以针对性治疗.

    作者:王辉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高脂血症痰饮病机及“温灸和之”治法探析

    高脂血症药物治疗存在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寻求新的有效治疗方法势在必行.从高脂血症痰饮为病的发病机理、性质、艾灸效用以及相关研究基础等四方面,为高脂血症痰饮为病的病机和高脂血症“温灸和之”的治疗方法立论,以期为高脂血症的治疗提供更多思路,同时进一步扩大艾灸的应用范围.

    作者:陈仲杰;吴中朝;王巧妹;李彩芬;王京京;庞莉;王文艳;栗新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补中益气汤对短肠综合征患者肠道吸收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补中益气汤对短肠综合征(SBS)患者肠道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32例SBS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各16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中药组加用补中益气汤治疗,两组均在肠内营养治疗前、治疗3周时测定腹泻积分和血清瓜氨酸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腹泻积分及血清瓜氨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组间腹泻积分与瓜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中益气汤能够提高残余肠道吸收功能,改善腹泻症状,对SBS患者疗效肯定.

    作者:陶文强;舒鑫;方海云;李常;李尹凤 刊期: 2012年第17期

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主管:北京中医;新医药学杂志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