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益气固肾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炎症评分的影响

毛炜;吕丛奎;包崑

关键词:营养不良—炎症评分, 益气固肾液, 血液透析
摘要:目的 观察益气固肾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7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均予普通碳酸氢盐透析液治疗,治疗组在普通碳酸氢盐透析液中加入益气固肾液(40ml/L).两组均每周透析8~12h,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各项指标并记录总评分.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MIS指标中饮食摄入、胃肠道症状、中臂肌肉周径、中臂肌皮褶厚度、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及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两组间MIS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固肾液可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IS评分,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临证指南医案》抓主象从肝定位规律浅析

    对《临证指南医案》中从肝辨证的医案进行梳理,将肝的主象定位规律概括为时间定位、左侧定位、七情定位、经络定位、凭脉定位、五色定位、五味定位等.认为叶天士还以某些经验性认识为依据,如“上升之气,自肝而出”、“诸厥属肝”等指导从肝定位.

    作者:陈慧娟;朱凌凌;梁尚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抵当丸联合西药对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血流灌注的影响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血流的动态变化规律,观察抵当丸对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 脑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脑出血Ⅰ和脑出血Ⅱ组各30例.脑出血Ⅰ组:单纯给予脑出血常规治疗;脑出血Ⅱ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发病24h开始服用抵当丸,每日10丸,每次5丸,分早晚2次口服(吞咽困难者予鼻饲).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8天.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7天、14天、28天应用CT灌注成像技术测量血肿周围组织的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对比剂峰值时间(TTP);同时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及中医证候评分.结果 脑出血Ⅱ组和脑出血Ⅰ组rCBF、rCBV治疗后7天时低,随后逐渐升高.MTT与TTP治疗后7天时达高峰,随后逐渐缩短;脑出血Ⅱ组治疗后14天、28天rCBF、rCBV显著高于脑出血Ⅰ组(P<0.05或P<0.01),MTT、TTP显著低于脑出血I组(P<0.05或P<0.01).脑出血Ⅱ组治疗后14天、28天NIHSS评分和BI评分与同时间脑出血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脑出血Ⅱ组中医证候评分在治疗后14天、28天显著低于脑出血Ⅰ组(P<0.05或P<0.01).结论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存在持续的低灌注状态,这种低灌注状态随时间改变呈现波动性的变化规律.抵当丸能显著改善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血流灌注,对神经功能及中医临床证候的改善有促进作用.

    作者:姬琳;王兴臣;戴宏伟;甘洁;纪孝伟;蔚青;贺燕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益气固肾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炎症评分的影响

    目的 观察益气固肾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7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均予普通碳酸氢盐透析液治疗,治疗组在普通碳酸氢盐透析液中加入益气固肾液(40ml/L).两组均每周透析8~12h,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各项指标并记录总评分.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MIS指标中饮食摄入、胃肠道症状、中臂肌肉周径、中臂肌皮褶厚度、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及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两组间MIS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固肾液可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IS评分,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毛炜;吕丛奎;包崑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实验动物模型及评价

    动物模型的研究是中医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现代化、中医继承与发展的基石.就近年来应用于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实验研究的一些比较成熟的动物模型做综述和评价.

    作者:薛盟举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中医诊治肌萎缩证型和用药规律文献分析

    目的 探讨中医诊治肌萎缩的证型和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1979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治疗肌萎缩的文献,对所选文献中的证型和用药进行统计归类,总结各证型、药物出现频次和所占比例.结果 终筛选合格文献57篇,肌萎缩证型20个,常见证型有肝肾阴虚、脾气虚、脾肾阳虚和肾阳虚,共占53.71%.证候组成要素有12个,其中虚证占74.11%,主要有阴虚、气虚和阳虚,占总证候要素25.38%;实证占25.89%,主要有湿热、血瘀、火热,湿热占总证候要素6.60%.用药236味,按功效归为46类,进一步合并为19大类,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清热药占62.17%.结论 中医诊治肌萎缩证型特点和用药规律的分析可为目前肌萎缩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作者:司富春;杨晖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中医药文化传承与中华传统文化复兴

    中医学特有的文化印记,体现的社会文化特征,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繁荣、复兴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试从认识论的启示、道德观的弘扬、方法论的价值等几个方面论述.中医药文化是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至今鲜活的印记,是进行中华传统文化宣传与弘扬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不但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立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要求.

    作者:朱玲;崔蒙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朱建华辨治灼口综合征经验

    介绍朱建华教授辨治灼口综合征经验,认为本病病因以肾之阴阳失调为本,治疗当以燮理阴阳、和络护膜为基本原则,并自创验方灼口饮.此外,还提倡患者配合心理调摄、饮食调养及适度运动,对增进与巩固疗效意义重大.

    作者:赵旭;徐俊伟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高脂血症痰饮病机及“温灸和之”治法探析

    高脂血症药物治疗存在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寻求新的有效治疗方法势在必行.从高脂血症痰饮为病的发病机理、性质、艾灸效用以及相关研究基础等四方面,为高脂血症痰饮为病的病机和高脂血症“温灸和之”的治疗方法立论,以期为高脂血症的治疗提供更多思路,同时进一步扩大艾灸的应用范围.

    作者:陈仲杰;吴中朝;王巧妹;李彩芬;王京京;庞莉;王文艳;栗新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少腹逐瘀汤治验实录

    1 蔡小荪治疗痛经医案虞某,26岁,未婚.1977年7月5日初诊.18岁癸水初潮,第二次经转即每行小腹疼痛,甚至昏厥,下块后即舒.1975年右侧卵巢囊肿扭转,曾施手术.右少腹时感吊疼,昨又值经期,量少不畅,小腹剧痛又致昏仆,经前腰酸,脉弦细数,苔薄质红.瘀滞胞络,治当化瘀通经.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孙桂芝治疗肠癌经验

    介绍孙桂芝教授治疗肠癌经验.孙老师认为,肠癌属中医本虚标实之证,其中以脾肾亏虚为其关键病机,局部湿、毒、瘀为其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因此治疗中注意扶正固本,并自拟经验方予以针对性治疗.

    作者:王辉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老年动脉硬化闭塞症常见中医证候的计量诊断研究

    目的 通过建立动脉硬化闭塞症(ASO)证候指数计量鉴别诊断表,对ASO 3个常见中医证候进行计量诊断研究.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179例ASO患者证候资料,用指数和法建立ASO证候指数计量鉴别诊断表,确定ASO证候的诊断临界值,在诊断临界值的基础上运用指数和法做定量鉴别诊断,并通过回代性检验和前瞻性检验对ASO证候指数计量鉴别诊断表的诊断效能进行评价.结果 脉络寒凝证的诊断临界值为426;脉络血瘀证的诊断临界值为404,脉络瘀热证的诊断临界值为406.回代性和前瞻性检验的诊断效能评价中,3个证候的灵敏度、特异度均在90%以上,诊断符合率均在97%以上,误诊率、漏诊率均在6%以下.结论 ASO证候指数计量鉴别诊断表及指数和、指数和临界值法对其中医证候计量诊断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与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熊卫红;赵晖;陈家旭;胡立胜;张葆现;章新根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针药异效互补优势临证应用体会

    针灸与中药是作用性质和作用方式不同的治疗方法,应当根据病情和治疗需要,合理选择运用,即宜针则针,宜药则药,针药配合,相辅相成.从复合证候分别施治、辨证论治和对症治疗结合、局部治疗和整体治疗结合、辨体施治和辨证施治兼顾4个方面列举病例,对针灸与中药的异效互补关系及优势进行阐述.

    作者:韩彬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不同温度熏洗药对膝关节疼痛和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温度中药局部熏洗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膝关节疼痛和活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26例KOA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2例.熏洗中药温度分别为38℃、41℃、44℃.各组均应用自拟跌打追风方剂连续熏洗10次,每次30min,每日1次.按照Kujala评分系统对膝关节疼痛、活动功能进行评分.结果 各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活动功能和疼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间比较,44℃熏洗组治疗后活动功能评分优于其他两组(P<0.05),38℃熏洗组与41℃熏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1℃熏洗组缓解疼痛佳,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两组比较38℃熏洗组缓解疼痛差(P<0.05).结论 不同温度中药局部熏洗均能改善KOA患者膝关节疼痛,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患者在机体耐受和安全情况下可分别选择41℃、44℃两种不同熏洗温度进行治疗.

    作者:唐刚健;靳荷;靳嘉昌;吕青;周运勇;柴晟;伍业雄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景七丹参饮干预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41例

    目的 观察景七丹参饮干预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1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景七丹参饮,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及冠脉造影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5.1%,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80.5%,高于对照组的70.0% (P<0.05);冠脉造影治疗组再狭窄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景七丹参饮能有效减少PCI术后再狭窄的发生,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牛晓亚;赵昱;张晓苏;李德浩;许有慧;崔超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补中益气汤对短肠综合征患者肠道吸收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补中益气汤对短肠综合征(SBS)患者肠道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32例SBS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各16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中药组加用补中益气汤治疗,两组均在肠内营养治疗前、治疗3周时测定腹泻积分和血清瓜氨酸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腹泻积分及血清瓜氨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组间腹泻积分与瓜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中益气汤能够提高残余肠道吸收功能,改善腹泻症状,对SBS患者疗效肯定.

    作者:陶文强;舒鑫;方海云;李常;李尹凤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益肺合剂协同西药治疗初治肺结核37例

    目的 观察益肺合剂在初治肺结核治疗过程中的减毒增效作用.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药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正规西药化疗方案,中西药组在此基础上强化期加用益肺合剂.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症状积分变化、病灶吸收情况、痰菌阴转率、细胞因子变化,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痰菌均转阴;中西药组病灶吸收率较对照组高,且中西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药组白介素1b(IL-1b)、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TNF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在初治肺结核治疗过程中,益肺合剂通过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减轻药物不良反应起到一定的减毒增效作用.

    作者:李凫坚;周敏;马国玲;王鹏程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试论中医方剂阴阳配伍

    方剂的阴阳配伍规律体现出中医辩证思维,论述阴阳配伍的概念、内涵及意义,通过对阴阳配伍的深入再认识,以期能够更好地解释方剂的配伍机制并指导临床的遣方用药.

    作者:裴强伟;宋小莉;夏蕾;王欣;郭炜;孙志翠;韩涛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从“毒损肾络”理论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膜性肾炎中医病机

    探讨以“毒损肾络”作为乙型肝炎病毒(简称“乙肝病毒”)相关性膜性肾炎的中医病机的理论基础及“毒损肾络”病机理论与乙肝病毒相关性膜性肾炎发病机制的相关性.

    作者:刘芳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辛开苦降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机制探讨

    脾胃气机升降失调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病机关键,运用辛开苦降法调理脾胃气机升降为主要治法之一,辛开苦降代表方半夏泻心汤具有对胃肠功能兴奋与抑制的双向调节作用.

    作者:刘涛;张霞;张晓红;丁品胜;孙晓红;史海霞;张旖晴;张岳;刘登科;牛然;王相军;魏玮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肺脾相关理论及其应用——脾胃学说传承与应用专题系列(9)

    肺脾相关理论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脾肺之间除了具有五行相生关系外,还存在相互制约、相互为用的联系,尤其体现在气的生成与运行、津液输布与水液代谢两方面.从肺脾相关理论出发,探讨其理论内涵及临床应用.

    作者:王新月;杨舒;王健云;张雯;孙慧怡 刊期: 2012年第17期

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主管:北京中医;新医药学杂志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