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直肠癌恶性程度与吲哚胺2,3-双加氧酶基因表达的关系

孙星;王兆文;黄陈;李涛;黄力;彭志海

关键词:结肠癌, 基因表达,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
摘要:目的 探讨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基因表达与结直肠癌恶性程度、结直肠癌肝转移、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对121例结直肠癌肿瘤标本行IDO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测定IDO基因表达水平,观察正常黏膜、癌旁组织、癌组织中IDO的表达,分析IDO基因表达与结直肠癌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结果 35.5%(43/121)结直肠癌组织中存在IDO基因表达,且癌组织比癌旁组织和正常黏膜明显上调.肿瘤细胞为低/未分化者、结直肠癌伴有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者,IDO阳性表达率高达61.1%、65.3%和87.5%,且半数以上为强阳性(+++)表达.结论 结直肠癌组织中IDO酶表达上调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可以作为结直肠癌手术预后的一种判断指标.在晚期结直肠癌及伴有淋巴结或肝转移时IDO基因高表达,提示IDO酶催化的局部色氨酸代谢可能参与肿瘤免疫逃避微环境的形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小鼠成纤维活化蛋白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目的 构建小鼠成纤维活化蛋白(FAP)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人胚肾细胞及小鼠体内的表达.方法 根据Gene Bank中mFAP基因(NM_007986)全序列设计聚合酶链反应(PCR)引物,获得其开放式阅读框(ORF).将目的基因片段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6/myc-His-B,转化并筛选.将重组质粒注射入小鼠尾静脉,在注射后1、3、5、7 d抽提小鼠腓肠肌组织的总RNA,检测FAP表达.结果 经过酶切鉴定、测序比对,确定所筛选的阳性克隆为pcDNA6-mFAP重组子,其可在真核细胞及小鼠体内正常表达,并产生相应蛋白质产物.在小鼠体内注射后第5天,重组子的基因(0.841±0.040)和蛋白表达量(85.380±4.425)%高,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成功构建FAP真核表达载体,为研究该基因产物的功能和进行疫苗抗肿瘤实验提供基础.

    作者:邵叶波;许雪峰;戎叶飞;靳大勇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大鼠脑梗死后48小时移植入胚胎干细胞的存活和分化

    目的 观察小鼠胚胎干细胞,在大鼠脑梗死发生48 h后移植人梗死核心区,是否能够存活并且分化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方法 小鼠胚胎干细胞去除滋养层后培养,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堵塞脑梗死模型,成模48 h后将胚胎干细胞移植入梗死核心区.移植21 d后切片观察.结果 植入的胚胎干细胞可在梗死区的边缘存活,并且大量分化成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植入细胞所分化出的神经细胞中,表达NeuN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比例分别达到(83.0±3.2)%和(22.0±3.6)%.结论 在脑梗死后48 h于核心区植入胚胎干细胞可能成为新的移植方式.

    作者:陈凌;王淑燕;赵春松;陈立华;张愚;关云谦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let-7a对人胃癌细胞周期的影响

    微小RNA是一种内源性的、非编码RNA分子,属转录后基因表达调控因子~([1]),参与多种生理过程~([2]),已成为继小干扰RNA(siRNA)之后新的研究热点之一~([3]).lethal-7(let-7)是1993年后被发现的第2个微小RNA~([4]).我们利用重组慢病毒将let-7a转导人胃癌SGC-7901细胞,观察其对SGC-7901细胞周期的影响.

    作者:朱益民;刘志明;白卫兵;历成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人胃癌组织中肝素酶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

    目的 探讨人胃癌组织中肝素酶(HPA)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及其与HPA表达、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48例胃癌组织标本及相应癌旁组织中HPA蛋白和mRNA表达;采用亚硫酸氢钠修饰、甲基化PCR(MSP)、甲基化克降测序(BSP)法检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HPA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状态,并探讨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中HPA mRNA和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20%(38/48)、93.75%(45/48),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MSP、BSP检测发现13例胃癌组织HPA启动子CpG岛呈低甲基化状态,且其甲基化程度与HPA的表达及胃癌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明显相关(P<0.05).结论 HPA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程度与HPA的表达及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在肿瘤侵袭、转移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

    作者:吕清;王国斌;童强松;郑丽端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肿瘤-睾丸抗原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检测8种肿瘤-睾丸抗原(CTA)基因mRNA在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55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8种CTA基因mRNA的表达,30例非肿瘤患者胃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55例胃癌组织中,表达MAGE-A1、MAGE-A3、CT9、CT10、NY-ESO-1、SSX-1、SSX-2、SXX-4基因的阳性率分别是60.0%(33/55)、30.9%(17/55)、34.5%(19/55)、12.7%(7/55)、10.9%(6/55)、23.6%(13/55)、3.6%(2/55)和27.3%(15/55),而相应的癌旁组织均为阴性.非肿瘤患者胃黏膜组织未见此8种CTA基因的表达.8种CTA基因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TNM分期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多种CTA基因在胃癌中呈特异性高表达,为胃癌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的靶位.

    作者:王万祥;谢晓亮;李英彬;苏秀兰;欧阳晓晖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人精子表面乳铁蛋白受体的分子特性

    人类精子表面存在附睾蛋白酶抑制剂(Eppin)、Clusterin和乳铁蛋白(Lf)蛋白质复合体~([1]),调控着精液的凝固和液化过程,人类精浆中以及精子表面均含有丰富的乳铁蛋白(Lf).本研究旨在观察人类精子膜表面是否存在与之相结合的受体(LfR).

    作者:王增军;王鹏;贾跃军;牛晓兵;刘边疆;张炜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胃外科实验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医学技术和医学基础研究的不断进步和深入,分子外科学也从概念逐渐进入临床实践.同时,随着医学理念的不断更新,胃外科的实验研究也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胃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尤其是个体化治疗的理念越来越深入到临床实际工作.

    作者:秦新裕;刘凤林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自组装peptide胶对神经干细胞在大鼠急性损伤脊髓中细胞分化的影响

    目的 观察自组装peptide胶对神经干细胞(NSCs)在大鼠急性期损伤脊髓中的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和鉴定大鼠NSCs与自组装peptide胶共培养;SD大鼠25只采用NYU-Ⅱ型脊髓打击器制作T10脊髓损伤模型;急性期于损伤脊髓区分别行注射移植,其中联合细胞移植组(n=10)、单纯细胞移植组(n=10)及对照组(n=5).术后第2、4、8周取损伤部位脊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移植细胞的分化.结果 成功建立大鼠NSCs的体外培养体系;移植的NSCs在大鼠脊髓内存活超过8周,单纯移植组、细胞分化比例较低,分化的NSCs主要为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原细胞,未见NSCs分化为表达微管相关蛋白(MAP2)标志抗原细胞;联合移植组,细胞分化比例较高;NSCs可分化为表达MAP2、Oligo、GFAP标志抗原细胞.结论 自组装peptide胶能够提高神经干细胞在大鼠急性期损伤脊髓中的分化比率,并有部分细胞可分化为表达神经元特异抗原的细胞.

    作者:叶记超;王鹏;吴燕峰;唐勇;黄霖;杨睿;梁新军;陈铿;沈慧勇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胃癌转移淋巴结多种耐药相关因子表达与多西紫杉醇药敏性的关系

    目的 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灶多西紫杉醇(TXT)的体外药敏性与多种耐药因子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TXT对54例胃癌新鲜肿瘤和转移淋巴结组织进行化疗药敏性实验,并对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行P-gP、GST-π、p53、Surviv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胃癌原发灶中TXT抑制率与P-gP、GST-π呈负相关(均P<0.05),GST-π对TXT抑制率的影响作用大于P-gp;转移淋巴结仅Survivin表达对TXT抑制率有影响(P<0.05).P-gp和GST-π在淋巴结转移灶表达程度高于原发灶(均P<0.05);胃癌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P-gP、p53表达均呈正相关(r=0.3424、0.7123,均P<0.05).结论 原发灶、转移灶中影响TXT药敏性的主要耐药因子不同.

    作者:李勇;檀碧波;范立侨;韩杰;赵群;宋振川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不同生长激素受体表达人胃癌细胞的作用

    目的 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在体外对生长激素受体(GHR)表达不同的人胃癌细胞株增殖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GHR高表达细胞株SGC-7901和低表达细胞株MKN-45.分组:空白对照组、rhGH组1~3(分别予50、150、250 μg/L rhGH).噻唑蓝(MTT)比色法及流式细胞术分析rhGH对胃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析细胞上清液的IGF-1蛋白浓度.结果 SGC-7901细胞株rhGH组1~3和空白对照组的生长率分别为126.5%、128.7%、128.0%、100.0%;增殖指数(PI)分别为52.49±0.20、54.27±0.45、57.13±0.21、48.37±0.42;IGF-1浓度分别为228.67±17.01、226.88±30.31、229.03±30.31、200.46±21.33;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浓度rhGH组细胞显著增殖,IGF-1浓度显著升高(P均<0.05),各浓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hGH干预对MKN-45细胞株的生长增殖和IGF-1浓度无明显影响(P>0.05),各浓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GH在体外促进高表达GHR的胃癌细胞增殖及表达IGF-1,对低表达GHR的胃癌细胞增殖和IGF-1表达无明显影响.

    作者:侍方方;李苏宜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诱骗受体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本研究旨在观察诱骗受体3(DcR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现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组织标本:50例新鲜手术切除胃癌标本,术前均无化疗或放疗.年龄为39~80岁.其中男39例,女11例.胃癌TNM分期:Ⅰ期6例、Ⅱ期17例、Ⅲ期25例、Ⅳ期2例.术后病理显示低分化9例、中分化28例、高分化13例.

    作者:杨东海;刘忠臣;李文珠;刘瑞振;庄国洪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的相关影响因素

    本实验旨在探讨从脐血(UCB)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成功率,并通过对影响其分离培养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以期建立稳定的体外分离培养体系,从而为临床疾病治疗提供种子或载体细胞.

    作者:田少奇;张积华;王妍;孙康;夏长所;张才龙;于腾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冬凌草甲素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及机制

    目的 探讨冬凌草甲素体外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10~80 μmol/L冬凌草甲素分别处理SGC-7901细胞后,CCK8法检测冬凌草甲素体外对SGC-7901细胞抑制生长的作用;用流式细胞仪分别观察冬凌草甲素诱导凋亡及细胞周期阻滞.Western blot测定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冬凌草甲素对SGC-7901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并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10~80 μmol/L)而逐渐增强,呈浓度、时间依赖关系.此外,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冬凌草甲素浓度为0、10、40、60、80 μmol/L,作用24 h后,G_2/M期细胞数分别是(9.90±1.17)%、(9.94±0.27)%、(11.76±0.16)%、(15.64±1.48)%和(22.59±1.01)%;而S期细胞比例分别为(31.79±1.03)%、(30.90±0.47)%、(29.25±0.80)%、(21.46±1.61)%、(18.81±0.61)%,冬凌草甲素能够使得SGC-7901细胞周期呈剂量依赖性阻滞于G_2/M期;冬凌草甲素浓度为80 μmol/L,作用12、24 h后,凋亡率分别为(12.78±1.54)%、(20.62±2.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92±0.56)%,其能使SGC-7901细胞发生凋亡.随着冬凌草甲素作用时间延长,SGC-7901细胞的bel-2蛋白表达逐渐减弱,前体Caapase-3被激活.结论 冬凌草甲素能够诱导SGC-7901细胞产生凋亡,并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_2/M期.其凋亡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蛋白表达及Caspase-3的激活相关.

    作者:刘家云;顾琴龙;杨忠印;李建芳;陈雪华;刘炳亚;朱正纲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重组人内皮抑素对裸鼠结肠癌移植瘤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的抑制作用

    目的 观察重组人内皮抑素(恩度)对裸鼠结肠癌移植瘤淋巴管形成及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方法 将人结肠癌SW620细胞株接种于BALB/C-nu雄性裸鼠,建立动物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恩度组.结果 (1)恩度组和对照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0%(1/10)和80%(8/10)(P<0.01).(2)恩度组肿瘤淋巴管密度(7.17±0.75)明显低于对照组(14.83±0.98)(P<0.05).(3)恩度在体内和体外均抑制肿瘤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和VEGF-D的表达.结论 重组人内皮抑素通过降低结肠癌移植瘤VEGF-C,-D的表达而抑制淋巴管的生成,降低肿瘤向淋巴结的转移几率.

    作者:李中信;贾漪涛;刘敏;陈书艾;王立莎;张雷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大网膜乳斑在胃癌腹膜转移中的作用

    目的 观察大网膜乳斑在胃癌腹膜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胃癌细胞株MFC,经Dil标记后,以每只小鼠1×10~4个Dil-MFCs注射到72只615小鼠腹腔内,不同时间取大网膜,观察Dil-MFCs在乳斑和非乳斑区的变化.结果 Dil-MFCs注入小鼠腹腔12 h后,Dil-MFCs开始大量出现在乳斑区;48 h,在巨噬细胞杀伤作用下,仅有少量细胞存活;72 h后,乳斑区可见增殖细胞团,形成微转移增殖灶.在非乳斑区,48 h可见散在少量的Dil-MFCs,72 h后散在Dil-MFCs增多,未发现增殖细胞团.腹腔注射14 d,乳斑区形成以乳斑为中心的团状转移灶,而非乳斑区则形成单细胞转移.结论 胃癌细胞在腹膜转移的早期阶段选择性地侵犯乳斑,乳斑转移灶是腹膜进一步转移的基础.

    作者:曹亮;胡祥;孙希同;张怡;安伟德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利用二维胶内差示凝胶电泳技术检测胃癌的血清学肿瘤标记物

    目的 分离胃癌、胃溃疡、正常人之间的差异蛋白质,检测胃癌的血清学肿瘤标记物.方法 从定量比较蛋白质组分析入手,利用二维胶内差示凝胶电泳技术(2D-DIGE)分离包括胃癌、胃溃疡和正常人共27例血清样本,以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串联质谱对差异蛋白点进行检测,检索Mascot数据库.结果 共检测出14个差异表达蛋白.正常人和胃溃疡比较有3种差异蛋白质,2种被鉴定出;胃溃疡和胃癌比较发现1个下调的蛋白质;胃癌与正常人中发现10个差异表达蛋白质,6个点在胃癌患者血清中上调.结论 2D-DIGE技术是一项有效的筛选胃癌患者血清中差异蛋白的技术手段,检测出的蛋白质有可能成为胃癌诊断的分子标记物.

    作者:赵艇;魏东;郑国宝;姜颖;高春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MSX2基因与上皮间质化在肿瘤浸润转移的研究进展

    同源(异型)框基因Msx(Msx)属于同源(异型)框基因Hox(homeobox)家族成员,Hox基因是一类高度保守的DNA序列,其共同特点是具有180个核苷酸长度的同源区,编码由印个氨基酸折叠成的3个α-螺旋结构~([1]),该结构被称为同源异型域(HD).

    作者:宋瑞鹏;杨海彦;赵宝磊;宋宣;刘连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食管鳞癌

    本研究旨在探讨放射性~(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放疗在体内外对人食管鳞癌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作者:曹秀峰;吕进;肖建;龚涌灵;朱斌;纪律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对Omi/HtrA2不同表达水平前列腺癌细胞的促凋亡作用

    目的 观察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对前列腺癌细胞(PC-3M)不同丝氨酸蛋白酶Omi/HtrA2表达水平的促凋亡作用.方法 构建其小分子干扰RNA(siRNA)表达载体,辅助设计Omi/HtrA2特异性siRNA序列.合成后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siRNA-hH1neo.脂质体法转染psiRNA-Omi/HtrA2载体至PC-3M中,检测Omi/HtrA2在PC-3M细胞中的表达及psiRNA-Omi/HtrA2对Omi/HtrA2沉默效应后的转录和表达.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检测Omi/HtrA2基因沉默后,计算不同浓度TRAIL(50、100、200、500 μg/L)下PC-3M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 Omi/HtrA2在PC-3M细胞中高表达.酶切和DNA测序证实siRNA基因序列正确,且准确克隆入psiR-NA-hH1neo载体中.psiRNA-Omi/HtrA2载体可特异性抑制PC-3M细胞中Omi/HtrA2的表达.不同浓度TRAIL(50、100、200、500 μg/L)对转染psiRNA-Omi/HtrA2载体后PC-3M细胞AI分别为7.23、14.87、22.65、31.78.而未转染组分别为15.28、24.17、36.33、47.76.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mi/HtrA2在前列腺癌细胞凋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TRAIL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凋亡,其效果与TRAIL浓度及Omi/HtrA2表达水平相关.

    作者:魏少忠;吴新红;陈继红;郑新民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靶向增殖诱导配体的RNA干扰对人结直肠癌裸鼠移植瘤的影响

    目的 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观察增殖诱导配体(APRIL)siRNA(pGC-shAPRIL重组干扰质粒)对裸鼠SW480移植瘤的影响.方法 建立裸鼠人结直肠癌移植瘤模型,待皮下瘤块长到一定体积,全部裸鼠分为APRIL siRNA组、空载体组和磷酸盐缓冲液(PBS)组,分别进行瘤块内注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移植瘤APRIL mRNA水平;瘤块和裸鼠肝肺苏木素-伊红(HE)染色病理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PRIL、核增殖抗原(Ki-67)、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蛋白表达.结果 APRIL siRNA组,与空载体组和PBS组比较,APRIL mRNA[(1.36±0.03)×10~7、(1.05±0.02)×10~8、(1.04±0.01)×10~8 copy/ml]和蛋白表达得分(2.00±0.40、7.00±0.45、8.00±0.40)明显降低(P<0.05);瘤块体积显著减小[(0.78±0.04)、(1.60±0.07)、(1.66±0.06)cm~3](P<0.05);与之相应Ki-67(2.00±0.45、8.00±0.54、7.00±0.44)和MMP-2(3.00±0.44、7.00±0.45、7.00±0.55)蛋白表达显著减弱(P<0.05).结论 RNAi敲低APRIL基因表达,抑制了裸鼠SW480移植瘤的生长和转移,打靶APRIL基因的RNAi技术有望成为人结直肠癌的治疗途径.

    作者:王敬春;王惠民;丁伟峰;黄华;孙宝兰;景蓉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