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对Omi/HtrA2不同表达水平前列腺癌细胞的促凋亡作用

魏少忠;吴新红;陈继红;郑新民

关键词:小分子干扰RNA, 前列腺癌,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丝氨酸蛋白酶
摘要:目的 观察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对前列腺癌细胞(PC-3M)不同丝氨酸蛋白酶Omi/HtrA2表达水平的促凋亡作用.方法 构建其小分子干扰RNA(siRNA)表达载体,辅助设计Omi/HtrA2特异性siRNA序列.合成后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siRNA-hH1neo.脂质体法转染psiRNA-Omi/HtrA2载体至PC-3M中,检测Omi/HtrA2在PC-3M细胞中的表达及psiRNA-Omi/HtrA2对Omi/HtrA2沉默效应后的转录和表达.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检测Omi/HtrA2基因沉默后,计算不同浓度TRAIL(50、100、200、500 μg/L)下PC-3M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 Omi/HtrA2在PC-3M细胞中高表达.酶切和DNA测序证实siRNA基因序列正确,且准确克隆入psiR-NA-hH1neo载体中.psiRNA-Omi/HtrA2载体可特异性抑制PC-3M细胞中Omi/HtrA2的表达.不同浓度TRAIL(50、100、200、500 μg/L)对转染psiRNA-Omi/HtrA2载体后PC-3M细胞AI分别为7.23、14.87、22.65、31.78.而未转染组分别为15.28、24.17、36.33、47.76.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mi/HtrA2在前列腺癌细胞凋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TRAIL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凋亡,其效果与TRAIL浓度及Omi/HtrA2表达水平相关.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Src家族酪氨酸激酶Fyn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Fyn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13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ESCC)和10例食管正常黏膜上皮组织(UNR),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印迹法分析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食管正常黏膜组织Fyn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Fyn蛋白表达水平(9.68±2.31)高于食管正常黏膜组织中染色指数(3.21±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印迹结果亦显示食管鳞癌组织中Fyn蛋白表达强于食管正常黏膜组织.结论 Fyn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提示Fyn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鑫;齐宇;王瑞林;张明智;樊青霞;孙燕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锁定并分离真正意义的肿瘤干细胞研究进展

    很多研究已经证明实体瘤中存在肿瘤干细胞(ICSC),它们具有极强的自我更新、增殖分化的能力,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1-2]).

    作者:曹亮;胡祥;张怡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let-7a对人胃癌细胞周期的影响

    微小RNA是一种内源性的、非编码RNA分子,属转录后基因表达调控因子~([1]),参与多种生理过程~([2]),已成为继小干扰RNA(siRNA)之后新的研究热点之一~([3]).lethal-7(let-7)是1993年后被发现的第2个微小RNA~([4]).我们利用重组慢病毒将let-7a转导人胃癌SGC-7901细胞,观察其对SGC-7901细胞周期的影响.

    作者:朱益民;刘志明;白卫兵;历成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结直肠癌恶性程度与吲哚胺2,3-双加氧酶基因表达的关系

    目的 探讨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基因表达与结直肠癌恶性程度、结直肠癌肝转移、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对121例结直肠癌肿瘤标本行IDO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测定IDO基因表达水平,观察正常黏膜、癌旁组织、癌组织中IDO的表达,分析IDO基因表达与结直肠癌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结果 35.5%(43/121)结直肠癌组织中存在IDO基因表达,且癌组织比癌旁组织和正常黏膜明显上调.肿瘤细胞为低/未分化者、结直肠癌伴有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者,IDO阳性表达率高达61.1%、65.3%和87.5%,且半数以上为强阳性(+++)表达.结论 结直肠癌组织中IDO酶表达上调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可以作为结直肠癌手术预后的一种判断指标.在晚期结直肠癌及伴有淋巴结或肝转移时IDO基因高表达,提示IDO酶催化的局部色氨酸代谢可能参与肿瘤免疫逃避微环境的形成.

    作者:孙星;王兆文;黄陈;李涛;黄力;彭志海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利用二维胶内差示凝胶电泳技术检测胃癌的血清学肿瘤标记物

    目的 分离胃癌、胃溃疡、正常人之间的差异蛋白质,检测胃癌的血清学肿瘤标记物.方法 从定量比较蛋白质组分析入手,利用二维胶内差示凝胶电泳技术(2D-DIGE)分离包括胃癌、胃溃疡和正常人共27例血清样本,以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串联质谱对差异蛋白点进行检测,检索Mascot数据库.结果 共检测出14个差异表达蛋白.正常人和胃溃疡比较有3种差异蛋白质,2种被鉴定出;胃溃疡和胃癌比较发现1个下调的蛋白质;胃癌与正常人中发现10个差异表达蛋白质,6个点在胃癌患者血清中上调.结论 2D-DIGE技术是一项有效的筛选胃癌患者血清中差异蛋白的技术手段,检测出的蛋白质有可能成为胃癌诊断的分子标记物.

    作者:赵艇;魏东;郑国宝;姜颖;高春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人精子表面乳铁蛋白受体的分子特性

    人类精子表面存在附睾蛋白酶抑制剂(Eppin)、Clusterin和乳铁蛋白(Lf)蛋白质复合体~([1]),调控着精液的凝固和液化过程,人类精浆中以及精子表面均含有丰富的乳铁蛋白(Lf).本研究旨在观察人类精子膜表面是否存在与之相结合的受体(LfR).

    作者:王增军;王鹏;贾跃军;牛晓兵;刘边疆;张炜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的相关影响因素

    本实验旨在探讨从脐血(UCB)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成功率,并通过对影响其分离培养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以期建立稳定的体外分离培养体系,从而为临床疾病治疗提供种子或载体细胞.

    作者:田少奇;张积华;王妍;孙康;夏长所;张才龙;于腾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99m)Tc-HL91乏氧显像对胃癌血管正常化窗口的判断

    目的 探讨~(99m)Tc-HL91乏氧显像在胃癌血管正常化窗口(NWTV)的监测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使用~(99m)Tc-HL91对40只裸鼠肿瘤组织行乏氧显像,随机将裸鼠分成治疗组(n=20)按400 μg/每次腹腔注射DC101与对照组(n=20)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利用感兴趣区(ROI)技术计算出注射后5 min到8 h的靶和非靶组织放射性比值(T/NT),取大T/NT代表肿瘤乏氧状态,与对照组比较动态监测抗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的单克隆抗体(DC101)治疗后1~14 d的胃癌乏氧变化并定位NWTV.结果 对照组开始显影时间和达到大T/NT时间在第1~14天间无明显区别,治疗组第1天肿瘤显影时间为(30.12±0.11)min,T/NT峰值时间为(6.26±0.36)h.第2天起肿瘤显像时间和T/NT峰值时间逐渐减少,至第5天后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区别.与对照组肿瘤乏氧逐渐缓慢增加不同,治疗组肿瘤乏氧呈波浪式增加.DC101治疗后第2天肿瘤乏氧(6.23±0.26)下降,到第5天肿瘤乏氧(0.24±0.14)几乎消失,在第8天(6.36±0.14)再次开始逐渐增加,NWTV出现在DC101治疗后第2天至第8天.结论 ~(99m)Tc-HL91乏氧显像能无损伤性监测抗血管生成治疗后肿瘤的乏氧变化,精确定位胃癌的NWTV.

    作者:童仕伦;郑勇斌;王卫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人膀胱移行细胞癌上皮间质转化与胸腺素β4的关系

    目的 探讨人胸腺素β4(Tβ4)与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用膀胱移行细胞癌手术切除标本60例,每例标本均选用癌组织中心、癌旁组织及其远端正常黏膜对照.采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切除标本中的Tβ4、整合素连接激酶(ILK)、E-cadherin和β-catenin的表达,并分析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Tβ4在BTC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黏膜(91.7%比15.0%,P<0.05),其在深层浸润组中的表达高于浅层浸润组(97.4%比81.00,P<0.05);ILK在BTC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黏膜(80.0%比18.3%,P<0.05);β-catenin在BTC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黏膜(76.7%比26.7%,P<0.05);E-cadherin在BTC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黏膜(30.0%比90.0%,P<0.05);Tβ4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与ILK、β-catenin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胸腺索β4与膀胱移行上皮癌分化和转移有关,可能通过调控上皮-间质转化从而在膀胱移行上皮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作用.

    作者:朱朝辉;曾甫清;王智宇;吕磊;万锋;邢诗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H3K4m3和H3K9m3修饰对胰岛组织特异性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细胞类型之间胰腺十二指肠同源盒1(Pdx-1)、配对盒基因4(Pax4)、MafA(mast cell function associated antigen)和Nkx6.1等胰岛组织特异性基因其转录起始区的H3K4m3和H3K9m3修饰的差异,探讨H3K4m3和H3K9m3修饰对胰岛组织特异性基因表达的作用.方法 采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一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小鼠胚胎干细胞(mES,1×10~7)、小鼠成纤维细胞株NIH3T3细胞(1×10~7)和小鼠β细胞株NIT-1细胞(1×10~7)三者中的胰岛组织特异性基因、Oct4基因和MLH1基因转录起始区H3K4m3和H3K9m3修饰的状况.同时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RT)-PCR检测上述3种细胞各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析H3K4m3和H3K9m3修饰改变与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 NIT-1细胞中Pdx-1、Pax4、MafA、Nkx6.1等胰岛组织特异性基因转录起始区的H3K4m的修饰水平分别为:(4.84±0.05)%、(9.91±1.33)%、(10.64±0.87)%、(0.23±0.03)%,与mES细胞比较明显增高(P<0.05),基因表达;NIH3T3细胞中Pdx-1、Pax4、MafA、Nkx6.1等胰岛组织特异性基因转录起始区的H3K9m3的修饰水平分别为:(0.64±0.21)%、(7.04±1.29)%、(0.39±0.10)%、(2.35±0.81)%,与mES细胞比较明显增高(P<0.05),基因不表达.结论 H3K4m3与H3K9m3修饰能相互协调,共同调控胰岛组织特异性基因的表达.

    作者:李明岳;余小舫;鲍世韵;林宝行;王春友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神经干细胞移植重建勃起功能的研究

    目的 观察神经干细胞移植修复损伤的海绵体神经从而恢复勃起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42只雄性SD大鼠(3~4个月龄和体质量300~40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和神经损伤组,每组14只.2、4个月后,海绵体神经电刺激检测大鼠阴茎勃起功能,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绵体内一氧化氮合酶(nNOS)阳性神经纤维.结果 2个月后3组大鼠对海绵体神经电刺激的勃起反应率分别为100%、0%和0%;3组海绵体内nNOS阳性神经纤维数目分别为98.5±9.2、22.5±3.5和25.7±5.1,后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月后3组大鼠电刺激后勃起率分别为100%、57.14%和7.19%,后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海绵体内nNOS阳性神经纤维数目分别为95.1±7.7、86.0±13.4、26.5±4.3,前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干细胞移植是修复损伤的海绵体神经从而恢复勃起功能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袁小旭;邱剑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沐舒坦对大鼠胸部钝性伤后肺的保护作用

    我们通过建立大鼠胸部钝性伤/肺挫伤动物模型,检测肺创伤后毛细血管通透性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观察应用沐舒坦后的变化.

    作者:陈渊;张鹏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在脊髓缺血性损伤的表达变化

    本研究旨在观察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NMDAR1)在脊髓缺血后不同缺血时间的表达,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基础.

    作者:贾建文;陈春美;杨卫忠;王春华;涂献坤;宋启民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超声测定皮肤厚度变化判断胃癌D_2/D_3术后体液转移的价值

    目的 探讨用超声测定皮肤厚度变化在胃癌D_2/D_3根治术后液体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28例择期胃癌根治术病例,术后按手术创伤大小分2组,全胃D_3术11例,远端胃D_2术17例.动态用7.5 MHz B超测定前额正中皮肤厚度,并同步用称重床测体质量.比较两组间皮肤厚度增加峰值和体质量增加峰值的差异、皮肤厚度达峰值时间和体质量达峰值时间差异,计算两组皮肤厚度增加值和体质量增加值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间皮肤厚度增加峰值[D_2组(2.4±0.6)mm,D_2组(1.4±0.2)mm,t=7.449,P<0.01]和体质量增加峰值[D_3组(5.275±1.230)kg,D_2组(2.970±0.497)kg,t=7.768,P<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皮肤厚度变化和体质量变化均呈正相关(D_3组:r=0.99,P<0.01;D_2组:r=0.98,P<0.01);皮肤厚度达峰值时间[D_3组(26.8±6.1)h,D_2组(19.6±5.2)h]均较体质量达峰值时间[D_3组(27.4±5.4)h,D_2组(20.4±4.8)h]提前出现(t=18.856,P<0.01).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病例皮肤厚度变化与体质量变化呈正相关,能客观反映术后液体治疗中出现的正平衡和负平衡;皮肤厚度达峰时间较体质量达峰时间提前.超声测定皮肤厚度变化判断胃癌D_2/D_3根治术后液体平衡具有简单、敏感的优点.

    作者:吴文良;全卓勇;邵永胜;张应天;彭开勤;赵建国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先天性心脏病与病原体感染的关系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与弓形虫(TOX)、风疹病毒(RV)、巨细胞病毒(HCMV)和单纯疱疹病毒(HSV)、人微小病毒(HPVB19)感染的关系.方法 实验对象分两组.A组为先心病组80例,B组为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引产的死婴共32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荧光定量方法检测两组心肌组织中的5种病原,比较5种病原体的阳性率.同时对阳性者病原基因进行定量,比较病原体数量上是否有差异.结果 先心病组中TOX、RV、HCMV、HSV、HPVB19病原基因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6.2%、18.8%、28.8%、7.5%、17.5%,对照组分别为0、0、18.8%、6.2%、0.TOX、RV、HPVB19在两组中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MV、HSV基因检出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先心病与对照组心肌组织HCMV阳性者定量检测值分别为(5.50±1.30)、(5.30±0.33)copies/ml,HSV阳性者定量检测值分别为(4.51±0.87)、(4.32±0.17)copies/ml,先心病组数值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先心病的发生与TOX、RV、HCMV、HSV、HPVB19感染存在密切关系.

    作者:吴春涛;刘苏;陈立华;王智勇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p38 MAPK抑制剂对急性胰腺炎肺损伤肺内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和肺微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p38蛋白激酶(p38 MAPK)抑制剂对大鼠急性胰腺炎肺损伤(LI)肺内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表达和肺微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SD大鼠36只,假手术组12只;5%的牛黄胆酸(0.1 ml/100 g)逆行注射到SD大鼠的胰胆管内,造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分为SAP组12只和p38 MAPK抑制剂组(SB203580,0.5 mg/kg,静脉注射)12只.各组在3、6、12 h分别剖杀大鼠,检测肺组织的含水量、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肺组织p38 MAPK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肺组织ICAM-1 mRNA表达水平;检测肺微血管通透性Balf/Serum FITC比率;光镜F检测肺组织组织损害.结果 假手术组肺组织含水量、MPO、肺组织病理评分、ICAM-1 mRNA分别为3.41±0.05、1.48±0.10、0和0.48±0.03;SAP组在3、6、12 h肺组织含水量分别为为3.77±0.12、3.87±0.11和4.03±0.05,SB治疗组分别为3.53±0.07、3.57±0.05和3.69±0.09,SAP组MPO分别为2.17±0.42、4.65±0.26和7.70±0.01,SB治疗组分别为1.72±0.14、2.46±0.29和5.63±0.15;SAP组肺组织病理评分分别为3.16±0.03、5.33±0.05和7.18±0.02,SB治疗组分别为3.12±0.02、5.26±0.03和7.13±0.02;;SAP组ICAM-1 mRNA在6、12 h表达为1.45±0.04和1.65±0.06,SB治疗组分别为1.19±0.06和0.96±0.05.SAP组和SB治疗组上述指标较假手术组升高(P<0.05),但SB治疗组较SAP组下降(P<0.05);而且肺组织p38 MAPK表达和ICAM-1 mRNA表达一致,在12 h达高峰.结论 急性胰腺炎肺损伤可能与肺组织中p38 MAPK和ICAM-1 mRNA过度表达有关;p38 MAPK抑制剂可抑制肺内ICAM-1表达,降低肺微血管通透性,减轻急性胰腺炎肺损伤.

    作者:刘红山;薛焕洲;潘承恩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伊立替康耦合亚甲蓝靶向示踪大鼠胃癌淋巴结的研究

    目的 探讨伊立替康与亚甲蓝耦合液在大鼠胃癌淋巴结中的靶向示踪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应用Walker-256细胞株建立大鼠胃癌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癌组织中伊立替康底物拓扑异构酶Ⅰ(topo Ⅰ)的表达.分别用5、10、20、40 mg伊力替康粉剂耦合2 ml亚甲蓝注射液,另用中华墨汁、纳米活性炭和亚甲蓝作为对照.70只胃癌大鼠分为7组,瘤周4点浆膜下微针分别注射上述7种染色剂.观察各组淋巴结染色、褪色时间、染色淋巴结数等指标.结果 (1)建立大鼠胃癌模型符合实验要求,癌组织中topo Ⅰ的表达显著增强.(2)中华墨汁、纳米活性炭和亚甲蓝到达胃癌第1站淋巴结平均时间依次为20、4 min和14 s;4组耦合剂分别为19、27、41、61 s.染料运行至第2站淋巴结的平均时间与之相似.(3)中华墨汁、纳米活性炭和亚甲蓝组平均染色淋巴结数量分别为2、7和8枚;各耦合剂组淋巴结检出数量逐渐增加,依次为8、8、9和11枚.(4)淋巴结褪色时间中华墨汁>2.4h,亚甲蓝102 min,其余各组介于两者之间.(5)各组动物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通过靶向结合癌组织中的topo Ⅰ,适当剂量的伊立替康与亚甲蓝耦合剂可显著延长大鼠胃癌淋巴结染色和褪色时间,提高淋巴结靶向示踪效率.

    作者:陈晓鹏;童朝刚;徐龙帅;张帆;王永;王东;王冠男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靶向增殖诱导配体的RNA干扰对人结直肠癌裸鼠移植瘤的影响

    目的 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观察增殖诱导配体(APRIL)siRNA(pGC-shAPRIL重组干扰质粒)对裸鼠SW480移植瘤的影响.方法 建立裸鼠人结直肠癌移植瘤模型,待皮下瘤块长到一定体积,全部裸鼠分为APRIL siRNA组、空载体组和磷酸盐缓冲液(PBS)组,分别进行瘤块内注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移植瘤APRIL mRNA水平;瘤块和裸鼠肝肺苏木素-伊红(HE)染色病理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PRIL、核增殖抗原(Ki-67)、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蛋白表达.结果 APRIL siRNA组,与空载体组和PBS组比较,APRIL mRNA[(1.36±0.03)×10~7、(1.05±0.02)×10~8、(1.04±0.01)×10~8 copy/ml]和蛋白表达得分(2.00±0.40、7.00±0.45、8.00±0.40)明显降低(P<0.05);瘤块体积显著减小[(0.78±0.04)、(1.60±0.07)、(1.66±0.06)cm~3](P<0.05);与之相应Ki-67(2.00±0.45、8.00±0.54、7.00±0.44)和MMP-2(3.00±0.44、7.00±0.45、7.00±0.55)蛋白表达显著减弱(P<0.05).结论 RNAi敲低APRIL基因表达,抑制了裸鼠SW480移植瘤的生长和转移,打靶APRIL基因的RNAi技术有望成为人结直肠癌的治疗途径.

    作者:王敬春;王惠民;丁伟峰;黄华;孙宝兰;景蓉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大鼠脑梗死后48小时移植入胚胎干细胞的存活和分化

    目的 观察小鼠胚胎干细胞,在大鼠脑梗死发生48 h后移植人梗死核心区,是否能够存活并且分化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方法 小鼠胚胎干细胞去除滋养层后培养,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堵塞脑梗死模型,成模48 h后将胚胎干细胞移植入梗死核心区.移植21 d后切片观察.结果 植入的胚胎干细胞可在梗死区的边缘存活,并且大量分化成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植入细胞所分化出的神经细胞中,表达NeuN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比例分别达到(83.0±3.2)%和(22.0±3.6)%.结论 在脑梗死后48 h于核心区植入胚胎干细胞可能成为新的移植方式.

    作者:陈凌;王淑燕;赵春松;陈立华;张愚;关云谦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肿瘤-睾丸抗原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检测8种肿瘤-睾丸抗原(CTA)基因mRNA在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55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8种CTA基因mRNA的表达,30例非肿瘤患者胃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55例胃癌组织中,表达MAGE-A1、MAGE-A3、CT9、CT10、NY-ESO-1、SSX-1、SSX-2、SXX-4基因的阳性率分别是60.0%(33/55)、30.9%(17/55)、34.5%(19/55)、12.7%(7/55)、10.9%(6/55)、23.6%(13/55)、3.6%(2/55)和27.3%(15/55),而相应的癌旁组织均为阴性.非肿瘤患者胃黏膜组织未见此8种CTA基因的表达.8种CTA基因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TNM分期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多种CTA基因在胃癌中呈特异性高表达,为胃癌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的靶位.

    作者:王万祥;谢晓亮;李英彬;苏秀兰;欧阳晓晖 刊期: 2010年第04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