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养心氏片治疗老年贫血性心脏病32例

代兴斌;蒋楠;马兰;魏学礼

关键词:养心氏片, 贫血性心脏病, 中医药疗法
摘要:老年贫血性心脏病一般起病隐匿,病程较长,症状复杂,缺乏有效治疗方法,预后较差.我们对老年贫血性心脏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养心氏片,取得一定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通阳活血方联合西药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及6分钟步行试验的影响

    目的 观察通阳活血方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符合人选标准的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根据病情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强心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及硝酸酯类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通阳活血方,疗程3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并对患者进行6分钟步行试验(6MWT).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MWT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增加(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阳活血方能明显降低心衰患者血浆BNP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衰较单纯西医治疗效果更佳.

    作者:汪艳丽;刘如秀;刘金凤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舌苔生物信息研究方法与技术概况

    从细胞的形态学,细胞生化成分,微生态学研究,免疫学研究,基因表达与细胞凋亡,蛋白组学及代谢组学等方面就舌苔细胞研究方法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赵洁;李福凤;钱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李东垣方药用量初步研究

    对李东垣225首方剂处方用量进行统计分析,明确其常用药味,大、小、平均剂量范围,方剂药味数目,每服剂量,每日剂量等,分析其组方用量规律.

    作者:宋延强;傅延龄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血脂康胶囊对56例胸痹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胸痹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2008年7月~2009年6月采用血脂康胶囊治疗胸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56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建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不同剂量的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不同药物剂量的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D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及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其中对照组药物剂量按1两等于9g计算;观察组药物剂量按1两等于15g,两组均每日1剂,连用8周.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肾功能及腓神经传导速度(NCV)变化,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NCV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无肝、肾功能异常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药物剂量按1两等于15g换算的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可明显提高DPN的临床疗效,并优于药物剂量按1两视为9g计算,而且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宋凤林;贾锐馨;李国永;王彩娟;马慧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补肾调冲方对卵巢早衰大鼠卵泡发育的影响

    目的 从卵泡发育调控的旁分泌途径研究补肾调冲方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补肾调冲方高、中、低剂量组及西药组,每组10只,采用雷公藤多苷灌胃(50mg/kg,14天)建立卵巢早衰模型,分别使用高(1ml/100g)、中(0.5m1/100g)、低(0.25ml/100g)剂量补肾调冲方及倍美力(0.075ml/100g)进行干预,时间为35天,观察各组大鼠各级卵泡及黄体计数和卵巢超微结构改变,检测卵巢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表皮生长因子(EGF)及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mRNA表达.结果 模型组各级卵泡数、黄体数明显减少,卵巢超微结构受损,EGF,Cx43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补肾调冲方中、低剂量组及西药组大、中卵泡数及黄体数明显增加,卵巢超微结构明显改善,EGF及Cx43的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5或P<0.01).结论 补肾调冲方可改善雷公藤多苷所致的卵泡发育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卵巢EGF,Cx43 mRNA表达这一旁分泌调控途径实现.

    作者:杨涓;高慧;夏天;韩冰;董江川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浅论《黄帝内经》五脏苦欲补泻的应用

    介绍了<黄帝内经>五脏苦欲补泻理论的历史源流、含义,并对历代常用方剂中的五脏苦欲补泻理论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为理解和临床应用这一理论提供了参考.

    作者:李莉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汪履秋治疗痹证经验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汪履秋,从医近60载,对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风湿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作者:汪悦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桂枝茯苓丸加味联合多沙唑嗪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下尿路症状34例

    下尿路症状(LUTS)是排尿障碍的总称,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男性中引起LUTS常见的疾病,对于50岁以上的男性来说,BPH伴随LUTS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J].在BPH引起的LUTS中可分为储尿期症状(刺激症状)和排尿期症状(梗阻症状).临床上常用的a一受体阻滞剂对改善储尿期症状不甚满意.为此我们对良性前列腺增生下尿路症状患者进行中药与多沙唑嗪联合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健刚;孙小庆;侯四川;白鑫;祝海;刘之俊;贾勇;翁博文;王奇;邱志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柴胡疏肝散合四神丸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合并抑郁症40例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原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近年来,我国UC的临床病例报道明显增多.而病情的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往往使UC患者出现如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无助感、疲劳感、活力减退或丧失、思维迟缓、食欲减退、睡眠障碍等表现.有研究表明,抑郁症在UC患者中约占18%-42%,两者常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应用中医中药,在控制UC病情发展,改善相关症状,特别是治疗UC合并抑郁症患者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隋华章;萧峰;王建立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中药与方剂的相关性在《中药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中药学是主要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与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J],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学习方剂学及其他中医药专业课的基础.但是中药学涉及内容庞杂,信息量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于记忆理解;而当学习方剂学时,大部分学生对中药的性味、功效已经淡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从中药与方剂的相关性入手,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套以中药为主线,结合方剂进行讲授的中药学教学方法,旨在为中药学的教学改革做探索性的尝试.

    作者:赵越;贾真;韩彬;戴王强;李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张振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经验

    慢性肾功能不全是由原发或继发性肾脏疾病引起的肾脏进行性损伤和肾功能逐渐恶化的一种慢性疾病[J].现代医学以保护肾脏、对症治疗及透析为法,但效果欠佳且并发症较多,还有患者因拒绝接受透析治疗而延误病情,影响了患者生存质量.我们跟随导师张振忠教授学习多年,受益匪浅,现将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赵宏波;孙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俞景茂运用和解少阳法治疗儿科疾病经验

    俞景茂教授从事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其运用和解少阳法治疗儿科疾病的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陈华;李岚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薏苡仁为主治疗扁平疣/薏苡仁粥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薏苡仁为主治疗胃痛、腓肠肌痉挛

    作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热敏点灸结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32例

    热敏点灸是江西省中医院陈日新主任医师课题组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出的一种艾灸方法,全称为腧穴热敏化悬灸疗法,是以经络理论为指导,采用艾条温和灸体表热敏化穴,激发经络感传,促进经气运行,使气至病所,从而提高临床疗效的一项新的艾灸疗法,临床应用已取得很好的疗效.本研究运用此疗法结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收到良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魏巍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养心氏片治疗老年贫血性心脏病32例

    老年贫血性心脏病一般起病隐匿,病程较长,症状复杂,缺乏有效治疗方法,预后较差.我们对老年贫血性心脏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养心氏片,取得一定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代兴斌;蒋楠;马兰;魏学礼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基于病证结合模式重视以证统病的诊疗形式

    概述病证结合模式下以病统证和以证统病两种诊疗形式,讨论了以病统证与同病异治/同病类治、以证统病与异病同治/异病类治的关系.重点论述呼吸系统疾病的以病统证和以证统病的诊疗形式,强调以证统病诊疗中同证同治中的差异,即证同而病因不同、证同而病位不同、证同而病势不同、证同而主症不同、证同而病性不同、证同而程度不同、证同而兼证不同等,既要强调同证的共性及所根据同证而制定的基本相同或相似治法,又要注重同证中的差异而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法.

    作者:李建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诠释学在中医内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应用诠释学作为一种对文本理解、解释、应用和实践的哲学方法论对中医内科疾病、概念、术语及内科临床理论进行现代诠释,阐明中医内科学所蕴含的科学理念、原理、规律的本质内涵,为中医内科学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为实现中医内科学理论的突破与创新做参考.

    作者:王永炎;王飞;杨晗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不同炮制方法的半夏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

    目的 观察含有不同炮制方法半夏的黄芪陷胸胶囊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EISH)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 将180例EISH患者随机分为生半夏组、清半夏组、法半夏组各60例,3组均每日1次服用雅施达片4mg,并分别给予含有3种不同炮制方法半夏的黄芪陷胸胶囊,每次5粒,每日3次,20周为1个疗程.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生半夏组患者的SBP,PP下降差值大于清半夏组、法半夏组,而DBP下降差值小于清半夏组和法半夏组(P<0.01);与法半夏组比较,清半夏组患者SBP,DBP,PP下降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含生半夏者的黄芪陷胸胶囊降低EISH患者收缩压及减小脉压的作用佳,对舒张压的降低作用小.

    作者:杨丁友;吴兴利;于洋;高飞;钱丽旗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型与肾间质纤维化相关指标的关系

    目的 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CGN)患者中医证型与血清肾间质纤维化相关指标纤维连结蛋白(FN)、IV型胶原(Col Ⅳ)的相关性.方法 180例CGN患者中肾功能正常组90例,肾功能不全组90例,另选正常对照组60例,对CGN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且检测血尿素氮(BUN)、肌酐(SCr)和血清FN,Col Ⅳ的水平,并对各指标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CGN患者较正常对照组FN降低、Col IV升高(P<0.05);并且肾功能不全组患者较肾功能正常组FN降低、Col Ⅳ升高更明显(P<0.05).CGN患者BUN,SCr水平与血清FN呈负相关,与血清Col IV水平呈正相关(P<0.05);在肾功能不全组中,脾肾阳虚证患者血清FN降低多、Col IV增高明显(P<0.05);湿热证患者血清FN降低明显,血瘀证型患者血清Col IV增高明显(P<0.05).结论 CGN肾功能正常患者多见肺肾气虚证,肾功能不全患者多见脾肾阳虚证,CGN患者中医证型与FN,Col Ⅳ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赵瑞宝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主管:北京中医;新医药学杂志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