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洗剂辅助治疗接触性皮炎疗效观察

高励聪;张宗江;郝冠中

关键词:
摘要:2009-2011年我们采用中药湿敷辅助治疗接触性皮炎78例并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2009-2011年我院收治的接触性皮炎患者78例,女65例、男13例,年龄18~65岁、平均35.2岁,病程0.5天至1年;患者均有明显接触史,符合临床诊断接触性皮炎[1];临床表现为皮损部位瘙痒,其中皮损处轻微水肿、红斑、丘疹、丘疱疹、脱屑69例,皮损处明显肿胀、红斑、水疱、糜烂、渗出9例;皮损局限于接触部位62例、皮损波及其他部位16例.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洗剂辅助治疗接触性皮炎疗效观察

    2009-2011年我们采用中药湿敷辅助治疗接触性皮炎78例并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2009-2011年我院收治的接触性皮炎患者78例,女65例、男13例,年龄18~65岁、平均35.2岁,病程0.5天至1年;患者均有明显接触史,符合临床诊断接触性皮炎[1];临床表现为皮损部位瘙痒,其中皮损处轻微水肿、红斑、丘疹、丘疱疹、脱屑69例,皮损处明显肿胀、红斑、水疱、糜烂、渗出9例;皮损局限于接触部位62例、皮损波及其他部位16例.

    作者:高励聪;张宗江;郝冠中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结肠损伤破裂一期手术治疗35例临床体会

    近年来结肠损伤破裂一期手术治疗已在临床上广泛开展并取得较好临床效果.2004-2011年我院共收治结肠损伤破裂患者46例,其中35例行一期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004-2011年我院收治的结肠损伤破裂患者35例,男31例、女4例,年龄8~65岁、平均43岁,其中因交通肇事致伤25例、刀刺伤5例、其它原因致伤5例,闭合性损伤30例、开放性损伤5例,Ⅰ度结肠破裂(损伤局限于结肠,破裂口小,轻度腹腔污染,无休克)28例、Ⅱ度结肠破裂(结肠破裂口较大,中度腹腔污染,轻度休克)5例、Ⅲ度结肠破裂(结肠破裂口较大,有严重组织缺损或血运障碍,重度腹腔污染,重度休克)2例,损伤破裂位于升结肠8例、横结肠14例、降结肠10例、乙状结肠3例,单纯结肠损伤23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12例(合并肠系膜损伤4例、合并小肠破裂3例、合并骨折3例、合并脑外伤2例),伤后8h内就诊33例、超过8h就诊但腹腔无明显感染2例,入院时有腹膜炎体征32例,有不同程度休克8例.

    作者:江岩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护理人员告知与患者知情权的法律思考及对策

    近年来,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和参与意识及权利意识逐步提高,而我国现行的就医模式使得医护人员的告知义务很难全面正确履行,故由此引起的患者以医方未履行告知义务侵犯其知情同意权为起诉理由的案件也逐年增多[1];怎样合理履行告知义务正成为医护人员与医疗机构工作中的一个难题.本文就护理人员告知与患者知情权的法律思考及对策论述如下.

    作者:侯凤琴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矽肺患者应用氧动力雾化吸入的护理

    矽肺是以肺纤维化改变为主的肺部疾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胸闷、胸痛等.近年来,我院对矽肺患者在抗炎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氧动力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本文就矽肺患者应用氧动力雾化吸入治疗时的护理及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010年3~10月在我科行氧动力雾化吸入治疗的矽肺患者40例,均为男性,年龄55~75岁、平均65岁;患者均有咳嗽、气短、咳黄白色黏痰且痰液不易咳出及喘憋症状.本组均在抗炎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氧动力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将博利康尼2.5 mg、普米克2 mg溶入生理盐水4 ml中,以氧气为气源,雾量先从小量开始、雾化2~3 min后逐渐加大氧流量至4~5 L/min,2次/日,2次雾化吸入中间间隔5h,每次吸入时间为15~20 min,疗程8~10天.本组患者在疗程结束时,喘息、气短症状均明显改善,痰液易于排出,疗效满意.

    作者:刘风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疑难性胆囊炎27例手术体会

    胆囊炎及胆石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胆囊切除术则是临床普外科的常规手术,然而在胆囊切除术中,有时会遇到患者的胆道发生解剖变异或因炎症刺激致胆囊管与周围组织发生严重粘连,从而使常规的胆囊炎手术变成疑难性胆囊炎手术,其不仅是对普外医生意志、耐力和手术技巧的考验与挑战,而且极大地增加了手术风险[1].2007年9月至2011年9月我科共行疑难性胆囊炎手术27例,本文就疑难性胆囊炎手术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朱海涛;吴乃武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护理体会

    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可逆心脏起搏和传导障碍性疾病主要方法.而起搏器植入术后的精心护理则是确保起搏器安全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本文就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的护理方法及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在我科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患者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39~84岁,术前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Ⅱ°以上房室传导阻滞伴束支阻滞等,临床表现有晕厥、头昏、胸闷、乏力等症状;均在导管室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术后经精心观察护理均未发生感染和电极移位,起搏器感知和起搏功能良好,均痊愈出院.

    作者:杨福珍;董贵川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理人员为确保患者手术安全,应以手术为中心,从法律及安全角度出发,严格执行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加强各环节质控和终末质控,努力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并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本文就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与防护措施论述如下.1 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1.1手术前的安全问题 (1)护士语言使用不当,回答问题简单、态度生硬、缺乏耐心,造成患者反感,从而对手术缺乏信心.(2)术前访视时对患者病情了解不全、宣教不足,造成对突发状况不能及时恰当处理.(3)护士接患者时未认真执行查对制度,造成接错患者或因搬运不当而发生坠床、骨折移位等.(4)术前用物准备不足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5)术前未检测各仪器设备的性能,造成术中出现故障而耽误手术进行,或仪器设备使用不当伤及患者.

    作者:李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手段评价

    口腔癌易发生区域性淋巴转移,而通过适当的检查方法明确口腔癌病灶是否已发生颈淋巴转移,对于探索口腔癌发生颈淋巴转移的规律和全面掌握患者病情及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近年来我院收治的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常用的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的检查诊断方法进行探讨与评价.

    作者:叶晓明;刘长春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保持献血队伍持续稳定的措施及体会

    随着我国《献血法》的颁布实施,我国的无偿献血事业得到飞速发展;然而近年来,由于临床用血量的不断增加,血液供应紧张日趋明显.为了应对这种现状,我站从献血前、献血中、献血后三个环节入手,不仅注重献血前的宣传动员和献血者招募工作,更注重献血中对献血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及献血后的随访、奖励、用血优惠报销等工作,从而保证了我站采血工作的顺利进行,保持了献血队伍的持续稳定.

    作者:马波;李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5S质量管理在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我院从2011年开始引入5S管理方法,经过不断推进和完善,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保障了护理安全,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护理人员素养,并获得患者一致好评.本文就5S质量管理在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论述如下.1 概况 5S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其重点是创造高效率和整洁的工作环境,提升人的品质[1];5S是指整理(seih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su)、修养(seitsouke).我院新住院大楼于2010年投入使用,共有37个护理单元,实际开设床位1500张,护士工作量较大;而护理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医疗护理工作质量,也直接影响医院在社会的地位和声誉[2].我院通过推行5S管理活动,优化病房管理,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护理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医院声誉.

    作者:许占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不典型心衰患者住院护理中的应用

    老年人因各器官、系统均出现生理性老化,免疫功能、抗病能力及各脏器的储备功能均显著下降,故易患心力衰竭;但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表现多隐匿或不典型,且病情变化快、临床表现复杂,如果诊治与护理不当易引发医患关系紧张甚至发生医患纠纷,因此对老年不典型心衰必须早期明确诊断,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措施[1].近年来,我科对老年不典型心衰患者在住院期间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方法进行护理并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小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浅谈非处方药的滥用及危害

    非处方药指应用安全、质量稳定、疗效确切,不需要医生处方,在药店即可买到的药物;其名称来源于欧美国家的民间柜台药(Over The Counter,OTC),故而称非处方药.近年来,由于医疗体制的改革和人们就医观念的转变,大病进医院、小病进药房的格局已初步形成,非处方药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然而笔者发现许多患者在非处方药物的使用中存在滥用现象,给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后果.本文就非处方药的滥用现象与危害讨论如下.

    作者:陶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PPH联合外痔切剥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疗效观察

    重度环状混合痔是肛肠科常见病、多发病,亦是肛肠科难治疾病之一,尽管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但其术后效果仍不满意.近年来,我们采用PPH联合外痔切剥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2006年4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重度环状混合痔患者66例,男41例、女25例,年龄22~81岁、平均46.3岁,病程2~30年、平均13.6年,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组制定的《痔诊治暂行标准》及其规定的PPH适应证;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赘外痔,其中,合并肛裂9例、肛乳头肥大11例、低位肛瘘7例,有外剥内扎手术史23例、硬化剂治疗史4例、内痔嵌顿急诊史5例.

    作者:陈胜伟;王全林;杨广恺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某企业女职工子宫肌瘤患病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而成.多年来,子宫肌瘤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为做好女职工的保健工作,提高女职工的健康水平,本文对某企业8206例女职工的子宫肌瘤患病情况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 流行病学资料1.1调查对象 2010年某企业参加健康体检的女职工8206例,年龄20~60岁、平均(47.3±7.6)岁,其中20~岁组393例、30~岁组1838例、40~岁组5065例、50~岁组910例;钢铁企业工人3122例、矿山工人2083例、后勤服务人员890例、机关工作人员958例、其他工种人员1153例.

    作者:刘冬书;孙宝志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体会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脑卒中的病死率明显降低,但随之而来的脑卒中后自理缺陷、肢体残疾等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却不断增多,其不仅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工作和正常生活,而且还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而,有效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提高其生存和生活质量,已成为一种突出的社会需求[1].近年来,我们对脑卒中患者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入早期康复护理并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桂荣;江容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防治体会

    乳腺癌根治性切除术是治疗乳腺癌有效的方法,但由于术中皮瓣游离广泛、创面较大,术后常并发皮下积液,其不仅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住院费用和精神压力,还影响术后早期放化疗及影响患者预后[1].近年来,我院在乳腺癌治疗中不断吸取经验教训,逐渐改进技术,对皮下积液的预防与治疗积累了一定经验,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52例,男1例、女151例,年龄27~80岁、平均48.6岁,均经病理证实,TNM分期为Ⅰ期28例、Ⅱ期78例、Ⅲ期42例,单侧146例、双侧6例.

    作者:刘国正;魏长华;张德晓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急诊输液中的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

    急诊输液室在患者的抢救、治疗和康复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为急诊患者提供治疗的主要场所之一;了解急诊输液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并制定和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能够有效提高急诊输液室的护理质量,减少医护患纠纷的发生[1].本文就急诊输液室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应采取的相应护理对策论述如下.

    作者:王志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几点体会

    近年来,随着医改的推进,社会对医院的医疗技术、收费价格和服务水平更加关注,人们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提高护理服务水平,让患者满意已成为护理管理和护理服务的中心任务.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我科通过开展优质规范化护理服务工作,转变了护士的服务观念,优化了护患关系,减少了护理纠纷,既夯实了基础护理工作,又提高了专科护理质量,显著提高了我科的护理管理和护理服务工作水平.本文就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淑云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逍遥散对酒精性肝病大鼠肝脏病理变化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酒精性脂肪性肝病(ALD)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1],严重影响人群的健康,因此,对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的研究也成为医学界关注的重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们通过动物实验,观察了中药方剂逍遥散对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旨在为中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刘文艳;李屹;韩建;马越娇;苏丹;宋光熠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阿托伐他汀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 5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在予饮食与运动治疗的基础上,予多烯磷脂酰胆碱456 mg,3次/日口服;阿托伐他汀片10 mg,1次/日睡前口服.疗程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肝功能、血脂等指标及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患者血清中ALT、AST、TBIL均降至正常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TC、TG、LDL-C含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临床总有效率达97%.结论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阿托伐他汀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效果好,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和血脂等指标.

    作者:肖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主办:鞍山钢铁(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