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新解

张卫国;赵丽

关键词:肾, 祚强, 技巧, 推陈出新
摘要:认为“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之“作”通“祚”,祚强,指国祚强盛、源远流长.伎通“技”,技巧,指推陈出新.因此,意为:肾者,乃是掌管国运命脉,使国祚昌盛,源远流长,推陈出新的器官.
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柏术合剂治疗湿热下注型肛瘘术后患者30例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柏术合剂对湿热下注型肛瘘术后患者并发症及创面愈合的影响,初步分析其作用机理.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术后每日换药联合口服柏术合剂的治疗组(31例,后剔除1例)和仅术后每日换药的对照组(29例).比较两组患者肛瘘切开术后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创面分泌物、疼痛程度.结果 两组临床总疗效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治疗组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创面分泌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术后第6天疼痛程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术后第10天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柏术合剂能减少术后创面分泌物,减轻术后疼痛,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蔡而玮;吴燕燕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便秘患者72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方法治疗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疗效.方法 收集功能性便秘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埋线组和针刺组各72例,埋线组给予天枢、大肠俞、肾俞等穴位进行埋线治疗,2周埋线1次,共治疗8周;针刺组给予常规穴位针刺,每天1次,连续5天,休息2天,共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排便间隔时间、粪便性质、排便费力评分.结果 埋线组总有效率94.44%,针刺组总有效率80.56%,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排便间隔时间、粪便性质、排便费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埋线组各项评分均低于针刺组(P<0.05).结论 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确切,且较传统针刺方法疗效更优.

    作者:方庆霞;王少松;谢有良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湿阻中焦证模型胃肠水通道蛋白2的表达分布谱及平胃散的干预作用

    目的 探讨平胃散对湿阻中焦证模型的干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50只,随机分空白组、空白给药组、模型组、平胃散组和自然恢复组,每组10只.模拟外湿过盛、饮食不节、情志不遂三大致湿病因,建立湿阻中焦证模型.空白给药组和平胃散组给予平胃散汤剂灌胃10ml/kg,空白组和自然恢复组给予0.9%生理盐水灌胃10ml/kg,3天后取材.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胃肠组织AQP2的分布,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胃肠组织AQP2的含量. 结果 模型组大鼠AQP2在胃体中间黏膜、大肠中段黏膜下组织表达减少,在小肠中段组织、大肠黏膜、大肠末端黏膜下组织表达增加.平胃散增强湿阻中焦证胃体中间黏膜、大肠中段的黏膜AQP2的表达,抑制湿阻中焦证大肠中段黏膜下组织AQP2的表达.结论 AQP2在湿阻中焦证胃肠特征性表达分布谱可能是湿阻中焦证的分子基础之一;平胃散对其表达的干预可能是该方治疗湿阻中焦证的分子机理之一.

    作者:彭晋;王良;黄秀深;陈钢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选登(21)——庞赞襄医案

    庞赞襄(1921-),字书宸,河北省巨鹿县人,主任医师.曾被授予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称号.庞赞襄系祖传三代眼科中医,14岁随父庞信卿学医,18岁独立开业.1956年调河北省中医研究所任临床组长,1965年调河北省医院任眼科副主任,后任副院长兼中医眼科主任,从事中医眼科临床工作60余年.

    作者: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郁金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

    郁金性寒,味辛、苦,归心、肝、胆经.具有行气解郁,凉血清心、活血止痛、利胆退黄功效.笔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配伍郁金,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现举例介绍如下.赖某,女,54岁,2008年9月8日初诊.患者诉神疲体倦约1年半.2007年8月间因琐事烦心,引起睡眠障碍,继而感觉精神疲惫困顿乏力,并反复出现头痛、咽喉痛、胸痛、上腹胀痛等症状.曾就诊多家医院,拟诊为慢性咽喉炎、慢性胃炎、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等.经中西医治疗未见明显效果.自疑有恶性病变.2个月前经多种相关检查后,西医诊断为慢性疲劳综合征.

    作者:庄志薪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宋代散剂盛行之追本溯源

    通过对宋代散剂盛行进行追本溯源的探讨,认为散剂盛行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这种古老的中药剂型之所以在宋代到达鼎盛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散剂历史悠久,历来为方药主要剂型;二是唐末五代战乱频繁,药材供应短缺,散剂应运而生;三是宋代政府重视发展医药,导致药材需求增加;四是宋代三大官修方书的普及,使得散剂成为一种用药规范;五是宋政府医疗机构的设置和政府经营药材的模式,为推行散剂提供保障.

    作者:宋佳;傅延龄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中医治则治法与肿瘤微环境

    中医学认为,肿瘤的演进过程可看成一个内环境诸多平衡被打破、阴阳交替的恶性循环,可以通过改善体内紊乱的微环境,对肿瘤进行治疗.中医药抗肿瘤的疗效已被广泛认可,但其科学内涵不甚明了,因此,从肿瘤微环境的视角,分析中医常用的三种治则治法对肿瘤微环境的影响及干预的具体机制,以期为肿瘤的中医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李尧;钱文慧;陆茵;郑仕中;王爱云;王颖钰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锡类散加味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9例

    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其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且有癌变倾向,已被WHO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UC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范围多累及远端结肠、直肠,临床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为主要表现.由于本病病因不明,治疗手段比较单一,目前主要采用内科保守治疗,但效果不理想,2008年9月至2011年1月,我们在海宁市中医院及湖南省中医院肛肠科运用锡类散加味灌肠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9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继勇;陈振华;曹泮悬;熊之焰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桑白皮汤治疗干眼症的体会

    干眼症又称干燥性角膜结膜炎(KCS).干眼症常见的症状是眼疲劳、异物感、干涩感,其他症状有烧灼感、眼胀感、眼痛、畏光、眼红等;干眼症的体征包括球结膜血管扩张、球结膜失去光泽,增厚、水肿、皱褶,泪河变窄或中断,有时在下穹窿见微黄色黏丝状分泌物,睑裂区角膜上皮不同程度点状脱落,1%虎红染色阳性.角膜上皮缺损区荧光素染色阳性.中医属于“白涩症”、“天行赤眼”、“天行赤眼暴翳”、“混睛障”等.白涩症之名首见于《审视瑶函·卷之三·白痛》,该书对其症状进行了描述,谓:“不肿不赤,爽快不得,沙涩昏朦,名曰白涩.”多为双眼发病,与年龄、季节、无关,药物治疗难取速效.[1]笔者在临床上运用《审视瑶函》的桑白皮汤治疗KCS,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申进亮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利湿解毒清热凉血活血法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60例

    血清总胆红素(TBiL)大于171μmol/L,称为高胆红素血症.高胆红素血症是病毒性肝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临床治疗难度较大.我们自2009年6月至2011年7月期间采用利湿解毒清热凉血活血法联合西药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60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所选119例均来源于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肝病科的住院患者,TBiL均大于171μmol/L,诊断标准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9例.

    作者:侯光华;胡启江;汪卉兰;杜祥兵;时昭红;郝建军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王绪鳌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经验

    王绪鳌教授从事肿瘤的中医诊治临床、科研工作50余年,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对肿瘤的治疗形成了自己独到见解,临床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1 辨治要点1.1 注重气血之补王老师认为,癌症患者通常气血亏虚,多有气短乏力、面色萎黄或苍白、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脉细之临床表现,“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在滋阴补血的同时加强益气,还能“阳生阴长”,更好地发挥药效.因此,用方首推当归补血汤,黄芪用量309,当归用量6g或9g,另有白芍加强补血之功.若患者气血亏虚之象不甚明显,也应注重气血之补,特别是老年患者,将此二药视作常规之用,可事半功倍.

    作者:陶丽华;王晨瑶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夏桂成辨治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经验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困扰着7%~50%育龄妇女,是导致约6%不育夫妇的主要不育原因.笔者有幸跟随著名中医妇科专家夏桂成教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夏老师治疗EMS所致不孕(简称内异症性不孕)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景彦林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基于古词义的角度理解心藏神

    旨在从古词义的角度理解“心藏神”这一中医理论.指出中医对于“神”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其对生命的主宰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它不是以物质的、有形的状态存在,而是主要通过生命与外界环境协调共振的状态表现出来.“心藏神”体现了神以心作为生命的一个根本,实现其对于形体、生理功能、心理活动的调控作用,使其顺应自然阴阳二气的运动变化.

    作者:唐瑛;沈宏春;王科闯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研究要点的思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具有较大的危害性,中医药治疗COPD具有明显的疗效,但由于缺乏较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从而影响了中医药的推广应用及深入研究.基于近年国内外相关临床试验和诊疗指南,结合国内中医药治疗COPD临床研究现状,就开展中医药治疗COPD临床研究中若干要点进行了讨论,包括研究预期目的和目标的确定、受试者的选择、试验方案设计、给药方案、临床疗效评价的结局及指标、访视与评价时间的确定、吸烟的管理、风险与获益等,以期对中医药治疗COPD临床研究有所裨益.

    作者:李建生;余学庆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新解

    认为“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之“作”通“祚”,祚强,指国祚强盛、源远流长.伎通“技”,技巧,指推陈出新.因此,意为:肾者,乃是掌管国运命脉,使国祚昌盛,源远流长,推陈出新的器官.

    作者:张卫国;赵丽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不同时间温针灸对老年人超氧化物歧化酶、T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温针灸对老年人超氧化物岐化酶(SOD)、T细胞亚群的影响,以选择佳针灸抗衰老时间段.方法 将30例老年人随机分为辰时治疗组和未时治疗组各15例,分别于辰时、未时施行温针灸治疗,两组均取关元、足三里(双).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4个疗程后检测血清SOD以及T细胞亚群含量.结果 治疗后两组老年人血清SOD、T细胞亚群中CD3+、CD4+含量及辰时治疗组CD4+/CD8+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或P<0.01),其中CD3+、CD4+含量及CD4+/CD8+值辰时治疗组较未时治疗组提高幅度更大(P<0.05或P<0.01);辰时治疗组血清SOD、CD3+、CD4+含量、CD4+/CD8+值治疗前后差值均大于未时治疗组(P<0.01). 结论 辰时温针灸对老年人SOD、T细胞亚群的影响较未时更大,此时施行温针灸抗衰老效果更佳.

    作者:李艳梅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王清任“方效论错”管见

    通过考查王清任《医林改错》中有关理论与《黄帝内经》之间的联系,阐述了其“方效”之解,运用发生学方法和进化论的观点探寻“论错”之源.提出中医学理论体系对王清任“论”的不可同化性直接导致其被贴上“错误”的标签,而他在遣方用药时对传统中医理论的灵活运用,又使其活血化瘀方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晴;陈利国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朱宗元培本、澄源、截流治疗肾病经验

    朱宗元(1937-),男,教授,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962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临床系,为首批支援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医学事业的教师,执教于内蒙古医学院中蒙医系,1993年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中医理论基础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汇通中西,尤其是在治疗肾系病证方面,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董秋梅;杨巧芳;麻春杰;王平乐;郝华;董飞侠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许小凤辨治崩漏经验撷要

    苏州市中医医院许小凤教授从事中医妇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近30年,治疗妇科疑难病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善于治疗女性生殖内分泌障碍性疾病,现将许老师治疗崩漏的经验介绍如下.1 出血期许老师认为,此时的治疗应遵循“急则治其标”的原则,首先根据出血所呈现的量、色、质等的特点,将其分为热证、瘀证、虚证三型.1.1 热证素体阳盛血热或阴虚内热,或七情内伤,肝郁化热;或内蕴湿热之邪,热伤冲任,迫血妄行,均可发为崩漏.症见:经来无期,量多势急,甚则暴崩如注,或淋漓不尽,血色鲜红或紫红,质黏稠,伴有面赤口干,心烦少寐,便秘溺黄,舌红、苔黄或少苔,脉数.

    作者:顾民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平肺方配合多西他赛3周方案治疗老年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17例

    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属进展期,其中年龄大于70岁的老年患者又占有较大比例.这部分患者器官功能减弱,不能耐受强烈化疗,而且肺癌的生物学行为也会随增龄而改变,因此有必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化疗对老年患者虽取得一定疗效,但对于是选择联合化疗还是选择单药化疗,目前尚无统一意见.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使用平肺方配合多西他赛单药3周方案治疗老年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 17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世杰;贾立群;李学;崔慧娟;李佩文 刊期: 2011年第21期

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主管:北京中医;新医药学杂志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