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便秘患者72例临床观察

方庆霞;王少松;谢有良

关键词:穴位埋线, 功能性便秘, 针刺
摘要: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方法治疗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疗效.方法 收集功能性便秘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埋线组和针刺组各72例,埋线组给予天枢、大肠俞、肾俞等穴位进行埋线治疗,2周埋线1次,共治疗8周;针刺组给予常规穴位针刺,每天1次,连续5天,休息2天,共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排便间隔时间、粪便性质、排便费力评分.结果 埋线组总有效率94.44%,针刺组总有效率80.56%,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排便间隔时间、粪便性质、排便费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埋线组各项评分均低于针刺组(P<0.05).结论 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确切,且较传统针刺方法疗效更优.
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锡类散加味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9例

    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其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且有癌变倾向,已被WHO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UC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范围多累及远端结肠、直肠,临床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为主要表现.由于本病病因不明,治疗手段比较单一,目前主要采用内科保守治疗,但效果不理想,2008年9月至2011年1月,我们在海宁市中医院及湖南省中医院肛肠科运用锡类散加味灌肠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9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继勇;陈振华;曹泮悬;熊之焰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消喘膏穴位贴敷疗法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4例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冬病夏治消喘膏穴位贴敷疗法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142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1例;分别给予消喘膏和安慰剂贴敷治疗,1年贴治3次,连续贴敷2年.观察呼吸疾病问卷(SGRQ量表)、BODE指数、年均感冒和急性加重次数、急诊和住院次数、肺功能和皮肤刺激性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1年、治疗2年与治疗前比较,SGRQ量表总分及症状、活动、影响部分评分均下降(P<0.05),除症状部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治疗组治疗2年活动、影响部分及总分评分较治疗1年和对照组同期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2年与治疗前、治疗1年比较BODE指数下降值大于对照组同期(P<0.01).对照组治疗2年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较治疗前及治疗1年有改善(P<0.05),但与治疗组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年FEV1/FVC与治疗前比较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2年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与治疗1年比较有升高,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年年均感冒和急性发作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且低于本组治疗前和治疗1年时(P<0.05);治疗组治疗2年年均急诊和住院次数明显低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同期(P<0.05).贴敷治疗2年两组均未出现局部皮肤强烈反应,两组患者局部皮肤刺激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消喘膏穴位贴敷疗法能改善稳定期COPD生存质量、减少患者急性加重,安全性较高.

    作者:王蕾;李国勤;边永君;林英翔;林江涛;张继洪;张鸿;刘国梁;刘丽;李光熙;李辉;刘俊玲;金在艳;刘志国;刘世刚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利湿解毒清热凉血活血法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60例

    血清总胆红素(TBiL)大于171μmol/L,称为高胆红素血症.高胆红素血症是病毒性肝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临床治疗难度较大.我们自2009年6月至2011年7月期间采用利湿解毒清热凉血活血法联合西药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60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所选119例均来源于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肝病科的住院患者,TBiL均大于171μmol/L,诊断标准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9例.

    作者:侯光华;胡启江;汪卉兰;杜祥兵;时昭红;郝建军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不同时间温针灸对老年人超氧化物歧化酶、T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温针灸对老年人超氧化物岐化酶(SOD)、T细胞亚群的影响,以选择佳针灸抗衰老时间段.方法 将30例老年人随机分为辰时治疗组和未时治疗组各15例,分别于辰时、未时施行温针灸治疗,两组均取关元、足三里(双).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4个疗程后检测血清SOD以及T细胞亚群含量.结果 治疗后两组老年人血清SOD、T细胞亚群中CD3+、CD4+含量及辰时治疗组CD4+/CD8+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或P<0.01),其中CD3+、CD4+含量及CD4+/CD8+值辰时治疗组较未时治疗组提高幅度更大(P<0.05或P<0.01);辰时治疗组血清SOD、CD3+、CD4+含量、CD4+/CD8+值治疗前后差值均大于未时治疗组(P<0.01). 结论 辰时温针灸对老年人SOD、T细胞亚群的影响较未时更大,此时施行温针灸抗衰老效果更佳.

    作者:李艳梅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平肺方配合多西他赛3周方案治疗老年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17例

    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属进展期,其中年龄大于70岁的老年患者又占有较大比例.这部分患者器官功能减弱,不能耐受强烈化疗,而且肺癌的生物学行为也会随增龄而改变,因此有必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化疗对老年患者虽取得一定疗效,但对于是选择联合化疗还是选择单药化疗,目前尚无统一意见.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使用平肺方配合多西他赛单药3周方案治疗老年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 17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世杰;贾立群;李学;崔慧娟;李佩文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肠舒汤治疗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30例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 SRUS)是一种少见病,该综合征以便秘、大便变细、大便带血或脓血便以及直肠溃疡为主要特点.我们采用自拟肠舒汤保留灌肠治疗SRUS 30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选取2008年2月至2011年4月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诊断均符合文献[1]的标准,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40.50岁;平均病程6个月~5.5年;对照组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38.5岁;平均病程3个月~5年.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李雪芹;张学清;温桂霞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郁金善治不孕症

    郁金,前贤常用之治疗血瘀气滞所致胸胁腹痛;热病所致神昏癫痫;气火上逆所致吐血、衄血及妇女倒经等.笔者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将郁金运用于不孕症的治疗,举例介绍如下.例1: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熊某,女,29岁,2002年12月8日就诊.结婚5年同居不孕,丈夫精液化验及其他各项检查均无异常.多处求医未获疗效,确诊为不孕症(卵巢排卵功能障碍).用促排卵药物亦未奏效.邀余会诊时,患者月经方净,面色晦暗,精神抑郁,每次月经常推后7天左右,量适中,经色淡红夹有瘀块,下腹部胀痛,纳可,二便调,舌瘀暗,脉弦涩.

    作者:傅贵平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郁金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

    郁金性寒,味辛、苦,归心、肝、胆经.具有行气解郁,凉血清心、活血止痛、利胆退黄功效.笔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配伍郁金,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现举例介绍如下.赖某,女,54岁,2008年9月8日初诊.患者诉神疲体倦约1年半.2007年8月间因琐事烦心,引起睡眠障碍,继而感觉精神疲惫困顿乏力,并反复出现头痛、咽喉痛、胸痛、上腹胀痛等症状.曾就诊多家医院,拟诊为慢性咽喉炎、慢性胃炎、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等.经中西医治疗未见明显效果.自疑有恶性病变.2个月前经多种相关检查后,西医诊断为慢性疲劳综合征.

    作者:庄志薪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夏桂成辨治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经验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困扰着7%~50%育龄妇女,是导致约6%不育夫妇的主要不育原因.笔者有幸跟随著名中医妇科专家夏桂成教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夏老师治疗EMS所致不孕(简称内异症性不孕)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景彦林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中医治则治法与肿瘤微环境

    中医学认为,肿瘤的演进过程可看成一个内环境诸多平衡被打破、阴阳交替的恶性循环,可以通过改善体内紊乱的微环境,对肿瘤进行治疗.中医药抗肿瘤的疗效已被广泛认可,但其科学内涵不甚明了,因此,从肿瘤微环境的视角,分析中医常用的三种治则治法对肿瘤微环境的影响及干预的具体机制,以期为肿瘤的中医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李尧;钱文慧;陆茵;郑仕中;王爱云;王颖钰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新解

    认为“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之“作”通“祚”,祚强,指国祚强盛、源远流长.伎通“技”,技巧,指推陈出新.因此,意为:肾者,乃是掌管国运命脉,使国祚昌盛,源远流长,推陈出新的器官.

    作者:张卫国;赵丽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血府逐瘀汤诱导内皮细胞血管新生中一氧化氮的作用

    目的 研究血府逐瘀汤促进内皮细胞参与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血府逐瘀汤组和空白对照血,每组6只.分别制备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和空白对照血清,采用1.25%、2.5%、5.0%不同浓度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和空白对照血清诱导内皮细胞48h,检测不同浓度血清对内皮细胞ECV304增殖、迁移和体外成血管的影响,并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浓度、胞内NO浓度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活性及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同血清含量比较,1.25%、2.5%药物浓度下细胞增殖明显增加(P<0.05),2.5%、5.0%药物浓度下迁移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各药物浓度下管腔个数均明显增加(P<0.01);各浓度药物均可显著提高内皮来源的胞内、胞外NO浓度及eNOS表达(P<0.05或P<0.01),1.25%、2.5%浓度药物还可显著提高eNOS的活性(P<0.05或P<0.01). 结论 血府逐瘀汤通过促进eNOS的表达和活性,提高胞内、外气体分子NO水平发挥促血管新生作用.

    作者:高冬;陈文元;吴立娅;郑良朴;林薇;宋军;陈可冀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朱宗元培本、澄源、截流治疗肾病经验

    朱宗元(1937-),男,教授,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962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临床系,为首批支援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医学事业的教师,执教于内蒙古医学院中蒙医系,1993年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中医理论基础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汇通中西,尤其是在治疗肾系病证方面,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董秋梅;杨巧芳;麻春杰;王平乐;郝华;董飞侠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僵蚕致全身肌肉阵挛性抖动2例

    1 病历摘要例1:孙某,女,28岁,主因全身抖动、恶心、呕吐、头晕5h急诊入院.患者剖腹产术后半个月,于5h前自服偏方“催奶药(僵蚕10g、黑芝麻、红糖适量)”,半个小时后突然出现全身抖动而醒,伴恶心、呕吐、头晕,无两眼上吊、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及意识丧失,无视物旋转及耳鸣,频繁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咖啡样物,持续4.5h全身抖动及恶心呕吐停止,仍感头晕,拒绝洗胃,急诊入院.查体:体温(T)36.5、心率(P)66次/min、呼吸(R) 22次/min、血压(BP) 114/70mmHg,精神紧张,神志清,全身皮肤无斑丘疹,两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口腔黏膜无糜烂,颈无抵抗,心、肺、腹无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两侧肱二、三头肌、膝、跟腱反射正常,Kernig's征、两侧Hoffman、Babinski征均阴性.

    作者:张增海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便秘患者72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方法治疗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疗效.方法 收集功能性便秘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埋线组和针刺组各72例,埋线组给予天枢、大肠俞、肾俞等穴位进行埋线治疗,2周埋线1次,共治疗8周;针刺组给予常规穴位针刺,每天1次,连续5天,休息2天,共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排便间隔时间、粪便性质、排便费力评分.结果 埋线组总有效率94.44%,针刺组总有效率80.56%,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排便间隔时间、粪便性质、排便费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埋线组各项评分均低于针刺组(P<0.05).结论 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确切,且较传统针刺方法疗效更优.

    作者:方庆霞;王少松;谢有良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小陷胸汤加味治疗难治性心脏病经验

    小陷胸汤为《伤寒论》治疗伤寒表邪入里,或表证误下,邪热内陷与痰相结于心下的小结胸证,其主要病机特点为痰热互结.痰热互结是在诸多心血管疾病发病过程中为较常见的一种证型,笔者在辨证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小陷汤加味治疗难治性心脏病,现举例介绍如下.1 缺血性心血管病清热涤痰兼以逐瘀缺血性心血管病属痰热互结者,表现为胸闷、胸痛、心悸、气短,舌尖及舌周边色红,舌苔黄腻或薄黄,脉滑数;瘀血重者,口唇、舌质颜色紫暗;尤其是经螺旋CT心脏冠状动脉检查,或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多支堵塞,或斑块多发者,此类患者舌质青紫更著,面色也较为晦暗,动则胸闷气短,胸疼时作.

    作者:郭双庚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方药中与“效”相关的“量”的概念解析

    方药中“量”的概念是多层次、多角度的,临床到药效学方面与“效”相关的“量”的概念主体主要涵盖处方量、饮片量、煎出量、摄入量、吸收量五个方面.对“量”的概念进行解析是了解“量”的折算关系的前提,其有助于临证处方时对药物饮片剂量的准确把握,对扩大中医药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提高临床疗效及进行方药量效关系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岩;焦拥政;刘峰;张家成;王帅;周强;赵林华;刘桂芳;韩佳瑞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诊疗指南(2011版)

    肺炎是指包括终末气道、肺泡腔及肺间质等在内的肺实质炎症,由多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引起,其中以细菌、病毒为常见,理化因素、药物和免疫损伤等也可引起.依据肺炎患病地点和时间的不同而分为社区获得性肺炎(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和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1],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咯痰、气短、胸闷或胸痛等.

    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从张仲景对麻黄的运用看经方的用药策略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对麻黄的运用,充分体现了其因证的轻重、病体的虚实、邪气的兼夹等情况而相应施量配伍的辨证论治精神.从《伤寒杂病论》中所有含有麻黄的方剂入手,系统地研究了麻黄在治疗九类病证时的量效与配伍特点,以期引起临床对经方用量研究的重视,开拓经方研究的新思路.

    作者:余秋平;韩佳瑞;焦拥政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研究要点的思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具有较大的危害性,中医药治疗COPD具有明显的疗效,但由于缺乏较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从而影响了中医药的推广应用及深入研究.基于近年国内外相关临床试验和诊疗指南,结合国内中医药治疗COPD临床研究现状,就开展中医药治疗COPD临床研究中若干要点进行了讨论,包括研究预期目的和目标的确定、受试者的选择、试验方案设计、给药方案、临床疗效评价的结局及指标、访视与评价时间的确定、吸烟的管理、风险与获益等,以期对中医药治疗COPD临床研究有所裨益.

    作者:李建生;余学庆 刊期: 2011年第21期

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主管:北京中医;新医药学杂志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