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金性寒,味辛、苦,归心、肝、胆经.具有行气解郁,凉血清心、活血止痛、利胆退黄功效.笔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配伍郁金,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现举例介绍如下.赖某,女,54岁,2008年9月8日初诊.患者诉神疲体倦约1年半.2007年8月间因琐事烦心,引起睡眠障碍,继而感觉精神疲惫困顿乏力,并反复出现头痛、咽喉痛、胸痛、上腹胀痛等症状.曾就诊多家医院,拟诊为慢性咽喉炎、慢性胃炎、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等.经中西医治疗未见明显效果.自疑有恶性病变.2个月前经多种相关检查后,西医诊断为慢性疲劳综合征.
作者:庄志薪 刊期: 2011年第21期
“以人为本体”的用药策略是方药剂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文献挖掘的方药用量策略构建研究分为3大部分4个层次,应用多种数据挖掘方法,通过对经方原文、国医大师、现代名老中医和现代医生应用经方医案的研究,总结出若干条用量策略,终建立方药用量策略池,指导临床医生处方用量,为进一步凝炼“以人为本体”的方药剂量理论提供数据支撑.
作者:姬航宇;焦拥政;刘文科;仇菲;王婷婷;韦姗姗 刊期: 2011年第21期
小儿功能性腹痛为儿科常见病证,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由管状器官的肌肉痉挛和/或梗阻引起,空腔器官脏壁层对张力敏感,牵拉、痉挛可产生阵发性绞痛.其疼痛特点为:①发作性钝痛,反复发作;②局部压痛不明显;③腹部柔软,局部喜按;④肠鸣音无改变.
作者:涂一世;刘晓鹰 刊期: 2011年第21期
中医学认为,肿瘤的演进过程可看成一个内环境诸多平衡被打破、阴阳交替的恶性循环,可以通过改善体内紊乱的微环境,对肿瘤进行治疗.中医药抗肿瘤的疗效已被广泛认可,但其科学内涵不甚明了,因此,从肿瘤微环境的视角,分析中医常用的三种治则治法对肿瘤微环境的影响及干预的具体机制,以期为肿瘤的中医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李尧;钱文慧;陆茵;郑仕中;王爱云;王颖钰 刊期: 2011年第21期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系统炎性脱髓鞘病变为主要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临床特点为症状和体征的空间多发性和病程的时间多发性.近年来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诊断技术的提高等原因,MS在我国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治疗尚无满意、安全有效的方法.根据MS的临床症状以肢体无力、感觉障碍等为多见,故中医病名以痿证概之似为恰当[1].痿证的记载,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云:“痿,谓手足痿弱,无力以运行也.”
作者:陈克龙;樊永平;胡万华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评价冬病夏治消喘膏穴位贴敷疗法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142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1例;分别给予消喘膏和安慰剂贴敷治疗,1年贴治3次,连续贴敷2年.观察呼吸疾病问卷(SGRQ量表)、BODE指数、年均感冒和急性加重次数、急诊和住院次数、肺功能和皮肤刺激性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1年、治疗2年与治疗前比较,SGRQ量表总分及症状、活动、影响部分评分均下降(P<0.05),除症状部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治疗组治疗2年活动、影响部分及总分评分较治疗1年和对照组同期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2年与治疗前、治疗1年比较BODE指数下降值大于对照组同期(P<0.01).对照组治疗2年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较治疗前及治疗1年有改善(P<0.05),但与治疗组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年FEV1/FVC与治疗前比较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2年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与治疗1年比较有升高,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年年均感冒和急性发作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且低于本组治疗前和治疗1年时(P<0.05);治疗组治疗2年年均急诊和住院次数明显低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同期(P<0.05).贴敷治疗2年两组均未出现局部皮肤强烈反应,两组患者局部皮肤刺激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消喘膏穴位贴敷疗法能改善稳定期COPD生存质量、减少患者急性加重,安全性较高.
作者:王蕾;李国勤;边永君;林英翔;林江涛;张继洪;张鸿;刘国梁;刘丽;李光熙;李辉;刘俊玲;金在艳;刘志国;刘世刚 刊期: 2011年第21期
庞赞襄(1921-),字书宸,河北省巨鹿县人,主任医师.曾被授予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称号.庞赞襄系祖传三代眼科中医,14岁随父庞信卿学医,18岁独立开业.1956年调河北省中医研究所任临床组长,1965年调河北省医院任眼科副主任,后任副院长兼中医眼科主任,从事中医眼科临床工作60余年.
作者: 刊期: 2011年第21期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对麻黄的运用,充分体现了其因证的轻重、病体的虚实、邪气的兼夹等情况而相应施量配伍的辨证论治精神.从《伤寒杂病论》中所有含有麻黄的方剂入手,系统地研究了麻黄在治疗九类病证时的量效与配伍特点,以期引起临床对经方用量研究的重视,开拓经方研究的新思路.
作者:余秋平;韩佳瑞;焦拥政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温针灸对老年人超氧化物岐化酶(SOD)、T细胞亚群的影响,以选择佳针灸抗衰老时间段.方法 将30例老年人随机分为辰时治疗组和未时治疗组各15例,分别于辰时、未时施行温针灸治疗,两组均取关元、足三里(双).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4个疗程后检测血清SOD以及T细胞亚群含量.结果 治疗后两组老年人血清SOD、T细胞亚群中CD3+、CD4+含量及辰时治疗组CD4+/CD8+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或P<0.01),其中CD3+、CD4+含量及CD4+/CD8+值辰时治疗组较未时治疗组提高幅度更大(P<0.05或P<0.01);辰时治疗组血清SOD、CD3+、CD4+含量、CD4+/CD8+值治疗前后差值均大于未时治疗组(P<0.01). 结论 辰时温针灸对老年人SOD、T细胞亚群的影响较未时更大,此时施行温针灸抗衰老效果更佳.
作者:李艳梅 刊期: 2011年第21期
郁金,前贤常用之治疗血瘀气滞所致胸胁腹痛;热病所致神昏癫痫;气火上逆所致吐血、衄血及妇女倒经等.笔者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将郁金运用于不孕症的治疗,举例介绍如下.例1: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熊某,女,29岁,2002年12月8日就诊.结婚5年同居不孕,丈夫精液化验及其他各项检查均无异常.多处求医未获疗效,确诊为不孕症(卵巢排卵功能障碍).用促排卵药物亦未奏效.邀余会诊时,患者月经方净,面色晦暗,精神抑郁,每次月经常推后7天左右,量适中,经色淡红夹有瘀块,下腹部胀痛,纳可,二便调,舌瘀暗,脉弦涩.
作者:傅贵平 刊期: 2011年第21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具有较大的危害性,中医药治疗COPD具有明显的疗效,但由于缺乏较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从而影响了中医药的推广应用及深入研究.基于近年国内外相关临床试验和诊疗指南,结合国内中医药治疗COPD临床研究现状,就开展中医药治疗COPD临床研究中若干要点进行了讨论,包括研究预期目的和目标的确定、受试者的选择、试验方案设计、给药方案、临床疗效评价的结局及指标、访视与评价时间的确定、吸烟的管理、风险与获益等,以期对中医药治疗COPD临床研究有所裨益.
作者:李建生;余学庆 刊期: 2011年第21期
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其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且有癌变倾向,已被WHO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UC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范围多累及远端结肠、直肠,临床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为主要表现.由于本病病因不明,治疗手段比较单一,目前主要采用内科保守治疗,但效果不理想,2008年9月至2011年1月,我们在海宁市中医院及湖南省中医院肛肠科运用锡类散加味灌肠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9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继勇;陈振华;曹泮悬;熊之焰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王绪鳌教授从事肿瘤的中医诊治临床、科研工作50余年,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对肿瘤的治疗形成了自己独到见解,临床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1 辨治要点1.1 注重气血之补王老师认为,癌症患者通常气血亏虚,多有气短乏力、面色萎黄或苍白、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脉细之临床表现,“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在滋阴补血的同时加强益气,还能“阳生阴长”,更好地发挥药效.因此,用方首推当归补血汤,黄芪用量309,当归用量6g或9g,另有白芍加强补血之功.若患者气血亏虚之象不甚明显,也应注重气血之补,特别是老年患者,将此二药视作常规之用,可事半功倍.
作者:陶丽华;王晨瑶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柏术合剂对湿热下注型肛瘘术后患者并发症及创面愈合的影响,初步分析其作用机理.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术后每日换药联合口服柏术合剂的治疗组(31例,后剔除1例)和仅术后每日换药的对照组(29例).比较两组患者肛瘘切开术后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创面分泌物、疼痛程度.结果 两组临床总疗效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治疗组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创面分泌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术后第6天疼痛程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术后第10天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柏术合剂能减少术后创面分泌物,减轻术后疼痛,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蔡而玮;吴燕燕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自拟中药方熏洗加穴位按摩治疗脾虚气滞型妊娠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97例患者随机分为空白组(44例)、熏洗组(40例)、按摩组(56例)、联合组(57例).空白组无特殊治疗;熏洗组:自拟中药汤剂煎汁熏洗、浸泡双足、小腿;按摩组:从足背陷谷穴开始沿小腿至足三里向大腿方向推拿、按摩;联合组:中药汤剂熏洗、浸泡后,行穴位按摩.观察各组于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尿微量白蛋白定量、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压及水肿变化.结果 4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尿微量白蛋白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均下降明显(P<0.05).治疗后联合组尿微量白蛋白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及水肿治疗有效率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自拟中药方汤剂熏洗加穴位按摩治疗脾虚气滞型妊娠蛋白尿疗效确切,能有效控制妊娠期并发症.
作者:韩玉清;邓宝华;王敖庚;方颖;徐华芳 刊期: 2011年第21期
通过考查王清任《医林改错》中有关理论与《黄帝内经》之间的联系,阐述了其“方效”之解,运用发生学方法和进化论的观点探寻“论错”之源.提出中医学理论体系对王清任“论”的不可同化性直接导致其被贴上“错误”的标签,而他在遣方用药时对传统中医理论的灵活运用,又使其活血化瘀方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晴;陈利国 刊期: 2011年第21期
通过对宋代散剂盛行进行追本溯源的探讨,认为散剂盛行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这种古老的中药剂型之所以在宋代到达鼎盛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散剂历史悠久,历来为方药主要剂型;二是唐末五代战乱频繁,药材供应短缺,散剂应运而生;三是宋代政府重视发展医药,导致药材需求增加;四是宋代三大官修方书的普及,使得散剂成为一种用药规范;五是宋政府医疗机构的设置和政府经营药材的模式,为推行散剂提供保障.
作者:宋佳;傅延龄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血府逐瘀汤促进内皮细胞参与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血府逐瘀汤组和空白对照血,每组6只.分别制备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和空白对照血清,采用1.25%、2.5%、5.0%不同浓度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和空白对照血清诱导内皮细胞48h,检测不同浓度血清对内皮细胞ECV304增殖、迁移和体外成血管的影响,并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浓度、胞内NO浓度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活性及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同血清含量比较,1.25%、2.5%药物浓度下细胞增殖明显增加(P<0.05),2.5%、5.0%药物浓度下迁移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各药物浓度下管腔个数均明显增加(P<0.01);各浓度药物均可显著提高内皮来源的胞内、胞外NO浓度及eNOS表达(P<0.05或P<0.01),1.25%、2.5%浓度药物还可显著提高eNOS的活性(P<0.05或P<0.01). 结论 血府逐瘀汤通过促进eNOS的表达和活性,提高胞内、外气体分子NO水平发挥促血管新生作用.
作者:高冬;陈文元;吴立娅;郑良朴;林薇;宋军;陈可冀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肾虚证与2型糖尿病(T2DM)遗传易感性的关联性. 方法 从62个T2DM家系中筛选出年龄≥35岁的先证者(62例)的一、二级亲属188例,将包括先证者在内的250例家系成员分为T2DM组(136例)、糖耐量异常组(52例)和家系健康组(62例);并选取无糖尿病家族史且糖耐量正常者60例作为非家系健康对照组.按照68项肾虚辨证因子调查表的内容,对各组症状和体征作正常为“0”、异常为“1”的二值化计分,比较各组肾虚因子总计分的差异,并对各组排前10位的肾虚辨证因子进行统计. 结果 T2DM组的平均年龄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之间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的肾虚辨证因子总分显著高于糖耐量异常组(P<0.01),家系健康组的肾虚相关因子总分高于非家系健康对照组(P<0.01).腰痛症状在T2DM组、糖耐量异常组、家系健康组中出现频率均列于前10位,分别占54.8%、53.2%和19.4%,而在非家系健康对照组中出现频率非常低.结论 肾虚或肾虚体质在糖尿病家系中有可遗传倾向,此倾向与家系亲属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有密切的联系.
作者:谭从娥;王米渠;张辉 刊期: 2011年第21期
干眼症又称干燥性角膜结膜炎(KCS).干眼症常见的症状是眼疲劳、异物感、干涩感,其他症状有烧灼感、眼胀感、眼痛、畏光、眼红等;干眼症的体征包括球结膜血管扩张、球结膜失去光泽,增厚、水肿、皱褶,泪河变窄或中断,有时在下穹窿见微黄色黏丝状分泌物,睑裂区角膜上皮不同程度点状脱落,1%虎红染色阳性.角膜上皮缺损区荧光素染色阳性.中医属于“白涩症”、“天行赤眼”、“天行赤眼暴翳”、“混睛障”等.白涩症之名首见于《审视瑶函·卷之三·白痛》,该书对其症状进行了描述,谓:“不肿不赤,爽快不得,沙涩昏朦,名曰白涩.”多为双眼发病,与年龄、季节、无关,药物治疗难取速效.[1]笔者在临床上运用《审视瑶函》的桑白皮汤治疗KCS,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申进亮 刊期: 2011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