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新民;曾英;侯斌;谢海波;刘锐;李劲平
截至今年7月,全球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例数已经超过9万,我国的甲型H1N1流感确诊患者也超过1 700例,可见甲型H1N1流感的传染性之强,影响面之广.笔者参加了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药防治甲型H1N1流感预防方案、诊疗方案、治疗方案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并且参加了一线诊疗工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姜良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解郁合剂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口服解郁合剂合并氟西汀)和对照组(口服氟西汀)各50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心理及躯体障碍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理、躯体障碍均得到了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解郁合剂联合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可靠,可以较好地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孔莉;颜红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冠心病的发生与血脂增高、炎症有着密切的联系.笔者在常规治疗冠心病的基础上加用血脂康,观察血脂康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
作者:郭尧树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体质分布特点及其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病例对照设计,通过问卷调查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和正常人群进行体质分类及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人群的体质构成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瘀血质的构成比高于正常人群;不同程度、不同年龄段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体质分布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主要体质类型为阳虚质,早期气虚质分布增加,晚期以阴虚质、瘀血质分布增加,这种规律与中医理论相一致.
作者:孙益;童培建;肖鲁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调查帕金森病(PD)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 依据Hoehn-Yahr(H&Y)分级标准对125例PD患者进行分级评价,同时根据文献及专家经验研制PD症状定式调查问卷,并由中医师专人按照研究方案进行中医证候及体质问卷调查,将病例报告表汇总后,由研究者统一进行中医辨证,依据选定的标准进行证候诊断.结果 125例PD患者中,单证96例(76.8%),复合证候29例(23.2%).阳性主证依次为脾肾两虚证(22.4%)、肝肾阴虚证(18.4%)、脾肾阳虚证(16%)、气阴两虚证(15.2%)、痰热动风证(12.8%)、气虚血瘀证(4.8%)、阴阳两虚证(4.0%)、脾虚湿盛证(3.2%)、湿热内蕴证(1.6%)、肝郁脾虚证和肝火上炎证(0.8%).H&Y1.0~1.5级与H&Y2.0~3.0级中证候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D早期以肝肾阴虚证为主,痰热、瘀血明显;中期脾肾两虚证为主,痰湿壅盛;晚期以气虚、阳虚为主,渐及阴阳两虚.
作者:刘峘;陈彪 刊期: 2009年第08期
杨尧章为清代湖南名医,撰有<温疫论辨义>.杨氏论治温疫以吴又可<温疫论>为正宗,并对<温疫论>逐条剖析,于当从者,疏其蕴;于不当从者,抉其蔽,使之治温疫提纲挈领,多有发有性未发之论.杨氏对温疫论进行了辨义,并从温疫初起、感邪轻重、温疫治之大法,辨识温疫与温病的区别;从感气、传变、证候、治则等方面辨别伤寒与时疫之异同.
作者:朱传湘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而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则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引起患者视力损害和丧失的主要原因.我们通过对治疗组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Ⅳ期患者在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的同时辅以滋阴凉血、平肝健脾中药治疗,与单纯行全视网膜光凝的对照组进行了对照研究,以探讨中药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瑞雪;赵宁;邸平会;王建仓 刊期: 2009年第08期
随着针灸临床研究的发展,科学地评价针灸的临床疗效已成为一个倍受关注的问题.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中,对照方法的选择对于针灸临床研究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非经非穴位作为假针灸对照是针灸临床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作者:杨旭光;李瑛;田小平;梁繁荣 刊期: 2009年第08期
近年来,我们采用黄芪建中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获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参照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提出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制定[1],按劳累时发生心绞痛的情况,将心绞痛的严重程度分为四级[2].
作者:宋红;郑小伟;王颖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痛风性关节炎是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特征性关节炎发作、痛风石沉积,严重者可致关节畸形.目前本病尚无特效疗法,西药虽能改善症状,但复发率高,毒副作用较大,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80例,并与西药对照组80例相对照,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邢孟涵;王玲 刊期: 2009年第08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肺部疾病,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疾病.我们自2006年4月~2007年12月采用自拟方活血清肺饮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收到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游柏稳;周珂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药流复宫汤辅助药物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开放性临床观察方案将134例自愿要求使用药物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组在以上基础上加用药流复宫汤,共治疗7天.观察两组流产情况、阴道出血量及出血时间、尿妊娠实验(HCG)转阴时间并评价流产效果.结果 治疗组在孕囊排出时间、阴道出血量及出血时间、尿HCG转阴时间以及流产效果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药流复宫汤辅助药物流产终止早孕疗效肯定,并且优于单纯应用西药.
作者:高翠霞;张翠英;杨世英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方联合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的临床疗效.方法 115例符合诊断标准的甲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采用自拟益气活血方加减联合甲巯咪唑治疗,对照组(50例)只予甲巯咪唑;疗程均为6个月,停药1年后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指标、临床症状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心悸、烦躁易怒、恶热、多汗、失眠、倦怠乏力症状及中医证候总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及复发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气活血方加减治疗甲亢疗效满意,中西药联合治疗优势明显.
作者:陈茜;王卫群;马丽 刊期: 2009年第08期
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姜泉教授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学验俱丰.我们有幸从师学习,收益颇多,现将学习心得略述于次.
作者:刘志勤;苏艾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语言障碍是脑血管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大约有25%的发生率[1].其中以运动性失语为常见[2],给患者语言交流造成极大的不便,从而影响了患者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身心健康.笔者从事多年卒中后患者的康复训练,发现针刺结合语言训练治疗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郭振强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扶正化瘀方抗肺纤维化的配伍作用特点.方法 一次性气管内注射博来霉素诱导大鼠肺纤维化模型.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16组,另设正常组.分别观察各组大鼠体重、肺系数,肺组织炎症与胶原沉积病理变化,检测肺组织羟脯氨酸(Hyp)、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泡结构破坏,肺泡壁与间隔胶原沉积,肺泡壁与泡腔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系数显著增高;肺组织Hyp与MDA含量上升,而SOD活性下降.降低纤维化肺组织Hyp含量起主效应的药物是绞股蓝,其次是丹参、桃仁,有一定交互作用的是冬虫夏草与五味子.对SOD活性起主效应的药物是冬虫夏草、丹参,呈明显交互作用的是冬虫夏草与五味子,降低MDA含量作用较明显的是绞股蓝、丹参与桃仁、冬虫夏草与丹参、丹参与五味子均有明显交互作用.结论 扶正化瘀方抗大鼠肺纤维化大鼠的主要有效药物为绞股蓝、丹参、冬虫夏草,其中绞股蓝抑制肺组织胶原生成作用明显,冬虫夏草、丹参抗肺组织过氧化损伤作用明显.
作者:杨珂;谭善忠;张炜;陶艳艳;陈园;蔡贞贞;刘成海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金菊清润胶囊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口服金菊清润胶囊与强的松模拟剂,对照组口服金菊清润胶囊模拟剂与强的松,两组均配合滴眼液,疗程3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唾液流量、泪流量、免疫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改善唾液流率、泪流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免疫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金菊清润胶囊不仅能有效改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且可通过调节免疫平衡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作者:张水艳;李瑞;朱秀惠;张韶英;武占成;蒋富斌;李惠云 刊期: 2009年第08期
1 病历摘要患者,女,38岁.以言语不清、张口困难4天,于2001年5月10日14时收住入院.查体:两侧面神经,三叉神经运动支,两侧舌咽、迷走、舌下神经损害.行颅脑核磁共振成像(MRI)扫描,脑内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余顺祖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盆宁颗粒的免疫调节作用机理.方法 建立混和菌感染引起的大鼠盆腔炎模型,观察盆宁颗粒不同剂量组对盆腔炎模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免疫球蛋白IgM、IgG、IgA含量的影响,并与庆大霉素和康妇消炎栓作对照.结果 与盆腔炎模型组相比,其他各组均能明显提高IL-2、IgM、IgG、IgA水平,降低SIL-2R、IL-6和TNF-α水平(P<0.05或P<0.01);尤其是盆宁颗粒高剂量组作用优于庆大霉素组和康妇消炎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宁颗粒能够改善盆腔炎模型大鼠体液免疫功能,这可能是其治疗盆腔炎作用机理之一.
作者:汪明德;许浩;姜萍;周倩茹;吴静怡;杨汝春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珍珠味甘、咸,性寒,归心、肝经.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珍珠有抗衰老、抗氧化、抗肿瘤及促进创面肉芽增生等作用.据家父张德超老中医多年临床经验,认为珍珠有安神定惊、宁心平悸、养颜美容、和胃制酸、解毒生肌诸作用,常用治失眠、心律不齐、食管炎、胃炎、消化性溃疡、面部黄褐斑等病.现将其经验简介如下.
作者:张荣春 刊期: 2009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