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英
队列研究作为经典流行病学观察性研究方法之一,在中医临床研究中,可用于探讨暴露因素和研究结局的关联程度.从队列研究的定义出发,结合中医学的特点,介绍了队列研究的类型、设计及其在中医临床研究中的应用范畴,期望能扩大队列研究方法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
作者:邢建民;费宇彤;陈薇;杨红;刘建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答:血管性痴呆(VaD)是一种常见的老年行为、智力障碍性疾病.本病应与其他原因的痴呆相鉴别,2000年制定的<血管性痴呆诊断、辨证及疗效评定标准>对VaD的研究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痴呆的程度需通过量表进行数学的标准化计分.它包括记忆能力、判定能力、计算力、识别力、思维能力以及语言、个性、人格、年龄、病程等10个方面内容.
作者:吴沛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为了探索减轻化疗毒性反应的方法,我科应用消癌平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3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并与36例单独应用化疗者对照,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材料1.1 纳入标准经病理学和(或)细胞学及影像学检查证实的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Karnofsky评分≥60分;预计生存期≥3个月;既往无其它肿瘤病史;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心电图正常;近期(<30天)未接受化疗或放疗及免疫调节剂治疗.
作者:宋翠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白花蛇舌草味苦、甘,性寒,归心、肺、脾、肝经,有清热解毒、利湿之功效.我们临床上用其治疗湿疹收到很好的疗效,举例如下.例1:张某某,男,59岁,因服食鱼虾,出现周身瘙痒3、天来诊,现周身瘙痒剧烈,双肘部和大腿内侧呈片状丘疹,有白色浆疱,淡黄色液体渗出,伴口干喜饮,夜间诸症加重,无法入睡,平素喜烟酒.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诊断:急性湿疹,证属湿热夹风蕴发肌肤.治以清热利湿祛风.处方:白花蛇舌草60g,金银花20g,连翘20g,薏苡仁20g,防风20g,陈皮15g,土茯苓10g,生地黄20g,大青叶30g,甘草10g,每日1剂.服用3剂后,症状明显缓解,渗出处已渐结痂,夜间可入睡;继服上方3剂,自觉偶有瘙痒,周身乏力,原方加墨旱莲15g,当归15g,继服6剂,诸症痊愈.
作者:曹爽;刘春波;吕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贝尔麻痹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指原因不明,急性发病的单侧周围性面瘫,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从2003年2月~2007年2月,我们采用青叶牵正散治疗本病,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东义;魏绪华;杭传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补肾化瘀解毒复方含药血清对肺癌耐药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血清药理学及流式细胞法,分析补肾化瘀解毒复方含药血清分别与顺铂(DDP)和维拉帕米(VRP)合用后A549/DDP耐药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补肾化瘀解毒复方含药血清均能明显增加A549/DDP耐药细胞G0/G1期细胞数,减少S期和G2/M期的细胞比例(P<O.05).结论 补肾化瘀解毒复方含药血清能使A549/DDP耐药细胞阻滞于G0/G1期,协同增强DDP和VRP阻止A549/DDP耐药细胞DNA的合成,抑制肺癌耐药细胞的分裂增殖.
作者:曹勇;钟安朴;陈璐;李亮;许林利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在剖析历代医家对体质论述的基础上,联系现代感染性疾病防治实际,从体质与疾病的发生、病变、证候表现、转归和治疗等方面探讨体质与感染性疾病的相关性,提出感染性疾病体质研究的思路和设想,指出体质研究对认识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加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都有重要临床实用价值.并从体质与发病因素、体质与邪气的从化、邪气侵犯和伏藏部位、证候表现的特异性、邪气的传变、疾病的预后、转归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作者:冯全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李文瑞教授系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对<伤寒论>有较深入的研究.李师认为,少阴病热化证系热伤肾阴,热邪内郁,致手足两少阴俱受病之阴虚火旺证.症见心中烦、不得卧、口燥、咽痛、舌红、脉细数等.现结合病案将李师经验介绍于下.
作者:魏玲玲;黄飞;李秋贵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溃疡汤与西药三联疗法相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疗效及其对Hp的根除作用.方法 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采用西药三联疗法,口服奥美拉唑、羟氨苄青霉素、甲硝唑,均每日2次,连服1周,然后单服奥美拉唑,连服3周;治疗组70例,口服溃疡汤4周,同时口服上述西药,服法同对照组.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Hp,并对临床疗效作对比分析.结果 胃镜下疗效、Hp清除率、症状改善及治疗后1年复发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溃疡汤合西药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能够提高Hp根除率,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蒋旭荻;张勤;胡兆元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口腔扁平苔藓(OLP)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非感染性疾患,以口腔黏膜白色网状损害或丘疹、斑块、糜烂为特征.病损可发生于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以颊部为多.患者多无自觉症状,部分患者有黏膜粗糙麻涩感、烧灼感、口干、偶有虫爬痒感.黏膜充血糜烂和遇辛辣、热、酸、咸刺激时,局部可有灼痛.现代医学认为,发病与精神因素、免疫因素、内分泌因素、感染因素等有关.中医学可将本病归属口疮、口糜、口疳、口蕈等范畴.现将浙江中医药大学范永升教授辨治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杨孝兵;孙颖慧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白花蛇舌草性寒,味甘苦,人大肠、小肠、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燥湿祛痰,收敛止血,利湿通淋的功效,笔者常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收到良好效果,举例如下.患者李某,男,30岁.因上腹胀痛反复半年来诊.疼痛无规律性,腹胀可连及两胁下、嗳气、反酸、烧心、烦躁、失眠、食欲不振、大便通畅.胃镜上消化道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肝、胆超声检查及肝功能等检查均未见异常.
作者:邓斌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会长张承烈教授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工作40余年,对各类妇科杂病的诊治,疗效颇佳,现将张师运用中药调周法治疗不孕症的经验浅析如下.
作者:孙白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活习惯改变与不合理用药,急慢性咳嗽增多.其中咳嗽变异型哮喘较为常见,该病常因认识不足,没有得到合理治疗而导致迁延不愈,笔者用自拟芪麻汤治疗该病,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施中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又称桥本甲状腺炎(桥本病,HD).近年来,本病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因而引起了广泛的重视.我们采用中药甲宁和甲状腺片联合治疗184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的120例对照,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路现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1 病历摘要蒋某某,女,43岁.因反复发热伴乏力1年,再发2天,于2007年7月1日上午8时入院.现病史:患者2006年6月9日因乏力、发热持续不退,入本院血液科治疗,经骨髓常规、免疫分型等检查后确诊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先后予以AA方案化疗3次,NA方案化疗2次,DA及MA方案化疗各1次.MA化疗后出现严重骨髓抑制伴呼吸道感染,而以升白细胞和抗感染并配合输血治疗,至2007年6月21日复查发现疾病复发,再以中等剂量阿糖胞苷化疗4天.
作者:严仲庆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我们自2000~2006年采用中药益肠汤口服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80例,并设立了对照组,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穆学同;李耀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白花蛇舌草,味苦、甘,性寒.归胃、大肠、小肠经.其功效清热解毒消痈,利尿通淋.临床常用治疗热毒疮痈,肠痈及热淋等证.笔者以大剂量白花蛇舌草为主药治疗急性肾炎疗效颇佳,且疗程短,无副作用.现介绍如下.
作者:傅贵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在全部糖尿病患者中有DR者达50%以上,是致盲的重要眼病之一,在失明的糖尿病患者中85%左右是因DR引起.我们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治疗DR30例取得了一定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吴毓敏;董瑞鸿;郭选贤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伤寒论>温经汤为调经之祖方,经少能通,经多能止,凡冲任虚寒而兼有瘀血阻滞的病证皆可用之,在妇科中应用甚广.方中吴茱萸得桂枝入肝经,温通血脉,兼牡丹皮则祛瘀;当归、川芎、芍药、阿胶、麦门冬皆补血滋水之药,以生新血;人参、甘草补脾气;生姜、半夏降胃气,脾升胃降,则中土有权,五脏得养.
作者:沈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李宝珍老师业医30余年,先后师从王士相和李少川两位儿科大家,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到的经验.我们有幸随师学习,现将导师治疗小儿脾胃病经验介绍如下.1 小儿脾胃疾病,首重调护
作者:赵久龄;金红花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