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的护理

吕小玲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 栓塞术, 咯血, 护理
摘要:大咯血为呼吸系统常见急症之一,大部分患者经内科保守治疗咯血可控制,但仍有一部分患者虽经各种方法积极治疗仍持续咯血,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危险.1974年Remy首次应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BAE)治疗因支气管动脉出血所致的大咯血,经过20多年的发展,该技术已成为目前临床抢救大咯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适应证广泛,任何经内科治疗无效的支气管咯血,只要怀疑出血来自支气管动脉均可考虑行BAE[1,2].本院自1988年4月至2004年2月应用这项技术治疗大咯血患者20例,效果满意,现将救治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护理与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1例多发性深度压疮的护理

    压疮是长期作用于人体局部、持续而不减轻的压迫下产生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低氧、营养不良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机能形成溃烂和组织坏死[1].尤其是Ⅳ度压疮长久不愈,给患者带来亟大痛苦.2003年3月本院收治1例多发性深度压疮患者,经过75 d的治疗和精心护理,创面愈合出院.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开源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2种氧气湿化液带菌率的研究

    目的减少氧气湿化液的带菌率.方法将吸氧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以蒸馏水作为湿化液,每日更换并消毒湿化瓶;观察组以强氧化离子水作为湿化液,每周更换.2种湿化液每天采样送细菌培养,观察细菌生长情况.结果两组带菌率比较,x2=32.97,P<0.001,有显著差异.结论用强氧化离子水代替蒸馏水作为湿化液,可明显减少湿化液带菌率,并延长更换时间,减轻护理工作量.

    作者:周旭玲;周雪飞;宋秋香;吴燕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行血管内支架术的护理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危害性较大、预后很差的血管疾病,主要由高血压、损伤、某些先天性心血管疾患等引起.急性期病死率2 d内为48%,2周内为70%[1].若在急性期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死亡率在12%~15%,患者截瘫的发生率在5%~12%[2].介入方法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由国外引进的一种治疗方法.本院于2003年2月至2004年1月为10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术,均获得成功.现对护理进行总结.

    作者:李玲娜;戴继民;徐义;李守倩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配有多个内套管的不锈钢气管套管在临床上的应用

    气管切开患者每6~8 h需更换内套管1次.传统的气管套管只有1个内套管,其操作方法是护士给患者吸痰后,取出内套管用流水冲洗干净,然后放在有盖罐中,加适量水煮沸半小时,待内套管冷却,用无菌镊子夹取放回.此方法不但增加护理工作量,而且痰多、黏稠患者的外套管内壁痰液结痂,导致内套管放置困难,另外煮沸消毒灭菌效果也不肯定.鉴于上述原因,本院跟生产厂家联系,生产配有多个内套管的不锈钢气管套管(配备5~6个内套管),并在2003年11月至2004年3月应用于临床,给患者更换内套管约1500多次,每次放置都很便捷顺畅,大大减少护理工作量,且为患者及时更换内套管,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作者:陈勤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护理

    室间隔缺损(V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传统治疗方法是经胸行VSD修补术,但手术创伤大,康复和住院时间长.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对VSD行介入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2002年9月至2003年12月,本院胸外科采用Amplatzer伞片封堵VSD患儿13例,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周伟琴;汪方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骨折部位渗出垫制作与使用

    自2003年6月以来,本院骨科根据骨折患者的特点,设计了骨折部位渗出垫,不但适用于四肢骨折术后患者,也适用于头颅开放性损伤患者.通过临床使用,患者、护士都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新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颈动脉体瘤患者的护理

    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是头颈部较罕见的化学感受器肿瘤,其生长缓慢,生物学行为呈良性,部分可恶变.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可达30%[1].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因手术有一定的难度及危险性,临床护理亦有其特殊性.2001年1月至2003年10月本院收治3例CRT患者,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方美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后并发症护理

    随着外科技术、麻醉管理、术后监护和老年外科的迅速发展,老年患者开胸手术的安全性大大增加,高龄食管癌、贲门癌的手术治疗也日渐增多,而术后并发症仍是高龄患者手术高危因素.1997年1月至2003年12月本院心胸外科收治70岁以上食管癌、贲门癌103例,术后出现近期并发症25例,发生率24%.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吴惠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护士病历书写态度及相关法律知识的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护士对护理病历书写规范要求所持态度和相关法律知识掌握情况,为管理层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随机对本院不同学历、不同职称的97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认为长期医嘱执行单需签字占22.68%;护理文书未注册护士不能签字占58.76%;对自己写的护理记录认为需承担法律责任占79.38%;对某些必要的阴性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需记录占61.86%.95%CI分别为14.2%~31.16%;48.79%~68.74%;71.19%~87.58%;52.01%~71.7%.不同学历、不同职称之间对护理书写的态度经x2检验,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护士对相关法律知识掌握薄弱,法律意识淡漠.认为护理管理者对这一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从法律高度去审视护理工作的严谨性、烦琐性,阐述了转变护士这种态度的策略和方法,从而使护士真正自觉、自愿地执行<病历书写规范>.

    作者:黄丽华;赵雪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48例低体重婴儿室间隔缺损的围术期护理

    室间隔缺损的发病率在小儿各类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中占第一位[1],目前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治疗已取得显著效果,但体重低于5kg的低体重婴儿的术后康复不及正常体重婴儿.2000年6月至2002年6月,本院手术治疗5kg以下婴儿室间隔缺损,病死率仅为2.09%.现报道如下.

    作者:方俊;田岚;刘君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透析性低血压的护理

    透析性低血压指患者血液透液过程中平均动脉压比透析前下降30 mmHg以上或收缩压降至90 mmHg以下,或血液透液前收缩压<90 mmHg、在血液透析中再下降.透析性低血压是血液透析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发生率高达50%~70%[1],不仅影响血液透析质量,还会降低患者的存活率,其危险程度比高血压还高.因此,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必须引起重视,对透析性低血压及时采取防治与护理措施.

    作者:陈春叶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手术配合

    后凸成形术(Kyphoplasty)又称椎体增强术,是在影像增强设备或CT监视下,利用微创技术将骨水泥等生物材料经皮及椎弓根注入椎体,以恢复椎体高度,增加病变椎体抗压强度,防止椎体进一步塌陷和畸形,减轻患者疼痛并改善功能[1].此项技术自80年代开展以来,逐渐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转移性肿瘤等的治疗,具有创伤小、疼痛缓解率和功能改善率高等特点[2].现将本院8例应用球囊后凸成形术的手术配合总结如下.

    作者:骆晓琳;魏素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ONE TOUCH型血糖仪在家庭应用中的指导

    糖尿病为慢性多发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除少部分重症患者需住院治疗外,绝大多数患者在院外治疗.治疗效果取决于饮食、药物和合理的运动,而这些都需要以患者的血糖浓度为依据进行调整,所以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要掌握便携式血糖仪的正确使用,随时监控血糖,以便有效控制病情,防止并发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以家庭应用中广泛的ONE TOUCH型血糖仪为例进行指导和讨论.

    作者:朱完平;姜建芳;庄一渝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肺高压危象的护理

    肺高压危象是在肺动脉高压的基础上,由于外界刺激引起肺血管痉挛收缩所产生的临床危象.低氧、酸中毒、应激反应及各种对气管和支气管的机械性刺激均可使血管壁增厚的肺毛细血管前血管剧烈收缩[1].由于肺高压的严重损伤作用,使患儿右心功能严重受损,反复发作,使左心功能衰竭.肺高压危象病情凶险,死亡率高达50%以上[1],是重症肺高压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多发于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儿和新生儿术后.本文总结2001年3月至2003年10月15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肺高压危象患儿的临床护理.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婉丽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围手术期护理

    先天性膈疝是由于胚胎期横膈肌肉部分缺损、闭合不全导致腹腔脏器进入胸腔所致[1].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手术前后常伴有呼吸和循环障碍、水电解质紊乱及其他并发症,而且病情隐匿,变化迅速,而良好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本院2000年1月至2003年8月共收治先天性膈疝新生儿11例,均为后外侧膈疝型,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郑爱玉;葛爱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

    无创性通气(NIV)是指不经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的通气,从而避免了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有关的并发症,改善患者舒适感,保留患者说话、吞咽功能[1].临床上NIV中以经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NIPPV)应用多.该方法是当患者吸气时以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提供较高的吸气正压,呼气时又自动调至较低的呼气末正压(PEEP),在呼吸内科常用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引起的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近2年来,本院应用NIPPV治疗此类患者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倪淑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浅析妇产科患者的隐私保护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更加爱惜,对个人隐私更加注重.法律及医学知识的普及,使公民自我保护意识也不断加强.本文就妇产科患者的隐私保护谈几点看法.

    作者:傅春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肝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护理

    射频消融已被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包括肝肿瘤、肾肿瘤、骨肿瘤、毒性甲状腺腺瘤,以及肝、脑、腹膜后的各种转移瘤.目前,大多数射频消融仍集中在治疗肝原发和继发恶性肿瘤上[1].本院自2002年6月开展肝肿瘤的射频消融治疗,至今共12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林赛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电脑医嘱执行单介绍及优势探讨

    本院自2002年开始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并实施了医嘱处理系统,应用了电脑医嘱执行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差错事故发生,提高了治疗护理的透明度,降低了护理纠纷的发生,也为举证倒置提供了证据[1].此医嘱处理系统应用于护理实践尚处于探索阶段,但已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明显益处.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新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应用降温毯治疗重度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重度脑损伤患者采用降温毯降温治疗,体温控制在35~36℃,脑部温度每降低1℃,脑代谢可降低6.7%,颅内压下降5.5%[1].与低温、亚低温状态比较,呼吸、循环系统的并发症大大减少,安全系数提高.2000年6月至2003年9月,本院神经外科对31例严重脑损伤患者使用降温毯降温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茹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护理与康复杂志

护理与康复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