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美珍
目的了解护士对护理病历书写规范要求所持态度和相关法律知识掌握情况,为管理层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随机对本院不同学历、不同职称的97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认为长期医嘱执行单需签字占22.68%;护理文书未注册护士不能签字占58.76%;对自己写的护理记录认为需承担法律责任占79.38%;对某些必要的阴性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需记录占61.86%.95%CI分别为14.2%~31.16%;48.79%~68.74%;71.19%~87.58%;52.01%~71.7%.不同学历、不同职称之间对护理书写的态度经x2检验,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护士对相关法律知识掌握薄弱,法律意识淡漠.认为护理管理者对这一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从法律高度去审视护理工作的严谨性、烦琐性,阐述了转变护士这种态度的策略和方法,从而使护士真正自觉、自愿地执行<病历书写规范>.
作者:黄丽华;赵雪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危害性较大、预后很差的血管疾病,主要由高血压、损伤、某些先天性心血管疾患等引起.急性期病死率2 d内为48%,2周内为70%[1].若在急性期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死亡率在12%~15%,患者截瘫的发生率在5%~12%[2].介入方法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由国外引进的一种治疗方法.本院于2003年2月至2004年1月为10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术,均获得成功.现对护理进行总结.
作者:李玲娜;戴继民;徐义;李守倩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手术室内纱布、纱条、纱垫的清点一般都放在污物桶或地面上进行,不仅清点容易出错,而且易污染环境.本科自2003年1月开始使用自行设计的手术室敷料清点架,经应用后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俞飞燕;来招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压疮是长期作用于人体局部、持续而不减轻的压迫下产生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低氧、营养不良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机能形成溃烂和组织坏死[1].尤其是Ⅳ度压疮长久不愈,给患者带来亟大痛苦.2003年3月本院收治1例多发性深度压疮患者,经过75 d的治疗和精心护理,创面愈合出院.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开源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护生对护患沟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状况,以便有的放矢带教.方法对38位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沟通方式、影响沟通的因素及得到沟通知识的渠道等.结果护生与患者的沟通方式单一,不能灵活运用语言交流与非语言交流.阻碍护生与患者进行沟通的主要因素是理论与实际结合有困难,缺乏交流技巧.结论带教老师应对护生进行沟通技巧指导,提高护生的沟通能力.
作者:洪春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无创性通气(NIV)是指不经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的通气,从而避免了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有关的并发症,改善患者舒适感,保留患者说话、吞咽功能[1].临床上NIV中以经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NIPPV)应用多.该方法是当患者吸气时以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提供较高的吸气正压,呼气时又自动调至较低的呼气末正压(PEEP),在呼吸内科常用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引起的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近2年来,本院应用NIPPV治疗此类患者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倪淑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因两病并存,使病情更加复杂化.本文对858例肺结核患者进行调查,合并糖尿病57例.两病伴发不仅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而且也给护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笔者对57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认为将血糖控制在稳定水平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本文总结血糖控制护理.
作者:李慧仙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低体重小儿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者因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和该病特有的病理生理基础,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因此,应重视患者术后的呼吸道护理.本院1998年2月至2003年2月施行10kg以下伴肺动脉高压的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9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莹莹;胡型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头下型股骨颈骨折术后必须行功能锻炼以恢复关节功能.笔者对1例头下型股骨颈骨折患者护理,应用Orem自护理论,充分发挥患者的自护能力.经10个月的治疗护理,骨折获得了佳的愈合,患肢功能达到了理想康复.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黎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的情绪枯竭情况,分析产生的原因,寻找改善措施.方法采用Maslach编制的护士工作问卷(MBI),内容包括情绪枯竭(EE)、去人格化倾向(DP)、个人成就感(PA)三个因子和自编相关问题问卷,对本院146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46名护士工作问卷结果在不同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情绪枯竭与去人格化倾向之间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而与个人成就感、专业喜欢程度、对医院信心呈显著性负担关(P<0.01).结论情绪过度疲惫和衰竭可影响护理服务的质量、工作时的完美感、成就感、竞争力和对专业的喜欢程度与对医院的信心.建议:合理定编与配备专职心理护理师;积极引进新技术,发展护理生产力;建立健全护理支持系统;遵循价值规律,推出护理经济概念;塑造一个健康的自我;热爱护理事业,勇于接受新的挑战,刻苦勤奋,合理思维.
作者:张燕敏;周建新;薛筷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医疗事故案例分析教学法对减少护生差错事故发生率的作用.方法带教中应用医疗事故案例分析法,通过情景设置、差错事故再现、问题提出、关键点分析等,提高护生对差错事故的认识.结果通过案例分析教学,使护生对差错事故的防范意识大幅度提高,差错发生率呈下降趋势.结论案例分析教学法是鲜明、生动、能激发护生兴趣的教学手段,对提高教学质量、减少护生差错事故发生率起重要作用.
作者:许莲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先天性膈疝是由于胚胎期横膈肌肉部分缺损、闭合不全导致腹腔脏器进入胸腔所致[1].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手术前后常伴有呼吸和循环障碍、水电解质紊乱及其他并发症,而且病情隐匿,变化迅速,而良好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本院2000年1月至2003年8月共收治先天性膈疝新生儿11例,均为后外侧膈疝型,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郑爱玉;葛爱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硬脑膜静脉窦血栓多数是由炎症、外伤、血流动力学改变、血凝状态改变等引起,约1/3患者病因不明,可导致严重的颅内压增高、抽搐,甚至昏迷[1].内科保守治疗疗效差、病程长、并发症多[2].2001年1月至2003年1月,本院用尿激酶经静脉窦接触性溶栓及动脉内途径溶栓的方法治疗重症硬脑膜静脉窦血栓6例,效果良好,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王红霞;郑漫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室间隔缺损(V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传统治疗方法是经胸行VSD修补术,但手术创伤大,康复和住院时间长.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对VSD行介入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2002年9月至2003年12月,本院胸外科采用Amplatzer伞片封堵VSD患儿13例,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周伟琴;汪方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烧伤应激对患者家属心理的影响,为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头面、手部小面积烧伤的患者家属47人,通过SAS、SDS、IES心理测评工具,评估亲人烧伤后的情绪变化.结果患者家属焦虑、抑郁程度升高,大于国内常模,事件影响发生的症状以闯入症状为主.结论烧伤应激使患者家属产生不良心理,需要护士给予关注.
作者:毕慧敏;来桂英;徐秀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糖尿病为慢性多发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除少部分重症患者需住院治疗外,绝大多数患者在院外治疗.治疗效果取决于饮食、药物和合理的运动,而这些都需要以患者的血糖浓度为依据进行调整,所以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要掌握便携式血糖仪的正确使用,随时监控血糖,以便有效控制病情,防止并发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以家庭应用中广泛的ONE TOUCH型血糖仪为例进行指导和讨论.
作者:朱完平;姜建芳;庄一渝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胸腔积液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病症,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胸膜腔液体形成与吸收的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缓,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1].应用中心静脉导管作胸腔闭式引流是治疗胸腔积液的新方法.本院在2003年6月至2004年4月,对45例胸腔积液患者应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膜腔进行胸腔置管引流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林雯;黄建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大咯血为呼吸系统常见急症之一,大部分患者经内科保守治疗咯血可控制,但仍有一部分患者虽经各种方法积极治疗仍持续咯血,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危险.1974年Remy首次应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BAE)治疗因支气管动脉出血所致的大咯血,经过20多年的发展,该技术已成为目前临床抢救大咯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适应证广泛,任何经内科治疗无效的支气管咯血,只要怀疑出血来自支气管动脉均可考虑行BAE[1,2].本院自1988年4月至2004年2月应用这项技术治疗大咯血患者20例,效果满意,现将救治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吕小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深静脉置管术已广泛应用临床[1],而对技术精益求精是护理人员的基本素质,也是护理学科发展之所需.本院从2001年起在医学相关理论和临床经验的支持下,对股静脉穿刺技术进行定位方法改良,获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应秋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透析性低血压指患者血液透液过程中平均动脉压比透析前下降30 mmHg以上或收缩压降至90 mmHg以下,或血液透液前收缩压<90 mmHg、在血液透析中再下降.透析性低血压是血液透析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发生率高达50%~70%[1],不仅影响血液透析质量,还会降低患者的存活率,其危险程度比高血压还高.因此,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必须引起重视,对透析性低血压及时采取防治与护理措施.
作者:陈春叶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