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症硬脑膜静脉窦血栓局部溶栓治疗的护理

王红霞;郑漫艳

关键词:硬脑膜静脉窦, 溶栓, 护理
摘要:硬脑膜静脉窦血栓多数是由炎症、外伤、血流动力学改变、血凝状态改变等引起,约1/3患者病因不明,可导致严重的颅内压增高、抽搐,甚至昏迷[1].内科保守治疗疗效差、病程长、并发症多[2].2001年1月至2003年1月,本院用尿激酶经静脉窦接触性溶栓及动脉内途径溶栓的方法治疗重症硬脑膜静脉窦血栓6例,效果良好,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护理与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146名护士工作问卷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的情绪枯竭情况,分析产生的原因,寻找改善措施.方法采用Maslach编制的护士工作问卷(MBI),内容包括情绪枯竭(EE)、去人格化倾向(DP)、个人成就感(PA)三个因子和自编相关问题问卷,对本院146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46名护士工作问卷结果在不同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情绪枯竭与去人格化倾向之间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而与个人成就感、专业喜欢程度、对医院信心呈显著性负担关(P<0.01).结论情绪过度疲惫和衰竭可影响护理服务的质量、工作时的完美感、成就感、竞争力和对专业的喜欢程度与对医院的信心.建议:合理定编与配备专职心理护理师;积极引进新技术,发展护理生产力;建立健全护理支持系统;遵循价值规律,推出护理经济概念;塑造一个健康的自我;热爱护理事业,勇于接受新的挑战,刻苦勤奋,合理思维.

    作者:张燕敏;周建新;薛筷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影响计算机辅助教学效果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目的分析计算机辅助教学应用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找出对策.方法自制问卷调查和座谈.结果发现医学生对计算机辅助教学有许多意见和要求,许多教师在应用中存在不少的误区.结论教师掌握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合理利用,必能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更高水平的人才.

    作者:张玲芝;徐华芬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肝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护理

    射频消融已被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包括肝肿瘤、肾肿瘤、骨肿瘤、毒性甲状腺腺瘤,以及肝、脑、腹膜后的各种转移瘤.目前,大多数射频消融仍集中在治疗肝原发和继发恶性肿瘤上[1].本院自2002年6月开展肝肿瘤的射频消融治疗,至今共12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林赛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护士病历书写态度及相关法律知识的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护士对护理病历书写规范要求所持态度和相关法律知识掌握情况,为管理层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随机对本院不同学历、不同职称的97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认为长期医嘱执行单需签字占22.68%;护理文书未注册护士不能签字占58.76%;对自己写的护理记录认为需承担法律责任占79.38%;对某些必要的阴性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需记录占61.86%.95%CI分别为14.2%~31.16%;48.79%~68.74%;71.19%~87.58%;52.01%~71.7%.不同学历、不同职称之间对护理书写的态度经x2检验,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护士对相关法律知识掌握薄弱,法律意识淡漠.认为护理管理者对这一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从法律高度去审视护理工作的严谨性、烦琐性,阐述了转变护士这种态度的策略和方法,从而使护士真正自觉、自愿地执行<病历书写规范>.

    作者:黄丽华;赵雪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重症硬脑膜静脉窦血栓局部溶栓治疗的护理

    硬脑膜静脉窦血栓多数是由炎症、外伤、血流动力学改变、血凝状态改变等引起,约1/3患者病因不明,可导致严重的颅内压增高、抽搐,甚至昏迷[1].内科保守治疗疗效差、病程长、并发症多[2].2001年1月至2003年1月,本院用尿激酶经静脉窦接触性溶栓及动脉内途径溶栓的方法治疗重症硬脑膜静脉窦血栓6例,效果良好,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王红霞;郑漫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护生与患者沟通状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护生对护患沟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状况,以便有的放矢带教.方法对38位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沟通方式、影响沟通的因素及得到沟通知识的渠道等.结果护生与患者的沟通方式单一,不能灵活运用语言交流与非语言交流.阻碍护生与患者进行沟通的主要因素是理论与实际结合有困难,缺乏交流技巧.结论带教老师应对护生进行沟通技巧指导,提高护生的沟通能力.

    作者:洪春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54例高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护理体会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为受伤后3周以上出现的硬膜下积血,约占颅内血肿的10%,为硬膜下血肿的25%[1],高龄者好发.本文对本院治疗的70岁以上CSDH患者54例,就其临床特点和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高龄CSDH患者的治愈率、降低伤残率.

    作者:徐玲丽;寿建舫;杨春燕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

    无创性通气(NIV)是指不经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的通气,从而避免了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有关的并发症,改善患者舒适感,保留患者说话、吞咽功能[1].临床上NIV中以经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NIPPV)应用多.该方法是当患者吸气时以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提供较高的吸气正压,呼气时又自动调至较低的呼气末正压(PEEP),在呼吸内科常用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引起的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近2年来,本院应用NIPPV治疗此类患者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倪淑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后肠麻痹的观察与护理

    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automated percutaneouslumbar discectomy,APLD)是通过非手术疗法将髓核切除,减低椎间盘压力,使脱出的椎间盘回纳[1].因具有创伤小、见效快、无严重并发症等优点,已在临床广泛开展[2].本院在门诊放射科行APLD术,术后门诊留观,有效率达到95%.在留观室观察护理过程中,发现少数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腹胀、排便困难的症状,经针灸、按摩后好转.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慧珠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颈椎前后路同期联合手术的体位护理

    颈椎前后路同期联合手术是近年来在脊柱领域开展的-项难度较大、风险较高的手术,手术中良好的手术体位可保持脊柱功能位置,以确保患者手术中的安全,同时能为手术提供佳的术野显露,为手术成功创造良好的条件.本院从1999年1月开展此项手术以来,无1例因手术中体位更换及安放不当而引起并发症,本文总结了该手术的体位护理.

    作者:钱卫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1例肾移植后再次肝肾联合移植的护理体会

    肝肾联合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肾综合征的有效手段,各大医院近年均有开展,但肾移植后再次肝肾联合移植报告少见.本院于2002年5月成功为1例肾移植后慢性排异、移植肾失功、乙肝小三阳、肝硬化代偿期患者施行了移植肾摘除、肝肾联合移植术,术后供肝、供肾功能良好,至今存活.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邹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骨折部位渗出垫制作与使用

    自2003年6月以来,本院骨科根据骨折患者的特点,设计了骨折部位渗出垫,不但适用于四肢骨折术后患者,也适用于头颅开放性损伤患者.通过临床使用,患者、护士都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新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1例多发性深度压疮的护理

    压疮是长期作用于人体局部、持续而不减轻的压迫下产生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低氧、营养不良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机能形成溃烂和组织坏死[1].尤其是Ⅳ度压疮长久不愈,给患者带来亟大痛苦.2003年3月本院收治1例多发性深度压疮患者,经过75 d的治疗和精心护理,创面愈合出院.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开源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低体重小儿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手术后呼吸道护理

    低体重小儿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者因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和该病特有的病理生理基础,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因此,应重视患者术后的呼吸道护理.本院1998年2月至2003年2月施行10kg以下伴肺动脉高压的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9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莹莹;胡型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1例头下型股骨颈骨折的自我护理

    头下型股骨颈骨折术后必须行功能锻炼以恢复关节功能.笔者对1例头下型股骨颈骨折患者护理,应用Orem自护理论,充分发挥患者的自护能力.经10个月的治疗护理,骨折获得了佳的愈合,患肢功能达到了理想康复.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黎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2种氧气湿化液带菌率的研究

    目的减少氧气湿化液的带菌率.方法将吸氧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以蒸馏水作为湿化液,每日更换并消毒湿化瓶;观察组以强氧化离子水作为湿化液,每周更换.2种湿化液每天采样送细菌培养,观察细菌生长情况.结果两组带菌率比较,x2=32.97,P<0.001,有显著差异.结论用强氧化离子水代替蒸馏水作为湿化液,可明显减少湿化液带菌率,并延长更换时间,减轻护理工作量.

    作者:周旭玲;周雪飞;宋秋香;吴燕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45例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置管引流的护理

    胸腔积液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病症,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胸膜腔液体形成与吸收的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缓,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1].应用中心静脉导管作胸腔闭式引流是治疗胸腔积液的新方法.本院在2003年6月至2004年4月,对45例胸腔积液患者应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膜腔进行胸腔置管引流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林雯;黄建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烧伤患者家属焦虑和抑郁情绪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烧伤应激对患者家属心理的影响,为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头面、手部小面积烧伤的患者家属47人,通过SAS、SDS、IES心理测评工具,评估亲人烧伤后的情绪变化.结果患者家属焦虑、抑郁程度升高,大于国内常模,事件影响发生的症状以闯入症状为主.结论烧伤应激使患者家属产生不良心理,需要护士给予关注.

    作者:毕慧敏;来桂英;徐秀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自制手术室敷料清点架

    手术室内纱布、纱条、纱垫的清点一般都放在污物桶或地面上进行,不仅清点容易出错,而且易污染环境.本科自2003年1月开始使用自行设计的手术室敷料清点架,经应用后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俞飞燕;来招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气管切开患者两种不同吸氧方式的比较和护理

    目的探讨降低气管切开患者吸氧时吸氧管的污染、肺部感染率及气管套管堵塞率等问题的方法.方法采用气管切开人工鼻吸氧与吸氧管吸氧进行血气分析、气管套管堵塞、肺部感染三方面比较.结果采用气管切开人工鼻吸氧组与吸氧管吸氧组比较,血气分析,P>0.05,无统计学意义;气管套管堵塞,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肺部感染,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人工鼻吸氧不仅解决了气道湿化、加温的问题,降低感染率及气管套管的堵塞,还大大减轻了临床护士的工作量.

    作者:沈炯;胡海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护理与康复杂志

护理与康复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