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54例高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护理体会

徐玲丽;寿建舫;杨春燕

关键词:硬膜下血肿, 慢性, 高龄, 护理
摘要: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为受伤后3周以上出现的硬膜下积血,约占颅内血肿的10%,为硬膜下血肿的25%[1],高龄者好发.本文对本院治疗的70岁以上CSDH患者54例,就其临床特点和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高龄CSDH患者的治愈率、降低伤残率.
护理与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低体重小儿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手术后呼吸道护理

    低体重小儿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者因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和该病特有的病理生理基础,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因此,应重视患者术后的呼吸道护理.本院1998年2月至2003年2月施行10kg以下伴肺动脉高压的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9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莹莹;胡型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2种氧气湿化液带菌率的研究

    目的减少氧气湿化液的带菌率.方法将吸氧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以蒸馏水作为湿化液,每日更换并消毒湿化瓶;观察组以强氧化离子水作为湿化液,每周更换.2种湿化液每天采样送细菌培养,观察细菌生长情况.结果两组带菌率比较,x2=32.97,P<0.001,有显著差异.结论用强氧化离子水代替蒸馏水作为湿化液,可明显减少湿化液带菌率,并延长更换时间,减轻护理工作量.

    作者:周旭玲;周雪飞;宋秋香;吴燕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999级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大学生在入学时及毕业前进行心理问卷测试.结果入学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3项因子均分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显著性;毕业前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5项因子均分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大学生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工作.

    作者:金素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外周静脉置管在头颈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

    深静脉置管是肿瘤化疗常用的给药途径.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同期化疗时,由于放射野不能穿刺置管,故只能选择股静脉穿刺给药,但由于股静脉解剖位置的特殊性,置管后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并容易被大小便污染.本院放疗科自2002年6月起采用周围静脉穿刺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给药,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黎容清;禤菁;黄文英;唐忠敏;韦汝琼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行血管内支架术的护理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危害性较大、预后很差的血管疾病,主要由高血压、损伤、某些先天性心血管疾患等引起.急性期病死率2 d内为48%,2周内为70%[1].若在急性期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死亡率在12%~15%,患者截瘫的发生率在5%~12%[2].介入方法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由国外引进的一种治疗方法.本院于2003年2月至2004年1月为10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术,均获得成功.现对护理进行总结.

    作者:李玲娜;戴继民;徐义;李守倩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48例低体重婴儿室间隔缺损的围术期护理

    室间隔缺损的发病率在小儿各类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中占第一位[1],目前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治疗已取得显著效果,但体重低于5kg的低体重婴儿的术后康复不及正常体重婴儿.2000年6月至2002年6月,本院手术治疗5kg以下婴儿室间隔缺损,病死率仅为2.09%.现报道如下.

    作者:方俊;田岚;刘君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

    无创性通气(NIV)是指不经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的通气,从而避免了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有关的并发症,改善患者舒适感,保留患者说话、吞咽功能[1].临床上NIV中以经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NIPPV)应用多.该方法是当患者吸气时以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提供较高的吸气正压,呼气时又自动调至较低的呼气末正压(PEEP),在呼吸内科常用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引起的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近2年来,本院应用NIPPV治疗此类患者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倪淑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54例高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护理体会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为受伤后3周以上出现的硬膜下积血,约占颅内血肿的10%,为硬膜下血肿的25%[1],高龄者好发.本文对本院治疗的70岁以上CSDH患者54例,就其临床特点和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高龄CSDH患者的治愈率、降低伤残率.

    作者:徐玲丽;寿建舫;杨春燕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气管切开患者两种不同吸氧方式的比较和护理

    目的探讨降低气管切开患者吸氧时吸氧管的污染、肺部感染率及气管套管堵塞率等问题的方法.方法采用气管切开人工鼻吸氧与吸氧管吸氧进行血气分析、气管套管堵塞、肺部感染三方面比较.结果采用气管切开人工鼻吸氧组与吸氧管吸氧组比较,血气分析,P>0.05,无统计学意义;气管套管堵塞,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肺部感染,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人工鼻吸氧不仅解决了气道湿化、加温的问题,降低感染率及气管套管的堵塞,还大大减轻了临床护士的工作量.

    作者:沈炯;胡海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肝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护理

    射频消融已被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包括肝肿瘤、肾肿瘤、骨肿瘤、毒性甲状腺腺瘤,以及肝、脑、腹膜后的各种转移瘤.目前,大多数射频消融仍集中在治疗肝原发和继发恶性肿瘤上[1].本院自2002年6月开展肝肿瘤的射频消融治疗,至今共12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林赛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1例头下型股骨颈骨折的自我护理

    头下型股骨颈骨折术后必须行功能锻炼以恢复关节功能.笔者对1例头下型股骨颈骨折患者护理,应用Orem自护理论,充分发挥患者的自护能力.经10个月的治疗护理,骨折获得了佳的愈合,患肢功能达到了理想康复.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黎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146名护士工作问卷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的情绪枯竭情况,分析产生的原因,寻找改善措施.方法采用Maslach编制的护士工作问卷(MBI),内容包括情绪枯竭(EE)、去人格化倾向(DP)、个人成就感(PA)三个因子和自编相关问题问卷,对本院146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46名护士工作问卷结果在不同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情绪枯竭与去人格化倾向之间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而与个人成就感、专业喜欢程度、对医院信心呈显著性负担关(P<0.01).结论情绪过度疲惫和衰竭可影响护理服务的质量、工作时的完美感、成就感、竞争力和对专业的喜欢程度与对医院的信心.建议:合理定编与配备专职心理护理师;积极引进新技术,发展护理生产力;建立健全护理支持系统;遵循价值规律,推出护理经济概念;塑造一个健康的自我;热爱护理事业,勇于接受新的挑战,刻苦勤奋,合理思维.

    作者:张燕敏;周建新;薛筷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1例多发性深度压疮的护理

    压疮是长期作用于人体局部、持续而不减轻的压迫下产生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低氧、营养不良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机能形成溃烂和组织坏死[1].尤其是Ⅳ度压疮长久不愈,给患者带来亟大痛苦.2003年3月本院收治1例多发性深度压疮患者,经过75 d的治疗和精心护理,创面愈合出院.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开源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后并发症护理

    随着外科技术、麻醉管理、术后监护和老年外科的迅速发展,老年患者开胸手术的安全性大大增加,高龄食管癌、贲门癌的手术治疗也日渐增多,而术后并发症仍是高龄患者手术高危因素.1997年1月至2003年12月本院心胸外科收治70岁以上食管癌、贲门癌103例,术后出现近期并发症25例,发生率24%.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吴惠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颈椎前后路同期联合手术的体位护理

    颈椎前后路同期联合手术是近年来在脊柱领域开展的-项难度较大、风险较高的手术,手术中良好的手术体位可保持脊柱功能位置,以确保患者手术中的安全,同时能为手术提供佳的术野显露,为手术成功创造良好的条件.本院从1999年1月开展此项手术以来,无1例因手术中体位更换及安放不当而引起并发症,本文总结了该手术的体位护理.

    作者:钱卫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烧伤患者家属焦虑和抑郁情绪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烧伤应激对患者家属心理的影响,为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头面、手部小面积烧伤的患者家属47人,通过SAS、SDS、IES心理测评工具,评估亲人烧伤后的情绪变化.结果患者家属焦虑、抑郁程度升高,大于国内常模,事件影响发生的症状以闯入症状为主.结论烧伤应激使患者家属产生不良心理,需要护士给予关注.

    作者:毕慧敏;来桂英;徐秀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透析性低血压的护理

    透析性低血压指患者血液透液过程中平均动脉压比透析前下降30 mmHg以上或收缩压降至90 mmHg以下,或血液透液前收缩压<90 mmHg、在血液透析中再下降.透析性低血压是血液透析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发生率高达50%~70%[1],不仅影响血液透析质量,还会降低患者的存活率,其危险程度比高血压还高.因此,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必须引起重视,对透析性低血压及时采取防治与护理措施.

    作者:陈春叶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癔症患者电针暗示治疗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癔症是由心理因素、暗示或自我暗示等引起的病症,临床表现多样化,有人认为可以模拟一切躯体、神经、精神症状,共同特点是暗示治疗有效.本院2001年4月至2003年12月对51例癔症患者进行电针暗示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成亚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股静脉穿刺术定位方法的改良

    深静脉置管术已广泛应用临床[1],而对技术精益求精是护理人员的基本素质,也是护理学科发展之所需.本院从2001年起在医学相关理论和临床经验的支持下,对股静脉穿刺技术进行定位方法改良,获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应秋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后肠麻痹的观察与护理

    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automated percutaneouslumbar discectomy,APLD)是通过非手术疗法将髓核切除,减低椎间盘压力,使脱出的椎间盘回纳[1].因具有创伤小、见效快、无严重并发症等优点,已在临床广泛开展[2].本院在门诊放射科行APLD术,术后门诊留观,有效率达到95%.在留观室观察护理过程中,发现少数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腹胀、排便困难的症状,经针灸、按摩后好转.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慧珠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护理与康复杂志

护理与康复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护理学会